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4卷42下笔记

创建日期:2023-04-18

  民俗学-楞严4卷42下笔记

  卷四

  14、6如来藏性,显现不空

  14、6、5一答忽生,众生相续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42场下部

  1、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

  有情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明觉的这种分别念,明心的妄念、分别念,它不是其它的东西,它是什么?明觉的心,它慢慢变迷惑了,变成众生了。

  这里所谓的明和觉,并不是平时我们用的那种比较好的明和觉,在这里只是比较明显的明和觉心态。

  当下如果了解,它是智慧;当下如果没有了解,它就是无明。象太子变成乞丐一样的,本来它是一种明觉,它是清净的,但是它慢慢错乱了。

  2、《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一,东越西遁居士净超:“阅楞严。至觉明为咎处。大疑曰。世界未起。众生未有。此念是谁动耶。”“次年结友度夏。偶午睡。闻磬声惊觉。见心遍空界。遂打破生死去来之疑。”

  净超读到《楞严经》这一段的时候,“明妄非他,觉明为咎”的道理的时候,特别的纠结。他想这个世界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众生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怎么有无明?他一直特别困惑。后来他睡在一个寺院里面度夏,午睡起来的时候,听到磬的声音,“叮当”,这个声音把前面的道理当下就开悟了。

  3、所妄既立,明理不踰。

  这样的妄心,这样的分别妄念一建立起来,那么真正明白道理的这种心性,根本就没办法显现,不能超越。

  也就是说,这种妄心在一定的范围当中,它的力量还是很强的,一旦它迷乱以后,就变成一个坚实的东西。真正的真心也好,本心也好,明理也好,没办法介入。

  其实众生一旦迷乱以后,哪怕是再好的上师,再好的成就者,给你直指也好,给你讲了很甚深的法也好,可能心里一点感觉都没有;偶尔有一点点,比如我们有些时候传密法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是不是我有点开悟了?”但是过了两天以后,遇到一些对境的时候,哦,不是开悟了,嗔恨心还是很严重的。确实是“明理不逾”。

  4、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

  我们如来藏本觉当中所有的色、声、香、味、触也好,地水火风也好,所有的这些本性全部都是圆满的,我们的心性也能知道这些的。但是因为这样的妄心,这样迷乱的因缘,所以耳根不出声音的范围,眼睛也不出色法的范围。

  5、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所谓的六尘,依靠妄念分别念,我们的六根识只能照见自己的对境,除此之外就没有。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世间当中的迷乱的、所谓的见闻觉知。

  这跟密法的很多说法也是比较相同的,因为出现无明以后,整个本来面目都不见,所以形成了我们的六尘六识。

  我们如果没有迷乱,就像佛陀的遍知一样,一切都会了知的,没有这样有限制性的东西。但是因为有这样迷乱的因缘,我们只能在固定的见闻觉知的小范围当中了知世界。

  6、同业相缠,

  因为这个原因,胎生有情和卵生有情在这个世界当中降生的时候,有共同的业以后就可以产生了。

  这个主要是胎生和卵生,有父亲的业,母亲的业,还有投生者孩子的业,这三个业是共同的。如果这三个业当中其中一个业不具足,就没办法胎生或者是卵生。比如父母都已经具足了,但是孩子的业没有也不行的。如果孩子的业已经有了,但是父亲的业或者母亲的业没有也不行。所以要产生胎生和卵生,一定要具足这三种业以后才可以产生的。

  7、合离成化。

  “合”就是湿生,因为湿生众生的心识跟着外在的,包括地大也好,四大也好,外境要进行和合以后可以产生的。

  “离成化”,离开了上面的湿生、胎生、卵生的这些因缘,自己依靠业力的幻化也好,或者化生的力量,叫做化生。

  8、长水子璇《首楞严义疏》卷四:“同业相缠。合离成化。”

  胎卵有情:要因父母同业相感。故云“同业相缠”。

  湿化有情:但因自己情想合离,合处湿生,离处化生,不由父母同业相感。故云“合离成化”。

  “化”即生之总名也,皆名变化故。二就因别辨二:一揽尘成种二,一情想所因。

  9、见明色发,明见想成。

  下面特别讲到胎生的过程:胎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见明”,中阴生,一般在中阴境界当中,全部都是漆黑一片的,就像晚上没有灯的夜晚一样的。这个时候,其他众生的任何行为都是看不到的,只有你可以看到投缘的,入于胎生的父母有一些不净行,你在很远的地方,看得到一种明了的,像灯光一样的——就像有些飞蛾,晚上有灯的时候冲过去。所以中阴生“见明”,明的话,因为众生的业力显现,有一种明相。

