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5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创建日期:2024-06-14

  NO.5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大圆满前行讲解》020-144讲记:

  举个例子来说: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他有一次经由神通得知,自己过世的母亲已投生为青蛙,被困在藏地一户人家的灶石中,正感受着无量痛苦。(孤独地狱的众生因业力不同,受苦方式也不相同。像悬崖或海里的石头中,就有许多有情转生其中。)于是为了救度母亲,他不顾年纪老迈,且需由翻译伴随,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地从印度赶到西藏。当时随同前往的,还有另一位班智达――察那忍摩。

  正当他们越过尼泊尔和西藏的分界线时,不幸的是,他的翻译竟患急症死了(也有说拉肚子而去世)。他们两位班智达都是印度人,一点藏语都不懂,察那忍摩只好修夺舍法,转生为藏地的荣索班智达;而美德嘉那尊者,则孤身从西藏漂泊到康区,最后终于找到了那户人家。

  在那间房子里,住了一个老妇人。由于语言不通,他只好在那家打杂当仆人,没有人知道他是印度最博学的班智达。老妇人让他天天放羊,担负着最艰辛的杂役,甚至坐在他身上挤牛奶,以代替坐垫。这样过了很长时间。

  那个老妇人信仰佛教,经常外出寻找上师。美德嘉那尊者就在她家提了一些诗,其中一首的大意是:“天空皎洁的月亮在某人家中,但某人却不知,反在他处寻找水月。”意即像他这样明月般的印度大班智达,正好住在她家里,她却根本不知道,还整天到处找水月般的相似善知识。(记得《藏文文法》中有这首诗。)

  关于尊者的后来,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他为了救度母亲而忍受了一切苦难,最终成功地超度了母亲。要离开的时候,他通过神通发现,当地的山马上要崩塌,于是用蹩脚的藏语警告老妇人和邻居们尽快离开。

  老妇人早就觉得他的行为超越一般人,绝不是普通的流浪汉,于是听从他的劝告,把家当都驮在牛背上,跟他一起离开了村子。但其他人都想:“那么高的一座山,怎么可能塌下来?那人连藏语都不会讲,一定在胡说!”没想到第二天,果如尊者所言,整座山塌了下来,将村子埋在了下面。据说在石渠滇阔附近,山崩塌的裂缝至今仍清晰可见。

  二、尊者的一位弟子恰罗扎瓦,得知尊者在那里,就迎请他到寺院作了小范围的讲法,之后尊者便示现圆寂。

  美德嘉那尊者生于藏地前弘期与后弘期的交界之时,在当时非常著名。他不但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据历史记载,格萨尔王也依止过他。他来到藏地以后,好像宣讲过《俱舍论》,后来藏文学得不错,还写了一些藏文文法方面的书,这些法的手抄本至今仍流传在那一带。但纵然是这么了不起的大成就者,没有传法的话,不要说整个藏地没有得利益,甚至是他朝夕相处的那户人家,也没有得到什么法益。

  历史上还说,当他接近离开时,因为做了很久的仆人,那家准备给他付“工资”,结果他什么都不要,只要那个灶石――那家肯定高兴坏了,一块石头就把他打发了。他把灶石带到别处去,给它沐浴、供灯、念诵,最后不但是转生为青蛙的母亲,还有跟青蛙一起的无数小虫,也都超度到清净刹土去了。他来藏地救母的任务倒是完成了,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大范围地广利有情。

  后来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正好路经那一户人家,发现那家有梵文写的诗,其文笔跟印度美德嘉那上师的非常相似。于是他到处打听,得知他上师曾来过这里,但整日被人役使放牧,未能以正法广利有情。听到此事后,尊者不禁感慨万分地说:“呜呼,你们西藏人的福报实在太浅薄了!在我们印度东西两方如群星般的班智达中,无有一人能胜过美德嘉那大师。”(这样的一位班智达,竟被当作挤牛奶的坐垫!)说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流泪满面。

  [注2]1、《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大正藏No. 0312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卷第三/菩萨语密品第二:

  复次寂慧。当知菩萨摩诃萨。语言音声之中。无爱著语。无猛恶语。无痴乱语。无染污语。无缚解语。无高下语。无粗涩语。无恶戾语。无缺漏语。无坚硬语。无违顺语。无退失语。无随恶语。无相违语。无随染语。无不定语。无躁动语。无贡高语。无忿恚语。无非时语。无杂欲语。无随方喜爱语。无思慕语。无极缓语。无极速语。无坏诸根语。无坏音声语。无破坏心语。无邪曲语。无劣弱语。无隐覆语。无衰朽语。无向背语。无深险语。无不出离语。无不愍念语。无害他语。无自他离间语。无出入语。无执取语。无不清净语。无不如理语。无不忍语。无杂乱语。无诬谤语。无非法语。无高胜语。无卑下语。无过时语。无时分差失语。无虚说语。无邪说语。无希求利养语。无不归摄语。无痴瞢语。无痴疑语。无不可爱语。无讦露语。无轻慢语。无自分高强语。无他分离散语。无自赞功能语。无破他功能语。无讥诮语。无折伏他语。无非所作语。无所作相违语。无破坏秘密语。无不防护语。无轻慢智者语。无毁谤贤圣语。无称美语。无赞誉语。无显发他人过失语。无如箭射激语。无说他非语。无不救拔语。无增上慢所说语。无罪业语。无不饶益语。寂慧当知。菩萨所出语言音声。皆是神通智力。福行果报之所成立。善种随转相续不断。凡所言说皆悉成就。菩萨一时或于树下行住坐卧。若有人来诣菩萨所。作是问言。汝知此树有几多叶。是时菩萨不观其树不数其叶应声答言。此树具有若干数叶。如其菩萨所出之言。即彼树叶更无增减。又复有人问殑伽河有几许沙。为几百邪。几千几百千。几俱胝几阿庾多。几你庾多。几兢羯罗。几频婆罗。几尾播舍。几阿閦婆。几无量。几阿僧祇。几阿哩誐拏。几嚩诃。几龙力。几不可数。是时菩萨不观其河不数其沙应声答言。此河具有若干数沙。如其菩萨所出之言。即彼河沙更无增减。亦同如来智所知数。菩萨所言如实无妄。不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并声闻缘觉众共作证。唯佛如来所可证知。寂慧。如是等缘而悉应知。

  2、1《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大正藏No. 0312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卷第七/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一:

  复次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复何名为如来语密语业清净。所谓如来于昼夜中。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于昼夜中。入大涅槃。然其中间。如来未尝宣说一字亦无诠表。何以故。以佛如来常在三摩呬多故。如来亦无出息入息若寻若伺。以无寻伺故。所出语言离诸邪妄。而佛世尊无寻无伺。无所分别无广分别。无说无示复无诠表。然诸众生亦闻如来有所宣说。而是如来毕竟在定。于一切种及一切时。亦以文字而能诠表。复无所表。若有众生因以文字生信重者。而彼众生自谓如来为我说法。然佛如来心常安住无分别舍。

  复次寂慧。如来亦非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有所闻听。如来所出音声从虚空出。但以众生谓佛如来所有音声。从口门出。寂慧当知。如来语言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何等名为六十四种。一者流泽。二者柔软。三者悦意。四者可乐。五者清净。六者离垢。七者明亮。八者甘美。九者乐闻。十者无劣。十一者圆具。十二者调顺。十三者无涩。十四者无恶。十五者善柔。十六者悦耳。十七者适身。十八者心生勇锐。十九者心喜。二十者悦乐。二十一者无热恼。二十二者如教令。二十三者善了知。二十四者分明。二十五者善爱。二十六者令生欢喜。二十七者使他如教令。二十八者令他善了知。二十九者如理。三十者利益。三十一者离重复过失。三十二者如狮子音声。三十三者如龙音声。三十四者如云雷吼声。三十五者如龙王声。三十六者如紧那罗妙歌声。三十七者如迦陵频伽声。三十八者如梵王声。三十九者如共命鸟声。四十者如帝释美妙声。四十一者如振鼓声。四十二者不高。四十三者不下。四十四者随入一切音声。四十五者无缺减。四十六者无破坏。四十七者无染污。四十八者无希取。四十九者具足。五十者庄严。五十一者显示。五十二者圆满一切音声。五十三者诸根适悦。五十四者无讥毁。五十五者无轻转。五十六者无动摇。五十七者随入一切众会。五十八者诸相具足。

  复次寂慧。五十九者如来所出语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心意欢喜。佛亦不作是念。我能宣说诸法。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譬喻。又复秘密先行法。说本缘法说昔因法。近说多说广说。教示安立分位分别。解释开明如来所说。如是等法于彼一切大众会中。若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众会。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诸众会。佛能各各随其根性精进分量。如其所应为作法施。彼等众会闻说法时。皆谓所说从佛如来口门而出。然所说法亦无互相语言重复。而诸众会各随音声晓了诸法。寂慧。此即是名如来语密。

