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3卷35下笔记

创建日期:2023-02-24

  民俗学-楞严3卷35下笔记

  卷三

  14、5、1大七虚妄,地大藏性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35场下部

  1、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

  你去观察地大,地大的话,顾名思义,粗大的叫做大地。细微的叫微尘,大地里面一个土尘,很小的叫做微尘。然后微尘再把它细分,世间的什么分子、原子、夸克等这样分的一样的。最后的话叫做是邻虚尘。

  邻虚尘的话,藏文当中讲极微,最、最、最细的,要接近空性,再不可分割的。有时候我们可以叫无分微尘,或者是极微,极微就是你再没办法分,没办法再分,最小最小的。

  比如说大地里面的任何一个东西,比如说是一块碗,碗切成几块,然后再粉碎,再这样粉碎的话,最后就变成一个微尘。这个微尘,再把它切、再把它切,把它推磨,或者这样。最后的话,你再没办法分析的,很小很小的。它这里叫做是邻虚尘,我们经常讲的极微或者是无分微尘,最小的。

  2、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

  如果邻虚尘再把它分析成最微的,最后色法都已经到了边缘,再没办法分的了,它是七个最小的微尘所成的。

  七个极微尘,按照《俱舍论》,《智者入门论》,意思说有七个最极微的尘叫做一个微尘,七个微尘变成了一个铁尘,七个铁尘是一个水尘,还有兔毛尘、羊毛尘、牛毛尘、日光尘。还有虮子,身上的虱卵,还没有变成虱子的白色的东西。然后虱子、麦子,这样七个、七个,最后就变成了我们指节,这样的。

  这些是最小单位越来越递进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说最细微的最后变成微尘。极微七个变成一个微尘,七个微尘变成一个铁尘,七个铁尘变成一个水尘,这样来,一个一个往上,七倍的递增。

  3、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如果我们再去观察邻虚尘的话,最后,最细微的尘,了不可得,变成虚空。

  就像《中观庄严论》里面分析的那样,用六个方向来有微尘的这种观察方式也可以,或者是《中观四百论》当中也有微尘的这种观察方式等等,所有的色法其实你都可以这样观察,最后完全抉择为空性。

  《大乘密严经》当中也说:“分析于诸色,乃至观极微,自性无所有,仇如于兔角。”我们如果分析任何一个色法,最后把它分析成一块一块的,切、推或者是磨,最后变成刚才说的极微,极微再去观察的话,最后这个法了不可得。从空性层面来讲的话,跟龟毛兔角没有任何差别的。

  4、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其实你通过大的法,慢慢慢慢抉择成邻虚,然后邻虚最后变成虚空。这样以后其实虚空当中出生的一切万事万物的法。

  《入中论》当中说:“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生。”一切万法虽然是空性,但空性当中一切都是可以显现。你不用担心,因为是空,空里面什么都生不出来。

  一切万法都是无中生有,因为它的本性都是空性,空性当中什么都可以产生;如果不空的话,那什么法都是不能产生,不能安住、不能毁灭。只有空性才有机会,一切万事万物的生长和安住,最后的变化都有机会的。

  所以当时跟阿难说,你应该明白,万法空性的话,不用担心,因为他毕竟是小乘行人,可能诸法抉择空性的话,有点担心。一般来讲他们最后要变成空性以后,一定要一个无分微尘。如果没有无分微尘的话,建立大的事物的时候没有根,无中生有,那就不合理的。所以它最小的单位,时间无分刹那、物质无分微尘必须要承认。

  但实际上用大乘来观察的话,是多余的,根本不用担心。

  5、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

  阿难你不是说一切都是因缘生的缘故,出现世间当中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各种各样变化的相。那这样的话,你观察一下,这个和合到底存不存在?

  因为阿难一直认为,佛陀在小乘当中经常说和合因缘,“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个和合很重要,但是佛陀这里说:你不要一直认为是有一个和合的东西,到底你说的这个和合指的是什么?

  6、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

  我们现在这样观察的时候,最后有一个最小的单位,有一个邻虚尘,是吧?那这个尘如果要建立法的话,那几个虚空跟它和合而有?

