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16(190-211)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戊二、道无相之现观道智+戊三、基无我之现观基智。
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己一、宣说意乐发大菩提心+己二、宣说加行遍智道之分支+己三、宣说本体实修之现观。
己三、宣说本体实修之现观=庚一、取舍所知支修行所缘+庚二、究竟修行所为+庚三、宣说实修现观修行之相。
庚三、宣说实修现观修行之相=辛一、意乐方便智慧双运之披甲修行+辛二、趋入对境圆满道果之趋入修行+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辛四、所修断证圆满之定生修行。
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壬一、总说+壬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
壬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癸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癸二、入定智慧清净对治资粮修行。
癸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子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子二、以果而宣说第十地。
子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丑一、分析说明一地之修治+丑二、说明其余地之修治。
丑二、说明其余地之修治=寅一、二地之修治+寅二、三地之修治+寅三、四地之修治+寅四、五地之修治+寅五、六地之修治+寅六、七地之修治+寅七、八地之修治+寅八、九地之修治。
寅六、七地之修治=卯一、本体+卯二、分类。
卯二、分类=辰一、所断相执之法+辰二、断彼之修治法。
辰二、断彼之修治法=巳一、证悟本体无我之修治+巳二、彼之作用方便波罗蜜多(205)
巳一、证悟本体无我之修治=午一、人无我之修治+午二、法无我之修治。
午一、人无我之修治=未一、本体补特伽罗人我之智慧(193)+未二、差别法离二边之修治(194)
午二、法无我之修治=未一、本体法无我平等智慧(196)+未二、彼差别法之修治。
未二、彼差别法之修治=申一、因无相之差别(198)+申二、体无生之差别(199)+申三、果断证之差别。
申三、果断证之差别=酉一、断所断障碍之修治(201)+酉二、对治法止观之修治。
酉二、对治法止观之修治=戌一、本体(203)+戌二、作用(204)
寅七、八地之修治=卯一、本体+卯二、分类。
卯二、分类=辰一、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之差别(209)+辰二、实修圆满成熟清净之差别(210)+辰三、自在圆满相之差别(211)
19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一未一、本体补特伽罗人我之智慧;
知三解脱门,三轮皆清净。
19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一未二、差别法离二边之修治。
大悲无执著。
19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一、本体法无我平等智慧;
法平等…
19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一、因无相之差别;
…一理。
19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二、体无生之差别;
知无生知忍,说诸法一相。
20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一、断所断障碍之修治;
灭除诸分别,离想见烦恼。
20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二戌一、本体;
奢摩他定思,善毗钵舍那。
20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二戌二、作用。
内心善调伏,一切无碍智。
20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二、彼之作用方便波罗蜜多。
非贪地随欲,等游诸佛土,一切普现身,共为二十种。
20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七卯二辰一、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之差别;
知诸有情意,游戏诸神通。
