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六问异境何见292-305)笔记
1、《定解宝灯论》=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乙一、依教理广说+乙二、以殊胜窍诀略说+乙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丙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丙三、入定有无执著相+丙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丙五、二谛何者为主要+丙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丙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丁一、缘起(264)+丁二、遮破他宗+丁三、建立自宗+丁四、摄义。
丁三、建立自宗=戊一、暂时安立+戊二、究竟无垢之自宗。
戊二、究竟无垢之自宗=己一、总说现空双运+己二、分说等净无二+己三、以不可思议之方式结尾。
己一、总说现空双运=庚一、真实建立自宗(291)+庚二、遣除量非量不合理之争论。
庚二、遣除量非量不合理之争论=辛一、真实遣除+辛二、是故建立正量。
辛一、真实遣除=壬一、彼宗质难(294)+壬二、从正面如理建立+壬三、从反面严厉破斥。
壬二、从正面如理建立=癸一、如理建立(296)+癸二、观待成立故合理(297)+癸三、彼者并非无意义(298)
壬三、从反面严厉破斥=癸一、聚合之量不合理(300)+癸二、若非观待则有太过(301)
辛二、是故建立正量=壬一、安立暂时二正量+壬二、建立究竟一正量+壬三、自宗安立不共大清净之法性。
壬一、安立暂时二正量=癸一、不清净观现世名言量(304)+癸二、依净见之名言量(305)
294、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一、彼宗质难;
若谓如此量非量,分类亦成不应理。
296、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一、如理建立;
任何显现不现他,是故依观现世量,所量并非不成立,诸法自性住本体,
分类一体与异体,正量可以成立故。
297、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观待成立故合理;
故以观待量成立,独立自主之诸法,并非以量可成立,若成则应成实相。
一水执水量成立,不相观待独不成,胜义观察不成立,饿鬼前亦不成立。
298、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三、彼者并非无意义。
依靠现量与比量,确定执自之对境,取舍彼境不欺故,正量并非无意义。
譬如所谓于一水,观待人见而安立,观待天人而安立,甘露执为所见基。
300、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三癸一、聚合之量不合理;
水见为脓水甘露,此时三者非聚合,彼三何者均非量,则除彼外见他法,
依据正量不能立,所见三者皆成无。
301、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三癸二、若非观待则有太过。
人见此水若非水,他法成水不应理,是故共称所谓水,永远成为无有也。
如此观点所建立,正量亦成不合理。
304、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二壬一癸一、不清净观现世名言量;
是故未被迷乱因,所染污之根对境,需要安立为正量,如水阳焰见为水。
暂时饿鬼因业障,清净水亦见为脓,除障方见真水故,观待人见为正量,
依靠他缘转变故,暂时安立水为量。
305、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二壬一癸二、依净见之名言量。
究竟理证而观察,彼等皆为习气现,因水亦可现见为,清净刹土佛母身,
故而人类所见者,不能决定是正量。是故障碍之外缘,愈来愈加清净后,
观待下面所见言,当许上上为正量。
2、壬一、彼宗质难:若谓如此量非量,分类亦成不应理。
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如果一切都是现空双运的本体,人、饿鬼、天人等所见的都是现空双运,如此一来,量与非量的差别已经不存在,一切万法全部颠倒了。
3、壬二(从正面如理建立)癸一、如理建立:任何显现不现他,是故依观现世量,所量并非不成立,诸法自性住本体,分类一体与异体,正量可以成立故。
