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如意宝藏

泛读普巴尊之《如意宝藏》小结

创建日期:2021-10-17

  泛读普巴尊之《如意宝藏》小结

  1、主要科判

  普巴扎西仁波切之作《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没立科判,为了作笔记方便,简单立了科判,以便以后查找信息.

  如意宝藏=甲一、序+甲二、引言+甲三、上部    上师瑜伽总论+甲四、下部    正行上师瑜伽+甲五、附录+甲六、跋

  甲二、引言趣入佛门之目的=乙一、自利+乙二、利他

  乙一、自利=丙一、获得今生快乐+丙二、获得临终自在+丙三、获得永恒幸福

  甲三、上部 上师瑜伽总论=乙一、第一章上师之总义+乙二、第二章如何选择具德上师+乙三、第三章如何依止具德上师+乙四、第四章实修要义+乙五、第五章本传承上师瑜伽的不共殊胜之处

  乙一、第一章上师之总义=丙一、何谓上师+丙二、上师为诸佛菩萨之总集

  丙一、何谓上师=丁一、总师+丁二、引师+丁三、酬忏师+丁四、誓言灌顶师+丁五、令解心续师+丁六、窍诀传承上师

  丙二、上师为诸佛菩萨之总集=丁一、一切善知识都是释迦牟尼佛之化身+丁二、上师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丁三、上师乃三根本之总集

  乙二、第二章如何选择具德上师=丙一、谨慎观察和选择上师的必要性+丙二、观察和选择三恩上师的标准

  丙二、观察和选择三恩上师的标准=丁一、善知识应当圆满具足内在一切功德+丁二、善知识应当圆满具足外在一切功德+丁三、“依法不依人”与“依人不依法”

  乙三、第三章如何依止具德上师=丙一、观待上师是佛+丙二、依止上师之行持+丙三、远离恶知识与恶友+丙四、持戒清净

  丙一、观待上师是佛=丁一、上师乃佛陀化身且恩德更超胜+丁二、忆念上师恩德+丁三、信心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力量

  丙二、依止上师之行持=丁一、财物供养+丁二、身语承事+丁三、修行供养

  丙四、持戒清净=丁一、持戒乃成就之根本+丁二、三乘戒律要点+丁三、忏悔的方法

  乙四、第四章实修要义=丙一、发心+丙二、法与根机相契合+丙三、闻思修三要并举+丙四、判断修行增上之标准+丙五、调伏内心乃遣除魔障之究竟妙道+丙六、诸宗教、乘派之辨析

  丙一、发心=丁一、恶念发心+丁二、无记之念发心+丁三、善念发心

  丙三、闻思修三要并举=丁一、闻思修行乃真实弘法利生+丁二、实修的重要性+丁三、修习禅定的必要性

  丙四、判断修行增上之标准=丁一、修行增上之标准+丁二、决定修行快慢的关键因素

  丙五、调伏内心乃遣除魔障之究竟妙道=丁一、外道与内道之区别+丁二、小乘与大乘之区别+丁三、因法相乘与果密咒之区别+丁四、三乘教法调伏烦恼之区别+丁五、三乘圆满于一法

  丙六、诸宗教、乘派之辨析=丁一、外道与内道之区别+丁二、小乘与大乘之区别+丁三、因法相乘与果密咒之区别+丁四、三乘教法调伏烦恼之区别+丁五、三乘圆满于一法

  乙五、第五章本传承上师瑜伽的不共殊胜之处=丙一、修持上师瑜伽的重要性+丙二、上师瑜伽总摄诸法之要义+丙三、圆满具足三种缘起

  丙二、上师瑜伽总摄诸法之要义=丁一、上师瑜伽圆融佛教的全部教义+丁二、上师瑜伽总摄五加行

  丙三、圆满具足三种缘起=丁一、传承法脉清净+丁二、上师功德圆满+丁三、行者信心圆满

  甲四、下部正行上师瑜伽=乙一、第一章前行之前行+乙二、第二章入座前行+乙三、第三章共同外前行+乙四、第四章念诵仪轨及禅定初阶+乙五、第五章回向+乙六、第六章座下修持

  乙一、第一章前行之前行=丙一、修行时间+丙二、修行地处+丙三、入座前准备

  乙二、第二章入座前行=丙一、身要(七支坐法)+丙二、语要(排九节风)+丙三、意要(发菩提心)

