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63-68笔记

创建日期:2022-08-25

  行为学-教言宝藏63-68笔记

  行为学-教言宝藏63课10-19笔记

  第六十三课:皈处总集根本上师尊

  533、十二、皈处总集根本上师尊(一)

  【皈处总集根本上师尊】

  指的就是三宝的总集是上师,而不仅仅是将这个名词添加到上师身上,而是上师本身就有三宝总集的功德。

  534、十八、诸佛智慧之身文殊尊 生生世世挚诚作祈祷 无明黑暗迷障愿清净

  【诸佛智慧之身文殊尊,生生世世挚诚作祈祷,无明黑暗迷障愿清净。】

  如何才能令自己的内心清净,圆满这样的愿望?就要做到境心一如。此处我们祈祷文殊菩萨加持,令我们能清净身口意三门业障。这是一种发愿,也是一个因果。但想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达到令自己内心清净的目的,就要先从有相定开始做起。

  行为学-教言宝藏64课1-10笔记

  第六十四课:心中珍视殊胜诸心子

  535、十、心中珍视殊胜诸心子 老人吾之谬论扼要说

  【心中珍视殊胜诸心子,老人吾之谬论扼要说】

  上师说,能如理如法遵照教言而修行的心子们,今天我老人家就给你们讲解一些修行的纲要。

  行为学-教言宝藏64课11-18笔记

  536、十一、汝乃年轻色健智敏锐 闻思修之事业无限量

  【汝乃年轻色健智敏锐,闻思修之事业无限量】

  上师说,由于你们现在年轻色健、智慧敏锐,闻思与修行的事业也无可限量。

  537、十二、获得暇满人身具大义

  【获得暇满人身具大义】

  平常前行教言当中会将暇满人身分为十八个部分,按照密宗方便教授可以理解为:外相圆满、内相圆满、密相圆满等三相圆满就称之为圆满十八种珍宝人身。

  具备外相获得上师圆满摄受,内相五根圆满,密相具出离心和信心圆满,则称之为圆满三相之身,即为具十八种珍宝人身。

  538、十三、若未修学广大之五明 不成精通一切之智者(一)

  【若未修学广大之五明,不成精通一切之智者。】

  行为学-教言宝藏65课1-9笔记

  第六十五课:三藏理趣莫随他力转

  539、九、三藏理趣莫随他力转(一)

  【三藏理趣莫随他力转】

  行为学-教言宝藏65课10-19笔记

  540、十三、故应通达前后一切智(一)

  【故应通达前后一切智】

  想要在修行中不产生过失,就要通达修行前后次第的一切智慧,比如前面该怎么做,后面该怎么做等等。一旦能够圆满通达次第道,无论以后听说什么谣言,内心都不会颠倒,也不会出现把共同法当成不共同法或者把不共同法当成共同法等一系列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圆满的次第道。

  541、十五、善逝教法犹如狮子吼 慑服一切劣见野兽众

  【善逝教法犹如狮子吼,慑服一切劣见野兽众】

  “善逝”是指历代传承祖师示现涅槃者。这里是讲解历代传承祖师的教法犹如狮子吼一般,能慑服一切劣见野兽群。

  狮子是百兽之王,此处就是比喻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一旦真正接受到这样的教法,就要如理如法修行,因为一切法都在修行当中,这个根本永远不能放弃!

  542、十六、佛陀教法讲辩著之力 遣除无明愚众之邪见(一)

  【佛陀教法讲辩著之力,遣除无明愚众之邪见】

  佛陀教法的讲解、辩论和著作之力,能遣除无明愚众的邪见。但这需要从闻思和实修两方面努力,才能消除一切无明障碍。

  行为学-教言宝藏66课1-10笔记

  第六十六课:佛陀教法八万之法蕴

  543、一、清净发心非常重要

  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圆满三要义,此乃成办解脱必要法。无论是导师讲法还是在座所有弟子平常行持任何善法,都不能离开这三殊胜法即:殊胜发心、殊胜正行和殊胜回向。也称之为三清净法:清净发心,清净正行和清净回向。

