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赞》第三课笔记
1、壬三、是故缘起与空性不相违:为此您之正法中,竭力赞叹见缘起,此非一切皆无有,亦非自性成实有。
如果通达缘起空性,善恶因果、前世后世以及即生中的所作所为等一切的一切都可成立;如果没有通达缘起,认为是空性就不能起作用,显现的一切法都不是空性的,那这种人就会堕入深渊。
所以,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您在无量无边法蕴或正法中,竭力赞叹一定要见到缘起空性。比如,在《楞伽经》、《华严经》、《大宝积经》、《缘起经》、《稻秆经》等许多经典里都赞叹说:一定要现见缘起,若见到缘起,就能见到四谛、诸佛、万法。不仅佛经如此,龙猛菩萨的《菩提心释》等许多论典也竭力赞叹现见缘起。在一切所见或所知中,懂得缘起最重要。
2、“缘起性空”
所谓缘起是指显现的法是因缘生,所以它的本体是空性的;虽然一切法的本体是空性,但在世俗中也可现前。也就是说,见到显和空无二无别,就见到了缘起。
在一切所见中,见到缘起才是真正的所见。在显宗中,第二转法轮从空性的侧面讲见缘起;在无上密续中,所谓见到缘起就是现见大圆满的见修行果。无垢光尊者的许多教言都讲,见到空性时就见到了缘起;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说:对显现空性无二无别的无欺缘起显现,可以叫大圆满,也可叫大手印,或者叫大中观。
所谓的上师、阿弥陀佛,其实就是自己的清净心,而这也是相关大乘了义经典讲“心净则国土净”的原因。当然,这样的清净法并非实有,也非单空、无有,而是显而无自性。在中观中,“显而无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名词,它也叫做“缘起性空”。
3、一切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一旦真正认识缘起性空,从世俗来讲,对世俗法就不会像以前那样特别执著,因为在懂得万法因缘生,有因必有果后,就会很随缘;从胜义本体来讲,因为一切都是依靠因缘而生,其本体决定是空性的,如果不是因缘而生,也有可能不是空性,但因为是因缘生的缘故,决定是空性,这在前面已经阐述过。
4、既然万法决定是空性,那我们为什么看不见呢?这是因为我们有特别坚固的习气熏染着自己的心性,所以就会像盲人看不见阳光一样。
在我们现在这种迷乱状态面前,不要说特别细微、清净的胜义本体,连万事万物的名言实相,物理学家所承认的——没有一个静止的法,一切都在不断地运动,这一点我们的肉眼也看不到、分别念也想不出、手也摸不着。凡夫人往往将自己根识前的错乱显现认为是真实的。比如今年看见去年见过的一个人,其实这个人已经老了365天,但根本看不到,还认为他比去年更年轻了。
5、辛三、现前缘起空性的量:不观待如空中花,故非不依而存在,本体若成彼成立,观待因缘则相抵。
所谓现前缘起空性的量,就像修共同加行人身难得等时,最后要达到的境界或界限一样,到一定的时候,缘起空性在任何一位修行人的境界中出现时,也会有这样的量。
在修行比较好的、真正通达缘起空性的修行人或瑜伽士的境界中,不观待的法就像空中的鲜花一样绝对没有,所以万法根本不可能不观待而存在。所谓空中的鲜花,并非说它不观待而独立存在,而是一种不观待就不存在的比喻。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找不到不依靠或不观待任何一法而独立存在的法。若了知此理,就不会堕入断边,因为一切法的显现必定存在,并不像空中的鲜花一样。如果空中有鲜花存在,那就是无缘无故,但世间万事万物全部都是依靠各自的因缘产生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不观待而产生的法。如果万法的本体成立,就可不观待因缘,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一切万法都是观待因缘而生的。所以,承认万法实有与观待因缘恰恰相违或相抵。
真正的缘起空性,是指显现就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心经》亦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若我们通达这样的缘起空性境界,就会了知一切法虽然显现,但并非真实存在。若我们真正了达“显即是空、空即是显”的空性意义或境界,显现和空性再也不用轮番显现,此时见解就圆满了。
6、月称论师在《中观四百论》的注疏中说:我不会说一切法是没有的,因为我承认是缘起法;我也不会说一切法是实有的,因为我承许是缘起法。那到底缘起法是什么样呢?缘起法就是如幻、如梦、如阳焰、如水月、如幻术般地显现,而这些显现也无实有、无自性、无本体。
7、如梦如幻,就是我们白天见到的法跟梦境的法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梦中的法依靠因缘现前时虽然无欺显现,但因缘灭时也无踪无影;同样的道理,现在世间我们看见的这些法,虽然有它的本质存在,或者说在因缘聚合时可以现前,但因缘灭时全部都没有。
8、辛一、诸法无有自性: 故说除非依缘生,毫厘之法亦非有,除非自性本为空,毫厘之法亦非有。
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已经说了:不依靠因缘的法,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毫厘也找不到。正因为器情世界的法全部都是因缘而生,那除了自性是空性以外,自性不空的法毫厘也找不到。也就是说,凡是因缘生的法,全部都是空性的。,并且这种空性并不是我们眼睛看不见东西那样的状态,而是离戏论的大空性。