  我问你,你说是最小的极微的尘,它要和合建立的话,应该跟其他法要和合,那它是要多少个虚空一起和合而有的?

  7、不应邻虚合成邻虚。

  但是实际上你不能承认,这种邻虚跟另外一个邻虚和合,它们合成另外一个邻虚尘。

  这个邻虚微尘和另外一个部分微尘两个到一起和合,其实这个和合不成立的。既然是无分微尘,另外一个无分微尘不可能和合。如果和合的话,那就不是无分了,应该有分了。

  如果两个虚微尘有和合的话,到底是融合一体,还是中间有隔阂的?如果融合一体,那再多的虚微尘和合也不能增大体积,也就不能建立粗大的法;如果中间有隔阂,那就不是无分了,应该有分了,有违承诺虚微尘不可分的前提。

  8、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如果我们再去观察,再去观察邻虚尘的话,其实邻虚尘最后都慢慢变成虚空一样,了不可得。那这样的话,有几个色相跟刚才邻虚尘和合慢慢变成虚空?

  这个虚空跟色相怎么和合呢?色相不管是大的小的,有色相的;虚空是那么广大,这两个怎么和合?比如说虚空当中我就找到的一个很小很小的色相,很小的色相跟虚空怎么和合?这个道理阿难也是没办法说出来的。

  9、若色合时,合色非空;

  如果色法跟任何一个法和合的话,说明不是空性的。但是这样的法肯定没有的。

  我们一般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如果一个和合的实有的话,那它不可能空的。

  10、若空合时,合空非色。

  如果刚才的色法或者是邻虚尘,跟空和合的话,那肯定不是色的。

  如果你说邻虚尘跟色和合,那跟色和合的缘故,空永远也是不可能在那个上面有的。如果你说是邻虚尘跟空和合的话,那空跟邻虚尘合在一起,这样的话,那色法永远也不可能有的。

  11、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这个色,我们可以再去观察,那这样的话,空到底是跟谁和合呢?不可能有和合的。

  12、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如来藏当中,无其不有,性色其实是空的,就像是幻化一样的,所有的这些色,本体是真正空的,不是假空的,不是相似的空,而真正的性空,实际上是如梦如幻的,显现不会灭的。所以在如来藏当中的这些万事万物,都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任何一个法没有一个不周遍的——本性空性,自信光明,大悲无所不周遍的。

  13、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每一个众生,根据自己的智慧深浅不同,有些是应此而开悟,有些应此而迷惑。所以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说这些染净的法也是不同的,有些面前显现的是有染的,有些面前显现的是清净的,实际上这是众生自己无始以来造的善业、恶业不同,而现前苦和乐的显现。

  14、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

  世间很多无知的人,因为他们迷惑的程度不同,有些认为是因缘产生的,有些是认为是自然性而产生的。”

  15、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众生没有认识到本性的自性,用分别念揣度的,分别念去衡量,去假立,去计度。只要有言说的话,实际上都没有真正实在的意义。

  因为用语言来说的话,它并不是真实的。

  16、“说似一物即不中”,禅宗也经常讲,只要你一说的话,实际上它并不是真实的意义。所以说如果我们用一般的世间语言所表达出来的话,其实它是一种世俗法,并不是真正的、远离四边八戏的真相。所以只要你一开口的话,就会错。

  《佛说华手经》当中也是说:“如来不与世间共诤,世间与我诤。”世间承认的我也承认。实际上语言很苍白,它所表达的并不真正的自性。

  《华严经》也有一句:“世间言语法,众生妄分别,知世皆无生,乃是见世间。”世间的语言法,其实是众生妄分别而安立的,知道世间都是无生的话,那是真正的见世间。

  17、有多少人真正能见到世间真相的?很少很少的。

  真正的实相是什么呢?真正的实相是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不可思议的。如哑巴尝糖味一样的。自明自知的,无可言说的,这样的境界的话,其实是万法真正的真相,也是自己心的本来面目。

  这一点的话,显宗也有很多的教言,密宗也有很多的教言,尤其是禅宗,我们的大圆满,这些的话,直截了当的给你直指,这样以后,你当下也有觉悟的,也有一些开悟的。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3卷35上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