21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七卯二辰二、实修圆满成熟清净之差别;
修微妙佛刹,观故亲近佛,知根…
21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七卯二辰三、自在圆满相之差别。
…净佛土,安住如幻事,故思受三有,说此八种业。
2、第七地菩萨的修治。前面已经讲了七地所断除的二十种烦恼,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能断除的智慧之分类。
3、未一、本体补特伽罗人我之智慧:知三解脱门,三轮皆清净。
前面讲菩萨得七地时要断除人我方面的四种相执——我相、众生相、命相、补特伽罗相,这四种相执是每个凡夫人都具足的,只有断除了它们,才能够成就三解脱门(三解脱门是证悟空性的三种智慧,即体空性、因无相、果无愿)。
第1法、了知断除执著我的本体,因此是体空性解脱。第六地时已经证悟了般若波罗蜜多,那么七地菩萨当然不会再执著我相——常有的我也不存在、无常的我也不存在、心识的我也不存在、心识以外的我也不存在……
第2法、不执著有情之相,故而是因无相解脱。既然就每一个个体而言,并不存在所谓的我,那么这所有个体的聚合——众生的相也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作为因的众生不存在,因当中个别本体的我更不可能存在。
第3法、不希求命的本性,因而是果无愿解脱。既然众生和我都不存在,那么我们通过分别念在同类相续上所安立的不相应行法——命也是不存在的,以此就不会有任何果方面的愿求了。
第4法、不执著作者的补特伽罗,所以三轮普皆清净。既然我不存在、众生不存在、命也不存在,那么这一切的根本——心也无法存在,故而说能作、所作、作业此三轮皆为清净。
七地菩萨人无我的智慧依靠所断四种相执而分出以上四种反体,但本体还是同一个。
4、未二、差别法离二边之修治:大悲无执著。
第5法、不执著有情为断灭,由此方便大悲油然而生。在世俗中,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流转于轮回,因此不断地生起愿拔众苦的大悲心。如果众生是石头、木头一样的无情法,或者只是今生短暂受苦,死了以后不再转生,那就不需要对他们生悲心了;然而众生因为无明愚痴未灭,必定会一直不断地漂流,所以是很可怜的。
第6法、不执著有情是常有的事物,因此智慧空性无有执著。菩萨以缘起性空的智慧照见世间无有任何一法常有。
以上所说的就是要离二边:因为有“大悲”的缘故,远离了断灭的边;因为“无执著”的缘故,远离了执著补特伽罗常有不变存在的边。
归根结底,大乘佛法的精要就是大悲与无执的智慧,也就是常说的智悲双运。以智慧来观察时,胜义中一切都不存在,连现在如梦如幻的显现也不存在,而由于众生不懂这样的道理,所以一定要对他们生起悲心。
七地菩萨的修治从人无我的侧面共分以上六种。
5、未一、本体法无我平等智慧:法平等…
第7法、不执著法为有相,由此通达诸法是无我平等性。菩萨对一切法断除相执,现证万事万物本体上究竟平等、无从分别,显现与空性平等、轮回与涅槃平等、我与无我平等、世俗与胜义平等……这就是佛陀所发现的一切万法的本性。这并不是本来不是这样,佛陀把它创造出来,而是万法的本来实相。要了解法无我,就首先要通达万事万物皆为平等,这是法无我的根本。
6、申一、因无相之差别:…一理。
第8法、不执著因之相,由此了知因大乘之一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最后究竟归于一乘,这就是所谓大乘一乘法门。或者“一理”也可以解释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形形色色不同的因,但这些因在空性中全部是一味一体、不可分割的。
《妙法莲华经》和《宝性论》为什么都要安立究竟一乘呢?因为佛陀虽然相应众生根基而暂时宣说了不同的法门,但从最究竟的层面来看,万法的因唯一是空性的。《大幻化网》当中也通过“一因”等理来抉择诸法空性。
7、申二、体无生之差别:知无生知忍,说诸法一相。
第9法、由于不执著有为法的蕴,由此了知本体无生。
对蕴界处的执著都是所断,证得七地的时候,了知一切万法的本体根本无有任何产生,以此可以断除对五蕴的执著。因为色受想行识等蕴都是聚合的本体,如果了解到其中每一个法的本体都不存在,那么对五蕴的执著是不会有的。
第10法、因为不执著法的界,所以了知无生深义的法忍。
什么叫通达法忍呢?就是在证悟了甚深的空性境界之后,对无生之义再也不会生起畏惧,依靠了知十八界一切法的本体无有任何产生的智慧,便能断除对十八界的执著。
第11法、由于不执著所知的处,因而说所取能取的一切法是无二的一相。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不二法门了。所谓十二处,内六处是六根,外六处是六境,六境是所取,六根是能取。因为完全通达了空性,所以不会执著能取所取这一类的差别法。
当然,七地菩萨所断除的蕴界处执著是从比较细微的层面来讲的,实际上之前的菩萨都会断除类似的执著,包括声闻阿罗汉也对人我相关的五蕴空性有所证悟。
