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定解宝灯

定解宝灯论(四问观安修186-192)笔记

创建日期:2021-11-06

  定解宝灯论(四问观安修186-192)笔记

  1、《定解宝灯论》=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乙一、依教理广说+乙二、以殊胜窍诀略说+乙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丙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丙三、入定有无执著相+丙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丙五、二谛何者为主要+丙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丙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丁一、宣说他宗+丁二、建立自宗+丁三、总摄要义。

  丁二、建立自宗=戊一、总说(154)+戊二、分说。

  戊二、分说=己一、以大中观方式而说+己二、以大圆满方式而说+己三、真实宣说修行次第。

  己三、真实宣说修行次第=庚一、最初观察极为重要+庚二、中间观察、安住轮番而修+庚三、最终自然安住

  庚三、最终自然安住=辛一、安住之理(176)+辛二、以喻说明(177)+辛三、此时观察则不应理(178)+辛四、遣除邪念建立胜道。

  辛四、遣除邪念建立胜道=壬一、宣说真正大乘之道+壬二、阿底约嘎为诸乘之顶+壬三、大圆满超胜他法之理+壬四、各宗教义之异同+壬五、凡夫亦可相似修持。

  壬二、阿底约嘎为诸乘之顶=癸一、遣除他宗疑惑(187)+癸二、彼为究竟之理由(188)+癸三、依何者通达(189)

  壬三、大圆满超胜他法之理=癸一、若属心心所则相违(191)+癸二、彼之正行尤为殊胜(192)

  187、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一、遣除他宗疑惑;

  若依四续部观点,无上句义灌顶道,虽是究竟之智慧,然未单独安立乘。

  譬如汝宗亦承许,着重宣说等智身,具德时轮金刚续,即是诸续之究竟。

  188、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彼为究竟之理由;

  如是无上续部中,悉皆着重而宣说,四灌顶之道智慧,一切续部终密意。

  犹如历经十六次,所炼之金极纯净,以余乘宗而观察,愈来愈净终至此。

  189、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三、依何者通达。

  故以无垢妙慧量,成立上述此义理,以续与释密意论,法贤智慧而观察,

  思维远离魔之境,成熟坚定不移慧。

  191、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三癸一、若属心心所则相违;

  然而见解之正行,片面偏执现空等,如是此义宣说为,心与心所之行境,

  不可言说作所说,故与智者密意违。因为阿底约嘎即,现空不可思议智,

  是故绝对已超离,不清净之分别心。

  192、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三癸二、彼之正行尤为殊胜。

  抉择本净空性分,即是直断之见解,抉择任运而自成,身及智慧之自性,

  内明童子瓶佛身,起信光明之顿超,二者亦非为各体,本净自成双运智。

  其他续部中所称,不坏智慧之明点,与此仅名不同已,于此明显而宣说。

  2、癸一、遣除他宗疑惑:若依四续部观点,无上句义灌顶道,虽是究竟之智慧,然未单独安立乘。譬如汝宗亦承许,着重宣说等智身,具德时轮金刚续,即是诸续之究竟。

  2、1若依四续部观点,无上句义灌顶道,虽是究竟之智慧,然未单独安立乘。

  按照四续部观点,无上瑜伽中的第四句义灌顶可以安立为最究竟的双运智慧,对此虽未单独安立为乘,而实际却并无多大差别。 四续部: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

  一般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的很多高僧大德对于将宁玛巴无上智慧称为果乘多有微词,他们认为在无上瑜伽之外存在阿底约嘎句义灌顶的无上智慧不合理。实际上,通过理证对此说法进行抉择时没有任何不应理之处,按照承许四续部的观点来讲,无上瑜伽中句义灌顶的究竟智慧,汝宗也承许为最究竟了义,故对此既可以称为果乘也可承许为最究竟之道。你宗虽然未单独安立为乘,但究其实质而言,你们也已承许其为究竟殊胜之妙道。

  2、2譬如汝宗亦承许,着重宣说等智身,具德时轮金刚续,即是诸续之究竟。

  你们自宗也承许空性智慧双运、等净无二的智慧身,具德《时轮金刚》中承许此为最究竟的观点。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说:《时轮金刚》是开启如宝灯般密宗密意之无上究竟续部。你宗也是将《时轮金刚》作为最究竟了义的续部,并称其为无二续,对此续中所宣讲的等净无二智慧身称为最究竟圆满的境界。

