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3卷36上笔记

创建日期:2023-03-06

  民俗学-楞严3卷36上笔记

  卷三

  14、5、2大七虚妄,火大藏性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

  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

  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

  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于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

  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

  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36场上部

  1、阿难问:“佛陀不是在很多的经典里面讲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怎么现在说,也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什么意思呢?”

  佛陀就告诉阿难尊者:“其实我前面说的因缘生,是对声闻、缘觉,对小乘者而讲的。现在我用第一谛的观点来讲,这样的因缘生也好,自然生也好,这些都不存在的。

  说四大和合的因缘生呢,它有它的一个原理;但是我说的非因缘生、非自然生呢,也有原理。从某种意义上讲:“诸法因缘生”,可以说的。在世间的名言当中,确实也是诸法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的。但是如果真实义来观察的时候,因缘和合的道理,其实也是没有的。不管是从地大也好,火大也好,水大也好,还有风大、空大还是见大、识大等等,这样来解释的时候,都不可靠的。

  2、“诸法众缘生,故自无定性。”诸法从因缘而产生,它决定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性,不可能有的。只要是因缘而产生,这些法都不可能真正有实性的。

  3、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

  火大其实没有一个自我的本体,没有体性,它完全只是依赖于诸因缘而产生的。

  火性是什么呢?是依靠因缘而产生的,所以它不可能有它的体性。怎么没有呢?下面让他观察。

  4、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你观察一下城中,如果还没有做饭的人家,那一家准备做饭,在厨房里面用炊爨开始烹调,厨师手里持着阳燧,或者说是铜镜,在太阳面前,可以依靠艾草求火。

  火镜,然后依靠阳光,这两个因缘具足的时候,阳光照射到这里,然后就可以出现火。这样的因缘,如果观察也是不可能得到的。

  依靠火镜和依靠阳光、依靠艾草,未经观察的时候,好像火可以显现的,但是你真正去观察的时候,这种和合也得不到。怎么得不到呢?

  5、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

  同样的,名和合者也是这样的。阿难啊,我们所谓的和合,就像我和你们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现在聚集在一起。那么现在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我们叫僧众,僧众和合在一起。

  但是这也是未经观察的一种说法。

  6、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

  我们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和僧众,如果你真的去寻求它的根本,去观察,其实这一千二百五十个,各各都有自己的身体,都是分开的,没有什么和合的。而且每一个比丘,他所生的地方,有些可能已经多少岁,有些是年老的,有些是年轻的等等。还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种姓,自己的种族,还有自己的名字。

  我们所谓的和合僧众,是大家聚集一起,但是你各自去分析的时候,确实各自都分开的。

  7、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

  如舍利佛,他是婆罗门种姓的;优卢频螺尊者,是迦葉波种;乃至阿难尊者,瞿昙种姓。

  这是从种姓方面讲不同,长相方面肯定也是不同的。实际上真正去观察的时候,所谓的和合是不成立的。

  8、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

  刚才说火是依靠这样的因缘和合而产生的,火的这种镜子对着太阳,求火的时候,火如果产生,那这个火是从刚才那个阳燧或者是火镜当中出来的?还是艾草当中出来呢?还是从太阳当中出来?

  佛陀问,火从镜当中来的,还是艾当中来的,还是日当中来的?

  9、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

  那么如果是从太阳当中来的话,太阳的阳光照射以后,手里面的艾草都可以燃烧起来。那这样的话,阳光普照到整个大地的时候,那‘来处’的包括一些树木,林苑,还有花草这些都是会经过的,它们也都应该焚烧。

  如果火真的是从阳光当中来,阳光与其他的干燥物同样也是接触的,这样接触的话,它既然对艾草可以燃烧,那其他的包括树木,外面的草物,这些为什么都不燃烧?

  这是第一个观察。

  10、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于艾,镜何不镕?

  第二个方面:如果你说不是从太阳当中来的,而是从手中的火镜当中来的,如果火是镜当中来的,那镜就有燃烧性,它对艾草都能燃烧,它自己的本体为什么不会燃烧?

  如果火镜真的是火的本性,那火镜一直在自己本体当中住着,这样短短的时间当中跟艾草摩擦的时候,把艾草都烧得完,那自己为什么不烧?

