首页 > 落万念迹 > 勤勤拂

囤教证(601-650)

创建日期:2021-08-29

  囤教证(601-650)

  601、S、生得值法难,听说亦复难,生死虽无际,听法故有边。------汉《入大乘论》+印度坚意论师(可能是安慧论师)

  得到这样的法很难、听说更难,生死轮回虽然无有边际,但只要听到这样的大乘佛法,轮回就有了边际,从此之后再也不用漂泊于轮回当中了。

  602、S、是故显现与空性,尽管分开而认识,实际始终不可分,因而称之为双运。------《定解宝灯论》+麦彭仁波切

  尽管在言说或认识时,显现和空性是分开的,实际上显即是空、空即是显,所以称之为双运。

  603、S、说一切法,非有非无,令离边见,名师(同狮)子吼。------《大宝积经》

  说一切万法非有非无,令离一切边见,这就是如来的狮吼声。

  604、B、不知寂灭义,但闻空性声,不修福德业,损害彼劣夫。------《六十正理论》

  不知道寂灭的意义,只听到空性的法音,就什么善业都不做,这种低劣的士夫一定会受到损害。

  605、R、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世间出世间,但有假言说。------《华严经》

  实有的法、非实有的法,虚妄的法、非虚妄的法,世间法、出世间法,这些只是言说的假立。也就是说,在名言中可以承许,在胜义中一切都是没有的。

  606、Z、诸法因缘生,彼法无实体。------《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诸法都是因缘生,所以不会有实体。

  607、F、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华严经》

  诸法的法性本来没有产生,但却示现有产生。

  608、Z、诸法如火轮,变化梦幻事,水月彗星响,阳焰及浮云。------《中观四百论》

  一切因缘生的法,全部与梦、幻、阳焰、彗星等一样显而无自性。

  609、J、敬礼于具足,除灭分别网,甚深广大身,遍放普贤光。------《释量论》+法称论师

  这个对释迦牟尼佛赞叹、顶礼的偈颂,讲了佛陀三个方面的特点:能遣除一切众生分别迷乱的网,具足甚深广大的报化身,遍放普贤光,对整个世界的众生发出大悲。也就是说,佛陀既有智慧又有悲心,还有能力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上师如意宝也经常引用这个教证来赞颂佛陀。

  610、J、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集量论》+陈那论师

  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好像谁都写得出来,实际上这里面有甚深的含义,已经把本师佛陀的功德全部概括起来说得非常清楚,任何其他世间导师都没有这样的功德和特点。

  611、N、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中观四百论》

  如果对佛陀所宣说的甚深之事,比如前世后世、业因果,以及布施、持戒、安忍等生起怀疑,就可以通过空性、无相的道理来生起决定信。

  612、Z、自性本来空,无相无有体,一切诸法中,法体不可得。------《大宝积经》

  真正的实相没有我和我所,也没有烦恼无明,一切实有的法全都没有。

  613、S、圣智除众暗,超过千日光,摧伏诸邪宗,稀有无能比。------《一百五十赞佛颂》

  佛陀的智慧能遣除众生无量无边的黑暗,远远超过千百万太阳的光,而且他能摧伏或摧毁所有邪宗,这一点极为稀有,在此世界无与伦比。不管承认不承认,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这样,对整个人类来讲,唯一有利的就是佛教的教义。

  614、B、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中观四百论》

  如果我们稍微对空性法门生起一点点合理的怀疑:万法应该是空性的吧!万法应该不存在吧!从此之后就能坏灭三有轮回。
        福德浅薄的人对空性法门很少产生合理的怀疑。如果依靠善知识的指导,稍微对空性法门产生怀疑:既然他这样宣说,那万法应该是空性的吧!那在相续中,就种下了般若智慧的种子。月称论师说:有像火一般的空性智慧火焰,就能烧毁流转三界轮回的种子。

  615、W、唯佛尽除诸烦恼,唯佛能化诸世间,唯佛能燃正法灯,三界中最我皈依。------《大方等大集经》

  唯一佛陀能尽除一切烦恼,唯一佛陀能调化娑婆世界各种众生,唯一佛陀能在众生前点燃正法的明灯,在三界轮回中人天导师佛陀您最殊胜,故我皈依您。所以我们能皈依佛陀,这就是我们的荣幸。

  616、R、若后末世时,闻斯无上法,应说彼众生,久集诸功德。------《大宝积经》

  将来末世时,如果有人能听受殊胜的缘起空性法门,那就说明他已积聚了许许多多功德。

  617、R、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是为病眼颠倒见,彼不能知最胜法。------《华严经》