9、名言中的因缘生和胜义中的空性无二无别,就是所谓的缘起空性。缘起法、空性法和中观法三者,只是不同名称而已。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讲显现和空性时,用水月来做比喻,他说:当天空中的月亮在水池里显现时,水月的明分叫世俗谛,而水月根本不可能有天月的一点一滴,其本身的空性就叫做胜义谛。谁用智慧见到这样的显空无别或显空双运,就叫做证悟缘起空性。水月虽然显现,但它的本体是空性的,这个空和显无二无别,就叫做缘起空性。
显和空是一个本体的不同反体,从反体上讲,水月的显现部分也有,它的空性部分也有,但实际上这两者只是一个本体。同样的道理,眼看得见、手摸得着的柱子、茶杯等物,其本体也是没有的。为什么呢?因为,用胜义智慧来观察时,它们的本体并不成立。既然无有自性,那一切法都是幻化相,所以大家皆应常时作如幻如梦想。
10、辛二、若有自性不可得涅槃:自性不可逆转故,万法若有少自性,趣入涅槃不应理,一切戏论不可息。
如果万事万物不空、非因缘生、自性存在,那就不可改变、不可逆转。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任何一法有芝麻许、针尖许的自性真实存在,那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证悟它,因为自性无改之故。比如我心的自性存在,或我烦恼的自性存在,那永远也不可能改变。如果能改变,就没有真实的自性,因为它随着因缘而变之故。解脱只是把迷惑灭尽而已。如果心或烦恼的自性存在,那烦恼障和所知障永远也不可能与修行者脱离。
11、涅槃
佛陀的伟大之处就是因为他见到了缘起空性,并以大慈大悲心宣说给了世人。而世间无数人通过这样的见修,也纷纷趋入了涅槃。
所谓涅槃,并不是有些人解释的一样——就是死了的意思,它分小乘涅槃和大乘涅槃。小乘涅槃,指凡夫所有烦恼障碍全部断掉,而获得圣者阿罗汉的果位;大乘涅槃,指烦恼障和所知障全部断掉,而现前色身和法身的果位,并以不同形象来广利无边无际的有情。
12、辛三、如此之说无有合理之反驳:为此佛以狮吼声,于诸智者广众中,数数阐示无自性,于此谁人能逾越?
佛陀以他四无畏的狮吼语,在无量无边外道和内道的智者中,数数阐示了无有自性的般若空性法门。比如,在《广般若》、《中般若》、《略般若》里面,佛陀一而再、再而三地宣讲了万法空性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对空性之理,不但任何一个人不能反驳,而且有缘的佛教徒,像龙猛菩萨、无著菩萨、世亲论师、圣天论师等印度二胜六庄严为主的无数追随者,都依靠这种无有自性的法门证得了圣果。虽然现在有些人还没有获得圣果,但长期学习无有自性的空性法门后,我们的见解跟世间人或从来没有学过大乘法门的人比较起来,就会远远超过他们。
“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缘起之故,犹如影像。”
13、辛一、缘起与空性圆融无违:自性毫许亦无有,及与依此而生此,一切安立合理性,圆融无违何须说?
一切法的自性毫许也无有,也就是说自性为空。在胜义中,柱子、瓶子、房子、地位等世间任何一法,其自性都是空性的,丝毫也不存在。但在未经观察的名言中,依此而生彼,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依靠种子产生苗芽,依靠语言相续中产生各种分别念等,都是合理的。也就是说,虽然没有自性,但在显现中,幻化的现象还是不灭的。
空性是从万法本体的角度来讲的,显现是从虚妄的角度来讲的,这两者都是合理的。就像镜中的影像,因为山河大地等没有自性,所以可以显现;如果承许山河大地等有自性,就不可能显现。一切因缘生的法,其本体都是空性的;因为本体空性的原因,依靠因缘才可产生。
14、中观的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破四句生因、离一多因等理证,全部可以包括在缘起理当中。若懂得缘起理,其他理证全部可以通达。而且缘起理有个好的特点,比如说金刚屑因,在破完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后,一切万法都无有产生;而缘起因,在胜义观察时一切都是空性的,正因为是空性世俗缘起显现不灭。
15、辛二、缘起空性是无上善说:谓凭缘起之理由,绝不依于边执见,此善说即怙主您,至高无上妙语因。
佛陀说:凭借缘起的理由,对一切万法绝对不需要依止包括在常见和断见之内的诸多边执见。所以真正的佛教,不但离开了粗大的断见和常见,细微的常见和断见也离开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万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生即是空性。
在通达缘起空性后,就会像宗喀巴大师一样赞叹佛陀:在这个世界上,能宣说缘起者唯一是佛陀。而且他所说的语言对每个人的心理、生活、解脱等都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可以说一句话涵盖世界,或者说一切万法的真理用一句话来宣说。
16、 因为世间无数智者都没有说出缘起的道理,而佛陀说出来了。这是我们对他生起信心的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既然我们找不到缘起理任何错误,在世界上佛陀就是第一善说者,那他所开取的教法就千真万确,我们有幸依止他就是我们的福分,所以大家皆应以欢喜心来修持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