不存在这方面的过失。虽然一切万法皆为现空无二,人们见到水时,其实也是现空无二的一种本性,但这是从实相角度来讲;以现相而言,有观现世量、净见量等许多量,若对诸如此类的量能够详细分析,互不混淆,就根本不会出现量与非量颠倒的过失。
3、1任何显现不现他,是故依观现世量,所量并非不成立,
比如人面前显现的水,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正量,若依靠观现世量则所量必定可以成立,于人类面前,可以现量见到的缘故,所量之水完全可以成立。
3、2诸法自性住本体,
为什么能够成立呢?名言中一切万法均安住于自本体中,绝对不会互相混杂。
依靠观现世量推测时,柱子、瓶子、水、火等全部各住自位,甚至涅槃等也是住于自之本体中,故于名言中虽然是现空无二,但根本不会混淆不清。虽然一切诸法全部都是假立的,但于名言中也绝不相违,麦彭仁波切说:万法虽为假立,但于正量并不相违。
3、3分类一体与异体,正量可以成立故。
有人认为,既然万法皆为假立,那名言中的正量也应该不存在。
一切万法均住于自己的本体,比如柱子的无常与柱子的红色以一体的方式存在,而柱子与瓶子之间的关系则以他体方式存在,这些全部都是以正量方式成立的。究竟观察时,不论有情世界还是器世界,全部是现空无二、无有任何差别,但暂时名言显现中,人所见的水与饿鬼所见的脓血绝对不会互相混杂,依靠各自业感,众生所见也皆不相同,是完全分开的,这一点无有任何与教理相违之处。
以瓶子为例,通过种种推理对其进行推究观察时,真正的瓶子根本不存在,但名言中,眼识可以现量见到瓶子,以比量推理时,瓶子可以盛水,具足它自己的作用,因此瓶子可以成立。
宁玛派虽然承许一切万法皆为假立,但名言中通过比量、现量完全可以成立。
4、所谓的“量”有胜义量、名言量,
若以胜义量观察,一切万法暂时是现空无二,究竟是离一切戏论的。
名言中,以净见量观察时,万法虽然存在种种显现,但一切显现都是清净的,比如本尊、坛城等皆属净见量所见;
若是观现世量,通过比量、现量均可得出各自的结论。
以上是从有境角度而言,从对境角度来讲,也有如地狱、饿鬼等很多分类。
故而“量”从能取、所取的角度均可以分析。
以量成立时,并非独立自主而是观待成立的,比如人类依靠现量、比量成立之法,全部是以人之业感现前的,真正实相成立、以胜义量永远也无法遮破的法根本不存在,全部都是假立的。
5、宁玛巴的此种分析方法非常重要,从凡夫众生面前的观现世量到名言中所谓的净见量,再进一步趋入胜义谛——从光明方面有远离一切思维的任运自成的光明,空性方面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
因此,世俗境界分凡夫观现世量和圣者净见量两种,胜义也有相似胜义谛与真实胜义谛。
观现世量是指未被迷乱现相所染污、无损害六根识面前真正显现的对境,它不会欺惑我们;
净见量则指佛菩萨面前显现的境界,凡夫人根本无法衡量,比如持明者见水为玛玛格佛母、见风为圣眼佛母等等,这种境界凡夫人根本没有办法衡量。
6、癸二、观待成立故合理:故以观待量成立,独立自主之诸法,并非以量可成立,若成则应成实相。一水执水量成立,不相观待独不成,胜义观察不成立,饿鬼前亦不成立。
6、1故以观待量成立,
观待暂时名言来讲,现量、比量可以成立;观待究竟名言来讲,净见量可以成立;观待胜义则胜义量完全可以成立。
全部都是观待而言,比如水,人们听到某处有水声,以此可以真正找到水源;若现量见到水,即可以直接享用。
6、2独立自主之诸法,
观待人而言,所谓的水以量成立,但真正独立自主的一个法能否成立呢?绝对不成立。比如水,若其独立存在,则天人也应见到水,地狱、饿鬼所见均应为水,天人不应见甘露,而是见到水,因为是独立实有的一种本性,任何众生均应如是见到。
6、3并非以量可成立,若成则应成实相。
但于此世间中根本不存在一个独立实有之法,不论现量、比量还是净见量,独立自主之法均无法成立,如若不然,对于一碗水,天人、饿鬼等均应见为水,然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若观待而言,一切万法均可以量合理安立,而独立自主成立的话,则此法已成为实相之法,如此即使以胜义量观察也无法遮破,可是,乃至涅槃之间也不存在以胜义量无法遮破之法。
6、4一水执水量成立,不相观待独不成,胜义观察不成立,饿鬼前亦不成立。
暂时对人而言,水可以成立,然而通过胜义量观察,其一点一滴的自性也不能成立,水的本体不成立之故,人们以眼识现见也无法成立,因此,通过胜义量观察时,所执著的水根本不能成立。而且,此水于饿鬼面前除脓血以外,也是一丝一毫都不成立的。
7、人们经常说现量见到,其实仅是迷乱的一种现象。
虽然最初因误认毒蛇而产生恐惧之心,但如此一步一步分析下来,毒蛇其实并不存在而是花绳,花绳也并不存在,甚至毛线、微尘、无分微尘都不存在,最后才真正了知——原来现量看见的花绳其实也是除空性以外一点一滴都不存在。同样,对于水等其他万法均如是观察时,也可了知其实根本无有实质,全部是如幻如梦的。
真正来讲,所谓的水于胜义量前根本不成立,饿鬼所见之脓也是无法成立的,如此一来,那是不是量与非量已经不存在了呢?
