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10卷109上笔记
19魔境五十
19、6魔境五十,行阴十魔
19、6、3行十魔三,一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09场上部
1、又三摩中,诸善男子,
处于三摩地当中的善男子,因为他前面的想蕴、受蕴,还有色蕴,这些都已经隐没了、消失了,已经灭了,在行蕴修行的过程当中。
2、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禅定力坚固以后,有一种凝明正心,十种魔不会对他有损害的。
3、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穷究十二类众生本元的时候,可以观察他的幽幽、清清,还有恒常扰乱、动摇的源头。
也就是说,观察行蕴的时候,发现整个十二类众生,有一个细微的、动摇的行蕴。
4、于自他中起计度者,
在观察的过程当中,与自他有关,起了分别心。产生分别念以后,他执着为是实有。
5、是人坠入四颠倒见,
这种人,坠入四种颠倒见当中。
6、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四种颠倒见中,有一部分是常见,有一部分是无常、断见。
7、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
第一个,观自他颠倒,认为神我是常有法,他法是无常法。
修行蕴的这个人,观妙明真心的时候,发现心遍于整个十方世界。
8、湛然以为究竟神我。
这样的妙明真心凝然不动,湛然坚固,他以为这就是“究竟神我”。
在观察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神我是最究竟的。数论外道当中的神我,跟他们的观点有点相同。
9、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
他们执着这样的神我遍于十方,而且它是凝然光明、不动的一个法。
10、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
一切众生,在我这样的心中,自然产生、自然死亡。
11、则我心性名之为常,
因为这个神我是凝然不动的,所以我心的本性是常有的。
12、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认为一切众生都在神我当中,是它的一种游舞而已,全部都是在神我当中生、灭,所以这是无常法。
生生灭灭的众生,身体在内与我相关的这些法,实际上是无常的。
所以第一种外道,认为我是常有的,他是无常的。主要跟数论外道的神我有点关系。
13、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
第二个,观国土颠倒,有些劫是常法,有些劫是无常法。
第二种人,他不观自己的心,那么他观什么呢?他遍观十方恒河沙数的国土,观所有的世界。
14、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
观所有世界的时候,因为他有一些神通,他见到三禅以下的劫,最终都会毁坏的。成住坏空,三禅以下的世界究竟会毁坏,所以这些劫是无常种姓的。
15、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他又发现,四禅以上的劫是不坏的,所以这些劫是常法。
他在观世界的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世界是坏的,这个是无常法;有一部分世界好像不坏的,这个是常法。这也是观修者以临时、不究竟的神通来观照的。
16、三者,是人别观我心,
第三个,观心和身体颠倒,心是常法,身体是无常法。
这种外道的修行人,他分别观自己的心。
17、精细微密,
他观自己心的精细、细微、秘密、最难懂,从心的奥秘方面进行观察。
他观心的方式与第一种人不同,第一种人是观自己的神我。
18、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
他这样观察的时候发现,心就像微尘,流转于整个十方世界,无有改移一样。
微尘不遍的地方,哪里都是没有的。他觉得微细的心,也是遍于一切的。
19、能令此身即生即灭。
他的心能使身体有生有灭。
在观的过程当中,他看到身体是生生灭灭的,人变成动物,动物变成人,等等。
20、其不坏性,名我性常。
心一直是细微的,不会灭的,即使无色界的时候,心还是在的,所以这个叫做常性。
21、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身体方面的生生死死、生生灭灭,是从自己的心流出来,或者从自己的心出现身体各种各样的生生灭灭,或者心外在的生生灭灭,这些叫做无常性。
22、四者,是人知想阴尽,
第四个,观四蕴颠倒,行蕴是常法,色蕴、受蕴、想蕴是无常法。
这个人观察的时候,他发现前面的色蕴、想蕴,这些都已经灭尽。
23、见行阴流。
看到行蕴的话,它还是迁流不息,一直流淌。行蕴的细微部分一直动摇,接连不断,所以他发现行蕴一直是迁流的。
24、行阴常流,计为常性。
行蕴整个细微的过程,一直是不断的,他认为行蕴是常有的、是常性。
25、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
现在修行蕴的时候,色、受、想等等这些,已经不复存在,已经灭尽,所以这个叫做无常性。
26、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
他们自己的分别念认为,有一部分是无常的,有一部分是常有的。分别念有四种颠倒:观自他颠倒、观国土颠倒、观身心颠倒、观四蕴颠倒
27、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这样执着的缘故,离开了内道,堕落到外道当中,迷惑了菩提性。
28、是则名为第三外道,
这是第三个外道阴魔。
29、一分常论。
一分常一分无常,半常半无常。为了四个字,常包括了常和无常。
自他、国土、身心、四蕴,当中都是一分常一分无常、半常半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