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观庄严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82-96课)小结2
6、3何因显现,缘起空性
6、3、1法最开始的因
意识的前因或者任何一法最开始的因,这些问题应该依靠释迦牟尼佛的教证来理解。《入中论》中也说:空性以理证可以成立,但对甚深的空性境界以及因果法,以理证没办法抉择,唯有依靠释迦牟尼佛的教证来成立。一切万法的本体是空性的,在空性当中,因缘具足的情况下可以产生,这一点是无欺显现的,这就是如来的狮吼声。
因和果之间的关系,佛经中说:如同孔雀羽毛上的花纹,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因,但这种细微的因果,唯有佛陀才能了知。因此,只有佛陀才称为全知。作为凡夫人,只要明白:任何一个法都是缘起聚合而显现的。
6、3、2十二缘起最初的因+最后的果
对方观点:十二缘起中所谓的无明最初是怎样的?如果没有最初的因,会有无因生的过失。老和死之后有没有果?如果没有,会有无果的过失。
中观观点:实际上,无明和老死只是从主要阶段来讲而已。果仁巴等论师说:所谓的十二缘起只是从一个循环的角度来讲,轮回是无始无终的。从总轮回来讲应该是无始无终,从个人角度来讲,轮回是无始有终的,《释量论》和《量理宝藏论》中用种子作为比喻:种子没有最初的开始,最后却有终结。
唯识宗的观点:从万法唯心的角度来讲,众生迷乱显现的轮回,最初是空性、根本没有的,结尾也是空性、根本没有的,虽然不存在,暂时也可以显现。
经部宗的观点:微尘的相续一直在前面存在,它不存在的理由任何人也找不到。比如火的微尘,《量理宝藏论》中说:火的微尘是依靠前面火的微尘来产生的。同样,所谓的无明,在我们心的相续中无始以来就存在这样的迷乱因,当因缘具足时必定产生后后的果。
6、3、3象最开始的因
比如外境承认为心的角度来讲,一切法大象都是阿赖耶上的习气成熟才显现的,这时也是大象没有开端没有结尾的。一切大象显现只是阿赖耶心识上的一种习气,在这上面根本不会有色法的大象骨肉等。
晚上做梦,在梦中梦到大象等各种各样的景象,这时,所谓的大象是没有来源的。那么,大象身上各种内脏以及皮肉骨血等从哪里来呢?从暂时显现境的角度来讲,是依靠前因而来,但是最开始的因是什么呢?不存在最开始的一种因,因为大象从来没有产生过,从梦中醒觉时,大象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6、3、4缘起的关系
不管是外缘起还是内缘起,一切缘起显现之法都不是从不空的一个法当中产生的。唯有空性的一切诸法中才能产生空性的万法,就如同种子以及酸味和声音的比喻一样,前面的蕴结生后面蕴的过程中,前蕴不会迁移到后蕴上,但后蕴也并非不依靠前蕴而产生,缘起之间的关系即是如此。不是因迁移到果中成为一体,也不是不依赖于前因而生果。所谓的缘起,也就是无因则不可能生果、因齐全也不可能制止果产生。
6、3、5三藏之缘起
释迦牟尼佛的三藏在以前根本没有文字,依靠阿罗汉的不忘陀罗尼将佛陀宣说的经典背诵并记录下来,后来经过三次结集才有了现在的三藏。在这个过程中,诵经者相续中拥有的经典等内容是否迁移到另一者相续中呢?并不是。不然,上师把内容传授给弟子之后,上师相续中就什么都没有了,会出现这个过失。但是没有上师,自相续中也无法获得经忏的智慧,那么,究竟依靠什么方式传递呢?这就是缘起的道理。
6、3、6我之缘起
我这一世转生为人、下一世转生为天人的话,我这一世的蕴并没有迁移到后一世,如果迁移到后一世,天人也应该具有人的身体了,这样会出现恒常的过失;后一世的蕴也并非不依赖前者,否则便会有无因生的过失。究竟依靠什么方式转生呢?这就是缘起的道理。
6、3、7名言中的因果规律
这样的缘起甚深理,种子未受损害、因缘具足时必定会产生果,但种子并未迁移到果上,不然灰色的种子也变成绿色的苗芽了,没有种子也根本不可能产生果,这就是名言中的因果观。
所谓的因与果接触而生不合理、不接触而生也不合理,除这两种情况以外的产生方式根本不可能存在。可是,因果无欺显现——种子产生苗芽这一点,只要以“具足此因必定产生此果”的结论就完全可以证明。除此之外,根本不必研究“种子为什么会产生苗芽以及产生方式如何”之类的问题。