也并不是这样。于凡夫众生面前,所见之水仍可承许为真实,也可以现量见到,然后随着潺潺作响的水声,可以找到水源,得到真正的清水,故以比量能够成立。
8、癸三、彼者并非无意义:依靠现量与比量,确定执自之对境,取舍彼境不欺故,正量并非无意义。譬如所谓于一水,观待人见而安立,观待天人而安立,甘露执为所见基。
8、1依靠现量与比量,确定执自之对境,
依靠现量或者比量可以确定自己所执著的对境是成立的,比如现量见到水之后,可以依靠它解渴;或者通过比量进行推测,以某处有水鸟之故应存在水;以诸菩萨圣者身语寂静之相,可以了知其已经获得证悟。
8、2取舍彼境不欺故,正量并非无意义。
故而水于地狱、饿鬼面前虽不成立,于人类面前不但可以通过现量、比量成立,且能起到它的作用,故以现量、比量的方式不仅可以执著自己的对境,而且真正取舍时,它也绝对不会欺惑自己。
8、3譬如所谓于一水,观待人见而安立,观待天人而安立,甘露执为所见基。
以水为例,当人类众生的共同业感成熟时,无论何时何处的人们均将其称为水,甚至大多数的旁生如牦牛等也认为它就是水,这时可以称之为正量;若观待天人而言,人类所见的水根本不存在,于天人面前所显现的,是能够生起禅定安乐的甘露。
观待人来讲,其所见的水为正量,人的所见应该成立为正量。观待地狱、饿鬼来讲,其所见是以其恶业力感召的;若观待天人来讲,他们面前显现的甘露则是其善业力所感的。
究竟来讲,所谓的“观待”其实也并不存在,但暂时于迷乱现相前,观待的道理非常重要。
9、癸一、聚合之量不合理:水见为脓水甘露,此时三者非聚合,彼三何者均非量,则除彼外见他法,依据正量不能立,所见三者皆成无。
实际上,如果说水、脓、甘露三者同时聚合于一处,并且未从观待角度进行分析,如此则三者均不能承许为量,因饿鬼所见之脓,于人和天人根本不承认,而天人所见之甘露,于饿鬼与人也是不承认的。既然都不是量,则除此三者以外的其他任何法,依靠现量、比量等均无法成立,如此一来,最后导致人、饿鬼、天人所见也无法成立,均如同虚空一般无有了。
10、若未以观待的方法分析外境之本体,则某法永远也无法成立,如人见为水、饿鬼见为脓、天人见甘露,这时所谓的水、脓、甘露三者是不是已经聚合于一处了呢?
比如人、饿鬼、天人三者聚于一处,于彼时,人见到此处有一碗水,饿鬼则见到一碗脓,天人却见到了一碗甘露,此时水、脓、甘露三者的微尘是否同时存在?
