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1、《入菩萨行论讲解》9智慧品161-201讲记:
癸三、虽无心然能生福:
供养无心物,云何能得果?
供奉今昔佛,经说福等故。
小乘行人说:“佛陀若无接受供养的心,供佛怎么会有福德呢?如果有供养、有收取之心,佛陀才可能回报你的供养,然而按汝宗所许,佛陀的一切执著分别消于法界,去供养怎么会获得福德呢?没有心的佛陀,就相当于无心物,我们用多少金银财宝去供养石头、瓶子或一座山,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佛陀岂不也是如此?”
中观宗答道:那不一定。如果无心就得不到利益,供养舍利就不应该有功德了,但佛陀在《绕塔功德经》中云:“若人清净心,供养住世佛,灭后之遗塔,功德无差别。”以清净心供养住世佛,或者以清净心供养佛涅槃后的舍利塔,这两个功德完全等同。《层花经》中也说:“今日供养我,未来供舍利,功德果报等。”
所以,没有心并不一定得不到功德,对境若是佛舍利、佛像,供养的功德不可思议。《波斯匿王请问经》中说:“不论对佛塔或佛像,作顶礼以额头触碰,是人将成为宝器,受到诸天神与众人尊敬。”
我们这里有几个道友,前段时间放假回去,别人供养一点路费、生活费,怎么都不敢接受:“这是人民币啊,不行不行!上师,别人供养我钱啦,我可不可以供养您?我好害怕哦!”马上拿去放生,自己不敢吃。但如果你对佛法有信心,在没有接受供养之前,先用头碰一碰佛塔或佛像,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个窍诀。(众笑)
好多人刚出家时,对因果非常谨慎,但出家多年后,若还能保持这种心态,那我会非常随喜。我以前的时候,别人供养十块钱,我都不敢接受,供养一块钱,我就很害怕,给他念了很多咒语。但现在,肆无忌惮地摧毁因果,这个倒也没有,但心态还是改变了很多。我们重视因果非常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太极端了,你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却一点供养也不接受,那吃什么、穿什么啊?
不管怎么样,对佛塔佛像接触、供养、顶礼的话,这个功德非常大,自己的身体也成了宝器。以前我讲过“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依靠一尊小佛像,三个人都获得了成就解脱。尤其是遇到装有舍利的佛塔,如五台山大白塔、彭县龙兴舍利塔等时,应想到供养它的功德与供养住世佛的功德等同,在其面前祈祷发愿很重要。
即便不是舍利塔,只要形状是佛塔,见到后也应该马上摘帽。在藏地,人们看见佛像、佛塔或出家人时非常恭敬,马上把帽子摘下来。但我看到极个别的寺院中,有些人戴着帽子顶礼,帽子也特别大,这样不是很好。也许汉地很多地方不太懂,但以后还是应该改过来,以恭敬心作承事的话,这个功德不可思议。
当然,即使没有恭敬心,以无记心也能得到利益。从前有一座佛塔,这个佛塔很古老,有许多裂缝。这附近有一只猪,有一次下大雨,猪就在淤泥里滚来滚去,全身沾满了泥巴。不久,太阳出来了,猪身上的泥巴干了之后就卡在身上,它觉得特别痒,东看西瞧看到一个塔,于是很高兴,就走到塔边,身体蹭着这个佛塔,要把泥巴蹭掉。它蹭来蹭去,身上的泥巴正好补上了佛塔的裂缝。以这个功德,这只猪死后转生天界,后来逐渐成佛。(我们看见佛塔时,肯定比这只猪强。我们会故意转绕几圈,看见有裂缝,有条件的话也会把它补上,这样的功德应该更大。)
因此,佛陀、佛像虽没有分别心,但仍可以利益众生。按照月称论师和寂天论师的观点,佛位时没有能取所取的智慧,但有没有能取所取的自然本智,这种自然本智能直接或间接利益无量众生。所以我们平时到寺院中,见到金灿灿的佛像或唐卡时,一定要合十,内心祈祷:“暂时让我身体好、心情快乐,即生中修法不要有违缘,究竟令我生生世世利益无边众生。”
现在汉地很多人都会发愿,我看了以后很高兴,即便是个普普通通的居士,去寺院也知道发菩提心,发愿利益众生。这个愿真的很难得、很珍贵。以前他们总是希望家庭和合、赚钱买一辆车……但现在知道了,在短暂的人生中得到这些没有意义。所以,懂佛教与不懂佛教还是有差别,懂佛教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很有价值。
供以真俗心,经说皆获福,
如供实有佛,能得果报然。
小乘行人认为,以实有的供品,供养实有的佛陀,最后得到实有的功德。而大乘中观宗认为,以幻化的心,供养幻化的佛,最终得到幻化的果。尽管二者所许有所不同,但供佛能得福果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均有可靠经典作为依据。
汉传佛教的藕益大师说:“以如幻根,缘如幻佛,灭如幻罪,生如幻福。”《大圆满虚幻休息》中也说,所供对境是幻化的,供养者是幻化的,供品与功德也是幻化的,这样的幻化,在幻化的世间中可以成立。最后的结果,诚如《圆觉经》所云:“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所有的幻都灭了,觉心才真正圆满,这种觉心不可动摇,即是如来正等觉果。但在此之前,还是应当积如幻的资粮。