  复次寂慧。六十者。一切众生其数无量。一切众生行亦无量。如来所说众生心行。略有八万四千种类。但为根性下劣众生。令其解入如来所说。寂慧。当知众生心行无其分量。世间所有贪行众生。嗔行众生。痴行众生。等分行众生。彼彼众生心行差别。若佛如来于一劫中或过一劫。乃至如来住世经百千劫。随几许寿量极寿分限。而亦不能说诸众生心行边际。若佛但说众生心行无边际者。而诸众生不能解入返生痴迷。是故如来以善方便。于诸众生无量行中。略说数有八万四千。又复如来所说诸法。随诸众生心行差别。如其所应皆令开觉。寂慧。此即是名如来语密。

  复次寂慧。六十一者。如来语秘密智。随入一切众生心意。然其语言不从如来口门中出。但从虚空而出。若有众生谓佛如来所有语言从口门出者。彼勿起是见何以故。或有众生。见佛语言从乌瑟腻沙相出。或从顶出。或发际出。或从肩出。或从额出。或眉间出。或毫相中出。或从眼出。或从耳出。或从鼻出。或从颊出。或口门出。或从颈出。或从臂出。或从手出。或从指出。或两胁出。或胸前出。或背后出。或从脐出。或阴藏出。或从眼出。或从膝出。或从腨出。或从踝出。或从足出。或从诸相好中出。或从一切毛孔中出。如是等众生。知解有异。寂慧。此即是名如来语密。

  复次寂慧。六十二者。如来所出语言。随诸众生种种信解。随诸众生心意成熟。普使随应而得了知。然佛如来常住无分别舍。譬如世间假法所成诸音乐器。随彼所作而悉妙巧。手不触近非假人力。微风吹动出美妙声。其所出声皆是先业差别风所吹击。如来语言亦复如是。随诸众生一切意乐。智风吹击。亦非如来勤力所出。如来随顺一切众生先业差别众生境界。如应所说。寂慧。譬如响声随有所表。其所出声非内非外亦非中间。如来语言亦复如是。随其所出但为表了众生心意。而如来声非内非外亦非中间。又如大海之中。有如意珠宝。其名圆满一切意乐。悬高幢上自然出声。谓言此珠能满一切众生意乐。而是珠宝亦无分别。如来亦复如是。语言妙宝深心清净。悬置大悲幢上。随诸众生所有意乐。如来出妙语言。悉令晓了。然佛如来常住无分别舍。寂慧。此即是名如来语密。

  复次寂慧。六十三者。诸佛如来所有音声。无其分量。我不见有世间一切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能知如来音声边际及分量者。何以故。我念一时。佛在王舍大城鹫峰山中。诸菩萨众而共围绕。宣说音声轮清净法门。广为众生显明宣示。于后一时。以慈氏菩萨摩诃萨加持力故。尊者大目乾连即作是念。如来音声净轮分量。几何远邪。作是念已乃于本座隐而不现。以自神力即往须弥山顶。听佛如来音声远近。复运神力遍往三千大千世界。又过须弥山西。复过四大洲界。又过铁围山大铁围山。乃至世界边际。还住铁围山顶。审听如来音声分量。是声平等无所增减。

  尔时世尊知其事已。即作是念大目乾连。意欲度量我之音声所有分量。我于今时宜摄神力。于是世尊摄神通已。大目乾连承佛威神所加持故。以自通力于此世界西之方分。过九十九殑伽沙数佛刹土已。往一世界名光明幢。彼有如来号光明王。现住说法教化众生。是时尊者大目乾连。到彼土已。审听世尊释迦牟尼如来音声分量。譬如十肘地方分中。此闻彼人所说音声。大目乾连在彼世界。听佛音声亦复如是。其声平等无所增减。彼光明王如来。所有身量高百由旬。诸菩萨身高五十由旬。是时大目乾连。以自神力于彼诸菩萨众所用钵中。循环而行。彼诸菩萨见是相已极生轻笑。即白佛言。世尊。今云何有如沙门相小虫。来此钵中循行。彼佛告言。诸善男子。汝等不应生轻慢心。所以者何。今此钵中行者。是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上首声闻弟子。于大声闻众中神通第一。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前诣光明王如来所。头面礼足右绕七匝住立佛前。彼佛告言。尊者大目乾连。此诸菩萨有所轻笑。汝今宜应承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加持故。以自通力现诸神变。尊者大目乾连白彼佛言。我今如佛教敕加趺而坐。于此宝洲作变化事。佛言。今正是时。尊者大目乾连。即时勇身空中。高七俱胝多罗树量。作变化事。于其坐中化现百千俱胝那庾多。真珠璎珞广大庄严。而彼璎珞各出百千俱胝光明。一一光明门皆生莲花。是诸莲花台中。皆有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形像安处其上。彼如来像皆悉宣说妙音声轮清净正法。大目乾连白彼佛言。世尊。我今加趺而坐。于此四大洲一切世界。亦能作诸神通变化。乃至此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悉能作诸神通变化。彼佛告言。今正是时。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如其所应现神变已。收摄神力还住佛前。时彼诸菩萨众咸生希有之心。前白佛言。世尊。今此尊者大目乾连。其何所为到此世界。彼佛告言。诸善男子。此大目乾连为欲度量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声轮分量故来至此。