  3、宁玛巴密宗部分分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其中阿底约嘎又分为心部、界部、窍诀部,窍诀部也有外、内、密、极密四种,最密的心滴法门是极为殊胜的,它已经直接宣说了所有的窍诀。

  宁玛巴密宗部分=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心部+界部+窍诀部)=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心部+界部+窍诀部【外+内+密+极密{心滴法门}】)

  玛哈约嘎以生起次第为主,阿努约嘎以圆满次第为主,大圆满对心之本性直接认知,双运智慧。

  4、癸二、彼为究竟之理由:如是无上续部中,悉皆着重而宣说,四灌顶之道智慧,一切续部终密意。犹如历经十六次,所炼之金极纯净,以余乘宗而观察,愈来愈净终至此。

  4、1如是无上续部中,悉皆着重而宣说,四灌顶之道智慧,一切续部终密意。

  正如你宗将《时轮金刚》安立为至高无上之道一般,宁玛巴尤其着重宣说了第四句义灌顶的智慧,它实际是外续、内续等一切续部究竟密意之总集,因外续部与内续部皆存在一定的勤作等执著,不说外续部,像玛哈约嘎与阿努约嘎,一者以生起次第为主,一者以圆满次第为主,此二者与大圆满的双运智慧相比较而言,仍存在相当大的执著。

  无上大圆满并未强调生圆次第的修行,而是对心之本性直接认知,在这方面具有异常殊胜的教言与窍诀。第四灌顶即要认识心之本性,对此,不论哪一种密宗,无疑均会承许其为最究竟无上,而宁玛巴无上大圆满中的窍诀尤其具有独到之处,对此,凡真实修持过无上密法者必定有其切身体验,不必以过多言词妄加渲染。

  4、2犹如历经十六次,所炼之金极纯净,以余乘宗而观察,愈来愈净终至此

  犹如经过十六次提炼的黄金纯净无有丝毫杂染一样,从显宗到密宗的外续、内续,其观点也渐趋究竟圆满,直到至高无上的阿底约嘎时,其智慧已经达至最为究竟圆满的境界。

  从现空无二这一角度,事续以主仆方式、行续以兄弟朋友的方式获得悉地,瑜伽续于正行时则以自他无二之方式取得悉地,但诸如此类的修法均未能消尽实有执著,故仅从显的侧面来说,内续、外续具有很大差别,而无上大圆满具有无与伦比的窍诀,任何修法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如同经过十六次提炼的黄金最为纯净般,无有任何杂质。宁玛巴九乘次第中无上阿底约嘎所宣说的无垢窍诀,就好像已经开启的无量珍宝之库藏,未混有任何斑驳杂物。

  5、癸三、依何者通达:故以无垢妙慧量,成立上述此义理,以续与释密意论,法贤智慧而观察,思维远离魔之境,成熟坚定不移慧。

  对于大圆满的殊胜性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可以如实了认。

  依靠精勤广泛的闻思之后,自相续已经生起甚深教证与理证的妙慧之正量,这时,通过比量或者体会可以清晰了认到无上大圆满的殊胜性。

  若相续中尚未产生无垢妙慧,则应再再闻思相关续部及其注疏,比如宁玛巴的十七大续部,还有诠释此等续部密意的论典,如无垢光尊者的《大幻化网注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七宝藏》,以及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扎等诸多宁玛巴传承上师所著疏的论典。“法贤”指全知荣索秋吉桑波(荣索班智达),如果依靠续部以及续部讲义,通过法贤论师(荣索班智达)、全知无垢光尊者的智慧进行观察思维,那么,相续中的邪知邪见、对密法不起信心且妄加诽谤等内外一切违缘均可无余灭尽,最终自相续中必定会成熟坚定不移的不可思议智慧。

  6、作为宁玛派的传承弟子,对法贤论师(荣索班智达)及无垢光尊者的论典若未能通达的话,的确非常遗憾,实在太可惜了!