我非常希望大家,不要口口声声说“我是禅宗的,参得很不错,两三天不吃不喝还如如不动”,这个不是很关键;藏传佛教一些修密宗的人,整天看明点、看什么,连一个咒语都不念,这样也不好。前段时间,我要求举办“念佛法会”,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这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尽快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在没死之前,最好能够念一遍。麦彭仁波切的《佛菩萨名号宝珠鬘》,我看了以后非常非常激动,觉得每一个佛号的功德都那么大,很多人若没有看到就死了、没有听到就死了,真的太可惜了。所以这个法本,大家应当尽量弘扬。
虽然佛陀是幻化的,我们也是幻化的,但幻化中要灭除幻化的罪。毕竟我们造了许多幻化的恶业,这些恶业没有灭除的话,今后在幻化的地狱里,定当感受无量时日的幻化痛苦,就像在噩梦中感受痛苦一样。因此,地狱虽然是一场梦,可是梦没有醒来之前,痛苦依然不会消失。但愿众生不要做这样的梦,一定要依靠佛的加被与自己的善心,获得解脱的希望。
所以从今年开始,我要求大家念佛。每个佛号的功德,我不用在这里啰唆,麦彭仁波切引经据典讲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一点也不信,那就不是佛教徒了。非佛教徒的话,对很多道理不承认,这个我们也没办法。就像量子力学所研究的东西,外行人觉得都是假的,但没有必要跟他辩驳。同样,非佛教徒对佛经中所讲的念经、供佛、观修的功德,一点也不承认,当然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皈入佛门,佛陀时代也没有这种要求,可是我们要尽可能将佛法如意宝在很多人的心里浇灌,这一点相当重要。
我有时候看见一些人,地位很高,是国家级的领导,很多人都很羡慕,但由于内心没有佛法理念,生活得特别苦恼;有些人十分有钱,世间的有漏财产非常充足,但由于没有佛法的滋润,日日夜夜很痛苦;有些人长得非常漂亮,像天人一样,尤其是丑陋的人看了以后,觉得他肯定很快乐,但由于没有佛法的甘露妙药,整日特别懊丧,有很多伤心事……相反,有些人没有地位、没有财产、没有其他福报,但内心中有了佛法如意宝,所以过得非常快乐。
藏族有些老年人,他们老了以后,有一颗虔诚的信心,每天拿着转经轮念佛,住在哪里都特别开心。而我们炉霍附近一个地方,虽然是藏族,但以前受外道影响,现在不是很信佛教。我每次坐车路过那里,看到那些老年人坐在木头上,一直等死,特别可怜。真的,内心中没有佛法的话,老年人特别孤独,活得也很无聊,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这些人,依靠讲道理若能说服,那是最好的;如果他们实在不听,也可以用一些方便方法来引导。当然,让他证悟离戏大中观,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放一个佛像,让他在佛像前供一朵花、一盏灯、一支香,一天磕一个头,一天不行的话,一年磕一个头,那也是非常不错的。希望大家对佛陀有颗虔诚的信心,这样,获得人身才有意义!
2、《入菩萨行论讲解》9智慧品170-201讲记:
子二、遣除无果故修悲心不合理:
无人谁得果?许由痴心得。
对方又问:“假设众生不存在,其本体是空性的,我们为什么要证悟佛果呢?六道众生若存在,为利他而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修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多,成佛后再给他们降下法雨,这倒是可以。但若是众生不存在,那么为谁而成佛呢?难道是为了石女的儿子吗?”恐怕很多人也有这种怀疑:“佛不存在,众生不存在,布施、磕头、转佛塔有什么用呢?这些全是空性的。”他们把空性当成打击所有善法的一种工具。
中观宗回答:与前一样,胜义中的确如此,既无众生可度,也无佛果可求,行持六度万行也不存在,正如《般若经》所云:“不住为最胜住,无得为最胜得。”《经庄严论》亦云:“欲得最上得,不见一切得。”然而于世俗中,在不了知实相的迷乱心识前,众生的显现仍然存在,对其修悲心会证得圆满菩提。
麦彭仁波切举了一个例子说,就像一个着魔的疯狂者,对清净的外境常常会见到魔相,耳朵听到奇怪的声音,眼睛看到面目狰狞的妖魔,不断感受恐怖痛苦。但实际上这些现象根本没有,只是他的一种迷乱显现,一旦通过咒语或药物使这种迷乱得以解除,他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不存在。同样,轮回中的所有众生,本质上是无生无灭,但在二取未消尽之前,就像疯狂者一样毫无方向,我们为了救度他们,证悟佛果是有必要的。
现在很多人喜欢打电子游戏,我虽不会打,但还是了解一些。比如在游戏程序中有个可怜的妈妈,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必须要操作系统去救她,遣除她周围老虎及恶狗的干扰等。就像美国的《黑客帝国》一样,游戏的整个过程完全是一种幻象,但无数人被它深深吸引,沉溺在迷乱的幻境中无法解脱,而我们为了帮助他们,应该获得无比的能力,这一点在名言中观待痴心是成立的。
本品所讲的这些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不管居士还是出家人,若对空性不了解,修行很容易误入歧途。我以前就遇到过一些讲《心经》、《金刚经》的法师和居士,他们认为眼耳鼻舌等万法没有,就把诵经、念佛、做善事也全部放下,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如今值遇了上师如意宝为主的传承上师的教言,既要了解一切万法皆空,对兴衰得失不要特别执著,也不能舍弃积累世俗善法。胜义谛和世俗谛不分开的教言,大家一定要记住!
