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坛经(索)6忏悔+7机缘品25笔记
1、法身本具
法报化三身中,心的本来面目就是法身,都本自具足。密法中讲“本体空性为法身”。
2、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
法性空性本来具足的同时,每一刹那明明清清的心念,就是“自性自见”,这是所谓的报身。密法中常讲“自性光明为报身”。
3、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
这个本体空性、自性光明的心,于外面散射,出现种种善和恶的分别念,所有善恶的思绪就是化身。密宗中讲“大悲周遍为化身”,也就是说:空性和光明无离无合地在众生面前现前,这叫做化身佛。
4、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
自己已经认识到了本有的自性,于真实自性中自然安住而修行,功德自然而然现前,这是真正的皈依。在密法中,比如说华智仁波切有三种要诀,是先认识本性,在本性中自然安住、无有取舍,才现前自己本有的果位,这是见修行果,是真正的皈依。
5、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
皈依众生面前显现的肉身像,实际上这就像在不清净的眼前显现的有漏宅舍一样,并不清净,因此不能称之为真实的皈依处。说色身不是真正的皈依处,是最了义的经典而言的。
小乘承许皈依尽智和无生智,才是真正的皈依,色身是有漏法的原因不去皈依。从大乘的经典来看,不但要皈依佛的智慧,还包括佛的身体、佛的语言,身语意都是我们的皈依处。
《宝性论》讲,最后真正的皈依处,是如来的法身智慧。很多人不能辨别哪些是真正的皈依,哪些只是名言中的皈依,如果不能没有分开胜义谛和世俗谛、了义和不了义,如来的甚深法确实很难解释。佛陀的甚深妙法,需要有一定的智慧才能通达。
6、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自己认识了自性法身,才是真正通达了三身佛,也就是自性佛。
7、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如果你心中对无我空性有一定的体悟,就灭除根本罪源,会于各自的自性中真正忏悔。真正的忏悔是无相法门,以般若空性或者菩提心来灭罪,都是非常殊胜的方法。
空性法门超越一切,可以直接到如来地。密宗和禅宗中都说,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心的本性,没有以空性智慧来摄持,这样的忏悔不叫真忏悔。能根除的方法,要么是依靠四对治力,修金刚萨埵法门,要么修空性法门,这才是真正的忏悔。
8、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通过修行,已经悟到了明心见性,认识心的本性,所有迷乱的分别妄念和邪知邪见都会遣除,行持正知正见,一定会通达一切万法为空性,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有任何的罪过。
9、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经常处于法性中,观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样修持,他的智慧和密意与如来没有差别。
密法中也是如此,认识本性的人,虽然他的身相与凡夫人一样,比如异熟持明,他异熟的身体还没有变样,但是智慧与诸佛菩萨已经无二无别了。在密法里面讲,遇到《系解脱》、大圆满的人,与普贤如来同缘分。法王如意宝的《胜利道歌》等很多论著中都讲“同缘分”,此处讲“与诸佛同一类”,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比如说我今天发了菩提心,那么我与文殊菩萨就变成了师兄弟,是同一类了,因为我也发了菩提心,也想度化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我和文殊菩萨的“工作”一样了。
10、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从达摩祖师传到现在的所有顿悟法门,只要是有信心和缘分,愿天下所有有缘的众生,都能认识心的本性。如果我们明心见性,与前辈的祖师们就是同一体了。
传承上师们已经认识了本性,如果说我们也认识了本性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法界中的不同反体。比如说瓶子里面的虚空,与其他器皿里面的虚空,从虚空的本体来讲都是一体,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这个瓶子盖住,里面的虚空根本没有与大虚空接触就没有办法,除此之外,我们稍微有一些开悟,就与诸佛菩萨的密意完全成了同一体了。
[慈诚罗珠堪布讲授《坛经》第6课定慧品1]
提问者:三转法轮中的自我或者说光明,是所有众生所共有融合在一起的,还是每个众生独自拥有的?如果是共有的,那光明如何能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意识?如果是独立的,那光明是不是有边界的呢?
上师答:可以这么讲,比如说,我们这个房间里面的空气,在这个空间内,是不分你的气和我的气。空气弥漫在这个空间,是没有分别的。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呼吸的时候,通过各人的呼吸系统到达肺里面的空气,是有分别的。我呼吸的是我的空气,其他人呼吸的是其他人的空气。而除此以外的、外界空间的空气,是一样的,是一体的。
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每一个心都有一个自已的本性,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呼吸一样,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心一个佛性。
但是佛性本体,那像我们这个空间的空气一样,是没有分别的。所有的众生的心的本性,实际上只有一个,众生只有一个佛性。
当然,也谈不上“一个”的概念,不能有“一个”、“两个”的这种说法。但是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为了排除“两个”、“三个”、“五个”的概念,只能这么说“一个”佛性,实际上也不存在“一个”。
所以平时说,所有众生只有一个佛性,与十方三世佛在法界中是一体的,就是这个原因。
11、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将来想要求得自性法身的人,你一定要记住,在修行和得果的过程中,要远离一切相,如果有相就不是真境界。不要说密宗、禅宗,连获得阿罗汉的果位,也要远离相,心中远离一切尘垢、烦恼分别妄念。
12、若悟大乘得见性
短暂的人生中,如果能顿悟大乘法门,明心见性的话,那获得人身完全是有意义的。
在短暂的人生中,自己要有一些改变。什么样的改变呢?要么修空性法门,像中观里所讲的一样,将内外的一切万法,用智慧来抉择;要么信心具足的话,按照密宗里面所说的那样,不需要增加很多观察、分别,在安住中认识自己心的本性。如果这两者都有困难,那么我们就对天下无边的众生发菩提心,每天都发善心,选择哪种都可以。
13、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无尽藏比丘尼说:你连文字都不认识,难道能懂得其中的意义吗?
师说:三世诸佛所宣说的微妙甚深道理,从了义上看,与文字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佛陀所宣说的诸法,般若波罗蜜多的究竟智慧境界是不可思议的,无法以文字来诠表。如果我们用手指来指月亮,不能看手指,因为看手指就看不到月亮。般若分文字般若和实相般若,说文字并不关键,是以实相般若为主而言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偏堕,会分辨哪些语言是从哪个层面说的,要表达怎样的意思,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