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师念藏语传承。
余者能成熟,无量诸有情,
是以物内心,信解与发愿,
悲悯及安忍,真实行持门,
专注基证悟,解脱真如别。
下面讲到供养的分类,具体来讲,大的方面主要分两种,一个是财物供养,一个是内心供养,以财物和内心两个方面来做供养。
“余者能成熟,无量诸有情”,成熟无量众生是供佛的一种差别,因为利益有情是令如来欢喜的殊胜供养。具体来说,让众生相续中生起供佛的意乐并做供养之事等,主要以说法令成熟。
“是以物内心”,缘于如来欢喜的供养而供奉也有物供与心供两种。
财物供养的话,前面也讲了,供养衣服、花鬘、糖、巧克力,现在很多人供养特别奇怪的东西,以很多供品做供养,叫做财物供养。
在佛像面前供水果、花、灯的话,是很好的,是非常有功德的、不可思议的。有些经典中讲,以前生生世世供佛、供殊胜对境的人,即生当中的福报是很不错的,长得也可以,说话也可以,有这样的资源。
当然供养上师,最好是法供养,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当中讲了,《大圆满前行》当中也讲了,所有的供养当中,法供养是最胜的。
不观待物而以心供养,下面分了九种供养。
“信解”,第一种供养,信解供养。对佛陀产生特别清净的心,把世间的有主物和无主物,用自己的内心来供养佛陀。佛是最好的对境,把世间当中的财物观想供养给佛,意幻供养,这叫做信解供养。
信解供养再细分为三个方面,信解供养本身,思维供养,自在供养。
第一个是信解供养,对大乘佛法的内容、甚深和广大的教义,有信心,这是最好的供养。
有些人说,“我现在天天都闻思修行,没有时间供佛怎么办”,其实佛陀最高兴的就是闻思修行,对大乘佛法的信解供养,是最好的。
第二个是思维供养,有品味、随喜、爱乐、不满足、广大、欢喜、饶益、无惑、善妙思维九种。
第一叫品味思维:回忆或者怀念以前供过佛。过去供过佛,现在想起来了。就像义成王子[注3]前世供过花,后世想起来了。上师在世的时候,我经常拿这样、那样的很小的东西,哪怕是一本书,也去供养。我现在品味以前供养过上师,这叫品味供养。
第二叫随喜思维:随喜他人的供养。
第三叫爱乐思维:真正喜爱自他二者将来做供养。对自他在未来所作的供养,特别欢喜。
第四叫不满足思维:不以非相似的无量供品、供境、时间为满足。时间也好,地点也好,物品也好,根本不满足,觉得还要供养,这样的心态。
第五叫广大思维:欲求供养不间断至菩提果之间,时间不断。乃至菩提果之间,不间断地供养之心。
有个老板说,“如果我经营不亏本的话,就供养三年、八年”,这不叫广大供养,因为八年以后,就不供养了。要观想,“只要各方面因缘具足,我就一直供养”,对道场的供养、对某个方面的供养,应该是这样的。发愿以后,尽量完成;如果实在不能完成,诸佛菩萨也不会惩罚的。但是有些人的心,变得很快,这样也不是很好的。
第六叫欢喜思维:对供养所成熟的一切众生田慈悯、欢喜。对佛陀成熟一切有情特别欢喜。
第七叫饶益思维:希求以此供养饶益一切有情。通过供养,能利益很多众生。
第八叫无惑思维:无有贪恋、我慢等,不求有漏果。在供养过程当中,没有贪心、嗔心,世间各种企求,都没有,纯粹是以清净的心来供养。
第九叫善妙思维:以此供养回向一切众生获得无上菩提果。至一切众生获得菩提果之间,一直供养。
这以上的九种,属于思维供养。
第三个是自在供养,依靠虚空藏等持等供养如来,这也是以心供养。依靠大乘的一些等持力、禅定来供养,比如说虚空藏、狮子奋迅、楞严三摩定等等,以这些来供养。
今天的内容比较多,我只能在字面上稍微给大家讲一下,大家对供养应该有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以前我们所谓的供养,就是拿一些东西放在佛像面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饶益、欢喜、思维、随喜、善念,在某种意义上面,都是供佛、法供养、修行。
“发愿”,第二种供养,发愿供养。生起菩提心而发愿“愿生生世世利益自他,以无量供养供奉如来”,这也是以心供养,也叫依止。
