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2-170,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172-244,11-15品)+丁二、宣说正行
丁一、宣说前行=戊一、信解品(173-183,11品)+戊二、求法品(184-207,12品)+戊三、说法品(208-223,13品)+戊四、修法品(224-236,14品)+戊五、教授随教品(237-244,15品)
戊五、教授随教品=己一、如何获得教授之理(238)+己二、如理作意教授(239-241)+己三、经行地道之理(242)+己四、宣说教授随教之殊胜功德(243)+总结(244)
242、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五己三、经行地道之理;
复彼于余地,修道之此中,
修行二种智,是故能尽净。
彼无分别智,佛法能净治,
余如所安立,成熟众有情。
圆满二大劫,修道至究竟,
获得最后修,菩萨依灌顶,
得金刚喻定,分别不可坏,
转依臻究竟,无有诸障垢。
住彼即获得,尽成利群生,
了知一切相,无上之果位。
243、甲三乙二丙五丁一戊五己四、宣说教授随教之殊胜功德。
恒见难见佛,无等闻生信,
内心恒满足,无此更大义。
安住法门中,如来常亲传,
如由罪林中,牵头引菩提。
佛陀恒赞叹,真行己事善,
谴责颠倒行,最胜勤安住,
辨别之众生,断依善逝教,
广修违顺法,如理此宣说。
彼见极清净,菩提无分别,
胜世除重暗,如大日普照。
恒积善充满,佛前得大教,
菩萨得广定,趋至德海岸。
244、总结:
众多之信解,求法与说法,
以及修行法,教授与随教。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61-111 2016年10月26日
今天圆满讲完《经庄严论》的第十五品,就算是完成了今年的任务。在传讲的过程当中,应该说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人都圆满了传承。
课堂上大家的学习非常认真,尤其是研究班更加认真。因为我讲完一课以后,研究班的每个人都要讲考,所以学习态度都不错;而其他人没有讲考的压力,态度上相对要放松一点。我在法座上就能看出来,这些人稍微有点散乱。如果听完一堂课,紧接着要讲考的话,大家都会特别专心,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网上的道友们,最近听得也还可以。
对于《经庄严论》,你们听一遍、学一遍,很不容易;我这边,翻译也好、传讲也好,也是比较辛苦的。尤其是今年,学院这边各种各样的事情特别多。
作为修行人,应该保持非常稳定的、清净的、包容的心态,能够面对人生当中发生的任何事情,没有什么做不了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没有什么得不到的。
我今年的身体,跟以前比较起来,不太好,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做完手术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开始给大家讲课,不仅没有不好的效果,反而有更好的效果。我想,在座各位的听法过程,也是如此,大家都很努力。
这次听受《经庄严论》,有现场的实体群体,也有虚空的幻化群体,特别感谢大家。感谢什么呢?你们来听课,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从开始讲《经庄严论》,一直到现在,全体管理人员是非常辛苦的。
两年的时间,去年、今年讲了多少堂课?(弟子答:六十一堂课)现在是六十一堂课,是吧?我问的是去年、今年各多少堂课?你不要用辩论的方式。去年是二十六堂课,是吧?今年是三十五堂课,是吧? 如果没有死的话,明年再讲三十堂课,后年再讲三十堂课,就把《经庄严论》圆满了,希望是这样的。人生很奇妙,也不好说,反正我们努力吧。
今天能讲完第十五品,值得很开心,因为中间没有出现任何大的违缘,而且大家还活着。尽管有时候心里有一些痛苦、身体有点不舒服、饿着肚子,这样、那样的小违缘是人生当中难免的,我们还是应该很开心,对吧?