从本体上不能如此承认,否则,于此碗中三分之一是水、三分之一是脓、三分之一是甘露,这样已经不是一碗水了。
11、观待的安立方法非常重要,就如前面所举的这个例子,人、饿鬼、天人三者,若从观待角度进行安立,对一碗水分别可以承许为水、脓、甘露。暂时来讲,可以说这是一碗水,当然并非存在真正实有的本质,因此观待每个众生来讲,各自所见皆不相同;
若有少许本质存在,则或者所有众生均见为一法,或者所有众生都无法见到,但事实并非如此,每一道众生对同一碗水所见完全是不同的显现。
真正一个事物的本质并不存在,只是观待不同的人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假象,这些假象暂时可以成立为一种量。否则,如果任何正量均不成立,那么诸如一碗水,饿鬼见为脓、人见为水、天人见为甘露时,此三者不能共存于一种物质上,假设任何一者均不是以正理成立的所见,那除三者以外所见的任何一个他法,依正量均不可能成立。这么一来,所见根本不存在了,结果见到的脓等三者也成了无有。
12、癸二、若非观待则有太过:人见此水若非水,他法成水不应理,是故共称所谓水,永远成为无有也。如此观点所建立,正量亦成不合理。
对于人、饿鬼、天人三者,人所见到的水,观待人而言应成立为水,若不是水,那其他法成立为水也不应理。如果未将人所见之水安立为水,则人们所共称的水永远也无法成立,因此,于世俗中,观待人来讲不仅可以成立为水且应承许其为正量。
13、“观待而言”与“净见量”不应混淆,
从净见量的角度,“一一刹有难思佛”,于一水之中亦有十万清净刹土,可以说一水之中存在无量无边的佛陀。那这样一来,是不是这一碗水不应饮用,否则不是已经将佛陀饮进腹内了吗?不会有这样的过失。于人的现量当中并未见到佛陀,不论是饮用还是清洗物品都可以,不会出现过失。《前世今生论》中讲过一个公案:阿罗汉见水、虚空中有许多中阴身,因此既不敢喝水也不敢走路,否则怕会伤害众多中阴身。但释迦牟尼佛教诫弟子说:不应以神通观察,于名言中以名言量观察时,不会出现过失。
暂时迷乱现相中应以现量、比量为主,若杀害了现量可见的众生绝对会存在过失,但凡夫众生以现量见不到、唯以净见量可以见到的众生,即使对其有所损害也不会有过失。
14、观现世量与净见量一定要分清楚。
诸佛菩萨的净见量与凡夫众生观现世量不能混为一体,净见量是凡夫众生无法思维的一种境界,即使想对其衡量也无能为力,故应以观现世量进行抉择,如此不会违越因果规律。因此,人们见到的水,观待人而言应该称为水,若不能将其称为水,其他任何法也无法成立为水,如此继续观察下去,世间的一切正量均已无法成立。但这一点绝对不能承许,佛在经中也讲到,暂时凡夫面前有一种正量,对其不应推翻,完全可以成立。
观现世量与净见量一定要分清楚。一般众生未损害五根识面前显现的,可以称之为观现世量,比如眼睛见到了某某色法、耳朵听到了某某声音,以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亲身体会等,全部称为观现世量。当然究竟观察时,任何一法都是空性本体,所谓的“见闻觉知”根本无有一种存在,可以说为“未见、未闻、未觉、未知”,但凡夫众生正处于迷乱的现相当中,这时可以见到、听到。
就好像一个人正在做梦,梦中进入了一座景色怡人的花园,实际上,花园以及见到花园的心识全都不存在,但正于梦境中时,此二者也是无欺存在的。同样,凡夫众生正在做梦,真正获得佛果或菩萨果位时,对凡夫众生所产生的一切执著也甚感稀有。
凡夫人现在所执著的万法,于圣者根本慧定前根本不存在。这一点,只有通过自己的实修与证悟才能现见,想在短暂时间内通达也是相当困难的。
15、见一碗水时,六道众生都有不同的所见,究竟哪一个是正量呢?
