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中观庄严

哲学-中观庄严67笔记

创建日期:2023-03-12

  哲学-中观庄严67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庚一、立根本因(14-21,34-38课小结)+庚二、建其理

  庚二、建其理=辛一、建立宗法+辛二、建立周遍

  辛一、建立宗法=壬一、建立离实一+壬二、建立离实多

  壬一、建立离实一=癸一、破周遍之实一(28-40,39-49课小结)+癸二、破不遍之实一

  癸二、破不遍之实一=子一、破实一之外境(42-52,49-52课小结)+子二、破实一之识

  子二、破实一之识=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丑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寅二、以说共同实一之识不容有而结尾

  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卯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56-88,53-62课,含两个小结)+卯二、破外道之观点(62-69课)

  卯二、破外道之观点=辰一、总说破明智派(90,62+63课)+辰二、别破各自之观点

  辰二、别破各自之观点=巳一、破胜者派与伺察派之观点(92,63+64课)+巳二、破顺世派之观点(93,65课)+巳三、破数论派之观点+巳四、破密行派之观点(97,67+68+69课)

  巳三、破数论派之观点=午一、宣说破斥(95,66课)+午二、破遣过之答复(96,66课)

  9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辰二巳四、破密行派之观点:

  诸外境虽无,现异种为常,同时或次第,生识极难立。

  2、巳四、破密行派之观点:诸外境虽无,现异种为常,同时或次第,生识极难立。

  密行派认为:一切外境虽然是无有的,但各种各样的显现,全部是常有意识的一种变化。实际上,如果一切显现是常有意识的变化,那么,识无论同时产生万法或是次第产生万法都是极难安立的。

  3、每个众生相续中与生俱来的一种所谓我的概念,即是俱生无明或俱生我执;听闻与真实义不相符的书籍等所产生的增益、怀疑,则称为遍计无明。

  4、境和有境

  上述论议五派均承许境和有境完全分开,包括顺世道也认为外境在外面、心识在里面,而密行派却主张对境与有境不可分开、全部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别。

  密行派观点:一切都是常有的识在造作。

  唯识宗观点:在迷乱的现相中,境和有境分开。

  若能分析清楚总相和自相、现相和实相、通达遣余以及二谛等道理的话,这些外道也不会产生这种迷乱的想法,在众生的分别念面前,很多事物被误认为一体,但在自相当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5、如来藏与常我

  密行派观点:认为我是常有的,具有九种特征的我的本体是有情;具有身体;周遍整个轮涅一切法;是常有、永不改变的;虽然显现为各种各样,但本体融入一体时全部都是一味一体的;充当万事万物生灭之依处;不论众生的种姓高贵还是低贱,都不会将它染污;不是心识和语言的对境;虽然显现身体,但本体无有身体,唯一是识。

  显宗观点:如来藏是本体空性、不离开三解脱门的,在《如来藏狮吼论》等论典中已经宣说过。

  6、“一”

  密行派观点:假立的“一”其实是由我所主宰的,这是他们最大的错误。

  佛教观点:器世界和有情世界都是世俗迷乱的一种显现,对这一切法仅仅假立为“一”而已,并不存在一种真实存在的法。

  7、“我”

  密行派观点:一切万事万物首先由“我”产生,之后安住于“我”的本体,最后融入于它的怀抱当中,而独一无二的“我”的本体即是一成不变、常有的识。

  我的自性虽然无别遍及一切,然而万法各自不同的显现完全是受有法所牵制的。比如一百个瓶子就会有一百个虚空存在,如果将瓶子全部敲碎,这一百个小虚空就会融入于大的虚空当中,这时有法已经融入法界了。也就是说,胜义中那个“我”唯一是识的本性,无缚无解,无生无灭,如果没有如实了达这一道理,就会如同将绳子看成蛇一样,轮回的迷乱显现必定不断出现。

  佛教观点:此处所说实际与佛教的很多道理还是非常相似的,所以一定要作详细辨别。

  8、修法

  密行派观点:一切万法融入于“我”的怀抱,能取所取融入我的本体当中,抓住一个常有不放,在这一基础上分析一切万法。

  佛教观点:很多修法仅仅从名词作区分非常困难。密宗经常会说一切显现融入普贤王如来的怀抱当中,能取所取消融于普作我或普贤如来的本体当中。

  首先将包括涅槃在内的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在这一基础上,它的光明部分也是自然而然显现。释迦牟尼佛在第二转中,将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以此为前提,才宣说了如来藏光明的本体,其原因即在于此。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方法,其中最为甚深的教言则是通过密宗来解释的。

  9、轮回

  密行派观点:如果没有通达大我的本体,就会不断流转轮回;谁能够证悟此大我本体,一切法均会成为一味一体,这时,所有的愚者与智者、罪恶与福德均为平等一性,不会被任何善法和恶法所染污,当融入那一“大我”之中时,就不会再投生三有。

  佛教观点:空性见解——胜义中万法皆空、世俗中因果不虚,这是佛教最为殊胜的特点。麦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师等全部以缘起空性的角度来赞叹释迦牟尼佛,

  在弘扬佛法或者在寂静处独自修持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虔诚的信心祈祷释迦牟尼佛,以空性教义作为基础坚持不懈地努力修持,这样一来,你的修行必定会成功的。

  10、解脱

  密行派观点:真正的瑜伽行者不思一切、一语不发,安住于所知自性、无所畏惧、空性“我”的境界当中,从而便可远离俱生无明以及遍计无明,如同瓶内的小虚空与大虚空成为一味一体那样,融入无二无别的“大我”当中,此时已经获得解脱。

  佛教观点:不论持他空观点还是其他任何一种佛教观点,一定要首先将万法抉择为空性,按照释迦牟尼佛第二转的教义,对于实空的真正奥义探究究竟,了知轮涅一切诸法没有一法能够成立为实有。如果未通达实空之堂奥,反而执著心的本性为常有、周遍之法,或者认为如来藏实有,这种人都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想要真正通达他空的道理,必须首先学习龙猛父子所宣讲的自空中观,将一切万法抉择为无有自性。如果认为唯识宗最究竟,自明自知的心识常有、唯一等,这种想法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到最后很容易转变成密行派的观点。

  不论执著如来藏实有还是对单空有一种实执,都不是如来欢喜之道。如来所欢喜的道,就是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的同时,如来藏的自性光明仍然存在,这一点,依靠教证、理证完全可以证明。

上一篇:哲学-中观庄严66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