  乙三、第三章共同外前行=丙一、人身难得+丙二、寿命无常+丙三、业之因果+丙四、轮回是苦

  乙四、第四章念诵仪轨及禅定初阶=丙一、大加持云+丙二、速得成就上师瑜伽仪轨及禅修要义

  丙一、大加持云=丁一、加倍咒+丁二、现有自在摄受祈祷文+丁三、解缚咒和狮吼咒+丁四、根本上师祈请文

  丙二、速得成就上师瑜伽仪轨及禅修要义=丁一、皈依发心+丁二、明观资粮田+丁三、积资净障七支供+丁四、发起尊意+丁五、祈请成就止观交修+丁六、祈请所欲+丁七、祈四灌法+丁八、后得转道用+丁九、回向+丁十、发愿+丁十一、中阴愿+丁十二、谛实力+丁十三、吉祥偈

  乙五、第五章回向=丙一、当下未作回向之过失+丙二、回向之分类+丙三、回向释疑+丙四、具体回向之方法

  丙二、回向之分类=丁一、有毒回向+丁二、无毒回向

  乙六、第六章座下修持=丙一、后得+丙二、三根本修法

  甲五、附录=乙一、附录一次第修行上师瑜伽之初级阶段计划+乙二、附录二一日多座上师瑜伽修法简轨+乙三、附录三上师瑜伽测试题

  乙一、附录一=丙一、次第修行上师瑜伽第一初级阶段计划+丙二、次第修行上师瑜伽第二初级阶段计划

  2、缘起

  泛听了普巴扎西仁波切之《上师瑜伽》不同版本几十课后,觉得一点文字不看还是不行;《上师瑜伽》把《心性休息》之1暇满难得+2寿命无常+3轮回痛苦+4业因果+依止善知识+6皈依+7四无量心+8发菩提心+92实修法→→一座上师瑜伽,正好作为三轮《心性休息》的续缘,于是把《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列入第四轮泛读计划。

  为了赶上禅柒,在第三轮《中论》最后一课前,把柯日密咒洲网站之《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看了一遍。在微信公号“柯日密咒洲”+“囊加花海”,有时会有《上师瑜伽》课的讲记,尽量浏览一下,眼根过一遍文字,有明显的增上作用。

  鸟巢禅师对白居易说:“三岁小孩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这话用在实修上,亦如是耶。《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是实修的理论,一个字词、一句谒颂足够修渣忙活一辈子。以“活佛”的根机天赋,都听了100遍,那么以修渣的根机天赋,这辈子就离不开了。哈哈哈,即使是“离不开”,因为是修渣,最多也就学N遍,所以是修渣,反正尽量随缘多看看看+多听听听吧。

  3、传承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传承法脉:龙钦宁提派=宁玛派=红教=旧派

  无垢光(龙钦巴)尊者→→智悲光尊者(持明无畏洲、晋美林巴)→→
     
            如来芽尊者(晋美·嘉威纽固)→→华智仁波切(华智·邬金晋美确吉旺波,阿哦仁波切)→→龙多丹比尼玛仁波切(喇嘛龙多)→→堪布昂琼仁波切→→昌根阿瑞仁波切→→妙音龙多加参法王→→普巴尊
           
             如来芽尊者(晋美·嘉威纽固)→→蒋扬钦哲旺波仁波切→→麦彭仁波切→→晋美彭措法王→→达吉尊

  误打误撞,跟着达吉尊学了无垢光尊者之《心性休息(显宗部)》,如来芽尊者+华智仁波切之《大圆满前行》,麦彭仁波切之《中观根本慧论释》+《中观庄严论释》,堪布昂琼仁波切之《中观四百论》释义;误打误撞,跟着普巴尊听了《上师瑜伽》,蓦然回首,已畅游宁玛国很久,这些传承大师都认识了,有的读过传记,至少也知道N个公案。

  咱没有宁玛国的户口,进不了密城,但是城外风光已经非常好了,以后也就有意定游此国,多多收集拐杖背着。哈哈哈,六祖背木柴下山维生,咱背拐杖上山自娱;祖师曰:石头路滑!对曰:咱有拐杖。

  4、重要公式

  4、1佛法=教法+证法

  4、2龙钦宁提派正行上师瑜伽=大圆满无上窍诀法==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密相上师瑜伽。《如意宝藏》只是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与密相属密法部分。

  4、3宁玛诸多传承教法皆圆融于上师相应法中=(外相上师相应法=剖析调伏妄念)+(内相上师相应法=直视调伏妄念)+(密相上师瑜伽=安住调伏妄念)