8、酉一、断所断障碍之修治:灭除诸分别,离想见烦恼。
这是对应前面的一句颂词——“住三界贪著”来讲的。
第12法、不执著苦谛的三界,由此彻底摧毁因非理作意的分别。得到七地的时候,已经断除了三界相关的所有分别执著,所以根本不会执著住于三界中。
第13法、不执著贪心等的因,由此远离有相之想的所知障和见、烦恼障。所谓想,是指常、乐、我、净四颠倒想;见,就是《俱舍论》中所讲的萨迦耶见、边见等五见;烦恼,是指贪心、嗔心、痴心、傲慢等。这里已经归纳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所摄的七地菩萨的所断法。
9、酉二(对治法止观之修治)戌一、本体:奢摩他定思,善毗钵舍那。
这里讲的是寂止和胜观。奢摩他即寂止,有时也翻译成三摩地、三昧、静虑、禅定等很多不同名词;毗钵舍那是胜观之义。
第14 法、由于心里毫不怯懦,故而决定思维所依寂止的修行。第七地菩萨成就了一种完全专注的寂止,名为一切智定,也就是在对佛陀智慧的作意中进行一缘的禅定;因为依靠这种寂静的禅定能引发与遍智相似的智慧,所以他不会产生“佛果遥不可及”这一类分别念。
第15法、由于对佛果也不执著,因此精通证悟无我的胜观义。七地菩萨所修的寂止并不是单空,而是在安住的同时究竟证悟空性,通达了万法的本体,这叫做胜观智慧。
此处对应的所断是对佛宝的执著。因为在以智慧做观察时,了知到自己的心就像虚空一样无有所缘,如同无上大圆满中所说,我的心与三世诸佛及所有众生的智慧一味一体,这样一来,就会断除对佛果的实执。
10、戌二、作用:内心善调伏,一切无碍智。
第16法、由于对因法也不执著,因而所依寂止的作用就是善于调伏分别心。因为一切诸法在本体上没有任何自性,完全是空性的,当心静下来安住于这样的万法空性时,不会执著任何的分别相状,以此可断除对法宝的执著。究竟而言,一切教法、证法都是为了证悟空性,空性才是真正的法。因此,对法宝的实有执著到最后也是障碍,所有执实的心态都要通过修行加以调伏。
第17法、由于对所依僧伽也不执著,因而能依胜观的作用就是无碍照见色等一切现相。依靠胜观认识了事物的本体,就可以消除对色等一切法的耽著。我们所执著的僧宝,不管是文殊、观音等大乘得地菩萨,还是小乘的阿罗汉、比丘僧众等,都属于色身所摄。如果我们依胜观完全通达一切万法无有阻碍、一味空性的实相,那所有色法也都无法立足了,对僧宝的执著便由此得以遣除。
11、巳二、彼之作用方便波罗蜜多:非贪地随欲,等游诸佛土,一切普现身,共为二十种。
第18法、由于无有视为戒律的耽著,故而善巧通达非是贪执二边之地的方便。为什么对于菩萨的三种律仪等也要断除执著呢?因为在七地菩萨的智慧境界中,根本无有可贪的对境。
第19法、其作用特点:由于不诤论智慧空性而自己随心所欲同时与诸位菩萨同等缘分而畅游佛净土。七地菩萨已经完全通达了《般若经》的甚深内容,此时对空性无须再作任何诤论、辩难,可依靠自己的智慧、力量自由自在周游十方一切刹土,这些功德也是从缘起性空中来,如果不是缘起性空,是不可能有这样不可思议的行住的。
第20法、断除与此方便相违的行为,为了利他而在一切所化世间中同时普皆示现自身的本体。七地菩萨的证悟境界中,空与显毫无矛盾,因而他可以普现各种身相度化众生,在地狱众生面前示现地狱众生相、在旁生面前显现旁生相、在人类面前显现人类相……就好像魔术虽然并无实质,但魔术师依靠缘起还是能让它呈现出来一样。
远离了二十种所断的意义引出的法总共有以上二十种殊胜方便智慧,这些就是七地的修治。
12、寅七(八地之修治)卯一、本体:
八地修治的本体就是能圆满八地后得福德之断证的殊胜方便智慧。
13、辰一、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之差别:知诸有情意,游戏诸神通。
第1法、依靠知所化相续之力知晓一切有情的心意。获得第一地菩萨时就能通达很多众生的心,那八地菩萨就更不用说了,他依靠非常清净的智慧,可以在同一时间中知道无数众生的心,八地菩萨完全是在无勤中知晓,类似于《俱舍论》中讲的他心通,但又超越了他心通。八地菩萨了知他心的方式是现量见到别人的心态是什么样。阿弥陀佛昼夜六时之中都能照见每个众生的起心动念,八地菩萨也相去不远。
第2法、以能调伏的神变力尽情游戏神境通。八地菩萨能在众生面前示现一变成多、多变成一、瞬间跨越无量山河大地等种种游戏神通。
第八地菩萨是力波罗蜜多圆满,因此这两种功德是依靠他的智慧力而现前的。
14、辰二、实修圆满成熟清净之差别:修微妙佛刹,观故亲近佛,知根…
第3法、通过净除不清净的途径修行清净微妙的佛刹。我们现在要修行佛刹只能靠发愿,将来往生极乐世界获得佛陀授记以后,才能开始创造自己的清净刹土。而证得八地菩萨时,好比已经通过所有考试,马上就可以工作了,所发的成就微妙刹土之愿开始得以实现,好像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因地时那样。
第4法、在彼刹土全面观察正法的缘故,通过亲近佛陀的途径来圆满资粮。八地菩萨的修行还需要佛陀、九地、十地菩萨等善知识的印证。
第5法、通过了知所化众生的根性次第来成熟有情。“清净”是清净刹土,“圆满”是圆满资粮,“成熟”就是成熟有情。八地菩萨完全了解所化众生的根器,所以知道应以何种善巧方便令他们相续成熟。