  “法贤”实际是弥勒菩萨亲自授记的,在《经庄严论》中也已直接提出,虽然宁玛巴如此承许,但格鲁派等其他宗派对此承认与否却很难断定。堪布根华在讲义中确实说是弥勒菩萨亲自授记的,法王如意宝在印度传讲《定解宝灯论》时也作了如是宣说。

  7、《黑蛇比喻》

  荣索班智达在《黑蛇比喻》中也说无上大圆满最为殊胜,比如一条黑色的毒蛇,其形象现于水中,有些人将水中毒蛇的影像执著为真正的毒蛇,心中产生极大恐惧,希望能够远离;有些人认为影像虽然不是毒蛇,但仍会危害自身;另有人则认为,影像确实不会伤害自己,但也不敢接触,因为看上去非常可怕,与毒蛇没有差别;有一种人认为,这只是毒蛇影像,没有必要害怕,于是壮着胆子与之接触;还有部分人对此无取无舍,既没必要与之接触,也不用对其惴惴不安。

  论中讲到五种人,其中第一种对毒蛇影像产生极大恐惧心理者比喻小乘见解,小乘行人认为烦恼必定应该舍弃,否则会障碍自身解脱;第二种虽了知为影像但认为会伤害到自己,以此比喻中观对于烦恼的认识,他们认为烦恼实际是不存在的,但名言中仍然存在危害;第三种虽了知为影像却不敢接触比喻外续部,他们知道烦恼无自性,却也不敢直接享用,通过种种方法将其转为道用;第四种稍有胆怯之心却敢于接触比喻无上瑜伽,他们认为烦恼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于是鼓起勇气将其转为道用;而大圆满则将烦恼了知为无取无舍,自然安住时烦恼也会无碍清净,这就是指第五种人。

  荣索班智达通过上述五种比喻,已经说明了声闻乘、中观乘、外续部、无上瑜伽以及大圆满对于烦恼是如何认知的。实际黑蛇的影像无利无害,任其安住于本处根本不会伤害我们,同样,按照大圆满的修法自然安住或直观烦恼的本性,烦恼也会自然清净进而消失。《入大乘论》中,以两个顽童将红色物品抛于牛奶中作为比喻,也对有关这方面的道理作了宣讲。

  《黑蛇比喻》以及《入大乘论》确实特别殊胜,1978年法王如意宝给众弟子传过一次,其中所讲对治烦恼的方法,与小乘或中观的对治方法完全不相同,确实唯有大圆满才能真正转烦恼为智慧。

  8、壬三(大圆满超胜他法之理)癸一、若属心心所则相违:然而见解之正行,片面偏执现空等,如是此义宣说为,心与心所之行境,不可言说作所说,故与智者密意违。因为阿底约嘎即,现空不可思议智,是故绝对已超离,不清净之分别心。

  8、1然而见解之正行,片面偏执现空等,如是此义宣说为,心与心所之行境,不可言说作所说,故与智者密意违。

  无上大圆满是一切智慧之行境,也是圣者各别自证之行境,一般凡夫人的心和心所无法衡量,它是定解的真正正行。

  而片面耽著心较强的人将大圆满本来觉性的智慧看作仅仅是显的部分,或唯是单空,如此宣说已经将大圆满的实相与智慧划分于心与心所的范畴,若果真如此,凡夫也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定解。但这是不合理的,倘若将如佛陀智慧波罗蜜多一样本无言说的境界安立为有言说,则与诸高僧大德及历代大成就者的真实密意直接相违。

  将大圆满片面耽著为有言说或者安立为心与心所的行境,既不相合经论教义,也与诸高僧大德所证之真实境界相违,千万不要如此承认。将大圆满自然本智的无上境界宣称为极其细微的分别意识,这种说法实际并不合理,由此会导致将非言说的境界推向言说之境的过失。

  8、2因为阿底约嘎即,现空不可思议智,是故绝对已超离,不清净之分别心。

  真正大圆满阿底约嘎的见解是怎样的呢?它不唯是显现也不仅是空性,而是现空双运、以凡夫分别念无法思维言说的不可思议的智慧,依靠语言、行为等根本无法揣度。

  实际阿底约嘎的真正境界并非分别心所能衡量,它是现空不可思议的智慧,是殊胜的觉空本智,已经完全超离不净杂染分别心的范畴。凡夫分别心毕竟是心与心所,毕竟是具足能取、所取的分别念,真正无以言说的大圆满殊胜境界则已彻底远离一切心与心所等分别心,若仅以分别心即将大圆满的境界妄自安立为“不合理”,此人必定会以其愚蒙无知而贻笑于大方!