  544、十、佛陀教法八万之法蕴 对治八万四千诸烦恼(一)

  【佛陀教法八万之法蕴,对治八万四千诸烦恼】

  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对治八万四千种不同烦恼的方便,而烦恼也可以树立在根机之上,即不同的众生烦恼不同。

  从逆缘的角度来说,漂泊轮回的根源就是起心动念。如果将起心动念称之为一法,则能所二取即二缘就称之为二法;身口意三门可以树立为三法,因为正是三身之境界耽著太强而成为身口意三门,因此身口意三门就是漂泊轮回的根源;五法就是五蕴;六法则为六聚;乃至十二处、十八聚、二十随顺烦恼、五十一心所法等等。学习过理论的人知道起心动念分为五十一心所法最后的“一”就是无明,而无明当然就是产生前面五十心所法的根源,因此要讲解前面五十个心所以及对应的五十个不同对治法。

  学理论的时候必须如是分开学习,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样的对治法对治什么样的心所逆缘等内容,但是在实修过程中就要学会归纳到一法当中修学。因为密法本身的特点就叫万法摄一、百部归一名,将一切名称归于一个名称当中,将所有要点归于一个要点中,就是密法的特色。外散和内收是两种不同乘派的传讲风格。

  行为学-教言宝藏66课11-20笔记

  545、十四、倘若每日通达一句义 犹如蚁穴或如蜂采蜜 勿须长时即能成智者

  【倘若每日通达一句义,犹如蚁穴或如蜂采蜜,勿须长时即能成智者。】

  导师从学习的角度中讲解,如果每日能通达一句法义,就如同蚂蚁修建自己的巢穴,或者蜜蜂采蜜一般,虽然当时取得的成果非常微小,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就能修建完自己的巢穴,酿出香甜的蜂蜜,每天日积月累学到的知识逐渐积累起来,自己也会慢慢成为有智慧的善知识。

  546、十五、是故外道教至内道教 未证邪证略证等过患 种种辨别智慧得增上

  【是故外道教至内道教,未证邪证略证等过患,皆具道与非道诸辨别,种种辨别智慧得增上】

  从闻思的角度,如是造行,就能辨别外道以及内道教的未证,邪证以及略证等过患,并且智慧也会逐渐增上。

  547、十六、显教集聚招引外三乘 密教苦行明觉内三乘 深密随转方便密三乘 基道果之究竟愿精通

  下面讲解的是九乘次第。

  【显教集聚招引外三乘】

  指的是声闻、缘觉和菩萨三乘;

  【密教苦行明觉内三乘,】

  指的是事部、行部、瑜伽部,也叫事续、行续、瑜伽续三部;

  【深密随转方便密三乘,】

  指的是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和大圆满。

  以上称之为九乘次第。

  我们平常所谓的内道九乘次第,指的就是这些内容。

  【基道果之究竟愿精通。】

  平常如是学习,就能精通这一系列道理,用内心体会法义是最究竟的学习。

  548、十七、如是摄于究竟一乘中 甚深秘密无上密咒乘(一)

  【如是摄于究竟一乘中,甚深秘密无上密咒乘。】

  以上讲解的九乘法摄于一乘之中,即无上窍诀大圆满。

  大圆满并不是一个独特的法,而是一切法之精华,是九乘法之精要。我们平常学习任何法都不能将小乘直到密乘之间所有法门搁置一旁,而自己独自学习另一个教派。这样的学习并不是大圆满的学习方法,因为一切教派的精华就是无上窍诀大圆满。当然,在运用过程中,大圆满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修学方式方法与下乘派有着一定的差距。总的来说,无论讲解九乘次第还是讲解八万四千种法门,最终归于一乘之中,即“甚深秘密无上密咒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修的法。

  行为学-教言宝藏67课9-18笔记

  第六十七课:基道果之究竟愿精通

  549、九、基道果之究竟愿精通

  【基道果之究竟愿精通】

  上师希望弟子能从九乘教法的角度理解基道果,即“原本”是如何讲解的,行道中如何去做,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成熟果实。