实际真正详细观察,所谓的因果根本不存在,也是如幻如梦一样。但在未经观察的情况下,名言中存在的因果也是丝毫不虚的。因此,无论造作任何一种业,在能取所取未消于法界之前,必定会让我们感受快乐或者痛苦。胜义中一切万法不存在、世俗中如理如实存在的有实法之正相,是真正缘起空性的道理,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唯一释迦牟尼佛毫无错谬地能够宣说。
名言中的一切法,在因缘具足时一定会产生,这一点依靠观待理和作用理可以成立,而这样的道理需要以法尔理来抉择,否则,对名言中的任何因果都无法解释。一切法虽然显现为有,但对它的前因后果无论如何寻找也是找不到。所以,应该以世间未受损害的五根暂时作为名言正量,安立名言。《前世今生论》中说:富楼那尊者等以天眼见到水的微尘中有很多小虫,因此不敢饮水。佛陀对此遮止说:这些小虫以凡夫肉眼无法见到,暂时应该以此为标准,即使饮水也无有过失。
6、3、8法尔理=自然规律无需再深分别
因果缘起是名言的一种缘起规律,只要因缘具足一定会产生,对这种无欺的因果道理是法尔理,不必寻找任何理由。
胜义中观察时不存在,世俗中因缘具足时一定会产生。无则不生在本体上存在,但能生所生之间的关系在本体上并不存在,只是假立而已。所以因果二者接触、不接触都不合理,对因果不能胜义观察,只要以“具足此因必定产生此果”的名言法尔理就止了。
以青稞为例,青稞的种子在果产生以后如果可以安住一段时间,那么说它与果接触也可以,但是它的本体在果产生的当下就已经毁灭了,根本没有与果“交谈”的机会。同样,任何一个法,通过细无常的道理进行观察,想要在万法虚妄的本体上找出一个真实的接触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不需要通过胜义量观察,单单以名言中无常的道理来观察,因果无论接触不接触都不可能产生,只不过是如幻如梦的因缘具足时,它的果自然而然会引发,这是法尔理,也叫做自然规律。
青稞的种子不存在就不会产生青稞的苗芽;只要青稞种子等因缘聚合,苗芽也就必定会产生。至于为什么产生、产生的方式等问题,没有必要再去分别,否则,永远也不可能到达一个尽头。
就像“火为热性是它的自然本性”一样,在能取所取未消于法界之前,只要接触火必定会被灼伤,根本不必苦心研究火到底为什么是热性的。
我们心的自性是光明的,这在名言中以事物的法尔理也可以了知;在胜义中,它是远离一切戏论的,这就是一种法尔理,没有必要再去寻找任何理由来证明。
6、3、9因和果之间无纽带
有实宗观点:前世造业,中间经过很多劫之后果报才会现前,那么,因与果之间究竟应该如何联系?一切法实有存在,因和果之间需要一个连接的纽带。
中观观点:一切万法在因缘聚合时可以显现,无因必定不会产生果。对因和果之间详细观察,所谓的接触和不接触实际都不合理,但在未经观察时可以无欺产生。因此,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得绳、不失坏法等纽带作为连接,只要因缘具足就必定可以产生。
在某一众生相续中,依靠以往所造的业力,于因缘具足时必定不会虚耗而成熟果报。此众生相续虽然不是真实存在,但此业报也绝不会成熟于其他相续。所谓的果报既不是无因产生,也不是常因产生,这就是因果的特点。
就算是相续不断而显现的种子与苗芽,也不可能接触以后产生,否则,因已经变成常有了。因此也不能认为:如同种子与苗芽相续不断一样,因果是合理的;像业果相续中断而生一样,因果是不合理的。由于这两种情况下都不可能接触或者不接触而产生果,所以两种说法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6、3、10因和果中断或不中断无差别
有实宗观点:我造了杀生的恶业,在人的相续中断以后变成天人或者地狱众生,再过一百个劫以后会出现杀生的果报,这时,原来所造业的相续已经中断了很长时间。而灰色的种子产生苗芽,这期间无有任何时间中断,马上产生。在未经观察的情况下,种子产生苗芽似乎是合理的,所造业以时间隔断后产生果报则是不合理的,很多人可能会这样想。
中观观点:这只能说明对因果道理并未通达,为什么呢?