  如果我们以威德、色、种族见到人中的调御师,可以说是有眼病者的颠倒见,根本不能见到最殊胜的法。

  618、Z、众生虚妄故,是佛是世界,若解真实者,无佛无世界。------《华严经》

  因为众生有虚妄分别的缘故,认为“这是世界、这是佛、这是菩萨……”,但实际上,如果真正懂得了一切了义的实相,那无佛无世界。

  619、R、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见诸如来。导师是法身,法性中见佛。------《金刚经》

  如果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或者以六十种梵音来求我,那这人是行邪道者,不能见到真正的如来。真正的如来导师就是法身,这是证悟法性的时候才能见到。

  620、W、我与诸佛陀,自性平等住,不住亦无取,彼等成善逝。一切色与受,想识以及行,无数诸如来,彼等大能仁。------《圣华严经》

  我跟佛自性平等,众生跟佛是平等的,不住在任何法上面,也不取,没有什么可取的。彼等成善逝,汉译当中是“当成难遇者”,难遇者可能是佛陀的意思。懂得这样的道理,其实这就成了善逝、成了佛。一切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是无数的如来,比如色蕴当中有多少色,想蕴当中有多少想,识蕴当中有多少识……其实五蕴就是五佛,这里说无数诸如来,归纳起来实际上就是五佛的意思。后面说彼等大能仁,汉译里面说是“当作大牟尼”。

  621、Y、由心迷惑故,一切皆悉有,以此相系缚,藏识起世间。------《入楞伽经》

  所有的世界由迷乱的心引起来,依靠这样的束缚,世界全是阿赖耶、心识的外显,如果不早了断、不去认识,不知道我们还要在轮回当中转多少世。

  622、W、无而现故乱,即是杂染因,如现幻象等,有不现亦尔。------《辨法法性论》+弥勒菩萨

  因为对境的无而显现,心识可以迷乱,互相成为染污的因,就像幻化师变出来的大象、骏马、各种对境,这些是无而显现的,是不存在的。有而不现也是不存在的,像他空派认为如来藏虽然有,但是在众生面前不显现。不管是有而不现也好,无而显现也好,在本质上没有差别。

  623、X、心为境所牵,愚者则迷乱,由意生爱故,住无量苦恼。------《诸法集要经》

  《诸法集要经》中云:心为境所牵,愚者则迷乱,由意生爱故,住无量苦恼。因为心为境所转,愚者特别执著、去迷乱,因为迷乱的缘故,意识当中产生爱、产生恨、产生各种非理作意,这样自己对自己带来无量的痛苦烦恼。

  624、P、菩萨观世间,妄想业所起,妄想无边故,世间亦无量。------《华严经》

  如果菩萨观我们这个世界,其实众生妄想的业很厉害,依靠这样妄想的业,它有无量无边;因为无量无边的原因,世界也显现无量无边。

  625、F、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净宗要义》

  佛在世时我沉沦在三恶趣,佛灭度后我才获得人身,想起众多罪恶缠绕的身体就特别惭愧、遗憾,因为没有见到真正的佛陀。

  626、Y、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入楞伽经》+菩提流支翻译

  在南方的大国中,有一位具德大比丘,名字叫龙树菩萨,他能破有和无的见解。

  627、W、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入楞伽经》+菩提流支翻译

  龙树菩萨为众人宣说我的大乘佛法,获得极喜地成为第一地菩萨,最后前往极乐世界。

  628、Q、七百岁已,有一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燃正法炬。------《摩诃摩耶经》

  释迦牟尼佛涅槃七百年后,有一比丘名字叫龙树,他能善说法要,灭除邪见的幢幡,点燃正法的明灯。

  629、R、如彼通达甚深法,依于经教及正理,如是龙猛诸论中,随所安立今当说。------《入中论》+月称论师

  如六地菩萨通达的甚深空性意义,一定要依靠经典和正理,我也没办法解释空性的意义,所以要依靠龙猛菩萨的《中观六论》、《经集论》等来宣说。

  630、R、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入行论》

  那个时候有实无实都不住在心前,也没有其余相,而处于明乐无二或空乐无二的境界中。实际上,这是依靠上师的加持力、自己的善愿力和传承诸佛菩萨的加持力而获得的。

  631、Z、诸佛出现于世间,演说寂静解脱法,智者了达无有疑,永出轮回生死海。------《父子合集经》

  佛陀出现于世间,给大家演说了寂静解脱的法门,作为智者,对此了达无余、没有任何怀疑,就会永远出离生死轮回的苦海。

  632、C、创闻佛所说,心喜已开明,从此善思惟,消除诸垢染。------《一百五十赞佛颂》+义净法师翻译

  对罕见的佛法,刚开始读就会产生欢喜心,不断闻思后相续中的烦恼就会灭除,然后就会获得很多快乐,就是出世间的证悟——无可言说的快乐也能获得,在很多大成就者的道歌里这称为大乐。