  正是因为九乘之间每一乘法对基道果的认识不同,从而形成了九乘次第,而这也是九乘之间最大的差异。比如为什么下乘派成就的时间会稍微长一些,而上乘派成就的时间会短一些。想要知道其中的区别,首先就是对“基”有圆满的认识。无上窍诀大圆满首先就是讲解原始本基。已经有不少导师翻译了相关的教言,比如七宝藏中的《法界宝藏论》、《句义宝藏论》以及《三大修行》等很多教言都提到了“基”方面的内容。我们以前讲过的《普贤智慧界续》中的第一品和第二品,其中也是在讲解原始基位。

  果实隐藏时就称之为基,如果对原本“基”有了一定的认识,就会对自己以后的修行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对原本蓝色天空有很好的认识,行为中遵照原本方式去做,成就果实就会来得更快一些。虽然阴天时看不见原来湛蓝的天空,但是原本蓝色的天空所具有的一系列功德无增无减,这是本来具有的,就称之为“基”。

  何谓行道?由于蓝色天空被乌云所遮止,现前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消尽乌云,这就称之为行道。如是行持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令蓝色的天空再次呈现出来。因此,当乌云消尽,蓝色的天空呈现时,就称之为果。

  所谓基道果,并不是说前面的基与后面的果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而是指,原本的基就具有相应的功德,何时圆满呈现就称之为果。

  九乘之间对基道果的认识不同,在成熟果实上就有着很大差距。从密法本身的角度来说,只要具上等根机,则上座时是凡夫,起座时就是佛。为什么成就的速度如此之快?因为它所讲解的是六别法,尤其是第三个刹那差异分别时,就是指如来藏本具有的功德在行为当中如理造行,就会迅速成就,所以功德呈现会非常快。

  可能很多人会很疑惑:“既然如此,也不需要讲解其他内容,导师直接讲解第三个刹那差异,我们在分别的瞬间认识到心的本性就能成办解脱,这样成就的速度不是更快么?”要记住,此处还要讲解自性根机。也就是说,从一基现二道直到现在,因时间长短而产生两种不同的根机。到现在的时间越长,业及烦恼就越沉重,好像遮盖蓝色天空的乌云会更厚重一般,想要消尽日益厚重的乌云,所需要的时间相对来说就会更长一点,方便也必须更特别一些,否则无法消尽浓厚的乌云。

  但说白了,就是由于对“基”的认识不同,因此行为能否如理造行,就决定我们最终实现果实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从无上窍诀大圆满的角度来说,能圆满认识如来藏中的基,行为上也遵照如来藏本具功德而行持,成就便会来得更快一些。因此,九乘法中说密法最快,并不仅仅是一种词句描述,而是有其深刻的道理。

  550、十、如是摄于究竟一乘中 甚深秘密无上密咒乘(一)

  【如是摄于究竟一乘中,甚深秘密无上密咒乘。】

  将以上所讲解的九乘次第摄于终究一乘中,这一乘就称之为无上窍诀大圆满。这也意味着,密法并非是单独一个独特的教法,而是九乘之精华。也就是说,它既是小乘又是大乘,也是密法本具有的见解,乃三乘教法之精华,意味着小乘的戒律与大乘的思想,能同时圆满在自己当前所修密法之中。因此,如果在修行过程中,以自己进入密宗为由,将小乘和大乘搁置一旁,是非常要不得的。

  551、十二、吾以抛花抉择之本尊 希有阿底约噶大圆满

  【吾以抛花抉择之本尊,希有阿底约嘎大圆满】

  有些灌顶中,会有一种投花选佛的方式,即往摆放五方佛的坛城中投掷鲜花,投到的哪一尊佛就将哪尊佛作为自己的本尊。

  无上窍诀大圆满是我们无始以来行善而选择的传承,他不是根据某种思想或者某种行为做出的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善因得到的结果。如果无始以来没有这样的善因,今生我们决定不会选择这样的传承。因此,从因果关系来说,这也是非常值得庆祝的一件事。也就是说,现前坛城上的本尊如同无上窍诀大圆满,我们投掷的不是花,而是无始以来所行的一切善缘,唯有善因才能投到大圆满的果。由此可知,我们能与大圆满法有缘,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552、十三、若已具足极深窍诀时 获得自行利他之威力(一)

