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中观庄严

哲学-中观庄严72笔记

创建日期: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2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庚一、立根本因(14-21,34-38课小结)+庚二、建其理

  庚二、建其理=辛一、建立宗法+辛二、建立周遍

  辛一、建立宗法=壬一、建立离实一+壬二、建立离实多

  壬一、建立离实一=癸一、破周遍之实一(28-40,39-49课小结)+癸二、破不遍之实一

  癸二、破不遍之实一=子一、破实一之外境(42-52,49-52课小结)+子二、破实一之识

  子二、破实一之识=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53-101,53-70课,含三个小结)+丑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丑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寅一、宣说对方之观点(103,71+72课)+寅二、观察彼理

  寅二、观察彼理=卯一、观察彼等之功过(105,72课)+卯二、遣除过失之部分——破识成实

  卯二、遣除过失之部分——破识成实=辰一、破真相唯识之观点+辰二、破假相唯识之观点

  辰一、破真相唯识之观点=巳一、破相识各一之观点+巳二、破相识等量之观点+巳三、破异相一识之观点

  巳一、破相识各一之观点=午一、宣说相违(109)+午二、说明无法断除相违之理

  10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一、宣说对方之观点:

  无始之相续,习气成熟故,虽现幻化相,错谬如幻性。

  10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一、观察彼等之功过:

  彼宗虽善妙,然许此等法,真性或未察,似喜请慎思!

  10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一午一、宣说相违:

  设若真实中,识将成多种,或彼等成一,违故定各自。

  2、异熟阿赖耶+种子阿赖耶

  唯识宗认为:凡是能产生后面万事万物整个现相的法,全部是住在阿赖耶之上,在它尚未成熟时以种子的形式存在,也就是种子分;一旦种子成熟,就会呈现出身体、住处、受用等法。

  比如我对佛像生起信心,信心的种子便在我的阿赖耶上存留,这种善根在这一世或者更长的时间当中会成熟,以此善根或许我会转生为一个天人,当时我的身体、受用等全部都是在阿赖耶上的种子成熟所致。

  比如大家现在见到的喇荣山谷,其实是很多众生阿赖耶成熟的一种形象,这叫做异熟阿赖耶,也就是已经成熟的阿赖耶,除了我们的心以外再无其他;相续中正在造作的各种各样的业,就是种子阿赖耶。

  3、显现

  外境虽然并不存在,以经久熏染的习气却可以感受各种各样的显现,就好像梦境之识与串修不净观等之心一样。

  凡是在识前显现的法必定是识,它可不可以显现呢?完全可以显现。就像做梦时会显现山河大地、身体受用一样,而且在梦中进食也可以添饱肚子。或者修持不净观时,见一切显现都是骨架、不净粪的群堆等,这些也会在修行人面前真实显现。

  4、实相和现相

  唯识宗认为:外境中的柱子等属于无情法,但它的实相并非无情法。承许在名言中应区分实相和现相,在现相中不承许外境为心。微尘等外境法虽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现相上可以存在。

  中观认为: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很多论典中发出太过,如果说现相也是心,大山摧毁的时候自己的心也应该摧毁,森林被火焚烧的时候自己的心也应该被焚烧等等。但从名言实相而言,外境的实相应该是自己心的一种幻变,根本没有真实的一种法存在。

  5、必须承认阿赖耶

  只要承认一切外境是心,就必须承认阿赖耶,否则,外境为心的观点根本无从建立。因为眼识、鼻识等所有转识均是偏堕一方的,比如眼识偏于色法、耳识偏于声音等,除此之外,它们都不能作为住处、身体、受用这一切万事万物的根本,因此,必须承认阿赖耶的存在。如果不承认一切习气的根本——阿赖耶,一切身体、受用、住处等外境各种各样显现的根源也就无从寻觅。

  6、无始之相续,习气成熟故,虽现幻化相,错谬如幻性。

  唯识宗的观点:从无始以来,每个众生心的相续中都存留了各种各样的实执习气,依此虽然可以显现出幻化的柱子、瓶子等各式各样的形象,但领受者与所领受的对境二者不可能截然分开。众生虽然以无明烦恼现前了山河大地等各种各样的显现,但真正观察就会发现,能取和所取根本不可能成为他体的两种法。

  正如此处所说,尽管表面上似乎现为对境与有境,其实是由心迷乱或错误而导致的无而显现,就如同幻术、梦境、幻化、水月等。

  7、观察彼等之功过:彼宗虽善妙,然许此等法,真性或未察,似喜请慎思!

  唯识宗承许一切万法在外境中根本不存在,在名言中应该依靠这种观点来承许,这一点的确是非常好。但是,他们认为胜义中有一种自明自知的依他起识真实存在,这是此宗最大的过失。对此应该反问他们:你们所许的依他起识,是在胜义中承认,还是世俗中未经观察时似乎存在呢?

  事实上,唯识宗并非只是从未经观察的名言角度安立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在胜义中那一识的本体也成立,这就是他们观点的不足。

  8、巳一、破相识各一之观点,午一、宣说相违:设若真实中,识将成多种,或彼等成一,违故定各自。

  假设从真实义的角度,认为外境与有境的数目等量为一的话,实际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以现量可以见到外境的各式各样,比如花布具有各种颜色,这一点以眼识完全可以现见,所以,外境有很多的缘故,心识也应该变成多种多样。或者,既然你们承认心识一体,外境花布各种各样的颜色也应该成为一体。实际上,一和多完全相违的缘故,所取有多少,能取也应该有多少。

  9、真相唯识与假相唯识

  虽说凡是唯识宗就同样承认心在胜义中成立这一点,但也分承认此等现象是心的真相唯识与否认行相是心的假相唯识两种。《入行论·智慧品》中已经讲过,所谓的真相唯识宗承认外面的山河大地等全部是自己的心,而假相唯识宗不承认外境是心,他们认为迷乱显现就如同毛发一样存在。

  10、唯识宗之相识各一、相识等量与异相一识

  无论真相唯识还是假相唯识,他们在相、识二者多少的问题上,出现了相识各一、相识等量与异相一识三种不同观点,这一点与经部宗十分相似,与之不同的是,经部宗承认能指点出行相的隐蔽分外境单独存在,唯识宗则认为所显现的行相只是假立为对境,不承认心以外还存在一种外境。

  11、相识各一

  “相识各一”的观点即使在名言中也不合理。因为心与相如果是一体,那么,外境行相存在白色、红色、蓝色等各种不同那样,识也应该有取白色、取蓝色等种种不同行相。或者,就如同识被许为一体那样,外境行相也应该成为一体而非多种了。否则,一个是多体、另一个非为多体的二者相违的缘故,相与识必然成为各自分开的异体,如此一来,承认是一显然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上一篇:哲学-中观庄严71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