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现观庄严

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15(166-189)笔记

创建日期:2021-10-31

  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15(166-189)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戊二、道无相之现观道智+戊三、基无我之现观基智。

  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己一、宣说意乐发大菩提心+己二、宣说加行遍智道之分支+己三、宣说本体实修之现观。

  己三、宣说本体实修之现观=庚一、取舍所知支修行所缘+庚二、究竟修行所为+庚三、宣说实修现观修行之相。

  庚三、宣说实修现观修行之相=辛一、意乐方便智慧双运之披甲修行+辛二、趋入对境圆满道果之趋入修行+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辛四、所修断证圆满之定生修行。

  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壬一、总说+壬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

  壬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癸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癸二、入定智慧清净对治资粮修行。

  癸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子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子二、以果而宣说第十地。

  子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丑一、分析说明一地之修治+丑二、说明其余地之修治。

  丑二、说明其余地之修治=寅一、二地之修治+寅二、三地之修治+寅三、四地之修治+寅四、五地之修治+寅五、六地之修治+寅六、七地之修治+寅七、八地之修治+寅八、九地之修治。

  寅五、六地之修治=卯一、本体+卯二、分类

  卯二、分类=辰一、圆满本体智慧之修治(169)+辰二、圆满彼作用之修治

  辰二、圆满彼作用之修治=巳一、成就自利法身因之作用(171)+巳二、成就他利色身因之作用(172)

  寅六、七地之修治=卯一、本体+卯二、分类

  卯二、分类=辰一、所断相执之法+辰二、断彼之修治法。

  辰一、所断相执之法=巳一、执著本体法与补特伽罗之理+巳二、彼之过失不善巧方便(189)

  巳一、执著本体法与补特伽罗之理=午一、人之相执+午二、法之相执

  午一、人之相执=未一、执著差别事补特伽罗(179)+未二、执著差别法二边(180)

  午二、法之相执=未一、执著本体戏论(182)+未二、执著彼之差别法。

  未二、执著彼之差别法=申一、执著因能生之法(184)+申二、执著本体差别之法(185)+申三、执著特殊轮涅之法。

  申三、执著特殊轮涅之法=酉一、执著所断轮回之法(187)+酉二、执著所修涅槃之法(188)

  16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五卯二辰一、圆满本体智慧之修治;

  施戒忍精进,静虑慧圆满。

  17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五卯二辰二巳一、成就自利法身因之作用;

  于弟子麟喻,舍喜舍怖心。

  17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五卯二辰二巳二、成就他利色身因之作用。

  见求无愁戚,尽舍无忧悔,虽贫不厌求,证得第六地。

  17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一未一、执著差别事补特伽罗;

  执我及有情,命与数取趣。

  18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一未二、执著差别法二边。

  断常…

  18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一、执著本体戏论;

  …及相…

  18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二申一、执著因能生之法;

  …因。

  18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二申二、执著本体差别之法;

  蕴界并诸处。

  18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一、执著所断轮回之法;

  住三界贪著,其心遍怯退。

  18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二、执著所修涅槃之法。

  于三宝…

  18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二、彼之过失不善巧方便。

  …尸罗,起彼见执著,诤论于空性,违空性过失,

  由离此二十,便得第七地。

  2、《现观庄严论》是弥勒菩萨撰造的一部殊胜论典,如果通达了本论,就等于通达了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第二转F轮的甚深密意。即便没有通达,只是听到本论的金刚语也会摧毁轮回的种子。

  3、寅五(六地之修治)卯一、本体:

  六地修治的本体是能圆满六地后得福德之断证的殊胜方便智慧

  4、辰一、圆满本体智慧之修治:施戒忍精进,静虑慧圆满

  此地依靠慧度超胜的力量使(1)布施、(2)持戒、(3)安忍、(4)精进、(5)静虑、(6)智慧即具足方便分支的般若完全圆满。分开来说,之前的五地圆满前五度,第六地圆满智慧度;从智慧的侧面来讲,可以说以智慧摄持的六度在第六地完全圆满,就好像以布施摄持的六度在第一地完全圆满一样。