[注2]《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大正藏 No. 0411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卷第四/无依行品第三之二:
善男子。当观如是过去罗刹。虽受无暇饿鬼趣身。吸人精气饮啖血肉。恶心炽盛无有慈悲。而见无戒剃除须发。以片袈裟挂其颈者。即便右绕尊重顶礼恭敬赞颂无损害心。然未来世。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怀毒恶无有慈愍。造罪过于药叉罗刹。愚痴傲慢断灭善根。于归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诸弟子所。不生恭敬。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橽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决定当生无间地狱。
[注3]《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索达吉堪布 译,义成王子广行布施:
义成妻子回家后,只见义成未见小孩,便急忙往两小儿平日所居木棚里探视一番,结果一无所获。又去牙日、牙娜平日常玩耍之地搜寻,亦无有任何收获。但见孩子平日所喜欢玩耍之同伴黄鹿、梅花鹿与其它猛兽,诸如狮子、猴子等都痛苦不堪,倒地难过。她询问义成儿女下落,但义成却沉默不语。
曼德疑惑顿生:“我每次从山中采摘水果归来,两小儿很远就欢快蹦跳不已。他们甚至因喜悦而致趴倒在地、撒娇叫喊:‘妈妈来了。’而当我一旦坐下,他俩便会在我前后左右、肩上肩下来回跳跃,且为我抖落灰尘、擦去汗滴。现在他们都在何处?你是否已把他们送与别人?未见孩子,我心似肝肠寸断。我那可怜的孩子到底在哪里?求求你告诉我吧。”曼德如是祈请三次,但义成均不回答。曼德伤心欲绝:“未见孩子我心难过,你哑口无言,我更伤悲。”义成这时才答话道:“今日,革拉地方有一婆罗门前来向我讨要孩子,我已将牙日、牙娜布施与他。”
义成妻子听罢顿时倒地痛哭,义成便善言劝解道:“你勿哭泣,难道你已忘记我们前世发愿之经历?你过去于燃灯佛出世时所发誓愿尚能忆否?当时我为一婆罗门子,你为一婆罗门女,名森达日嘎。你手拿七朵莲花叫卖,我便用手上仅有之五枚银币从你手中买下五朵以供养佛陀,而你则将剩余两朵莲花也一并送与我,且在供养完佛陀后又与我一起发愿,愿生生世世做我妻子。那时我就向你表白过,要当我妻子,必定不能违背我之愿望。我素喜布施,除父母以外,我会布施掉所有财物,你不能为我布施制造任何违缘。我当时就叫你发愿,你也发下大愿,言不会为我布施制造违缘。你那时如是说过,现今我将两小孩布施,你又为何要扰乱我心?”
曼德听完此番话后,自然以清净心回忆起过去发愿经历,她立即随喜,并希望王子发愿圆满。
[注4]1、《宝云经》,大正藏 No. 0658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卷第五: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供养佛。何等为十。以法供养于佛。以救拔济众生供养于佛。以教化众生令立诸善供养于佛。常与一切众生利供养于佛。不舍愿行供养于佛。不舍菩萨所行供养于佛。言行相应供养于佛。心无疲厌供养于佛。不舍菩提供养于佛。不以财施供养于佛。何以故。善男子。如来法身不待财施供养。惟以法施供养为上。以具足供养利益众生。令得安乐常获善利。善男子。若不能利益众生。放舍善法所作疲厌。好喜妄语志意下劣。心生疲惓离菩提心。有如是等不能为诸众生而作利益。何以故。菩萨要依众生修诸功德。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无众生。终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觉为具佛道。以法供养为最第一。不以财施为真供养。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能善供养。
2、《大乘宝云经》,大正藏 No. 0659,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卷第五/安乐行品第五: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殷勤恭敬供养诸佛。何等为十。所谓供养于法是供养佛。不以财物是供如来。为作安乐利益众生。为欲摄受一切众生。为欲成就众生善根不舍所受清净禁戒。不废一切菩萨行业。如所说法身即能行。如是修行心无疲倦。不舍无上菩提之心。如是恭敬供养诸佛不用财宝。若能修行诸佛正法即供养佛。所以者何。供养于法则是供养一切如来。是法所生利益群品令出世间。若背菩萨所行之业则为身口相乖。如所誓愿不得成满则心疲倦。便舍菩提则不能得利益众生。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为利益诸众生故。若无众生亦无菩萨取于正觉。善男子。当如是观法即是佛。一切诸佛法为身故。善男子。如是菩萨具足十法。殷勤恭敬供养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