15、辰三、自在圆满相之差别:…净佛土,安住如幻事,故思受三有,说此八种业。
第6法、由于净土获得自在而完全清净佛陀刹土。之前是观修清净佛刹,这里是观修清净佛刹中的众生,比如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就要通过修持令将来极乐世界的眷属以及飞禽等众生相续得以清净。
第7法、由于无分别获得自在而照见一切诸法安住于无相如幻中。八地菩萨的智慧一切自在,不但在入定位没有任何执著,出定时也一直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
第8法、由于投生获得自在而故意受生三有。八地菩萨具有类似于佛陀的十种自在,其中就包括投生自在——能够随心所欲地投生为各种形象。
八地共有以上八种修治之业。
现观庄严科判
19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断彼之修治法)分二:
19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证悟本体无我之修治)分二:
19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一(人无我之修治)分二:
19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一未一、本体补特伽罗人我之智慧;(第16课)
知三解脱门,三轮皆清净。
19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一未二、差别法离二边之修治。(第16课)
大悲无执著。
19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法无我之修治)分二:
19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一、本体法无我平等智慧;(第16课)
法平等…
19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彼差别法之修治)分三:
19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一、因无相之差别;(第16课)
…一理。
19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二、体无生之差别;(第16课)
知无生知忍,说诸法一相。
20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三(果断证之差别)分二:
20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一、断所断障碍之修治;(第16课)
灭除诸分别,离想见烦恼。
20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二(对治法止观之修治)分二:
20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二戌一、本体;(第16课)
奢摩他定思,善毗钵舍那。
20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一午二未二申三酉二戌二、作用。(第16课)
内心善调伏,一切无碍智。
20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六卯二辰二巳二、彼之作用方便波罗蜜多。(第16课)
非贪地随欲,等游诸佛土,
一切普现身,共为二十种。
20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七(八地之修治)分二:
20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七卯一、本体;(这个科判没有颂词)
20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七卯二(分类)分三:
20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七卯二辰一、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之差别;(第16课)
知诸有情意,游戏诸神通。
21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七卯二辰二、实修圆满成熟清净之差别;(第16课)
修微妙佛刹,观故亲近佛,
知根…
21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七卯二辰三、自在圆满相之差别。(第16课)
…净佛土,安住如幻事,
故思受三有,说此八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