对此有两种分析方法,观待而言,从人这一角度,其所见之水为正量,其他众生所见为非量;或者,上上所见为正量,下下为非量。
16、每一个众生所见若都正确,那究竟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所见?若存在共同所见,则每一个众生得到这一境界时,有没有其不共的本性?
从本性来讲,一切均为空性,于净见量前,一切皆为清净,但于凡夫众生的观现世量面前,可以成立一种正量。
17、癸一、不清净观现世名言量:是故未被迷乱因,所染污之根对境,需要安立为正量,如水阳焰见为水。
未被任何迷乱因所染污之根的对境,可以安立为正量,可以承许世间存在一种正量,也即无患根识所判断出来的结论。
当然,对此以胜义量观察时,眼见色法、耳闻音声都是无法成立的;以圣者的净见量观察时,凡夫眼识、耳识前所成立的万法也并非如是显现。
暂时于凡夫人面前,无损害根识衡量出来的法可以安立为正量,于外境上存在一种真实性,从有境而言,无损害之六根可以觉知外境。
比如人们见水时执著其为水,此为正量;若见阳焰为水,由于水的本体于阳焰上一丝一毫也找不到,故而不能将其称为正量。
故对世间正量可以如此分析,未被损害的六根识前所得之法,称为正量;有染污六根所得之法则为非量。
18、中观当中经常讲到真世俗、假世俗,对此也应如上分析,比如以手指挤压眼睛时,于虚空中可以见到二月,这属于假世俗;以无患眼根仰望虚空时,可以见到只有一个月亮,这才是真世俗。所以,虽以业感不同而存在各种各样形色各异的显现,但于名言中可以承认真世俗、假世俗以及量与非量。
19、暂时饿鬼因业障,清净水亦见为脓,除障方见真水故,观待人见为正量,依靠他缘转变故,暂时安立水为量。
暂时来讲,六道众生以各自业感不同,所见到的法也不相同,比如饿鬼以前世吝啬不作布施等业力所致,感得饿鬼之身,将清净之水见为脓血,这时不得不享用此脓血,于享用时也会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当何时它相续中的障碍遣除,业障得以减轻时,才能够见到清净的水。
不同众生所见的外境,于其本体上根本无有实质,正因为如此,不同众生见到的也不相同;如果存在实质,不论哪一个众生都应该如实见到,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此,观待人而言,应该将水安立为正量,而饿鬼具足恶业等因缘之故,将清净的水已经见为脓了,何时此等恶业因缘障碍遣除,清净的水也可以如实显现。
20、佛陀在世时,佛弟子见到佛陀为相好圆满之身相,有外道则见佛陀具足九种丑相。若承许一碗水上面既存在水的一分也存在脓的一分,那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佛陀既具足相好圆满之相也具足九种丑相,因为外道确实已经见到了不清净丑相。但所谓的丑相是不是已经真实于佛陀身相上具足了呢?这是绝对不符合道理的。
21、宁玛巴具有一个不共的特点,就是以净见量观察六道众生的不同所见,且于所见事物本体上根本不存在一个实质性的法,这一点一定要明白。否则,具眼翳者所见海螺为黄色,无眼翳者见海螺为白色,那也不得不承认海螺上既存在黄色一分又存在白色一分,但此黄色部分不论以净见量还是观现世量都无法成立。
22、以凡夫众生而言,六根未被染污时所见到的外境应该承许为真实,眼识等也可以承许为正量,但通过修行真正达到一定境界时,才了知均为虚妄,就好像正在做梦时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但清晨醒来时,方知昨晚之梦境皆为虚假。
23、癸二、依净见之名言量:究竟理证而观察,彼等皆为习气现,因水亦可现见为,清净刹土佛母身,故而人类所见者,不能决定是正量。
暂时而言,可以观待人的角度将水立为正量,但依靠究竟理证如理观察时,六道众生所见均是各自习气成熟所见,由于水也可以见为清净刹土、佛母圣像等,所以人类所见之水也并非究竟正量。
24、暂时而言,观待人将水安立为正量,观待地狱、饿鬼则为非量;于圣者的究竟量(指净见量)面前,人们所见之水也并不是真正水的本性,已经成为清净的刹土,或者清净佛母的圣像。
六道众生见一碗水时,地狱见为铁水、饿鬼见脓、人见为水、天人阿修罗见为甘露、八地以上的圣者菩萨所见均为能够生起大乐之圣像,而佛陀见时,其一切所见均为大光明。故说众生的业力确实不可思议,每一道众生乃至佛之间所见皆不相同,究竟哪一个是正量呢?地狱众生与饿鬼相比,饿鬼所见可许为正量;饿鬼与人相比,人之所见堪称正量,如此逐渐抉择下去,到最后唯有佛陀所见最极清净,这是最究竟的净见量。