  9、阿底约嘎中的“约嘎”有瑜伽之义,很多上师将“阿底”释为明点,也即明点瑜伽,因最后抉择唯一究竟的法身明点,以此说明阿底约嘎以分别念根本无法衡量。

  10、癸二、彼之正行尤为殊胜:抉择本净空性分,即是直断之见解,抉择任运而自成,身及智慧之自性,内明童子瓶佛身,起信光明之顿超,二者亦非为各体,本净自成双运智。其他续部中所称,不坏智慧之明点,与此仅名不同已,于此明显而宣说。

  麦彭仁波切于此对真正大圆满的正行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作了直指。大圆满见解,也即阿底约嘎的不可思议智慧,大致来分,有直断和顿超两种。直断与顿超在藏文中分别称为“嘎达”和“托噶”。

  此处对直断与顿超的具体修法并没有讲。本论对于具体的修法,如以何种坐式、何种看式或者直断如何观修等都没有详细阐述,但从理论角度对上述殊胜修法的大概框架已经作了清晰介绍。

  未得过大圆满灌顶或者即使得过灌顶却没能修完五十万加行的人,一般来讲不能听受这种甚深修法。

  10、1抉择本净空性分,即是直断之见解

  为什么称为直断呢?即一切不清净分别念,依靠上师窍诀于短时间当中直接断除,获得真正的自然本智,有关这方面的窍诀称为直断,也叫“嘎达”。

  心是本来清净、与智慧的本体无二无别的,若从本来清净这一层面进行抉择,即将其称为直断之见解,也即对于自心的究竟本来面目,通过上师窍诀直接了认其空性离一切戏论的清净分,故而称为直断见解。

  10、2抉择任运而自成,身及智慧之自性,内明童子瓶佛身,起信光明之顿超,

  从顿超而言,以阿底约嘎所说的顿超修法,依靠其不共的看式或坐式,以自身具足如来藏或自然本智之本体,不需经过地道之次第,通过顿超方式很快就可以照见自心本来面目,这种修法即是顿超,也叫“托噶”。

  真正来讲,五身、五智等一切功德以童子瓶佛身的形象,于每个众生相续中以任运自成的方式自然圆满具足,此时,通过坚定不移的信心可以无碍照见光明,这就是光明顿超的修法。光明顿超的修法有看式、坐式的不同,比如以明点的方式认识,之后自己精进修持,这是即生成就的非常殊胜的究竟法要。

  10、3二者亦非为各体,本净自成双运智。

  直断见解与光明顿超二者实际并非单独分开安立,从本体来讲,以显宗术语可称为远离一切戏论,是本来清净的;从光明部分而言,是具足五身、五智的童子瓶佛身。本论对本来清净、任运自成只是稍微提及,并未详细广说。

  10、4他续部中所称,不坏智慧之明点,与此仅名不同已,于此明显而宣说。

  在其他续部中有“不坏智慧明点”、“遍空虚空金刚”等很多不同的名称,其实际含义完全一致,此中宣述的道理,在显宗称为如来藏,密宗则有“光明本体”、“胜义明点”等各式各样的说法,不论何种称呼,也仅是名称不同,真正实质并无差别。

  11、不坏明点

  所谓的不坏明点其实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密宗部分也讲到了,麦彭仁波切的《八大法行论》中也提过,也就是说,人的心间有如莲花般的八大脉瓣,中间有胜义明点,此胜义明点即是所谓的实相,这一点于净见量前可以承认。当然从究竟胜义角度来讲,“童子瓶佛身”、“不坏明点”等不可能存在任何相状,对此宁玛巴自宗也不作承许,比如一切风心入于中脉能通达万法之本性,但麦彭仁波切在其他论典中说:并不是中脉如同一根管子而风入到管子里面般观想,不是如此理解,风心实际是指一切分别念,风心与不坏明点融为一体,也即中脉是指不坏明点的一种本性,是从智慧相而言的。其实这仍属生起次第有相的观想方法,真正大圆满的修法中不能如是承认,有关这方面的道理,在《句义宝藏论》中有所明示。

  12、大圆满中所说的童子瓶佛身、本来清净等道理,在藏传佛教其他教派有没有这种说法呢?