  11、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

  你手里持着火镜的时候,你感觉上肯定是没有什么热的本性,如果这样,那怎么它自己的本体会燃烧呢?是没有燃烧的。

  我们手里面拿着的火镜,它肯定不是燃烧性的,不是燃烧性的话,它自己的本体是没办法融化的。如果它没办法融化,为什么它是跟其他的艾草一起就会焚烧?这个道理,是一种反问。

  第二个观察方法。

  12、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

  第三个方面的观察:

  如果火生于艾,

  如果说是火从艾草上面产生,那何必借助太阳和火镜两个相结合,不需要它们嘛,因为艾可以产生火。

  只是拿一个艾就可以了,在那里都可以产生火,它不需要其他的因缘,火是在艾草当中自己产生。这样的话,实际上也是不合理的。

  13、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

  阿难尊者你再观察一下,火镜放在手里拿着的,然后太阳挂在高高天空当中,艾草它本身是地里面长出来的,一个是在人的手里,一个是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这样不同范围的三个不同事物,那火怎么从远远的地方,悠悠荡荡的来到这里来,跟他们结上缘,然后产生火?

  14、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

  因为太阳和火镜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现在地上的镜子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多少公里,非常遥远。这样它们两个因缘和合根本没办法的,所以火光不应该无缘无故而来。

  怎么会是无缘无故而来?他们两个之间接触,他们两个之间会合,他们两个之间的这种因缘,怎么来的?这个确实也是很难用义理来说服。

  15、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真正的火的本性实际上是这样的,你们凡夫人,根本不知道这个道理。

  所谓的火,在如来藏的本性当中,它有火的这种本性。火的本性实际上是空性的,这种空性在因缘具足的时候,真火可以显发,可以显现的。

  那显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火的本体空性和自性光明的这样的因缘,周遍于整个法界世间当中。

  清净和本然,藏文当中是自性、光明;清净是自性、空性方面讲的,光明是本然的。

  为什么火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它可以燃烧起来,但是火的本性是找不到,这个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我们的法界如来藏,或者是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这个道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者说是“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或者说“现空无二”,或者说“明空无别”,等等,这些道理是一样的。

  16、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那么火的本性周遍于法界的原因,随着众生的心应该产生各种不同的所知的量。可能地狱众生它看到火燃烧它的身体;天界众生看到火是甘露的本性。

  同样的一个火大,但是它带来的这种快乐和痛苦跟我们的业有关系,火的本体在如来藏当中,它是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但是随着众生的业呢,在它面前显现的,带来的这种快乐和痛苦的因缘确实是不同的。火大,胜义当中是没有的。但是世俗当中随着众生的心,我们还是每个人都是也有应用的。

  17、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

  我们世间人应该知道,比如说一个人拿着火镜,在那里依靠太阳照射,在那里,火都可以产生。这个原因是什么?

  18、遍法界执,满世间起。

  满世间都可以产生火的,整个遍法界都有地、水、火、风的本性,这样的话,满世界当中,不管那里,这个因缘都是可以有的。

  19、起遍世间,宁有方所。

  遍世界当中哪有一个固定的方所?说这里有火,说这里没有火,是没有的。在任何一个地方,因缘具足的时候,它都可以产生的。

  法界当中,地、水、火、风的这种本性,它的这种性都是有的。所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这样的因缘具足的时候,火大可以产生的。

  20、循业发现。

  随着众生的业,它就现前的。随着众生的善业,现前火大,变成让你得到快乐、光明。然后随着你的恶业,火大的这种因缘就变得让你痛苦、不快乐、焚烧这样的。

  21、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

  世间人无知、迷惑,认为火大是因缘或自然性而生,这些都是分别念的这种妄想所导致的。

  22、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只要你开口说话的话,其实用语言来表达是很难的。真正火的本性,远离四边八戏的。不可能用语言和一种分别念进行描述,或者说是表示的,真正它的本性是这样的。

  佛陀给阿难说,真正的火是这样的,你也没办法说的,我也没办法说的,但是暂时众生妄想分别念面前,可以说它是因缘而产生也可以说,自然而产生也是可以说的;不是自然也可以说,不是因缘也可以说,怎么说都可以,但实际上火大的本性就是这样的。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3卷35下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