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现观庄严

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05(11-18)笔记

创建日期:2021-10-22

  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05(11-18)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戊二、道无相之现观道智+戊三、基无我之现观基智。

  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己一、宣说意乐发大菩提心+己二、宣说加行遍智道之分支+己三、宣说本体实修之现观。

  己一、宣说意乐发大菩提心=庚一、以法相略说本体+庚二、以比喻广说事相(18)

  庚一、以法相略说本体=辛一、真实宣说(16)+辛二、对应佛经(17)

  1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一、真实宣说;

  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1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对应佛经。

  彼彼如经中,略广门宣说。

  1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二、以比喻广说事相。

  如地金月火,藏宝源大海,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歌,

  王库及大路,车乘与泉水,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种。

  2、下面正式讲《现观庄严论》。本论的论体主要分略说、广说、摄义三部分,前面已经讲完了略说,今天开始广说八事七十义之理。

  3、从因明来讲,为了表示一个法,首先要明白它的法相是什么,这是针对本体而言,其次要知道它有哪些分类,这就是具体到事相了。

  4、辛一、真实宣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弥勒菩萨这一颂非常关键,凡是学习大乘佛教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会背的,一讲到菩提心,大家基本上都会引用这个教证。只有借助这样的金刚语,我们才能认知菩提心的体相。

  5、菩提心的身份+心态+本体

  一般来讲,在介绍菩提心的法相、定义之前,要先分析菩提心是依靠什么身份、什么心态而产生的。

  5、1菩提心的身份所依不仅是人,乃至三恶趣众生都可以产生菩提心,菩提心与别解脱戒不同,在所有六趣众生相续中都能生起。

  5、2至于心态的所依,从对佛法僧的信心、对可怜众生的悲心、对真理的希求心等心态中都可以产生菩提心。所以,无论身依或心依,菩提心戒跟其他戒律都有所不同。

  5、3与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灯论》中“只有具足七种别解脱戒的身份所依才能产生菩提心”的观点相违吗?

  实际上并不相违,阿底峡尊者是从严格的层面来讲的,因为如果连不杀生、不邪淫等一分别解脱戒都不具备,那么要受持菩萨戒肯定是非常困难的。

  5、4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呢?

  无著菩萨和世亲论师认为菩提心是心所;解脱部和狮子贤则认为菩提心是心王;无垢光尊者认为,只要有心王就有心所,两者不可分割,犹如日轮和日光一般,所以菩提心既是心所也是心王。

  6、菩提心的法相

  菩提心的法相了——“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菩提心必须具足两种条件,即我们经常说的二利或二义:缘众生的大悲心(他利)和缘佛果的智慧(自利)。

  首先,发起的是愿利益天下无边众生的大悲心,这是第一个条件。其次,若仅仅以大悲心带给众生暂时的人天福报是不够的,还要令他们获得究竟的圆满正等觉果位(“菩提”是觉悟之义,“正等菩提”就是真正的觉悟),这是第二个条件。总之,既要具足利他的大悲心,还要有利自的缘佛果的智慧,悲智双运,才称得上是菩提心。

  7、辛二、对应佛经:彼彼如经中,略广门宣说

  菩提心的两种条件,在《般若》、《华严》等经中以略、广两种方式作了宣说。

  8、庚二、以比喻广说事相:如地金月火,藏宝源大海,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歌,王库及大路,车乘与泉水,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种。

  这个科判的内容非常重要,在宣讲菩提心时都会引用这里的颂词。这22种比喻其实来源于《华严经》——《华严经》中共有118种比喻,本论撷取其中最重要的二十二种以为象征。颂词只是列出了这些比喻,其本体和特点我们下面一一来看。

  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22

  22=1地+2金+3月+4火+5藏+6宝源+7大海+8金刚+9山+10药+11友+12如意宝+13日+14歌+15王+16库+17大路+18车乘+19泉水+10雅声+21河流+22云

  22=资粮道、加行道的胜解行发心4种(1-4)+不清净七地的殊胜意乐发心10种(5-14)+三清净地的异熟发心5种(15-19)+远离二障及一切习气的佛地之发心3种(20-22)