  4、4禅宗=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外相上师相应法=文字般若=了知见解)+(内相上师相应法=观照般若=觉受见解)+(密相上师瑜伽=实相般若=证悟见解)

  4、5三根本修法

  作为密宗弟子,外修三宝(佛+法+僧),内修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护法)、密修三身(化+报+法)。一切修法必须圆满三清净法(发心+正行+回向),每一座都必须依三清净法行持。

  三根本=上师+本尊+护法=赐予加持者为上师+赐予共、不共悉地者为本尊+遣除一切修法障碍者为护

  悉地=共同之悉地+不共之悉地=共同之悉地为暂时所得之功德+不共同之悉地为获得出世间成就,证悟实相见解。

  4、6四种要义

  密宗之四殊胜要义=1清净传承速证实相——根机为上等+2殊胜方便——修行方便多+3具智慧——见解不迷惑+4善巧运用——行为不辛劳

  禅修要义——成办解脱之四种要义=1传承清净+2通达方便+3认识智慧+4善巧运用

  4、7通达方便=前行之前行(时间、地处)+入座前行(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风、意要发菩提心)+共同外前行(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业之因果、轮回是苦)+念诵仪轨(依文明观)+三不动摇修习+持风+以及回向等均为方便。唯依殊胜方便,方可通达智慧,如是二者于一切修行中缺一不可

  4、8善巧运用=意识转为道用+智慧转为道用=(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安住调伏妄念

  剖析调伏妄念→→以正念代替妄念→→为了澄清粗大之妄念=观想共同外前行+祈祷上师+念诵莲师心咒+观上师皈依境+持风等方便

  直视调伏妄念→→粗直视调伏妄念(觅心法)+细直视调伏妄念[密法部分]

  安住调伏妄念→→四大解脱[密法部分]

  4、9大圆满无上窍诀法=方便教授+真实教授,

  方便教授=意识转为道用→→智慧转为道用(剖析调伏妄念→→成办直视调伏妄念→→证悟安住调伏妄念)

  真实教授无有过程,直指心的本性,即圆满般若波罗蜜之见解。

  4、10密宗宁玛禅定=“入定有相见”+“入定无相见”=有相定+无相定=有相止+无相止

  有相定=境+根+识=融合一致=内心当中起现的境为“境”+根是意识之根——意根+识是心里想着这个境的“心

  无相定=迷惑无相定+清明无相定=(第八识阿赖耶识+前五根识)+(了知+觉受+证悟)

  有相定→→无相定之善巧运用=剖析调伏妄念+粗直视调伏妄念+细直视调伏妄念+安住调伏妄念+持风

  4、11三不动摇=大圆满直断之修行方便=身不动摇稳如大山+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意识不动摇净如虚空

  4、12上师瑜伽仪轨=(一)皈依发心→→(二)明观资粮田→→(三)积资净障七支供→→(四)发起尊意→→(五)祈请成就止观交修→→(六)祈请所欲→→(七)祈四灌法→→(八)后得转道用→→(九)回向→→(十)发愿→→(十一)中阴愿→→(十二)谛实力→→(十三)吉祥偈

  七支供=顶礼→→供养→→忏悔→→随喜→→请转+F+轮→→请佛住世→→回向。

  4、13语要(排九节风)

  右中指按住右侧鼻孔→→嗔心→→灰白色

  左中指按住左侧鼻孔→→贪心→→暗红色

  两侧鼻孔→→痴心→→黑色

  4、14灌顶

  灌顶=基灌顶+道灌顶+果灌顶

  道灌顶=道灌顶之基灌顶+道灌顶之道灌顶+道灌顶之果灌顶。

  道灌顶之道灌顶=次第接受四种灌顶+顿时接受四种灌顶。

  白色“嗡()”字+梵穴+身金刚+宝瓶灌顶+化身果位

  红色“啊()”字+喉间+语金刚+秘密灌顶+报身果位

  蓝色“吽()”字+心间+意金刚+智慧灌顶+法身果位

  白、红、蓝“嗡啊吽()”字+三门+三金刚+句义灌顶+自性身果位

  4、15从初行者角度概述密宗超胜显宗之处=1见解之差别+2方便之差别+3行为之差别+4根机之差别

  4、16上师

  上师=外相顶礼所依之对境为外相上师+调伏自心为内相上师+证悟心之本体即为密相上师。

  上师=共同之上师+不共同之上师=(总师+引师+酬忏师)+(誓言灌顶师+令解心续师+窍诀传承上师)