  5、六地菩萨是二无我的证悟达到很高层次的境界,正因如此,月称论师的《入中论》才在讲第六地时以大量文字抉择了空性。

           6、下面根据《中观宝鬘论》的内容略述一下六度各自的功德。

  布施能令我们生生世世具足圆满的财富。如果常作财布施,那么外在财富、吃穿受用就不会欠缺;如果常作法布施,那么内心的财富——智慧、悲心、信心等就会自然圆满。

  持戒能令我们生生世世获得快乐。

  修安忍令我们生生世世相貌端严。

  修精进令我们生生世世有威严。如果精进了,即生会有一种威严气度,令见者都感到欢喜。

  修静虑感得身心寂静。前世修了静虑的人,给人的感觉是慈祥、和蔼的。

  修智慧令我们从烦恼和痛苦的束缚中获得解脱。

  7、巳一、成就自利法身因之作用:于弟子麟喻,舍喜舍怖心

  第7-8法、依靠方便舍弃对弟子声闻果位及麟角喻独觉果位欢喜的心态。依靠圆满持戒度,可以远离对声闻果位的欢喜心;依靠圆满禅定度,可以远离对缘觉果位的欢喜心。这两种果位都以自私自利心为基础,所以不为菩萨所取。

  第9法、依靠智慧舍弃对通达甚深空性怖畏的心理。有些缺乏修行善根的人乍一听闻万法空性的道理,就会心生恐怖,认为这是诽谤正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修智慧度和安忍度,当获得无生法忍时,对一切甚深空性之理完全能够接受。

  8、好像生怕一讲空性就极乐世界也没有了、地狱也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其实他们是不懂分析。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说“因为空性之故,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是没有的”,他不可能这样诽谤我们根识面前的共同显现。他说的是:在事物明明白白显现的背后,其真正本体是空性的。

  9、巳二、成就他利色身因之作用:见求无愁戚,尽舍无忧悔,虽贫不厌求,证得第六地。

  第10法、起初见到别人来乞讨求施之时,心不怯懦慷慨施舍。汉文颂词的“无愁戚”,侧重指六地菩萨对求施众生没有忧愁、为难或厌恶之心,而从藏文看主要是无有怯懦之义。

  第11法、中间即便尽舍自己所拥有的财物也无有忧愁后悔闷闷不乐的心情,这也是精进度圆满的功德。

  第12法、最后施舍得一干二净自己变成一贫如洗也不会厌离乞求者。由于智慧度圆满,六地菩萨即使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施舍出去,心里还是会数数地生起欢喜,不会讨厌乞讨者。

  如果具有以上这十二种功德,就能够证得第六地。

  10、我讲《入中论》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感觉就像是昨天一样,记得我讲这个颂词时用了很多比喻;那个时候汉族道友很少,大概二十多个人,在桑耶塔里面上课。

  11、寅六(七地之修治)卯一、本体:

  七地修治的本体是能圆满七地后得福德之断证的殊胜方便智慧。

  12、卯二、(分类)分二:一、所断相执之法;二、断彼之修治法。

  辰一(所断相执之法)分二:一、执著本体法与补特伽罗之理;二、彼之过失不善巧方便。

  午一(人之相执)分二:一、执著差别事补特伽罗;二、执著差别法二边。

  要证的是人无我和法无我,要断的是人我执和法我执,七地在人、法方面的所断有二十种,从能断的智慧方面安立二十种修治。这是不是说七地之前的菩萨还有对于人、法的粗重执著呢?不是,菩萨得地后就没有这样明显的执著了,只是由于在凡夫地时曾有过这些执著,所以在后得位偶尔会像闪电般地出现类似的现象,此等习气到七地时会完全断尽。

