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10卷110上笔记

创建日期:2025-05-09

  民俗学-楞严10卷110上笔记

  19魔境五十

  19、6魔境五十,行阴十魔

  19、6、6行十魔六,死后有相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10场上部

  1、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

  处在三摩定当中的善男子,修行得到一定境界,得到心凝坚固、正心了明的时候,魔不能得便。

  2、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

  他观察十二类众生的根本,同时也看到它的幽幽和清清,还有恒常有扰的源头的时候,就可以发现禅定当中最细微的、迁流不断的行蕴法。

  3、于无尽流生计度者,

  行蕴无有间断,于无尽的迁流当中,产生分别念。他观修的时候,对行蕴,依靠这种因缘来产生分别念。

  4、是人坠入死后有相

  这个人坠入死后有相的邪见。因为他觉得行蕴一直是迁流不断的,死后也应该一直存在的,相当于是常有的边。

  5、发心颠倒。

  然后,他发起了四种颠倒的心。

  6、或自固身,云色是我。

  第一种颠倒心:

  在禅定过程当中,将自己的身体认为是固有、常有的,说色蕴是我。因为行蕴是迁流不断的,所以此身应该是常有的。这样的话,认为色蕴是我。四大组成的这些色法,是我。这是第一种。

  7、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

  第二种颠倒心:

  他发现自己的这种神我,是本来圆满的,含遍一切国土的,神我遍于一切恒河刹的刹土。这个时候,他认为我已经拥有了色,我是大的,色是小的。这是第二种情况。

  8、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

  第三种颠倒心:

  前面的色法,随着我回旋往复,一直变化,一直不断出现。在色蕴面前,行蕴不断的出现。这个时候,他认为色蕴属于我,也就是说,我驾驭色法,色法是我所摄的。这是第三种情况。

  9、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

  第四种颠倒心:

  我的心相续,依靠行蕴的相续,认为我在色。我是小的,色是大的,我在色当中。或者色拥有我,他是这样认为的。这是第四种情况。

  以上四种情况是,他们对行蕴迁流过程的不同观点。

  10、皆计度言死后有相,

  他们分别执着色是我、我有色、色属我、我在色,所以认为死后有相,死后也有这些相。

  11、如是循环,

  如是推理、如是类推。

  12、有十六相。

  总共有十六相:色蕴有色是我、我有色、色属我、我在色的四种相,受蕴也有这四种相,想蕴也有这四种相,行蕴也有这四种相。

  那么这样的话,如是循环,有十六相。

  13、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

  以此去观察的话,最后发现,烦恼就是烦恼,永远是烦恼的。菩提的话,也永久是菩提。

  14、两性并驱

  烦恼和菩提,两种性质不同,它们是并驱,并驾齐驱,是平行的。

  15、各不相触。

  他们互不相干,不会有触。

  佛佗的观点是“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但是外道的说法,通过十六相观察,烦恼毕竟是烦恼的,菩提毕竟是菩提的,它们俩并不相融,各不相触。

  16、由此计度死后有故,

  所以通过这样的推理,死后是有相的。我和色,一直是有的。

  17、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因为这样的观点,最后堕入到外道当中,迷惑了菩提性。

  18、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这是第六种外道。他们建立了什么呢?五蕴中,死后有相的颠倒心和谬论。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10卷109下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