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6卷68中2笔记

创建日期:2024-01-03

  民俗学-楞严6卷68中2笔记

  卷六

  15二五圆通

  15、26佛问文殊,二五何易

  15、26、5文殊评估,七大不易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68场中2部

  1、以上六尘、五根、六识已经讲完了,接下来讲七大。

  2、地大不是圆通法门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以地性来观,它是坚硬、非通达的。因为它是无情物,是一种坚碍的有阻物,它并不是通彻无碍。

  通过地大开悟的是持地菩萨。持地菩萨在好多佛面前天天都是修路、修桥。后来佛陀要求他先平自己的心:“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后来获得了开悟。

  3、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地大是有为法,不是圣者的性,诸佛菩萨的本性是有觉悟的,它没有这种觉悟。

  地大只是一个外在的有为法,作为初学者,依靠这样的有为法,怎么会是能获得圆通?也不一定得到的。

  4、水大不是圆通法门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果以水的本性来观,其实水,它也是一种分别念,非真实性。如果我们用水来观,你一直观水,一切都像海一样,这样的话,它是一种心念、它是一种妄想,它并不是真实的。

  依靠水大开悟是月光童子,他通过观水,修得屋子里面全部是水。一个调皮的弟子往屋子里面扔了一个石头,他觉得心很痛。后来他对弟子说:“下次再看到屋子里面都是水的时候,去把石头拿出来”。后来徒弟就把石头拿走了,他的心就平静了。可能他只会观水,不会观石头,如果观石头的话,那石头融化就比较好。

  5、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水的自性并不是如如不动的觉观,它是一种伺察意,它是一种寻伺。

  这样的话,初学者怎么能依靠水观,依靠一个非自然、非真实的因缘获得圆通?得不到的。

  6、火大不是圆通法门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如果以火的本性来观,也是很难的。因为火的本性特别厌恶有为法,厌恶三有的世界,这样的这种厌恶心,其实不是真正的出离心。真正的出离心,要有一种解脱的心。

  7、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火头金刚的贪欲心很强,后来依靠火的本性开悟,贪心自灭。像火头金刚一样的圣者是可以的,不是初学者的方便法门。

  初学者依靠火来观的话,不一定开悟,怎么会是能获得圆通,很难的。

  8、风大不是圆通法门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如果依靠风的本性去观,风一般有动摇和寂静两种,但是动和静是观待的,并不是无观待。有一些观待的因缘,比如说寒热气流交汇的时候,出现风。

  凡是所谓的这种风,它是观待的,它的吹动、不吹动等等,这些都是观待的。

  9、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这样的观待它是一种因缘法,不是无上觉。如果无上觉的话,它就不会观待,它是常有的。初学者依靠风怎么会是能获得圆通?也是很难得到的。

  10、空大不是圆通法门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如果以虚空来观的话,虚空虽然是一个无为法,但是它有昏暗、迟钝的本性,所以它的本体本来不是觉——它不是一种灵明的觉知,它是没有觉知性的。

  11、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如果它无觉的话,那它跟菩提完全是异体了。虚空它是一种无情法,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无为法,那这样的话,观这样的异体,初学者怎么会依靠它能获得圆通?也很难得到的。

  12、识大不是圆通法门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应该是弥勒菩萨,他观十方唯识而开悟。

  如果以识的本性来观,因为“万法唯心造”,一切都是识的本性,所以它生生灭灭,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这种妄想并不是常住的。

  13、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我们存有观识这样的分别心,它是虚妄、不常有的。如果不是常有的话,那怎么能获得圆通呢?也是很难的。

  14、根大不是圆通法门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一切诸行它没有固定的、没有恒常的,它是无常的本性。所以念佛的这种本性,它是生生灭灭的。

  大势至念佛圆通法门,主要是念佛,以信根、以念佛根来开悟的。

  15、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念佛是无常的,而它的果应该是恒常的,这两个完全是不同的。不同的话,那怎么会是能获得圆通?因和果完全都是不同的,那么这样的话,怎么会是能获得圆通呢?

  16、以上是圆通的二十四个法,六尘、五根、六识、七大,都一一讲了,对初学者而言,这些都不究竟,当然从法的角度来讲都是非常殊胜。对有些利根者来讲,也是可以证悟的。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6卷68中1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