种子和苗芽之间虽然是一个相续,但在这一相续上因和果接触还是不接触?接触的话不可能产生,如果不接触,所谓的中断和不中断也就无有差别。因此,并非接触或者不接触的问题,只要因缘和合,依靠因的作用力,果观待因必定会产生,与时间中断或不中断没有任何关系。另外,众生所谓的一个相续实际是假立的,所以说时间中断而不能产生果报也是不能成立的,在因缘聚合时,以所造之业必定会产生相应的果报。
6、3、11果不从因产生
芽是从已灭的种子中产生还是未灭的种子中产生呢?所谓的果只不过是从前一刹那种子这一近取因中产生而已。
从已灭的种子中产生不合理,未灭的种子中产生也不合理,承许未灭的有实法与已灭的无实法中任何一者生果都不合理。
对于“种子生芽、业现果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到底因灭以后产生还是因未灭产生呢?在因未灭的情况下,果已经产生的时候因还存在,如前所说就会出现因果同时的过失。假设从因灭法中产生,种与芽之间已经被刹那性的灭法中断,则会出现因果并非一个相续的过失。种、芽之间如果未被刹那性的灭法中断,所谓的因怎么会成为灭法呢?不应该灭,而种子始终未灭,以因生果的情况也就不会存在了。
下面再来观察,种子灭的第一刹那未灭的同时生芽还是已灭之后生芽?如果是未灭的同时生芽,灭法之因与苗芽之果二者已经同时存在,因而不合理。如果是已灭后生芽,那么,第一刹那灭法已经灭尽后会再度出现第二刹那的灭法,这时,第二刹那的灭法与芽同时并存,因果又成同时了,所以也不合理。这样一来,除了灭法产生灭法以外,产生苗芽的机会始终不可能存在,最后灭法已经遍满虚空了。
如果说灭法并非刹那性,这种恒常又有实的事物无有功用的缘故,又怎么能充当生果之因呢?这种所谓的因也可以生果的话,恒常存在的自在天也应该生果了。由此可见,即使种子已经灭尽,但后面始终会有灭法出现,所以永远不会有生芽的机会。
此外,由于始终被灭法占据,因和果的相续已经全部断绝,必定导致一切法永不存在的结局。
6、3、12果前找不到因
真正的苗芽是依靠种子的色法部分产生,还是种子上无有他法的遣余部分产生?
因果是虚妄假立的,无论色香等还是八种微尘都不可能作为真正的因。如果将灰色种子在方向上分为东南西北,或者从时间上分为过去、现在、未来,现在也是分为一刹那一刹那,那么,除了单独分开作为因的这一部分,其他部分根本不能充当因,如此一来,整个名言也就全部瓦解了。为什么呢?依靠因产生果是人们共称的一种名言,你却对因作了方向、时间、形象等方面的区分,然后说这一部分可以作为因、那一部分不能作为因,这样一来,所谓因缘聚合产生果的说法也就不能成立了,因为除特定的那一部分,其他任何法都不可能成为因。
对绿色的苗芽进行观察,其实它前面根本找不到一个实有的因,最后灭尽的时候也是什么地方都找不到。是如幻如梦、无生无灭的。
6、3、13因灭了以后不生果
俗人观点:因灭了以后生果
中观观点:以种、芽作为比喻,在名言中因灭了以后生果,为什么会如此安立呢?这只是为了遣除因本身在果位存在这一点,才说依靠因产生果的。实际上,仔细观察因如何产生果时,根本得不出任何结论。对于种子与苗芽越观察越无法以语言来表达,因为一切法的实相不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如同一开始可以用手指来指月亮,但真正望过去时,所谓的手指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语言只是暂时了解万法真相的一种方法,真正来讲,万法的真相根本无法以语言文字来代替,因和果之间的关系也是同样。
因的刹那灭尽与果的刹那产生二者,如果未被他法中断而生灭,也就不会存在因果生灭的情况。除了先前的因本身以外,能生果的灭法在因灭亡之后遗留下来从而成为有实法,这一现象根本不可能存在。一切果虽然以因作为前提而产生,但在理解时应该明白,所谓的前提也就是指除因以外不存在任何能生果的有实法。
6、3、14水月
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在澄清水池中完全可以映现出与之一模一样的影像。如果对此进行观察,月影正在水池中显现的时候,天月的色法与水月这种影像接触还是不接触?所谓的接触和不接触实际都不合理,这一点我们可以现量见到。因和果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就如同天月不存在则水月不会显现一样,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很巧妙的自然规律,当因完整无缺时果自然会现前。
大家对诸佛菩萨以诚信心祈祷时,就如同澄清的水器放在地上一样,诸佛菩萨的加持力必定会原原本本显现。比如经堂里面有一千个人一心一意祈祷莲花生大士,那么,在每一个纯洁的心池当中,都可以显现莲花生大士加持的月影。这时,莲花生大士的加持与我的心是接触还是不接触?即使名言中也是不可能观察的,这就是一种缘起规律。