  时彼世尊光明王如来。告尊者大目乾连言。汝自今而往。勿复再起是心欲度如来声轮分量。谓以如来清净音声。无其分量不可度量故。假使以汝威势神力。极西方分经于殑伽沙数等劫。毕竟不能得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音声妙轮分量边际。以佛如来音声妙轮无分量故。

  2、2卷第八/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余: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礼彼佛足作是白言。世尊。我今悔罪我今悔罪。我于释迦牟尼如来无量音声清净妙轮。辄欲度量我斯深罪。又复世尊。我所来此几何远邪。彼佛答言。大目乾连。汝过九十九殑伽沙数等世界已。到此刹中。大目乾连白言。我此所来而极遥远。身力疲懈不能还复本刹土中。彼佛告言。大目乾连。于汝意云何。汝勿起是见谓汝以自神力能到此刹。何以故。但以释迦牟尼如来加持力故汝能至此。汝今欲还本刹土者。应向彼佛虔伸敬礼。大目乾连。汝今当知。若以汝自通力欲还本土。纵经一劫亦不能往。或复未至彼土中间而入涅槃。大目乾连。汝今至此东西南北。谓何方分邪大目乾连言。我心迷昧不知今时在何方分。彼佛告言。以是缘故汝今当知。若以汝自通力纵经一劫。毕竟不能还彼刹土。大目乾连言。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今在何方。彼佛告言。大目乾连。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现处东方。是时尊者大目乾连。即向东方五轮著地。至诚敬礼世尊释迦牟尼如来。说伽陀曰。

  二足圣尊摄受我  人天供养大威德

  无边智具无边音  我今欲还于本土

  寂慧。今此王舍城鹫峰山中一切众会。以释迦牟尼如来威神力故。悉闻尊者大目乾连号哭之声。

  尔时尊者阿难。前白佛言。世尊。今此所闻号哭之声。为何相邪。佛言阿难。此是目乾连苾刍。往西方分去此佛刹。过九十九殑伽沙数等刹土。到光明幢世界世尊光明王如来刹中。现在于彼将欲还复此娑婆界故。有如是号哭之声。阿难白佛言。世尊。尊者大目乾连。以何缘故到彼世界。佛言阿难。大目乾连将还此土。其事因缘汝自当知。

  尔时鹫峰山中一切众会。合掌恭敬咸白佛言。世尊。我等乐见彼光明幢世界。瞻睹世尊光明王如来。及欲见彼诸菩萨众并尊者大目乾连。尔时世尊。受劝请已即于眉间放大光明。名一切处通达。其光普照九十九殑伽沙数等佛刹。相续不断。于彼光明幢世界广大照曜。是时此会一切大众。悉得见彼光明幢世界。瞻睹世尊光明王如来。及见彼诸菩萨。又见大目乾连五轮著地。向佛作礼发声号哭。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告尊者大目乾连言。汝今宜应随光所照。来复此土。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承佛世尊大光明轮。于思念间即时还此娑婆世界。住立佛前向佛世尊。头面礼足右绕七匝。重复谛诚五轮著地作是白言。世尊。我今悔罪我今悔罪。我于世尊无量音声清净妙轮。辄欲度量。我斯深罪故。我远适他界听佛音声。既至彼已。所闻佛声与此无异。佛言目乾连。如汝所说。如来音声无有分量。犹如虚空无其分量。复无边际不可度量。若其虚空可度量者。如来音声亦可度量。何以故。虚空广大故。如来音声亦复广大。当王舍城中。往昔说是大目乾连去来事时。有十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金刚手菩萨。告寂慧菩萨言。寂慧当知。此即是为如来语密。

