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现观庄严

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07(32-50)笔记

创建日期:2021-10-23

  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07(32-50)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戊二、道无相之现观道智+戊三、基无我之现观基智。

  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己一、宣说意乐发大菩提心+己二、宣说加行遍智道之分支+己三、宣说本体实修之现观。

  己二、宣说加行遍智道之分支=庚一、实修法之教授+庚二、教义道加行之抉择支+庚三、修行所依之种姓。

  庚一、实修法之教授=辛一、总说+辛二、别说难以通达之僧宝

  辛二、别说难以通达之僧宝=壬一、真说+壬二、摄义(50)。

  壬一、真说=癸一、声闻+癸二、缘觉(49)。

  癸一、声闻=子一向(35)+子二果

  子二果=丑一、初果(37)+丑二、胜果

  丑二、胜果=寅一、预流胜果(39)+寅二、一来胜果(40)+寅三、不还胜果

  寅三、不还胜果=卯一、定趋色界+卯二、定趋无色界(47)+卯三、此外补特伽罗(48)。

  卯一、定趋色界=辰一、总定趋色界(43)+辰二、分别上流

  辰二、分别上流=巳一、趋色究竟(45)+巳二、终趋有顶(46)。

  3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一向;

  诸钝根利根

  3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一、初果;

  信见至…

  3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一、预流胜果;

  …家家。

  4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二、一来胜果;

  一间…

  4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一辰一、总定趋色界;

  …中生般,行无行…

  4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一辰二巳一、趋色究竟;

  …究竟,三超…

  4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一辰二巳二、终趋有顶。

  …往有顶。

  4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二、定趋无色界;

  坏色贪…

  4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三、此外补特伽罗。

  …现法,寂灭及身证,

  4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二、缘觉。

  麟喻…

  5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二、摄义。

  …共二十。

  2、《现观庄严论》是直接解释《般若经》的一部论典。如果懂得了此论的甚深意义,完全可以断除轮回的根本;即使没有如理如实地通达,只是在耳边听到宣说般若的妙音,也会对轮回的种子有所损害。

  3、“二十僧伽”在《现观庄严论》和《俱舍论》里,这都算是比较难懂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讲二十僧伽呢?因为前面颂词中讲了作为所依教授的“佛陀等三宝”,而其中僧宝的分类是很多的,为了广泛了知大乘菩萨的功德,就分为二十种来叙述。

  关于这两个偈颂:“诸钝根利根。信见至家家。一间中生般,行无行究竟,三超往有顶。坏色贪现法,寂灭及身证,麟喻共二十。”解脱部、狮子贤、布达巴等诸大论师的观点都不尽相同。

  4、此处的二十僧伽跟《俱舍论》所讲的二十僧伽是不同的。

  《俱舍论》所讲的二十僧伽,是指从预流向到阿罗汉向之间的二十种不同程度上灭除烦恼、证取无生智慧的境界;

  《现观庄严论》二十僧伽的名称虽然与《俱舍论》一模一样,但却是以小乘圣者的名称来表示大乘大资粮道至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把小乘的二十僧伽叫做能表示之喻僧伽,把大乘的二十种菩萨叫做所表示之义僧伽。世亲菩萨依据佛陀的教言安立了二十僧伽,而它们又恰好可以对应《般若经》中的二十种菩萨,所以弥勒菩萨就沿用了这些名称。

  大乘的二十种菩萨并非完全对应二十种小乘圣者的全部功德和特点,是从功德相似的角度安立同一名称的。

  5、辛二(别说难以通达之僧宝)分二:一、真说;二、摄义。

  壬一(真说)分二:一、声闻;二、缘觉。

  以能表喻的僧伽——具声闻缘觉身份者来表示所表意义的僧伽——具声闻缘觉名称者。

  6、癸一(声闻)子一、向:诸钝根利根。

  “向”包含了两种圣者,一是钝根者,二是利根者;钝根者是随信行者,利根者是随法行者。按照小乘是这样分,按照大乘也是如此。

  6、1第1种僧伽随信行者:某位菩萨从人类结生到人类中。大乘菩萨中的钝根随信行者,虽然也利益众生,但在显现上跟其他利根菩萨不同,比较迟钝,只转生于人类中。所以,即使得到菩萨果位,也还是有随信行者。

  6、2第2种僧伽随法行者:某位菩萨从其他清净佛刹或者兜率天转生到此处(指娑婆世界)。随法行者不会人云亦云,完全是凭自己的智慧对佛法进行观察抉择,从而获得定解。这样的利根者在大小乘中都有。就大乘来说,利根菩萨获得圣果之后,可以随意示现种种身相度化众生,无论兜率天、其他清净刹土或娑婆世界,哪里有所化的众生,就前往哪里。

  7、子二(果)分二:一、初果;二、胜果。

  初果和胜果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所断和所证方面,这些在《俱舍论》中有讲。

  哦巴活佛的科判把颂词切得比较细,这里只有半句。据说,他有时候边讲《现观庄严论》边赞叹自己:“像这样宣说弥勒菩萨真正意趣的论典,在古今中外都是非常罕见的。”