以因本身的能力可以生果,唯一是缘起规律。唯有佛陀的缘起规律才能说明一切万法真实的正相。
对于无有自性与缘起显现二者无别如水月般空而显现这一点,应该生起殊胜定解,其中,无有自性是从胜义谛方面而言的,也可以理解为中观自续派所承认的空性;缘起显现则是指世俗当中的显现。比如柱子的本体,以中观胜义理观察时是空性的,在它本体空性的同时不灭显现,二者如同水月一样无离无合。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也讲到了水月的比喻,水月正在显现的时候,月亮的本体在其上一丝一毫也不存在,虽然不存在却是明明显现的,这就是现空双运方面的比喻。对于这一点要生起殊胜定解,不是听别人说说,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证智慧进行观察,从道理上彻底通达。
6、4基空显现,现空双运
6、4、1现空双运
以我们面前放着的瓶子来说,以这一因进行分析,对于瓶子的瓶口、瓶底、瓶腹等一一观察,所谓的瓶口、瓶腹等也是由东南西北等很多微尘组成的,由此可以了知,所谓的瓶子只是假立而已,真正自性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所以应该明白:并不是正在分析时瓶子的本体不存在、空性已经出现了,未分析时根本不是空性的,实际上,所谓的瓶子从形成到最后灭亡之间始终都是空性的,就像梦中见到的瓶子一样从未显现过,只是做梦者迷乱的显现而已。瓶子正在显现生住灭时,于无有自性的本相中丝毫也未动摇,也是于空性中从未动摇过,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
对瓶子等法以各种胜义理进行抉择,了知其在名言中也不成立从而理解空性的教义,心中确实明白了瓶子不存在的道理,但在瓶子不存在的同时,所谓的显现与空性无离无合,显现与空性在同一个法上同时建立,以显现可以遮破常边,以空性可以遮破断边。
无论自己的心还是外境,对一切法应该直接抉择为空性,在这样的境界中仍然可以显现。从大圆满的见解而言,于本来清净中万法皆为空性,与此同时,其任运自成的功德也可以在根识前以互不混杂的方式显现。从中观角度来讲,一切法本体即为空性,于空性中可以呈现各种之法,这就是所谓的现空双运。
胜义量与世俗量是不能脱离的,如果缺少了胜义量,所谓的空性就没办法抉择;缺少了世俗量,显现就没办法抉择。由于一切事物的本体就是显现和空性双运的,所以说,胜义中依靠龙猛菩萨为主的中观理来抉择,世俗中依靠静命论师以及唯识宗的观点抉择的原因就是这样。
6、4、2现空双运之错见
本论当中以离一多因观察时,柱子一丝一毫也不可能存在,所谓的空性可以在我们心中浮现,但柱子的显现部分根本现不出来;依靠名言量观察时,不可否认的因果规律或柱子的本体完全可以显现,空性却根本得不到。
作为初学者,由于对现空双运的意义没有真正领悟,所谓的“现与空”或者“有与无”似乎是以对立方式相互排斥的,存在能害所害的关系,因此不可能同时于自相续中浮现出来。显现的时候空性不存在,空性的时候显现不存在,二者是互相矛盾的,所谓的现空双运只能以轮番的方式次第显现,就好像黑色和白色的绳索搓在一起一样。乃至我们的执著未消于法界之前,二者不可能同时现前。
麦彭仁波切说:一般凡夫人对圣者真正的入根本慧定无法了知,但与之相似的圣者后得现空双运的境界,作为凡夫学者也可以相似通达。
真正对现空无二的道理不断学习、串修之后,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会通达,到了圣者果位方可通达不可思议的境界,了知一切万法现空双运的道理。这时就像见到水月,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的境界可以顿时在我们相续中现前。
6、4、3有实宗观点:显现必定存在一种来源
有部宗和经部宗观点:即使在胜义中,所谓的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也是如何观察都不能破灭的,应该实有存在。
唯识宗观点:胜义当中不存在能取所取,但像水晶球一样识的本体应该存在。
中观观点:以真正的智慧进行观察时,一切法即使在世俗中也是不存在的,就像石女儿的自性产生在世俗和真实义中都不存在一样。
现在显现的这些法根本不可能存在一种实有的现基,不管是微尘还是二取实空的依他起识,就像镜中影像一样,虽然显现却是于空性中自现的,正在显现的万法实际与空性的本体无离无合。
比如镜子里面的影像,其本体完全是空性的;水池中月影的本体也是空性的,但是空性的同时可以在眼识面前显现。同理,耳朵所听到的空谷声实际是声音的影像,对这种声音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一种实有的成分,但在因缘聚合的时候,我们的耳识完全可以听到空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