  22=(1欲乐如地之发心+2意乐如金之发心+3增上意乐如月的发心+4加行如火的发心)+(5布施如宝藏的发心+6戒律如宝源的发心+7安忍如大海的发心+8精进如金刚的发心+9静虑如山王的发心+10智慧如药般的发心+11善巧如友的发心+12大愿如摩尼宝珠的发心+13力如日轮的发心+14智如歌声的发心)+(15神通如王的发心+16二资如库的发心+17菩提分法如大路的发心+18方便智慧如车乘的发心+19总持辩才如泉水的发心)+(20法筵如雅声的发心+21唯一行道如河流的发心+22种种事业如云的发心)

  8、1如地

  与欲乐助伴相应的发心作为善法功德的所依——欲乐如地之发心。这是小资粮道的发心,好比大地能生长万物一般,小资粮道利益众生的意乐能增长一切善法功德。

  8、2金

  与意乐助伴相应的发心直至菩提之前不会变异——意乐如金之发心。这是中资粮道的发心,它可以保证小资粮道的发心直到成佛之间永远不变,就像金子无论怎样锤炼也不会变成铜铁一样,发心极其稳固。

  8、3月

  与增上清净意乐助伴相应的发心使善法日益增上——增上意乐如月的发心。这是大资粮道的发心,在这种发心摄持下,信心、大悲心等善法会如上弦月般与日俱增。

  8、4火,

  与加行助伴相应的发心能够焚烧障碍之薪——加行如火的发心。虽然加行道有暖、顶、忍、世第一法四个阶段,但这里并没有分开安立,而是给整个加行道安立一种发心,这也是凡夫地最上等的发心了。若把修行的违品比喻成木柴,那么加行道的发心就好像猛火,可以把障碍加行道的一切烦恼焚烧无余。当然,这种对治烦恼是粗分的,表现为令不堕三恶趣等,还达不到一地菩萨的程度。

  8、5藏

  与施舍助伴相应的发心能满足众生的愿望——布施如宝藏的发心。现证一地菩萨之时,原来的世俗菩提心就转变成了胜义菩提心,此时一心满足众生的愿望,无论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都毫无困难,包括自己最珍贵的身体都可以布施。这种殊胜的心态相当于宝藏,可以使一切贫乏众生心满意足。作为因地众生,我们只能相似地行持布施,满众生愿,力量和所及范围都不能同一地菩萨相比。

  8、6宝源

  与持戒助伴相应的发心作为一切功德的来源——戒律如宝源的发心。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源泉,有了第二地菩萨的发心,一切功德自然源源不断流出,如同大山、大海等宝源之处有取之不尽的宝石矿产一般。

  8、7大海,

  与安忍助伴相应的发心,终究不被损害所乱——安忍如大海的发心。得到第三地菩萨的时候,即使别人将自己的身肉片片割截,也不会产生一丝嗔恨心。比如大海表面上会有一点波浪,但整个大海的体性从来没有任何改变。同样的道理,三地菩萨表面上也可能显现不高兴,但这只相当于海面上的波纹,他整个广如大海的智慧心地根本不会被外在因缘所扰乱。这种境界绝非一般世间凡夫可及,但我们也可以相似地具足一些安忍波罗蜜多的特点。

  8、8金刚

  与精进助伴相应的发心坚定不退而乐于善法——精进如金刚的发心。四地菩萨对于善法的意乐坚不可摧,无有退转,以金刚来比喻。

  8、9山

  与静虑助伴相应的发心,不被散乱所动——静虑如山王的发心。到五地菩萨时,静虑完全不会为外境所动摇,就好像再大的风也无法吹动山王一样。

  8、10药

  与智慧助伴相应的发心能消除二障之疾——智慧如药般的发心。凡夫就是被烦恼障、所知障缠缚的病人,而六地菩萨证悟二无我的智慧波罗蜜多如同妙药,可以彻底消除分别念的疾病。