接下来,我就开始讲《经庄严论》。现在的《教授随教品》当中,前面已经讲了加行道和见道的道理,现在讲什么呢?讲修道和究竟道、佛道。
师念藏语传承。
复彼于余地,修道之此中,
修行二种智,是故能尽净。
彼无分别智,佛法能净治,
余如所安立,成熟众有情。
“复彼于余地,修道之此中”,前面讲到了第一地,“彼”指的是第一地菩萨。这个菩萨在二地到十地之间的有学地修道。
“修行二种智”,在整个修道的过程当中,要修行两种智慧,一种是入定的出世间的无分别的智慧;另一种是出定的世间的后得的智慧。
“是故能尽净”,这两种智慧,能净除烦恼障和所知障。
“彼无分别智,佛法能净治”,无分别智慧,是以修行佛陀的十力、四无畏等能净治的佛陀之法成熟自己。
通过长期修行入定的无分别智,可以得到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等的功德,圆满成熟自己的相续。
“余如所安立,成熟众有情”,他智后得即以十地的法相与功德等尽所有安立与如所有安立成熟有情,通过示现成佛为众生说法。
依靠入定的智慧,自相续内在的功德圆满成熟,以这个原因,获得了世间的后得的如所有的智慧,包括从二地到十地之间的能力、六度万行、大悲心等等,依靠这些可以给众生说波罗蜜多的法,让众生获得成就,成熟无量的众生。
《大宝积经》里面讲,“一切波罗蜜,勤修无退转,得诸方便力,由是度众生”,勤修六波罗蜜,无有退转,依靠善巧方便力,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这里讲成熟众生,是依靠智慧、依靠波罗蜜、依靠不退转的精进,来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在座的人应该清楚,《经庄严论》里面,不管是讲佛地也好,还是讲菩萨地也好;不管是从二地到十地之间也好,还是从资粮道和加行道到一地也好,所有菩萨都是以度众生为主要目标的。获得一些境界之后,只顾自己过幸福的生活,没有这样的菩萨。很多佛教徒的理念,应该要改过来。学习大乘佛教以后,一定要有度众生的心情。
密法里面分修炼的阶段和运用的阶段,在座的人正处在修炼的时候,培养、修炼什么呢?修智慧、修悲心。修好了智悲以后,在今生当中,乃至生生世世,利益众生、成熟众生,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方广曼殊室利童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仪轨品》里面有个唐密的仪轨,仪轨里面讲,“佛法不思议、菩萨不思议,调伏有情行,行行不思议”,佛说的法,不可思议;菩萨的精神,不可思议;调化众生、利益众生、成熟众生的种种行为,不可思议,讲了三种不可思议。
《经庄严论》自始至终讲了很多稀有的和没有什么稀有的、不可思议的和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
对大乘菩萨来讲,利益众生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需要感谢。这就好比,我为与自己关系很好的人做了一些事情后,如果他说:“特别感谢你的帮忙。”我会很不高兴的:“你不应该说谢谢,你说谢谢的话,就把我当成外人了。”
菩萨度众生的时候,千万不要给他写感谢信,也不要去感谢他,因为他就像自己给自己做事情一模一样的。菩萨为毫不相识的、没有任何关系的众生付出很多辛苦的时候,众生不应该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已经发了大愿,众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以前有一个人经常这样讲,“没事没事,上师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我的事情就是上师的事情”。(众笑)
众生的事情就是菩萨的事情,菩萨的事情就是众生的事情,可以互相调换。菩萨除了度化众生以外,没有什么自己的事情。菩萨肯定不会,“我今天的心情很不好、很痛苦,精神马上要崩溃了,你们来安慰我吧”。一个菩萨心情不好,要凡夫人去安慰他的话,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要知道,安立如所有和尽所有的智慧做什么呢?成熟众生。怎么样成熟众生呢?给众生讲佛道,让众生从无明黑暗当中得以解脱。
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有个老师讲完课以后,“你们给我写一个读后感,写好以后,我给你们发奖,发三根棒棒糖”。(众笑)