  上师=三根本之总集=(上师+本尊+护法)之总集

  上师=所诠形相之上师+能诠胜义之上师。

  所诠形相之上师:上师外在显现之法相或法音等。

  能诠胜义之上师:为本来上师,即心之本体,亦名本觉、觉性、法界、法性等,不离真实三宝之义。

  4、17密宗三昧耶戒支分=守持誓言+无守持誓言=守持誓言+(直断中无守持誓言+顿超无守持誓言)=守持誓言+[(“无有”+“唯一”)+(“平等”+“任运”)]

  4、18五种净观方式

  五种净观方式=依靠意念造作之净观五种圆满+已证悟缘起性空而自然呈现五种圆满

  五种净观方式=后得(座下)则依靠意念造作之方式净观五种圆满+座上尽量以相似缘起性空之见解而净观五种圆满

  五种净观方式=导师圆满+眷属圆满+法圆满+地处圆满+时圆满

  4、19圆满具足三种缘起=承法脉清净+上师功德圆满+自己信心圆满

  4、20三清净=地处清净+身清净+心清净

  4、21发心=恶念发心+无记之念发心+善念发心=恶念发心+无记之念发心+(小士道之发心+中士道之发心+大士道之发心)

  4、22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共同发菩提心+智慧发菩提心)+行菩提心]

  4、23根机

  根机=上品根机+中品根机+下品根机+无缘者

  大圆满修行理趣依根机总分为=依见而修+依修而见

  4、24魔障=外魔+内魔+密魔

  4、25捷径往生(颇瓦)法=法身颇瓦法+报身颇瓦法+化身颇瓦法+具三想颇瓦法+超度他人颇瓦法。

  4、26极乐世界=显现极乐世界+功德极乐世界+自性极乐世界。

  4、27毗卢七支坐法=解脱七支坐法+方便七支坐法,

  4、28十八种珍宝人身=内、外、密三相圆满之身=八无暇+十圆满

  八无暇=1地狱+2饿鬼+3旁生+4边鄙地5长寿天+6邪见不遇佛出世+7喑+8哑

  十圆满=1得人生中+2根具足+3业际无倒+4信佛法+5如来出世+6并说法+7教法住世+8入圣教+9为利他+10故心悲愍.

  4、29寿命无常定律=生者必死+死期不定+死缘不定+命灭无助

  4、30苦谛=苦苦+变苦+行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

  4、31皈依

  皈依=外皈依三宝(佛、法、僧)+内皈依三根本(上师、本尊、护法)+密皈依三身(法、报、化)

  皈依=因皈依+果皈依

  4、32皈依境

  皈依境=外相三宝(佛、法、僧)+内相三根本(上师、本尊、护法)+密相三身(法、报、化)

  皈依境=重楼式皈依境+市集式皈依境+陈列式皈依境+宝珠式皈依境。

  初行者修行上师瑜伽以及龙萨派修持五加行之皈依境为宝珠式皈依境。

  密宗观皈依境=外三部+内三部

  4、33顶礼=外相顶礼+内相顶礼+密相顶礼

  4、34供养=外供+内供+密供

  4、35忏悔=有相忏+无相忏

  4、36传承=心印传承+表示传承+口耳传承

  4、37善根=“意念造作之善根”+“离意善根”两种

  4、38回向=有毒回向+无毒回向=有毒回向+(真实回向+随顺回向)

  4、39圆满次第之修行次第分五,亦名五瑜伽=1资粮道称为“思欲乐”+2加行道称为“辨大姓”+3见道称为“大安息”+4学道称为“得大授记”+5无学道称为“全大勇”。

  4、40依四力=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对治力

  4、41身着三乘三袈裟

  三种袈裟=五衣+七衣+祖衣=圆满三乘(小乘+大乘+金刚乘)教法

  4、42三部圆满通人冠

  三部=密宗事部+行部+瑜伽部=红尖班智达帽中央三条黄线

  4、43尊身梵顶五光中

  五彩光色=圆满智慧=如所有智+尽所有智=(法界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4、44三信广大法性中

  三信=净信+欲信+诚信

  5、回向

  以我闻思佛法的功德,回向给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愿上师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以我闻思佛法的功德,回向给制作法宝的莲友,愿你们修行顺利,生活安乐!

  以我闻思佛法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同我一起离苦得乐都获佛果!

上一篇:《四精要文》4章善巧运用+跋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