  13、未一、执著差别事补特伽罗:执我及有情,命与数取趣

  第1法、执著我的本体。每一个凡夫人从早到晚都执著有一个我,不管睡觉、吃饭,心里想的都是“我”。七地菩萨完全断除了这种执著。

  第2法、执著有情有相。这个是男的,这个是女的,这个是牦牛……这就是对有情的执著。

  第3法、执著命的本性。生命就是我们的根、体温和心识存在所依靠的法。小乘认为命是不相应行,一种实有的法;大乘认为命不是实有的,是一种假立的同类法。

  众生的“我”都是依靠生命来维持、延续的,一旦命都保不住了,就觉得其他都无有意义了,因此对生命极其执著。

  第4法、将一切种子之心执著为补特伽罗。

  “补特伽罗”也就是“数取趣”,“数”是数数之义,“取”是取受之义,“趣”是指六趣中的任何一趣。凡夫众生在轮回中不断地流转,这一世变成牛,下一世变成马,再下一世变成鱼,然后再变成人……这叫做数取趣。流转的是我们的心识,而不是身体或其他的法

  14、未二、执著差别法二边:断常…

  我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执著众生呢?无非是常断两边。

  第5法、执著有情的相续为断灭。认为有情的相续先前是有的,后来就变成没有了,也就是无神论和唯物论所谓的“人死如灯灭”。

  第6法、执著有情是恒常的有实法。有些宗教认为:有情的心相续先前是存在的,以后也会永远这样存在下去。但在佛教看来,这也是一种应断的边执。

  以上是在人的执著方面分出的六个法。

  15、未一、执著本体戏论:…及相…

  第7法、执著本体一切法为戏论之相。对一切法的相执在本体上都不存在,在通达万法的本来意义之前,我们执著所见的一切法和法相都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因此我们一定要了知空性之理。

  16、申一、执著因能生之法:…因。

  第8法、执著能生因的形形色色种类。觉得这世界上任何一法的产生都由它独特的因所决定,这也是一种执著。

  我们所享受的每一件事物都有一个来之不易的因缘,应像大乘佛法所要求的那样去感恩一切,时时刻刻都要存有这样的心念。不过这样的因缘只有在世俗中才存在,究竟实相中是没有因果等执著相的,七地菩萨已经完全证悟了这样的境界。

  因此,不管是三乘的因,还是一切万法形形色色的因,实际上都是所断的执著相。但我们在通达空性之前,还是要把世俗中好坏不同的因分清楚。

  17、申二、执著本体差别之法:蕴界并诸处。

  第9法、执著有为法的五蕴。所谓蕴,是众多法聚合之义。七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对五蕴的执著。

  第10法、执著有为无为法的十八界。界有种子的意思,也有因缘的意思。到第七地的时候,对作为一切万法种子的六根、六境、六识也没有执著。

  第11法、执著所知境、有境的处。处也叫门,有从中出现的意思,因为以十二处(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和内在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因缘,可以产生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对此十二处的执著也是七地菩萨的所断。

  18、酉一、执著所断轮回之法:住三界贪著,其心遍怯退。

  第12法、执著住于果轮回法三界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凡夫众生在生起看破的智慧之前,还是很愿意住在这个轮回当中的。

  第13法、执著因染污法贪著等烦恼。众生之所以对轮回的痛苦缺乏了解,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知轮回的因——集谛。

  第14法、其过失:对于法正道满怀怯懦、退缩之心。有了以上两种执著,就很难生起求解脱的心,也会对正道充满怯懦。

  以上轮回方面的这三种执著值得我们好好分析,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人生不起出离心的原因。

