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3卷32下笔记

创建日期:2023-02-19

  民俗学-楞严3卷32下笔记

  卷三

  14、4、1十八界妄,眼色识性

  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

  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

  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

  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

  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32场下部

  1、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为什么说十八界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2、界,在《俱舍论》当中有种子的意思,印度的梵语当中也有种子的意思。也有领域、界限的意思,比如说它是一个类别的,它有一定的界限。

  《宝性论》的前面一直讲这个界,比如说石头有石头的界,金子有金子的界,银子有银子的界,每一种界性它都有自己固定的一种本质。

  3、十八界是六根六尘六识,就是六根界、六尘界、六识界。

  在这里主要是六识为主,因为六识如果能破的话,那根和境的话,就很容易破。比如说是我们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墙的话,两边的都是靠着中间的墙,如果我们中间的墙倒了的话,两边的墙就没有什么依靠处。所以它这里表面上看讲的是十八界,但实际上讲六识,从眼识到意识之间,着重的破斥。破斥识的话,那么这个尘和根就随之而破掉。

  4、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阿难,你应该明白的,你的眼和色为缘,然后生起眼识,对吧?

  因为这个眼是根,色是境,那么依靠这两个因缘的话,能产生眼识。这个肯定是阿难承认的,是对的。

  5、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

  那这样的眼识是不是依靠眼根而产生的,然后就变成眼界?是不是依靠色而产生,也变成了色界?

  如果依靠眼根而产生的话,它就肯定变成眼界;如果依靠如果而产生的话,它就肯定变成色界。

  6、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

  如果你认为这个眼识是依靠眼根而产生的话,那就没有色了,没有空了。因为色是外境,空也是外境的,这样色和空都没有的话,那所有显相都没办法辨别了。因为不观待色法,不观待空法,全是依靠眼根而产生,那你对整个世界模糊一片,没办法分别。

  眼识是一种意识状态,眼根上面不可能有色和空这些东西,如果眼识是依靠眼根而产生的话,那白、红、蓝,山,瓶子等等各种各样眼睛看到的这些显相,没办法辨别了。

  7、纵有汝识,欲将何用?

  虽然你有识,但是因为你的识是依靠根而产生的。那不管你想什么,这个识对你没有任何的用。

  因为依靠根,眼识已经产生了;眼识已经产生的话,那你现在有眼识也好,你有意识也好,有什么用呢?没有什么用的,多余的了。

  8、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

  如果眼识是依靠眼根而产生的话,那你的这种见不应该有青色的,黄色的、赤色的,白色的;而且也不应该有四方形、三角形,上上下下等等各种各样的这种表示,不应该有的,因为你全部都是依靠眼根而产生的,眼根上又没有什么青红白蓝呐,不可能有的,眼根上什么都没有。那这样的话,你的眼识的界怎么会建立起来呢?

  全是依靠眼根而产生的话,确实是整个世界的五花八门也好,或者说形形色色的这些显相,对你而言全部都是化为乌有,什么都没有了,应该有这个过失。所以你的眼识依靠眼根而产生是不行的。

  9、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

  再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眼识是依靠色法而产生眼界,这也是不合理的,怎么不合理呢?

  如果你说是这个眼识依靠外面的柱子、瓶子等色法而产生,那这样的话,虚空是没有色的,在看到虚空的时候,你的这种识应该会灭掉的。

  你的这种眼识全部都是依靠色而产生的,那这样的话,你要见到前面的这个虚空的机会永远都是没有的,从此之后你再也见不到前面的这个空空荡荡的空间,再也见不到。你的眼前除了色法以外,不应该有任何东西。

  10、云何识知是虚空性?

  这样的话,你怎么会说,我已经知道了这个虚空性,前面没有什么东西,这样的说法不应该有的,但实际上你还是有吧?

  我们说今天这个空间是怎么怎么的,看见中间没有什么东西的话,我们也称之为是见虚空吧,就像是没有光明的时候,见黑暗一样的说法。

  如果眼识是依靠色而产生的话,那就有不见虚空的过失。

  11、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

  如果你说是先见了这个色,以后见到这个虚空的话,或者说我前面是看到红色的,蓝色的,后面白色的、黑色的,那么随着外色相的变化,你的识色相也一定随着变迁。

  因为如果你的识不能迁变的话,那么这个眼界是从什么地方产生呢?是什么地方成立?就是不能成立的。

  12、从变则变,界相自无。

  如果你说你的这种识,随着外面的色的变化,也起变化,这样的话你的眼识的界的自相都是不应该有的了。

  因为你这种识通过色而产生,又随着色而变识,那你的眼界自相是不能成立的,是空性的,眼界也就不应该有了。

  如果你的眼界自相成立的话,它就是一个独立的色法而产生的,不会随着色缘而迁变,也不会介入你的意识。

  13、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

  如果你说,虽然外面的色有变化,但是我的这个眼识一直是没有变化,那这个眼识是从色当中产生的,永远都不应该知道虚空了。

  我前面这个眼识是从这个色法当中产生的话,那永远都是这个色法当中。比如说瓶子的这个色法当中来产生眼识的话,那我永远看到这个瓶子,不应该看到这个虚空,不应该看到其他的法。

  上面的这两种,一个从眼而产生的话,那也不合理的。从色而产生的话,这个眼识也不合理的。

  14、若兼二种,眼色共生,

  如果说我的这个眼识,是依靠色和依靠眼根,一个所缘缘的外境和一个增上缘的根,这两个因缘具足的时候可以产生的,这两个法当中产生。但这个说法如果详细观察的话,那也不合理的,怎么不合理呢?

  如果同一个时间当中,眼识由眼根和色法共生,没有眼根的话也不行的,没有色法的话也不行的。有了这两个因缘的话,可以共生。那这样的话还是有过失的,怎么有过失呢?

  眼根和色法这两个法产生眼识,那眼识跟这两个法,合而产生,还是不合而产生的?

  15、合则中离,

  如果眼识是与眼根和色法这两个法,合而产生的话,那识有一部分与根有关系,另一部分与色尘有关系,这样根的一部分和尘的一部分都是无情法,没有知觉,而识的一部分是有知觉的,两个之间就有隔阂,中间是分离的。

  16、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如果眼识是与眼根和色法这两个法,不合而产生的话,那眼根和色法共生时,一个是尘的界,一个是根的界体,尘是外在的法,根是内在的法,这样内外混合体性就杂乱了,怎么能成眼识界呢?

  这个眼识,到底它是外境这种界的界性,还是根的这个界的界性,或者说是这两个混合一体呢?还是三个混合一体,中间是隔开的?

  眼识其实一种识,它既没有根的微尘,也没有外境的尘的微尘,所以说始终也是不能成立的。

  17、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

  我们应该知道,眼和色为缘,产生眼识,其实这三处都是没有的。眼和色为缘所产生的这个眼识的界,其实是三处都是不能成立的,跟石女的儿子和龟毛兔角完全是一样的。

  破的时候主要是破眼识为主,直接破眼识,间接破眼根和外面的色尘。

  18、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眼和色和眼识,这三界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而是光明如来藏的妙力真性。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3卷32上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