我想,你们学《经庄严论》以后,应该给我写一个读后感,写完以后,我给什么呢?给四根棒棒糖,这是有传统、有传承的。(众笑)
师念藏语传承。
圆满二大劫,修道至究竟,
获得最后修,菩萨依灌顶,
得金刚喻定,分别不可坏,
转依臻究竟,无有诸障垢。
住彼即获得,尽成利群生,
了知一切相,无上之果位。
“圆满二大劫,修道至究竟”,从二地到十地的修道要多长时间呢?需要圆满两个阿僧祇劫。
我们经常说的三个阿僧祇劫,一般是指,前面资粮道和加行道、一地需要一个阿僧祇劫;从二地到七地之间,需要一个阿僧祇劫;从八地开始到十地之间,需要一个阿僧祇劫。
整个修道过程当中,需要圆满两个阿僧祇劫。从一地、二地到十地,修道得以究竟。
“获得最后修,菩萨依灌顶”,最后到了十地末尾的时候,菩萨会获得十方诸佛以大光明赐予法王补处灌顶,因为马上要成佛了,就像弥勒菩萨得到这种灌顶一样的。
在有些经典当中讲,就像王子得到王位的时候,要经过灌顶仪式,从此真正登上王位一样,菩萨在十地末尾要成佛的时候,佛陀从顶处发光,入于他的顶处;然后佛陀的身处发光,入于他的身处,他由此获得了无学地最究竟的灌顶。
“得金刚喻定,分别不可坏”,灌顶以后,菩萨获得了不为相执分别念所坏的金刚喻定,马上成佛。
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注1]当中讲,金刚喻定有加行、正行、后行,最后就跟佛的智慧无二无别了。这种金刚喻定是最究竟的三摩地,得到它之后,根本不会被摧毁的。烦恼障、所智障,没办法摧毁它;任何习气,也没办法摧毁它。
“转依臻究竟”,到那个时候,获得远离二障及习气的最究竟转依。
前面讲了,见道的时候,阿赖耶就可以转依了;到八地的时候,是究竟的转依;到十地末尾的时候,是真正的转依。
“无有诸障垢”,那个时候,所有的障垢、所有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包括所有的细微习气,全部都远离了。就是《现观庄严论》[注2]里面讲的大断,断除了所有的障碍。
我们现在有时候产生烦恼,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我们还没有得到大断,相续当中有烦恼的种子,它会萌发生长是必然规律。
在修行过程当中,“你修了十年,怎么还会发脾气?”“你闭关了两三年,出关后,怎么还对我不好、还有习气?”也不能这么说话,不要认为,三天、三个月、三年就能断了一切烦恼。一个阿僧祇劫是无数劫,从一地、二地到七地,要修一个无数劫;从八地到十地,也需要修这么长的时间,最后才能断除烦恼的种子,圆满断证功德。相续当中根深蒂固的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确是非常严重的,不是那么容易断除的。
“住彼即获得,尽成利群生”,到最后无学地的时候,获得了成办利益一切众生种种的大事业或者成为众生之尊的大悲。
“了知一切相”,一时无碍了知一切所知相的大证。以慈悲心也好,以智慧也好,了知了一切万法的实相,获得了大证功德。
“无上之果位”,获得了大断、大悲、大证这三大无上的果位。
汉地的很多法师讲,十地菩萨,叫等觉菩萨;十一地菩萨,叫妙觉菩萨。妙觉是指真正微妙的觉悟,也就是佛果的意思、成就佛果。不管是在因地,还是在果地,都是为利益众生,这是《经庄严论》的所有内容。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中讲了,“成佛为利众生故,发起一切方便事,不以菩提为所求”,成佛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发起一切方便的目的,不是为了求菩提。
以前华智仁波切讲过,成佛不是为了自己获得菩提,而是为了利益众生。这里也讲了,成佛是为什么呢?为了利益众生;怎么利益众生呢?通过发菩提心来利益众生;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了自己求菩提,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求佛果。
这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到目前为止可能还不知道这个道理。“我为什么要成佛呢?我想,可能佛不会有人间的痛苦。我现在心情特别不好,所以为了脱离痛苦,我要发菩提心”,有些人是这样想的,这是不究竟的,利益众生才是最究竟的目的。
以上是讲修道圆满,接下来讲这一品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