  19、酉二、执著所修涅槃之法:于三宝…

  第15法、对于涅槃之果佛宝怀有执著。

  第16法、对于其因法宝怀有执著。

  第17法、对于所依僧宝怀有执著。

  对三宝的执著到七地时才能断尽,在此之前,我们对三宝或多或少都有执著。

  20、轮回众生就好像夜晚的迷路者,而佛陀是为我们指路的向导,他所宣说的甘露妙法相当于明灯,僧宝好比是他的随从。

  依另外的比喻来讲,我们要将自己当病人想,将法当妙药想,将佛陀当医王想,僧众当护士想。我们要解决轮回的痛苦,唯一只能依靠三宝,此外谁也指望不上。

  21、巳二、彼之过失不善巧方便:…尸罗,起彼见执著,诤论于空性,违空性过失,由离此二十,便得第七地

  第18法、不善巧方便的本体:对于三戒所包含的方便耽著。暂时来讲,我们对菩萨戒所摄的摄集善法戒、严禁恶行戒和饶益有情戒这三种戒律是一定需要执著的,没有戒律,获得解脱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达到七地菩萨的境界时,就不需要对戒有执著了。《入中论》中讲过,二地菩萨其实就已经断除了对戒的执著。

  第19法、不善巧方便的作用:对于甚深空性进行诤论。暂时有一些对空性的诤论是必要的,我们平时也经常以柱子、瓶子为例进行辩论,这样有助于认识空性。但证得七地时,就不需要再在语言上分析空到底是实空、单空、真空还是妙空了,因为这时已经现前了胜义谛的证悟,再没有什么可诤论的了。

  第20法、不善巧方便的过失:行持相违甚深空性义的过失。不理解空性的人总认为世俗中的存在与胜义中的不存在这两者相违,我们承认这一切显现,但不认为我们眼耳鼻舌等感官所得是正量。我们所以为的真实,往往一经详细观察就推翻了,比如,我们认为这个柱子是常有存在的,但实际上它是刹那刹那变化着的。所以说,我们眼睛看见的并不真实,耳朵听见的也不真实,分别念所缘的也不真实,我们的境界很多都是幻化的假相。

  某位补特伽罗若已经断绝以上二十种所断,那么由它的意义所引出的二十种修治法就得以圆满,从而便证得菩萨第七地。

  22、佛菩萨的不可思议境界其实是特别值得向往的,只有依靠这种境界,才能够断除人生中的烦恼、痛苦、迷茫、疑惑、邪见、实执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现观庄严科判

  16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五(六地之修治)分二:

  16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五卯一、本体;(这个科判没有颂词)

  16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五卯二(分类)分二:

  16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五卯二辰一、圆满本体智慧之修治;(第15课)

  施戒忍精进,静虑慧圆满。

  17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五卯二辰二(圆满彼作用之修治)分二:

  17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五卯二辰二巳一、成就自利法身因之作用;(第15课)

  于弟子麟喻,舍喜舍怖心。

  17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五卯二辰二巳二、成就他利色身因之作用。(第15课)

  见求无愁戚,尽舍无忧悔,

  虽贫不厌求,证得第六地。

  17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七地之修治)分二:

  17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一、本体;(这个科判没有颂词)

  17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分类)分二:

  17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所断相执之法)分二:

  17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执著本体法与补特伽罗之理)分二:

  17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一(人之相执)分二:

  17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一未一、执著差别事补特伽罗;(第15课)

  执我及有情,命与数取趣。

  18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一未二、执著差别法二边。(第15课)

  断常…

  18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法之相执)分二:

  18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一、执著本体戏论;(第15课)

  …及相…

  18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二(执著彼之差别法)分三:

  18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二申一、执著因能生之法;(第15课)

  …因。

  18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二申二、执著本体差别之法;(第15课)

  蕴界并诸处。

  18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二申三(执著特殊轮涅之法)分二:

  18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一、执著所断轮回之法;(第15课)

  住三界贪著,其心遍怯退。

  18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二、执著所修涅槃之法。(第15课)

  于三宝…

  18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一巳二、彼之过失不善巧方便。(第15课)

  …尸罗,起彼见执著,

  诤论于空性,违空性过失,

  由离此二十,便得第七地。

上一篇: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14(137-165)笔记

下一篇: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16(190-211)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