  中阴界,众生大多数都是漆黑一片,很可怜的。那个时候,看到父母在某个地方发生关系,你看到了这样的色法,看到了以后你前往那里。

  “明见想成”,你到了那里看到他们的交往的过程,这个时候,你自己心里面想:“我要去参与。”自己心里面有一种分别念,进入他们整个发生关系的过程当中。

  10、异见成憎,同想成爱,

  如果异见就成为憎恨心;如果同想则成贪爱心。

  “异见”是什么呢?比如男的如果看到男,这叫做异见,产生嗔恨心;女的看见女的,产生憎恨心。如果你要变成男,看见对面的男,对他产生憎恨心——跟《俱舍论》应该是一样的。

  因为父母都在的时候,一是对父亲产生嗔恨心,然后对母亲产生贪爱心,以这样的意念进入。你自己将来要变成什么,比如变成男的,就对女的产生贪心;同想就产生爱、贪心,异见就产生嗔恨心,这样的这种贪心或者是嗔恨心你去进入。

  11、流爱为种,纳想为胎。

  这样以后,出现“父精母血”这样的一种种子。这个种子如果你执为我,然后你自己去接纳,你的这种想和这种分别念,就是你真正入胎的一种表现,这个时候你可以入胎了。

  12、交遘发生,吸引同业。

  父母这样发生关系,它吸引什么呢?是吸引同业的,跟父母有缘分的众生,可以吸收进去的。如果没有缘分,你想进入到当中,但是不可能被吸收的。

  所以一般不管父母是谁,实际上都是跟前世的,要么是善业,要么是恶业,缘分很重要的。因为中阴众生非常非常的多,就像是冬天纷飞的雪花一样的,非常多的,但是这当中真正有缘分的还是很少的。如果有了同业缘分,在那个时候你就可以进入了;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业,你即使看到这样的,也不可以进入。

  13、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

  有了这样的因缘,你就开始入胎了。入胎以后,在母亲的胎中,有七种胎形,1凝酪(羯罗蓝)、2膜疱(遏蒲昙)、3血肉、4坚肉、5支节、6像鱼、7像乌龟、8人的身体。

  《前行》、《心性休息》、《大宝积经》、《阿难入胎经》,还有相关的经典里面,入胎怀胎整个时间、过程,这些都是讲的比较清楚的。

  14、《大圆满心性休息》轮回痛苦第16课

  丁二(别说八支分苦)分八: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怨憎会苦;六、爱别离苦;七、求不得苦;八、近取蕴苦。

  戊一、生苦:痴识风心明点聚,凝酪膜疱及血肉,坚肉支节鱼龟形,经七七日渐成身。

  刚开始众生有个中阴身,这是一种心识,他在寻找后世时看到父母交媾的行为,就在风心聚合后进入了母胎。进入母胎后,最初的七天就像一滴水,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这叫做凝酪;第二个七天,就像鼻涕一样的,整个身体还没有成形,这叫做膜疱;第三个七天叫血肉,形成拇指般很小的形体;第四个七天叫坚肉,形状有点像鸡蛋;第五个七天叫支节,就像莲花一样,稍微出现了一点头等不同部位的形状;第六个七天像鱼的形状,第七个七天像乌龟的形状。七七四十九天(一个多月)之后,人的身体就基本形成了。

  15、胎卵湿化,随其所应

  不管是胎生也好,卵生也好,湿生也好,化生也好,所有的众生,实际上随着他的业力才可以相应的。所有的众生,业是最主要的,外面的生,只是一种因缘。如果业相应,我们在轮回当中,外面产生的生的方式都可以有的。

  16、卵唯想生,

  卵生主要是想,想是大多数的,情欲是少数的因缘。一般卵生,可能它的分别念进入为主的,情欲这些可能不是最主要的。

  17、胎因情有,

  胎生的这种因缘主要是情欲为主的,父母的接触和情欲为主的。然后他想产生,这些想占少数的。

  18、湿以合感,

  湿生主要是什么?感受、接触、和合,跟外面的物质可能一定要接触,比如我们粪便里面产生一个虫,它跟外面的物质发生一种接触,这样的一个和合的关系才能感得。

  19、化以离应。

  化生的话,一定是远离了情欲等等上面的这些生法,依靠一种特殊幻化的因产生的。

  20、情想合离,更相变易

  凡是我们六道当中所有的众生,如果要产生,要么以情欲、要么想,要么和合,要么离,这四种:化生,卵生、胎生,湿生,这四个。

  其实这个是不定的。有些是这辈子是胎生的,下一辈子变成卵生的,再下一辈子湿生或者是化生。所以在这个世界当中,这四种生特别容易变化。

  21、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凡是所有的众生都要受业力的支配,如果没有业力就没办法产生。有了业力以后,随着不同的业力,飞是往上,善趣去的;沉是往下堕,沉落。

  就像瓶中的蜜蜂一样,所有的众生,在轮回当中一直这样的上上下下、下下上上,这些因缘就是众生的相续,这叫做众生的相续,所以这个叫做有情世界。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4卷42上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