生生世世发菩提心,想利益一切有情,供养如来,这叫做发愿供养,这一点也很重要。
有些道友还是很好的,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在佛堂里面很清净地坐下来,好好念一遍《普贤行愿品》、七支供,很专注地用转经轮。有些道友工作实在很忙,一天当中能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把手机关机,门也关上,“我要睡一会儿,你们不要打扰我”,马上念一部经,这样也挺好的。否则,边看书,边看手机,边念经,不是很专注的。
我们发愿生生世世利益有情,这就是发愿供养。
“悲悯”,第三种供养,悲悯供养。想遣除众生痛苦的悲悯心,也成为供养如来。
想尽一切办法,遣除众生的痛苦,“我要一定要想办法,众生太可怜了”,对众生生起悲心,这是悲悯供养。
“安忍”,第四种供养,安忍供养。为了成熟自己与众生,甘受寒热饥渴疲惫等痛苦的安忍,也是供养如来。
为了利益众生,安忍没吃的、没穿的,或者特别辛苦。在发心过程当中,比较累,“谁都不知道我这么累,为什么要这样超负荷发心”,肉身累一点,或者内心遇到烦恼的时候,应该忍下来。野蛮众生什么事情都会做的,恶劣环境和恶劣天气中什么事都会有的,要忍下来,这就是安忍供养佛。
我们拿一个苹果供佛,“哎,释迦牟尼佛,您好好吃啊”,佛不一定马上来。但是如果对众生修安忍,佛马上就来了,这是安忍供养。
“真实行持门”,第五种供养,真实行持供养。真实行持六度之门,也是供佛。
“专注基”,第六种供养,专注供养。心专注于如理作意之基——无常、苦、空、无我之义,观察万法,也是供佛。
“证悟”,第七种供养,证悟供养。得一地后通达诸法法性,生起现量证悟二无我的正见,也是供佛。
“解脱”,第八种供养,解脱供养。声闻解脱烦恼障,也是声闻的供佛。
获得阿罗汉果位的时候,解脱了一切烦恼,烦恼障没有了,这也是供佛。
“真如别”,第九种供养,真如供养。菩萨以次第成就地与波罗蜜多供佛,最终获得断除二障的真如无上菩提,也是供佛。
次第获得成佛的时候,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真正见到了真如的本体,获得了无上菩提,当然是最好的供佛了。
以上这些是与物供不同的心供的九种差别。
今天学的很多供佛方法,你们可能学佛十年、二十年,都没有听说过。观空性,就是供佛,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了求法,忍受寒冷的天气,也是供佛,很多人也不一定知道。我是不知道的,我确实是学《经庄严论》的时候才知道的,最近累的时候,“我累一点没事,这就是供佛”,我是这样想的。
供佛是这样的话,上师和菩萨、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都是与佛一味一体的。
这里要讲什么呢?供养如来,有很多方法,我们应该经常发愿。
《父子合集经》里面讲的,“愿我常亲近,牟尼大导师,设最大供养,得尽诸苦际”,这是发愿供养,愿我经常亲近释迦牟尼佛,或者善知识,我愿在他们面前设最上的供品。最上的供品是什么呢?就是要修苦、空、无我,或者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境界。这是真正的供养,依靠这种方法,完全能消除痛苦,到达痛苦的边际。修到法无我的最终境界,是很重要的。
前面讲了九种供养,《宝云经》[注4]当中,也讲了很多供佛。比如说以修法供养,以救度众生的方式供养,无有疲厌等等,这些都是供养佛。“如来法身不待财施供养,惟以法施供养为上”,如来不观待财物供养,真正的如来是法身所摄,观待什么呢?唯一的法供养。在所有的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
《华严经》当中也是这样讲的。
在这里大家应该要明白,前面讲到的这些供养,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下面讲到,供养所涉及到的意义方面,也有很多分类,供养义之分类有八种。