  8、丑一、初果:信见至…

  “信见至…”这半颂是讲二十僧伽的第三和第四个,即初果所摄的信解者和见至者。在小乘当中,前者是指对无生法门有一定信解,后者是指对无生法门有一定见解。

  8、1第3种僧伽信解者:就大乘来讲,是指某位菩萨虽然已经现前无想定,但因为不具足善巧方便,没有离世而在那里结生,安住很长时间以后死去,再度于此处结生。跟其他菩萨相比,此菩萨根性迟钝,度化众生的能力比较差些。

  8、2第4种僧伽见至者:某位菩萨虽然现前了无想定,但依靠善巧方便力不投生到长寿天,而是转生他处利益众生。

  9、丑二(胜果)分三:一、预流胜果;二、一来胜果;三、不还胜果。

  《俱舍论》讲此三种胜果的差别:预流胜果是已得见道后,只断除欲界一到五品修断的阶位,还要不断转生到欲界;一来胜果断除七到八品欲惑,会再来欲界一次;不来胜果九品欲惑全部断除,再也不用投生欲界。

  10、寅一、预流胜果:…家家

  预流胜果有人家家生与天家家生两种。人家家生是在人类中至少投生两次,过后以人的身份获得阿罗汉果位;天家家生是在天界中转世至少两次,后来在欲界天获得阿罗汉果位。小乘当中是这样讲的,大乘则解释如下:

  10、1第5种僧伽人家家生:某位获得了四禅、四无量、等至的菩萨,以善巧方便力不现前此等之果,而不断转生到如萨拉树王(树木当中最佳者)般的国王、大臣、婆罗门等高贵种姓中,以具有威望的身份度化众生。

  10、2第6种僧伽天家家生:某位菩萨虽然获得了四禅四无色定等,但不现前其果,而唯一在欲界天中屡屡投生,以天王等身份转F轮利益众生。

  11、寅二、一来胜果:一间…

  “一间”在小乘中又叫做“一生者”。所谓“一生”,即只需再投生一次之意;所谓“一间”,即只有九品烦恼中的最后一品烦恼间隔着,只要把这品欲惑断完,就马上获得阿罗汉果位。

  第7种僧伽一间者,在大乘中,则指某位菩萨虽然获得了所有禅定直至不共法之间的功德,但仍然为了供佛、转F轮、积资粮等而住于世间,不愿示现成佛。比如佛经中讲,释迦牟尼佛曾问文殊:“文殊,汝仍以供佛之事业而住存否?”又比如弥勒菩萨,他虽然即将成佛,但暂时还是依靠各种因缘住在世间,就好像学生要等最后一场试考完才毕业一样。

  12、寅三(不还胜果)辰一、总定趋色界:…中生般,行无行…

  “定趋”是一定会去到那里的意思,指色界、无色界中的不来果位,其中色界总的分中有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和无行般涅槃四种。

  12、1第8种僧伽中般涅槃:小乘指在中有的时候现前涅槃,大乘指菩萨先投生到色界梵天世界,积累资粮后现前正等觉果位。按照小乘观点,大梵天界无有圣者,因彼等具一切众生是自己所生、所护持之邪见;但是按照大乘观点,在整个色界十七天都有圣者,所以菩萨也会直接投生到梵天界。

  12、2第9种僧伽生般涅槃:小乘指在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涅槃,大乘指最后有菩萨加持自己寿命达到无量,在那一生中成佛。

  12、3第10种僧伽有行般涅槃:小乘指通过不断勤作而获得涅槃,大乘指某位菩萨在世间以长时的努力精进来利益无量众生。

  12、4第11种僧伽无行般涅槃:小乘指无有任何勤作而获得涅槃,大乘指某位菩萨无需勤作,依靠殊胜因缘而自然成就无退转地,弘法利生事业圆满。就像佛经中讲的无热恼菩萨(即阿弥陀佛)和海尘婆罗门(即释迦牟尼佛),此二人由于前世发愿力极其殊胜,故而即生自然而然获得成就。

  13、寅三(不还胜果)巳一、趋色究竟:…究竟,三超…

  (此种不还圣者)分为一般趋色究竟天与分别的超越、半超、遍殁三超越。

  13、1第12种僧伽趋色究竟:小乘当中,有些圣者是转生到色究竟天而现前阿罗汉果位的。大乘菩萨也有类似情况,先在人间以转轮王的形象,以布施开始利益众生,使他们奉行了十善业道以后前往梵辅天至色究竟天之间,而菩萨自己并非一定要到天界,有可能在人间示现成佛。