  633、T、听法功德,出生死中,最为第一。------《正法念处经》

  听闻佛法是出离生死轮回最好的方法。

  634、R、如来众贤圣,出现于世间,为开净慧眼,令得永安乐。------《华严经》

  如来出现于世间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让无明众生开启慧眼。因为众生开启慧眼后,就能获得永久的快乐。

  635、R、如大海之水,牛迹所不容;如是佛智海,余人不能持。------《杂阿含经》第二十三卷

  就像大海里的水在牛脚印里不可能容纳一样,一般的人也不可能受持如大海般的佛陀智慧,甚至一点一滴也不能衡量。的确,世间人对佛陀广大无边的智慧根本无法衡量,而且他对众生有大悲心,这一点,智慧比较不错的科学家等世间智者也望尘莫及。

  636、D、度脱诸群生,随顺其心智,宣畅无穷尽,唯是佛境界。------《华严经》

  度脱无量无边的群生,随顺他们的心智宣扬无穷无尽的法门,这唯是佛的境界,其他众生都没办法。

  637、W、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华严经》

  为了证得佛法的境界,佛陀无数次舍弃过自己的身命、王位、城宅、眷属等,还行持了其他种种难行、苦行。

  638、Y、于无量亿劫,勇猛趣菩提,于彼生生中,丧身求妙法。------《一百五十赞佛颂》+义净法师翻译

  您在无量无边的劫当中,为了趣入菩提勇猛精进,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求得妙法,您生生世世都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身体和生命。

  639、Y、于众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缘起,断诸邪见。------《维摩诘所说经》

  对众生宣说的所有法中,缘起空性法微妙第一;依靠缘起空性的正见,可以断除或烧尽世间所有邪见密林。

  640、S、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普贤行愿品》

  所有对自己有利的善知识,都要经常为我显示普贤菩萨的行为,还要发愿经常跟善知识和善道友聚集在一起,不要与恶知识为友,而且善知识要经常对我生起欢喜心。

  641、Y、犹如大梵王,普应现大千,其身无别异,诸佛法如是。------《华严经》

  就像大梵天王没有勤作和没有分别的同时,可以应现在不同的世界当中。梵天在整个大千世界当中显现各种各样的身体,但这些身体毕竟是幻化,本体与他自己无二无别。同样的道理,佛陀在法身当中从来没有动摇,在不同的世间当中显现各式各样的身相,用佛法来饶益众生,也是如此。

  642、S、虽顺世间如是现,体性清净如同虚空。------《华严经》

  虽然随顺世间有这样的显现,但是体性清净如同虚空一样,无有变化。

  643、Z、众生见如是。光明大神力。多发无上心。我等亦当得。------《大宝积经》

  众生看到了佛陀,或者看到圣大光明、圣大神通力时,自己也发菩提心,自己也想得到这样的功德。其实这是蒸蒸日上的一种向往,这种追求很有必要。

  644、P、譬如日月游虚空,照临一切不分别;世尊周行于法界,教化众生无动念。------《华严经》

  日月在虚空当中游舞是没有分别的;世尊也是这样,无量的世间中教化无量的众生,没有任何动念、分别念,没有这样的。

  645、S、随顺众生故,普入诸世间。------《华严经》

  因为佛陀随顺众生的缘故,同时入于世间界当中。

  646、R、日明照昼不及夜。不曜天上三恶趣。佛光昼夜三千世。及至一切众生心。------《佛本行经》

  太阳只能照到白天,晚上没办法;太阳也没办法照耀天上、恶趣,但是佛陀的智慧光芒随时随地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心里,佛陀的智慧可以遣除众生心里的黑暗。所以,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647、P、譬如如意宝,能满一切欲,最胜亦复然,满诸清净愿。------《华严经》

  如意宝能满足我们众生的一些所需;同样的道理,最殊胜的尊者释迦牟尼佛,满足众生的方式也是一模一样的,他也能满足一切众生清净的愿。只要很好地去祈祷,佛陀虽然没有分别念,但没有分别念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加持、得到照见。

  648、C、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入中论》

  如来身没有分别的同时可以利益众生,就像世间当中的如意树、摩尼宝,只要众生没有空之前,他利益众生的事业不会间断。虽然没有戏论,但是始终可以在众生面前显现。

  649、W、无信众生不见佛。------《华严经》

  确实一般来讲,没有缘份的人是见不到的,无缘者佛陀是没办法度化的。

  650、S、善逝不生念,我利益众生,其怀恶心者,不覩如来身。------《华严经》

  佛陀虽然没有“我要利益众生”的分别念,但实际上佛陀能利益众生;佛陀虽然没有想害对他怀有恶心者,但是起恶心者根本不会亲眼见到如来的庄严身体。

上一篇:囤教证(551-600)

下一篇:《宝性论》一年一读句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