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9卷103中1笔记
19魔境五十
19、4魔境五十,受阴十魔
19、4、8受十魔八,轻魔入心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已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清轻,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03场中部1
1、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
在这样的禅定当中修行,或者在这样的境界当中入定的诸位善男子,见到色蕴已经消尽,受蕴的话,更加清晰、明白。
2、于精明中,圆悟精理,
在这个时候,于精明的心当中,能发现圆满和觉悟的、精细之理,觉悟到一定的境界。
3、得大随顺。
在修行过程当中没有任何的障碍,不但没有障碍,而且想什么都如愿以偿,特别的顺利。
他想见谁,就会见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什么都能见到、能做到,自己感觉上特别顺畅、特别顺利,没有什么阻碍。比如说想见文殊菩萨,就见到文殊菩萨;想见观音菩萨,就见到观音菩萨;想见上师,就能见到上师。
4、其心忽生无量轻安,
这个时候,他心里忽然产生无量的轻安。轻安一般是身心比较堪能、自在,不会有阻碍,特别轻松的境界。
5、已言成圣得大自在。
自己就在众人当中说,我现在已经开悟了,已经得到了圣者的果位,已经获得了大自在,很多功德自然显现。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六品皈依中的十自在:命自在、心自在、资具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愿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
6、此名因慧获诸清轻,
这种境界的名称叫做,觉受当中因智慧获得的一种轻安。
轻清,有些版本“轻”在前面,有些版本“轻”。
7、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你如果明白了道理,就没有大的问题,它不是圣者的证悟。
8、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
如果你认为这是圣者的觉悟,则有一分叫做好轻清魔,入到了你的心。
9、自谓满足,更不求进。
自己已经非常满足了:“我现在修行都已经好了,不用再精进了”。
10、此等多作无闻比丘,
着了轻安的魔以后,就不再努力、上进、不断求学,那么这种人,大多数变成前面所讲到无闻比丘一样。
无闻比丘得到四禅以后,认为是四果,结果在四禅结束的时候,他就要堕落了。佛说四果阿罗汉是不会堕落的,但是我看到我下一世要堕落,佛陀说的是不准确的。然后他对佛产生了邪见,最后堕入地狱当中。
11、疑误众生,堕阿鼻狱。
这些人,因为自己闻思不深入,没有深入研究因果不虚的有些道理,像无闻比丘一样,让很多众生产生怀疑,或者说误导了很多众生,使他们堕入阿鼻地狱,感受无量的痛苦。
12、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种人失于正定、正受,从而堕入到魔的眷属当中,最后感受地狱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