缘由普回向,所依事与因,
智慧以及田,处供尽宣说。
“缘由”,第一种,最殊胜的供养对境就是佛陀,因为他具有究竟圆满的功德,对他产生清净的信心,是供养的缘由。
对某个上师产生信心,也是供养的缘由。“你为什么供养?”(师模仿戏语)“因为我对他有特别大的信心,我的信心是不可摧、不可灭、不减、不删的”。(众笑)
很多人一讲到信心的时候,“不知道,我当时是被魔迷惑了,还是什么原因,对他的信心特别大。但是我现在一想起他的名字,就产生恶心,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有这样的。
不管怎么样,供养的缘由,对佛也好、对某个菩萨也好、对某个大德也好,有清净的心,这些都是供养的缘由。来自于清净的信心,这是第一个。
“普回向”,第二种,供养异熟果:为圆满二资粮,获得无上菩提普皆回向。
为了圆满两种资粮,获得无上佛果,作回向是很重要的。每天可以通过念《普贤行愿品》,进行发愿和回向。我们这次念莲师心咒,也要普作回向。佛果很殊胜,愿众生得到佛果,愿我得到佛果,以这种意乐作回向。
“所依”,第三种,所依或基是供养对境佛陀。
所依是供养的对境,佛就是供养的对境或者基础。某个上师和大德,或者佛像和佛塔、护法神,也是我们供养的对境。
今天我们学院在供护法神,祈祷护法神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金刚降魔洲,因为念护法神,很多事情就奇迹般地发生了。我昨天跟一个堪布说,世间当中,身体是无常的,道场也是无常的。但是三十多年以来,我们的身体没有倒下,虽然风风雨雨,但是道场还存在。一方面因为护法神的特殊加持,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经常祈祷、时而祈祷。有时候觉得,护法神好像忘了加持,就故意给他打几个电话,“这两个月你是不是很忙啊?怎么不理我们了”,这样的话,护法神又开始加持了。我们供养护法神,是有必要的,确实很重要。
“事”,第四种,供养的事,当然是财供养和心供养。
“因”,第五种,发愿生生世世遇到佛陀,在这种因缘的趋使下,做供养。
“智慧”,第六种,智慧是不缘供养三轮。
“田”,第七种,指的是众生,供养的最终目的、最终的福田是什么?众生。
“处”,第八种,处有两种,依物供养与依心供养。
事与处两者有什么差别呢?有没有重复的过失呢?
没有重复的过失,(处)间接说明也具足心中有信解等的行者,因此认为有差别。对具有信心的人来讲,两方面是可以分开的。
“供尽宣说”,以上这八种差别是归纳了上面四颂的意义而完全宣说了八种。
这些供养的确是很殊胜的,为什么很殊胜呢?
我在这里讲一下《大般涅槃经》[注5]里面的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接近圆寂的时候,他对阿难尊者说,我要示现涅槃,你去娑罗双树那里,给我安排绳床,用绳索做的床,我要示现涅槃了。当时阿难尊者一边特别伤心,一边打扫准备。
在娑罗树下,释迦牟尼佛头朝北右卧,如狮子眠。这时娑罗树忽然生出很多花做供养,佛陀说:“你看到没有?”阿难尊者说:“看到了”;过一会儿天龙八部,也降下了很多大曼陀罗花做供养,佛陀问阿难尊者:“你见到没有?”阿难尊者说:“见到了。”佛陀说:“我涅槃之后,虽然这些供养是很好的,但最好的供养,是听闻和思维我说的法,这才是真正的供养。戒律清净、读诵经典、思维诸法、护持正法、乐为人说,这些是最殊胜的供养、最好的供养。”
你们看《大般涅槃经》的话,这一段的确很感动。佛陀示现涅槃的时候,天人给他做各种花鬘供养,他并没有特别赞叹。佛陀圆寂之后,后人护持正法,是真正地供佛。
在《华严经》里面讲的,“若见闻如来,恭敬及供养,所植诸善根,无量不可称”,如果见到了佛经、闻到了佛经,能够恭敬供养、恭敬行持,这种功德的的确确是不可思议的。
对佛像做各种供养,有非常大的功德。这里讲,对正法进行护持和供养,大家应该明白,是非常重要的。
师念藏语传承。
因果及自他,利养恭敬性,
修行彼分二,小大有无慢,
加行与行趣,以愿许远近。