  复次寂慧。六十四者。所有一切众生心心所转。而一众生心多于彼。寂慧菩萨言。大秘密主。若一众生心心所转。假使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居缘觉之地。纵经一劫而亦不能思惟称量校计伺察。何况一切众生。金刚手菩萨言。寂慧。我今告语于汝。使汝开觉所有一切众生心心所转。即彼如来音声妙轮。出种种声宣说法时。令诸众生咸生欢喜。然佛世尊常住无分别舍。

  [注3]  《佛本行集经》,大正藏 No. 0190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卷第二十六/向菩提树品中:
       尔时菩萨。见于彼人去已不远在右边刈如是等草。见已渐渐至彼人边。到已宽缓。问彼人言。贤善仁者。汝名字何。彼人报言。我名吉利。菩萨既闻彼人名已。如是思惟。我今欲求自身吉利。亦为他人以求吉利。此名吉利。在于我前。我今决当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如是心思惟已。更出如是美妙音响。语彼人言。其语犹如过去一切诸菩萨等微妙音声。所谓实语不虚发言用真正言。出清亮声。润泽之声。妙声。喜声。闻承奉声。闻不违声。闻流靡声。化声。导声。不謇吃声。不缩呻声。不粗涩声。不双破声。软滑泽声。甜淡美声。分明的的遥入耳声。闻心口意皆悉喜声。闻已除灭欲痴嗔恚斗诤忿怒。皆悉令得清净之声。闻如迦罗频伽鸟声。命命鸟声。雷隐隐声。如诸音乐歌赞咏声。深远高声。无障碍声。非鼻出声。清净之声。真正之声。实语之声。如梵天声。如海波声。如山崩声。震动之声。如诸天王所赞叹声。诸阿修罗歌咏美声。深难得底断魔力声。降伏一切诸外道声。师子之声。驶风之声。象王之声。如云磨声。能至十方佛刹土声。告诸所化众生之声。不急疾声不迟缓声。不停住声。不缺减声。不浊秽声。合一切声。入诸声声。解脱之声。无系缚声。无染著声。合语义声。依时语声。不过时声。巧能宣说八千万亿法门之声。无壅塞声。不止息声。能辩一切诸声之声。随心能满一切愿声。能生一切安乐之声。示现一切解脱之声。流通一切诸道路声。众中说时。不出众外。令诸大众欢喜之声。声出之时。顺于一切诸佛法声。
        菩萨以此如是众声。告语于彼刈草之人。作如是言。仁者汝能与我草不。其化人报言。我能与。是时帝释所化作人。即便刈草。以奉菩萨。其草净妙。菩萨即取彼草一把。手自执持。当菩萨取彼草之时。其地即便六种震动。是时菩萨。将于此草安庠。面向菩提树下。

  [注4]《长阿含经》,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卷第五/(四)佛说长阿含第一分阇尼沙经第四:

  时。大梵王即化作童子。头五角髻。在天众上虚空中立。颜貌端正。与众超绝。身紫金色。蔽诸天光。时。忉利天亦不起迎。亦不恭敬。又不请坐。时。梵童子随所诣座。座生欣悦。譬如刹利水浇头种。登王位时。踊跃欢喜。其坐未久。复自变身。作童子像。头五角髻。在大众上虚空中坐。譬如力士坐于安座。嶷然不动。而作颂曰

  调伏无上尊  教世生明处 大明演明法  梵行无等侣 使清净众生 生于净妙天

  时。梵童子说此偈已。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我今更说。汝等善听。

  [注5]《随念三宝经》,法尊法师译:

  顶礼一切智智尊!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谓: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诸如来者,是福等流,善根无尽。安忍庄严,福藏根本,妙好间饰,众相花敷,行境相顺,见无违逆。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诸有情师,诸菩萨父,众圣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无量,辩才难思,语言清净,音声和美;观身无厌,身无与等。不染诸欲,不染众色,不染无色。解脱众苦,善脱诸蕴,不成诸界,防护诸处。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妙智圆满;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实际。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正法者,谓:善说梵行。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佛、薄伽梵,善说法律。正得,无病,时无间断。极善安立,见者不空,智者各别内证。法律善显。决定出离,趣大菩提。无有违逆,成就和顺;具足依止,断流转道。

  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

上一篇:NO.5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下一篇:NO.5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