  13、2第13种僧伽超越:小乘中的超越,是指现前四禅后退失,死后投生梵众天等处,在那里恢复四禅,完全超越四禅天十五处,转生到色究竟天后获得阿罗汉果。菩萨的超越,也是以前已经圆满四禅,之后依靠个别外缘而退失,那么当他再度获得一禅以后就投生到梵辅天,如果在那里得到所有上面禅定后死去,则在色究竟天受生,在各种各样的佛刹中示现证得菩提。

  13、3第14种僧伽半超:某位菩萨一开始圆满四禅,如果依靠个别外缘从中退失,那么当再度获得一禅以后转生到梵辅天,之后死去而投生到色究竟天。

  13、4第15种僧伽遍殁:某位菩萨唯一在兜率天入定于一禅,死去以后投生到那里,并逐渐在色界十七处受生、死亡而去往色究竟天,随后度化众多有情。

  讲菩萨的时候,以各种身相来利益众生、转F轮是其主要特点。

  14、寅三(不还胜果)巳二、终趋有顶:…往有顶。

  第16种僧伽终至有顶:在小乘中,指喜寂止者次第去往一禅乃至一切处(净居五天不包括在内),再去往无色界诸处后于有顶获得阿罗汉。在大乘中,指某位菩萨以净居天人的身份如幻领受所有色界无色界禅乐,之后投生到有顶,示现各种身相利益众生。

  以上讲了色界当中的众多菩萨。

  15、卯二、定趋无色界:坏色贪…

  第17种僧伽坏色贪:某位菩萨在欲界修习禅定,灭除了转生色界和欲界的因——贪欲,现前了无色界的境界,然后转生到无色界。在无色界是很难度化众生的,然而菩萨的示现多种多样、不可思议,也有跨越色界直往无色界示现利生的情况。

  16、卯三、此外补特伽罗:…现法,寂灭及身证,

  这是指现法寂灭与身现证两种。

  16、1第18种僧伽现法寂灭:在小乘中,是像舍利子、目犍连等一样,即生现见了一切无生法而获得阿罗汉果位。在大乘中,是如同义成王子,在一生当中圆满资粮,无须转生而现前佛果。

  16、2第19种僧伽身现证:小乘指现前了灭尽定的圣者。大乘指某位菩萨获得顿超等持之后,以智慧身现前灭尽定,在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中可以度化无量众生。

  17、癸二、缘觉:麟喻…

  第20种僧伽麟角喻独觉:按照小乘的观点,缘觉和阿罗汉是分开的,独觉安立在僧宝当中,而阿罗汉是究竟无学果,所以摄在佛宝里面,因此二十僧伽中没有阿罗汉,只有阿罗汉向。大乘的麟角喻独觉,是指某位菩萨前往连三宝名称都听不到的刹土,示现证得菩提而度化邪见遍满的愚暗众生。好比以前的藏地雪域,基本上没有信仰,充满了刚强难化的野蛮众生,是莲花生大士、菩提萨埵(静命论师)将密法和戒律弘扬到这里,他们的独特能力也是源自前世的发愿力。

  18、壬二、摄义:…共二十。

  以能表喻僧伽——小乘声闻缘觉来表示的所表义僧伽——大乘菩萨圣者僧伽总共有二十。

  关于能表喻僧伽的意义,应参照《俱舍论》颂词进行了解,颂词中应该已经包含了二十圣者的全部名称,否则弥勒菩萨最后不会说“共二十”。

  20=诸1钝根2利根。3信4见至5家6家。7一间8中9生10般,行11无行12究竟,131415三超往16有顶。17坏色贪18现法,寂灭及19身证,20麟喻共二十。

  20=1、随信行者+2、随法行者+3、信解者+4、见至者+5、人家家生+6、天家家生+7、一间者+8、中般涅槃+9、生般涅槃+10、有行般涅槃+11、无行般涅槃+12、趋色究竟+13、超越+14、半超+15、遍殁+16、终至有顶+17、坏色贪+18、现法寂灭+19、身现证+20、麟角喻独觉

  现观庄严科判

  3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别说难以通达之僧宝)分二:

  3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真说)分二:

  3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声闻)分二:

  3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一向;(第7课)

  诸钝根利根。

  3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果)分二:

  3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一、初果;(第7课)

  信见至…

  3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胜果)分三:

  3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一、预流胜果;(第7课)

  …家家。

  4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二、一来胜果;(第7课)

  一间…

  4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不还胜果)分三:

  4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一(定趋色界)分二:

  4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一辰一、总定趋色界;(第7课)

  …中生般,行无行…

  4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一辰二(分别上流)分二:

  4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一辰二巳一、趋色究竟;(第7课)

  …究竟,三超…

  4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一辰二巳二、终趋有顶。(第7课)

  …往有顶。

  4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二、定趋无色界;(第7课)

  坏色贪…

  4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一子二丑二寅三卯三、此外补特伽罗。(第7课)

  …现法,寂灭及身证,

  4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一癸二、缘觉。(第7课)

  麟喻…

  5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辛二壬二、摄义。(第7课)

  …共二十。

上一篇: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06(19-31)笔记

下一篇: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08(51-59)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