  六度到此已经圆满,后面的四度是从智慧波罗蜜多的不同反体来分的。

  8、11友,

  与善巧方便助伴相应的发心,以方便成办他利——善巧如友的发心。七地菩萨发心的特点是非常善于利益众生,因为具有如是种种善巧,所以七地菩萨利益众生是很自在的。

  8、12如意宝

  与愿助伴相应的发心能成就所欲之果——大愿如摩尼宝珠的发心。第八地菩萨无论发什么愿都能自然成办,毫不费力,就好像将摩尼宝置于胜幢上做祈祷必定会如愿一样。

  8、13日

  与力助伴相应的发心能成熟所化众生——力如日轮的发心。太阳成熟万物并不需要很努力地到每棵小草前施予阳光,它只要升在天空中,草木自然就会成熟。同样的道理,第九地菩萨也是无须勤作便能成熟无量无边的众生,不像凡夫人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8、14歌,

  与本智助伴相应的发心,以正法能使所化有情生起希求心——智如歌声的发心。世间人听到歌声一般都会心生欢悦,十地菩萨宣说的正法也能令众生生起无比的欢喜满足之心。

  以上是从资粮道到十地之间的十四种发心,下面的五种发心是为三清净地特别安立的。

  8、15王

  与神通助伴相应的发心能够成办广大他利——神通如王的发心。国王手握重权,欲成办何事,只要吩咐一声,手下的人马上会照办,同样三清净地菩萨神通自在,要利益众生也非常容易。

  8、16库

  与二资粮助伴相应的发心具足多种善资——二资如库的发心。三清净地菩萨智慧、福德二资的修集已经圆满,就像国王的仓库中一切资具应有尽有一般,此时菩萨能随心所欲地以各种方法利益众生。

  8、17及大路,

  与菩提分法助伴相应的发心是一切圣者必经之路——菩提分法如大路的发心。无论大小乘中,三十七道品都是每位圣者要修持的。好比一条大路,所有的车辆都避不开,一切圣者都要经过三十七道品才能修行圆满。

  8、18车乘

  与方便智慧助伴相应的发心能不住有寂——方便智慧如车乘的发心。三清净地菩萨由于具有无我的智慧和利益众生的大悲心,所以他既不会住于涅槃的边也不会住于轮回的边,就好像古代的马车一直行驶在道路中间,而不会偏左或偏右。

  8、19与泉水,

  与总持辩才助伴相应的发心,法句法义无有穷尽——总持辩才如泉水的发心。三清净地菩萨获得不忘陀罗尼,辩才无碍,通达万法的智慧源源不断涌出,好似泉水般无有止息。

  这就是从三清净地的不同层面安立的五种发心。最后是依佛地的加行、正行、后行而安立的三种发心。

  8、20雅声

  与法筵助伴相应的发心,以妙音传演四法印——法筵如雅声的发心。在入金刚喻定之前,十地菩萨发起宣说四谛妙法的意乐,因为此妙法能令每一个众生无比欢喜,得大利益,所以将之比喻为悦耳动听的音声。

  8、21河流

  与唯一行道助伴相应的发心,趋向究竟一乘——唯一行道如河流的发心。在佛地的正行阶段,如所有智圆满,一切万法成为一味一体,犹如江河汇集众水,最终将流入大海。佛地的三种发心可以安立,不过佛地发的不是分别念的“心”,而是无分别的菩提心以功德增上的方式存在。

  8、22云,分二十二种。

  与法身助伴相应的发心,示现种种事业——如云的发心。在佛地的后行阶段,会示现法身的二十七种事业,以各式各样的形象利益无量众生,如同云中降下雨水滋润万物,使之开花结果。这是从成佛以后事业现前的层面安立为发心,也不是分别念的行境。

  以上总共有二十二种发心。

  现观庄严科判

  11、甲三乙二丙二、(广说彼之分类)分三:

  1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分三:

  1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分三:

  1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宣说意乐发大菩提心)分二:

  1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以法相略说本体)分二:

  1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一、真实宣说;(第5课)

  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1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对应佛经。(第5课)

  彼彼如经中,略广门宣说。

  1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二、以比喻广说事相。(第5课)

  如地金月火,藏宝源大海,

  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歌,

  王库及大路,车乘与泉水,

  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种。

上一篇:现观庄严论04(10)笔记

下一篇: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06(19-31)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