供养除了上面的分法,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一种是,分为因供养、果供养。
“因果”,什么是因果供养呢?从等流果方面讲,以前供养作为因,今生也喜欢供养作为果,这两个供养,是因和果关系。
因为等流果的关系,我今生供佛,既是因,又是果,为什么这样讲呢?观待前世,我今生供养佛,是果供养;观待后世,我今生供养佛,是因供养。我今生的供养作为因,产生来世供养的果。
“自他”,什么是自他供养呢?供养自己的身肢、闻思正法等,是自供养或内供养;让别人供养及供养自己的法衣等物,是他供养或外供养。
供养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法衣、自己的自行车、自己的财物,这叫做自供养。
有些人舍不得,“你去供养,你好好发心,功德特别大”。自己一点都舍不得,经常劝别人供养,“这里有个好消息”,别人都不敢接他的电话,“是不是他又要化缘了?又要供养这个、供养那个了?”这叫做他供养、外供养。
“利养恭敬性”,以法衣、斋食、卧具等利养供养,顶礼合掌、迎接、起立、赞叹等是恭敬供养,这两种是小供养或粗供养;以闻思修正法的方式修行供养,是大供养或细供养。
佛来的时候,或者上师来的时候,要站立;有些人都不起立,是不太合理的;有些人跪下来,其实也不太合理。辅导员来的时候,大家也要恭敬。
如果没有钱,不要紧的,不用钱来供养;如果你很吝啬,布施钱以后,接受者忘了,你永远都记着,这样的话,可以用恭敬来供养。
《法句譬喻经》[注6]里面讲,一个居士讲法的时候,把五百件衣服堆起来作为法座,在上面讲课,这是为了尊重法。
我平时与大家交流的时候,喜欢平起平坐,不想特殊;但是在讲法的时候,还是要坐在法座上。法座如果太高的话,也不是很好的。我家乡的一个地方,安排了两层楼的高度。我一直往下看,讲完以后,这里特别痛(师摸颈部);下面的人一直往上看,也是很痛苦的,这是没有必要的。(众笑)
有些堪布堪姆特别谦虚,从来不坐法座,他说,“我不坐高座,我守八关斋戒,我清净戒律”,即使守八关斋戒,也不要紧的,法座高一点并不是为了傲慢。
说法的时候,可以接受别人的恭敬供养;别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恭敬和不恭敬的问题。有些人表面上很恭敬,但是背后说很多坏话,实际上并不恭敬。
“修行彼分二”,修行也分两种。
“小大”,修行小乘是小供养或下劣供养;修行大乘是大供养或殊妙供养。
“有无慢”,没有以不缘供养三轮的智慧摄持的供养,是有慢供养;以无分别智慧摄持是无慢供养,这两种也名为劣供养与胜供养。
有慢的供养,是有三轮执著的供养;无慢的供养,是三轮体空的供养。
“加行”,所谓加行,是以行持供养,它也有两种,在以后其他时间行持供养,是远供养;在当时之际或忆念行供养,是近供养。
当时供养,叫做近加行供养;以后慢慢供养,叫做远加行供养。
“行趣”,以行趣供养也有两种,以行趣中断供养,是指两世或多世间隔中断供养后又供养;无间供养是指无论转生何处立即供养,这两种分别是远供养与近供养。
“以愿许远近”,以发愿“愿今世供养”及“愿生生世世供养”,也承许为近与远两种。
因果的供养、自他的供养、利养恭敬供养、修行大小供养、有慢无慢供养、加行近远供养、行趣近远供养,供养的种类非常多,实际上都是法供养,都包括在法供养当中。
《佛说华手经》里面讲,“如来坐道场,所得微妙法,若人能修学,是真供养佛”,花鬘这些供养,不是真供养。真正的供养,是在如来道场当中得到微妙法,好好修行苦集灭道,这是真正的供佛。
供养当中有远和近、大和小、自和他等等很多的类别,但实际上最殊胜的供养,就是法供养。道友们以后对某个上师供养,各种化缘的影响很不好,应该着重强调做法供养。
对网络上供养上师、供养学院、供养道场的信息,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先确认。光来一个电话,“我要放生,我今天要放牦牛”......以前有些地方的人说,一头牦牛被放生过十多次,拍过很多次照片。现在有很多假的东西,藏地也有、汉地也有。你们不要认为,藏地是一片净土,一切都是清净的。