  【若已受得极深窍诀时,获得自行利他之威力】

  由于宿世因缘,今生能在一位具德上师座下受得甚深窍诀法,并遵照这样的窍诀修学,就能具足消尽自己一切业障令功德增上,甚至可以帮助更多的众生得到安乐的条件。

  553、十四、若已具足极深窍诀时 获得自行利他之威力(二)

  我们在讲上师瑜伽时说过,前行之前行有两个要点,入座之前行有三个要点,共同外前行是四个要点,念诵仪轨时要做到依文明观,尤其中间还讲到了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其中认识智慧即禅定分为两个要点。而善巧运用要分为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三种。按照成熟口诀法来讲解,可以分为:前行破除心房、正行直指觉性、后行护持修行之方便三个要点,其中前行破除心房还可以分为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不共观察心之自性而抉择为实相大圆满等内容。这些方面的善巧运用做得如何?最后的回向要分为两个要点,是否做得圆满?

  行为学-教言宝藏68课9-17笔记

  第六十八课:值遇与佛无别之上师

  554、十一、值遇与佛无别之上师

  【值遇与佛无别之上师】

  555、十二、外内密所隐藏诸密意 现证极净清明之智慧 修行妙法无误作抉择

  【外内密所隐藏诸密意】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讲解密法时,常常会讲到“内外缘起法”,也可以叫做“内外密三种缘起法”。

  以依止导师为例。在依止导师过程中,将自己的信心与导师视为内外两部分。其中依止真正的具德导师修行以及听闻导师讲法等闻思修的整个过程就叫外缘起法;而遵照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内心圆满一切境界就称之为内缘起法。我们依止的导师,具有一切诸佛菩萨的功德,就称之为“外内密所隐藏诸密意”。

  【现证极净清明之智慧】

  此处就是指圆满的智慧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在讲解佛性,讲解真正的导师应该是圆满实证见解者。

  【修行妙法无误作抉择】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选择了真正具德具缘的导师,并且在导师座下听闻教法,遵循导师的教言去修行,就称之为“修行妙法无误作抉择”。这也是修行成办解脱需要具备的“外缘起法”。

  556、十三、见解修行道验无错谬 认识一切障碍及歧途

  【见解修行道验无错谬,认识一切障碍及歧途。】

  真正的导师由于内证见解圆满的原因,无论他的弟子在修学过程中疑问有多大,疑惑有多少,他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出辨别,并且在为弟子宣讲过程中,完全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绝不掺杂与正法相悖的言论,这就是具德上师的功德。

  557、十四、总之一切遍知极希有 殊胜意乐犹如白莲花 修断果实庄稼茂盛时 成就所化二利作祝愿 赐予心中珍视之爱子

  【总之一切遍知极希有,殊胜意乐犹如白莲花,修断果实庄稼茂盛时,成就所化二利作祝愿,赐予心中珍视之爱子】

  “遍知”这里是指圆满的导师非常稀有,而“殊胜意乐”主要是指对导师的信心。因此,这句颂词就是讲解:圆满的导师极其稀有。对这样的导师以白莲花般清净无染的信心做依止,并追随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就能呈现茂盛的修行果实。此时在祝愿自己业障清净、福慧资粮增上的同时,还应祝愿自己能为众生广做事业,而这就是上师赐予亲爱的弟子们,最殊胜的修行教言。

  558、十五、结语

  【如今吾已年迈时无多,不久即将趋入未来道,老人我以慈悲赐于你】

  不久就会呈现无常而进入未来,我这个老人今生慈悲地摄受你。

  【宿世具缘殊胜诸化身,莫负圣名殊胜之心子,即使吾殁心中亦安然!愿吉祥】

  这里上师对接受教言的弟子说:“你是殊胜的化身”,但同时也是在告诉后一代的修行者,由于宿世因缘,今生你们已经具备了极为殊胜的缘起,切莫辜负如今你们所得到的名称——修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圣人。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59-62笔记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69-73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