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5卷61上笔记
卷五
15二五圆通
15、10十毕陵伽,身根圆通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61场上部
1、毕陵伽婆蹉,
毕陵伽婆蹉,翻译出来叫“余习”,剩余的习气。为什么叫余习?他有前世的一些习气。什么样的习气呢?他曾经当过五百世的婆罗门,今生也是特别傲慢。
《大智度论》卷二:“复次,长老必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佛所白佛:「佛弟子必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水!」佛告必陵伽婆蹉忏谢恒神!必陵伽婆蹉实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忏谢汝!」是时,大众笑之:「云何忏谢而复骂耶?」佛语恒神:「汝见必陵伽婆蹉合手忏谢不?忏谢无慢而有此言,当知非恶。此人五百世来,常生婆罗门家,常自憍贵,轻贱余人,本来所习,口言而已,心无憍也。」”。
2、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
余习从自己的坐垫上站起来,在佛的足下进行顶礼,然后恭敬白佛:“我最初发心,跟着佛陀学道,数数地听到如来说世间一切万法,没有什么欢喜、快乐的事”
佛陀常常告诉我,世间当中没有什么可乐的。世间一切都是苦、空、无我、无常。我们觉得有一种欢乐,觉得比较稳固,最终也是不可信,也是毁灭性的。
3、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
我有一次到城市里面去乞食、化缘的时候,心里还是一直想着,一直思维着世间没有什么快乐,苦、空、无我的道理。可能太专注的原因,不知不觉路当中有毒刺刺到脚上,全身疼痛难忍。
4、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
我自己思维,疼痛是因为有知觉的原因,这种觉知在世俗当中它是一种痛觉。但是能觉知的心是清净、无染的,没有任何的痛觉。
所知觉的感受是疼痛的,显现当中有这样的疼痛感,但是真正观察心的时候,这种疼痛感是怎么成立的?在这个时候,所谓的痛也是了不可得。既没有痛的所感受,也没有痛的能感受,也就是说能取和所取一切双亡。
5、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
我又再次思维,其实所有的这些疼痛,主要是来自于身体。能感受的心和所感受的痛,一个身体上面怎么会是有两种感觉?这是不可能的。
身体是苦器、苦缘、苦根。这个身体,如果你没有证悟空性,不管到哪里去,痛苦都带着的。《成实论》“身是苦因,持此苦因,随所至处,则受诸苦。”身体实际上是苦的因,如果我们持着身体,那苦因也还是同样的持着。
6、摄念未久,身心忽空。
我摄受自己的妄念,不断的修,没有多久,身心忽然空了,没有感受了,没有痛苦了,完全都是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
7、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
对身心双空的境界,不断的维护,三七二十一天当中,所有的漏法全部都已经清净了,成就了阿罗汉果位。那个时候,佛陀亲自印证我已经现前了无学果位。
8、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菩提的因,圆通法是什么呢?凭我修行所证悟的境界,应该是纯觉和遗身,纯觉是彻底清净的觉悟,遗弃、遗忘了自己不清净的身心。所以对我而言,身体是证悟最好的一个条件,我是依靠身体来证悟的。
我们现在的身体是苦缘,如果我们认识它的本体,它可以说是清净、证悟的一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