25、只有佛陀所见是最极清净的,以世间眼翳者的比喻来说,具眼翳者有患严重眼翳、不严重眼翳以及不具眼翳三者,他们在见一海螺时,有严重眼疾者见为深黄色、不严重者见为浅黄色,而不具眼疾者却见为白色,实际白色即是海螺的真正实相,就如同佛陀所见是真正大光明的法界一样,万法的本相即是如此。
地狱、饿鬼等业力非常深重的缘故根本见不到,而人以业力稍轻之故,所见也较地狱、饿鬼所见清净,但仍然无法见到玛玛格佛母等圣像。
26、是故障碍之外缘,愈来愈加清净后,观待下面所见言,当许上上为正量。
所以,每一个众生都存在种种不同的障碍,障碍越来越清净之后,各自所见也会愈来愈清净。观待上上而言,下下所见为非量;观待下下而言,上上所见方为正量。
27、以学习宗派来讲,有部宗与经部宗相比,经部宗是正确的;经部与唯识相比,唯识的所见正确;唯识与中观相比,中观所见正确;中观也分中观自续派与中观应成派,二者比较时后者是正确的;中观应成派若与密宗相比,后者所抉择之明分,前者根本未曾提及;密宗当中再一层一层上去时,均是以上上为殊胜。同样,六道众生所见越上去则称其为正量。
定解宝灯科判
292、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遣除量非量不合理之争论)分二:
293、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真实遣除)分三:
294、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一、彼宗质难;
若谓如此量非量,分类亦成不应理。
295、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从正面如理建立)分三:
296、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一、如理建立;
任何显现不现他,是故依观现世量,
所量并非不成立,诸法自性住本体,
分类一体与异体,正量可以成立故。
297、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观待成立故合理;
故以观待量成立,独立自主之诸法,
并非以量可成立,若成则应成实相。
一水执水量成立,不相观待独不成,
胜义观察不成立,饿鬼前亦不成立。
298、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三、彼者并非无意义。
依靠现量与比量,确定执自之对境,
取舍彼境不欺故,正量并非无意义。
譬如所谓于一水,观待人见而安立,
观待天人而安立,甘露执为所见基。
299、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三(从反面严厉破斥)分二:
300、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三癸一、聚合之量不合理;
水见为脓水甘露,此时三者非聚合,
彼三何者均非量,则除彼外见他法,
依据正量不能立,所见三者皆成无。
301、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三癸二、若非观待则有太过。
人见此水若非水,他法成水不应理,
是故共称所谓水,永远成为无有也。
如此观点所建立,正量亦成不合理。
302、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二(是故建立正量)分三:
303、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二壬一(安立暂时二正量)分二:
304、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二壬一癸一、不清净观现世名言量;
是故未被迷乱因,所染污之根对境,
需要安立为正量,如水阳焰见为水。
暂时饿鬼因业障,清净水亦见为脓,
除障方见真水故,观待人见为正量,
依靠他缘转变故,暂时安立水为量。
305、甲二乙一丙六丁三戊二己一庚二辛二壬一癸二、依净见之名言量。
究竟理证而观察,彼等皆为习气现,
因水亦可现见为,清净刹土佛母身,
故而人类所见者,不能决定是正量。
是故障碍之外缘,愈来愈加清净后,
观待下面所见言,当许上上为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