我们佛学院的名称,在全世界都很出名,越低调越出名。有些人认为,“只要是佛学院的,就全部是菩萨,全部是一来果、无来果、最后有者”。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有些人确实很了不起,有些堪布堪姆学习特别好,这些人往往是不露面、不出来的;而打着佛学院名号的人,往往是很难说的。
现在经济不争气,对各个地方很多人的供养,我是很担心的。我没有什么嫉妒心,就像《入菩萨行论》[注7]里面讲的,你不要嫉妒,反正施主的钱财,你也得不到。我都不是有什么嫉妒心,但是我这样一说,有些人可能会不高兴的。
有些人说,“你经常在课堂上说这个那个的,晚上下课的时候,有危险性,一定要注意”,我都没有什么的,我教他们好好供佛,不要被骗了。
我还是希望,供佛也好、供寺院也好、供道场也好,自己先要确认一下。现在假的放生特别多、假的化缘特别多,自己要再三观察、再三确认,这个很重要。
凡是世界上存在的事情,都是合理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的。哪怕是一个假的仁波切,如果你真的觉得,他跟佛没有什么差别,那依靠狗牙也是可以成佛的,毕竟他肯定会有如来藏的,应该没啥问题。按照济公和尚的道歌,哪有假的,哪有真的,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的,都是合理的。
下面讲最后一个颂词。
自心供养佛,信法思自在,
无别方便摄,普入一义胜。
“自心供养佛,信”,最殊胜供养的差别是什么呢?对大乘佛法有不可退转的信心,这是最好的供养。
这次学《经庄严论》,我还是很感谢的,去年我生病以后,听课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还是很开心的。
对大乘佛法产生坚定的信心,是很重要的。在我们的自心供佛当中,信解大乘法,是最好的供养,这是第一个。
“法思”,思维有品味、随喜、爱乐、不满足、广大、欢喜、饶益、无惑、善妙九种。
“自在”,以获得虚空藏等等持而供养是自在供养,这也是最殊胜的供养。
“无别方便摄”,以不分别三轮的方便摄持、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
“普入一”,前面的无分别,是不清净七地;到了八地的时候,无分别智慧无勤任运自成。当一个八地菩萨做供养时,所有八地菩萨都融入一体进行供养,就像《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一样,这是不可思议的、特别殊胜的供养,这叫做入于一供养。
“义胜”,那些菩萨趋入一义而成为世间人及声闻、缘觉一切供养中最为殊胜的,已经超胜了声闻缘觉和世间当中所有的供养。
我们现在得到的是什么呢?对大乘佛法有信心,这可以得到;第二个平时在禅修过程当中,得到一些禅味,这也可以得到;平时在回向的时候,观想三轮体空,或者想“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也如何回向”,这是方便的摄受法,功德完全可以得到。
《华严经》中,也有很多供养方面的类别、名词。在翻经沙门慧沼撰的《劝发菩提心集》[注8]里面,讲了好几种供养。
很多人很欢喜供养,但是对供养不是很了解,在这里,弥勒菩萨以甚深和广大两方面讲了每一个道理。
表面上看来,我们好像特别熟悉,供养很容易,依止善知识很容易,后面的四无量心,我们也听过无数次。但实际上,在学的过程当中,还是有一些新的收获。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经庄严论》讲到这里。
对于莲师心咒,还有人想发愿的,也可以。你现在心里发愿,一个礼拜之内,念一遍,不是一遍,是一万遍,那么今天一起给你回向。希望很多人通过莲师心咒来回向,是莲师心咒功德回向,不是莲师心咒来回向,是吧,用《普贤行愿品》来做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