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10卷109中笔记
19魔境五十
19、6魔境五十,行阴十魔
19、6、4行十魔四,立有边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09场中部
1、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住在三摩地当中的诸位善男子,最后修行得到了坚固、凝明的正心,这时候魔也不会得便,魔也不会对他有害。
2、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穷尽十二类众生的本体,观它的幽幽清清、恒常动摇的源头。
3、于分位中计度者,
在每一个境界的不同分位,产生了分别念。
以前四颠倒的行魔,是在自他方面,产生了分别念。
4、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这个原因,这种人堕入四种有边、无边当中。过去未来和现在、见和不见、众生和神我、生和灭,前者为有边,后者为无边。
5、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
第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际分位。
这个人观察行蕴的源头、产生的根本,知道它没有间断,迁流不息。行蕴一直是这样的,每个众生都有一个不断的相续。
6、计过未者,名为有边;
这个时候,他分别过去和未来。因为过去的已经过了,它一个尽头,有一个边际,所以叫做有边;因为未来还没有产生,还没有得到,也是个边,所以也叫做有边。
7、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现在际、现在的相续,好像没有尽头,还没有,所以是无边,没有边际。
他的意思是,相续不断显现,未来、过去是有边际的,现在是没有边际的,它的边还没有到,到了就是过去了;也还没有开始,开始就是未来了。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8、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
第二个,见闻方面的分位,见到听到与见不到听不到。
这种人得了小小神通,能见到八万劫以内的众生。
9、八万劫前寂无闻见。
因为八万劫之前,他没有发现,所以无见无闻。
10、无闻见处,名为无边;
那么无见无闻的这个地方,叫无边。八万劫之前,见也没有,闻也没有,见闻的分位都没有,叫无边。
11、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八万劫之内的话,他能看到有众生的地方。有见到的,有闻到的,这个叫做有边。
12、三者,是人计我遍知,
第三个,神我和众生的分位,神我遍知无边,和众生非遍有边。
这种人的话,他执着神我,以为普遍了知一切法。自己好像已经成就了一样,自己认为自己遍知一切法。
13、得无边性。
这是什么呢?他得到无边无际的法。他知道一切,无边无际的法全部都已经得到了。
14、彼一切人现我知中,
他发现一切的众生,一切的人,好像都在自己的神我当中,神我的行蕴当中、境界当中,有一切众生。
15、我曾不知彼之知性,
我没有发现,这些众生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本性。
16、名彼不得无边之心,
这个叫做,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佛性、有这样的无边性。
众生不知道自己有无边的心。
17、但有边性。
那么这些众生有边性的。
神我,已经得到了无边性;众生的话,没有得无边性,是有边性。
佛陀了知一切法,知道一切无边的所知,所以是无边的;佛陀发现众生并不知道一切法,众生比较愚昧,不知无边的所知,所以是有边的。
这里一个是边性,一个是无边性,这是第三个边。
18、四者,是人穷行阴空,
第四个,生和灭的分位,生无边,灭有边。
那么这种修行人,他穷尽所有的行蕴,最终回归到一个空上面。不管是入定、出定,他观察一切行蕴是空的,是个单空。
19、以其所见,心路筹度,
在这个时候,发现整个心路的历程。
20、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
一切众生的身体之中,一半是生的,一半是灭的。
他观察的时候,身体也好,心也好,好像一会生,一会灭。身体也是生生灭灭,心也是生生灭灭。
21、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观外面世界的时候,也是一半是生的,一半是灭的。
不管是内在的情世界也好,外在的器世界也好,都是生生灭灭的,所以叫做半生半灭。庄稼的成长也好,白天晚上也好,春夏秋冬也好,分别念也好,生生灭灭,可以说一半生、一半灭。
22、由此计度有边无边,
这样的话,无边是灭,有边是生。
23、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最后堕落到外道当中,迷惑了菩提性。
24、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这是名为第四种外道的邪见,立为有边、无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