  有人认为宁玛巴“童子瓶佛身”的说法不太合理。他们认为所谓的“童子瓶佛身”不合理,因为众生相续中有如佛陀般的一个法存在是不可能的。瓦蒙格西当时造了一部论典,名叫《摧毁童子瓶佛身的铁锤》,麦彭仁波切在《三本性论》中针对他的这部论典驳斥说:若宁玛派的童子瓶佛身不合理,则格鲁派所说的不坏明点也不应理,因《密集金刚》中所讲的不坏明点——心之本性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你的铁锤在挥向童子瓶佛身的同时,也应将不坏明点一并摧毁。

  13、宁玛巴所谓的“童子瓶佛身”与《密集金刚》的说法是否完全一致呢?

  所诠释的道理确实无有二致,从能诠释的窍诀来讲则有很大差别,比如显宗所说的如来藏,虽未明显宣说,但所阐述的意义无有不同,而密宗从能诠释的语句以及窍诀方面迥然有异。

  这里已经明显宣说了有关这方面的道理,尤其在《句义宝藏论》中通过十一个问题详详细细地说明了众生相续中如何存在童子瓶佛身的义理,比如义童子瓶佛身、句童子瓶佛身、果童子瓶佛身、道童子瓶佛身等,通过这种方式十分清楚地作了阐述。在《密集金刚》中对相关义理虽有提及,但宁玛巴大圆满中则从坐式、看式如何修持,最终如何见其真实本性等方面讲述了非常多的殊胜窍诀,这就是宁玛巴不共修法的特点。

  14、《上师心滴》

  无垢光尊者说:“心灭分直断,任运智顿超,双运自然智,心滴之密道。”意思是说,大圆满心滴派最秘密之道,即对分别念自然灭尽与内明智慧二者无碍通达。因此按无垢光尊者所言,直断、顿超并不是分开的,很多上师也是要求弟子先了达本来清净的见解,于此基础上观修明点等顿超方面的窍诀,这样一来,短暂时间内即可照见心之本性,如金刚链、明点空灯等。

  《上师心滴》中有关直断和顿超方面的窍诀,无垢光尊者讲述得十分细致,对于这些窍诀应该实地修持、细心体会。

  一般无垢光尊者所宣说的教言,欲要广泛了解则应参阅《四心滴》、《七宝藏》等论典,但以窍诀方式归纳宣讲的,就是《上师心滴》,这其中不论教理还是窍诀,没有一个不包括的,比如明点的修法、各个修法的歧途等等,都有详尽细致的阐述,可以说,这就是“见解脱”、“闻解脱”、“系解脱”,所以不管到任何一处,都应将其随身携带。

  定解宝灯科判

  186、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二(阿底约嘎为诸乘之顶)分三:

  187、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一、遣除他宗疑惑;

  若依四续部观点,无上句义灌顶道,

  虽是究竟之智慧,然未单独安立乘。

  譬如汝宗亦承许,着重宣说等智身,

  具德时轮金刚续,即是诸续之究竟。

  188、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彼为究竟之理由;

  如是无上续部中,悉皆着重而宣说,

  四灌顶之道智慧,一切续部终密意。

  犹如历经十六次,所炼之金极纯净,

  以余乘宗而观察,愈来愈净终至此。

  189、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三、依何者通达。

  故以无垢妙慧量,成立上述此义理,

  以续与释密意论,法贤智慧而观察,

  思维远离魔之境,成熟坚定不移慧。

  190、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三(大圆满超胜他法之理)分二:

  191、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三癸一、若属心心所则相违;

  然而见解之正行,片面偏执现空等,

  如是此义宣说为,心与心所之行境,

  不可言说作所说,故与智者密意违。

  因为阿底约嘎即,现空不可思议智,

  是故绝对已超离,不清净之分别心。

  192、甲二乙一丙四丁二戊二己三庚三辛四壬三癸二、彼之正行尤为殊胜。

  抉择本净空性分,即是直断之见解,

  抉择任运而自成,身及智慧之自性,

  内明童子瓶佛身,起信光明之顿超,

  二者亦非为各体,本净自成双运智。

  其他续部中所称,不坏智慧之明点,

  与此仅名不同已,于此明显而宣说。

上一篇:定解宝灯论(四问观安修175-185)笔记

下一篇:定解宝灯论(四问观安修193-198)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