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8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创建日期:2024-12-27

  NO.8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注7]《旧杂譬喻经》,大正藏 No. 0206,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卷下:

  (四八)

  昔有国王大好道德。常行绕塔百匝未竟。边国王来攻欲夺其国。傍臣大恐怖。即行白王言。有兵来至。唯大王置斯旋塔。还为权虑以攘重寇。王言。听使兵来我终不止。心意如故绕塔未竟兵散罢去。夫人有一心定意。无所不消也。

  [注8]《绕塔之功德》讲记,来源:mingguang.im:

  转佛塔的功德非常非常大,在座道友有时间的话,应该去转一转佛塔。我们学院上上下下都有佛塔,尤其是坛城佛塔,以前建造时,法王如意宝在里面伏藏了100尊极具加持的珍贵伏藏佛像和古印度佛像,还有天法不变金刚的舍利等见解脱、闻解脱、系解脱之无量圣物,并由上师和诸多大德开光加持过。即使见到这种坛城,功德也是相当大的。密宗中这方面的教证比较多,金刚手言:“凡见坛城者,即能清净11种根本誓言和25种支分誓言,获得如来身、语、意、功德、事业之不可思议功德。”《闻解脱释文》中说:“凡见坛城者,在七世之内必能解脱证果。”《寂猛秘酬文》中也说:“虽未亲见真实坛城,然而仅听闻一次本尊坛城的名号,即能避免堕入地狱。”所以,有时间的时候,希望大家去转绕法王如意宝亲自加持的大幻化网坛城。(男众和女众中有很多人经常去,因为那里风比较大,他们都快成非洲人了。)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依于禅定度,是说四类别,

  以及四方便,六种真成就。

  具体来说,所依:依于禅定度而生,修习四无量使心堪能,获得一禅、二禅、三禅及完全清净的四禅,依此得到神通。

  分类及方便:有四种,欲、勤、定、观四者是以本体而分,也就是说,依靠对诸法空性无我诚信发起欢喜恭敬精进,从中获得心一缘等持,即是欲定断行具神足。或者,对于四正断,以欲乐恭敬加行精进获得心一缘专注的境界。或者,对于四正断,发起恒常加行精进得到心一缘专注的境界,即是勤定断行具神足。总之,欲求等持是因,从中发起精进是能成就的真实方便。心定是指真实寂止,依靠前世修行寂止的习气今生不费力就得到心一缘安住,即是心定断行具神足。观定是指胜观,获得等持教言同时以智慧分析远离怀疑获得心一缘专注的境界。总之,一缘专注所缘的等持中,欲、勤、心、观四者相应具全。

  一是能精勤,第二饶益性,

  第三能专注,第四为对治。

  四种方便:断除不能成就等持的五种过患有八行,此处归集为成就等持的四种方便,能断之八行是指信、欲乐、勤作、轻安、正念、正知、思维、等舍。也就是说首先对获得等持起信而欲求修行它,生起勤作,如果要有勤作,那么决定要先有信心与欲乐,因此这三者归集为勤作,第一是踊跃的方便或能勤作的方便;第二方便是轻安,身心堪能是有利成就等持的本性;正念正知中,一者摄集另一者,是第三方便,不散乱专注所缘;思维与等舍二者是第四方便,成为分别念与烦恼的对治。

  能见及教言,安住行游戏,

  宏愿与自在,得法成就故。

  六种成就:1、依于神足成就能见,是指五眼。由修神足的异熟中产生肉眼,它可见三千大千世界凡所有的一切巨细色法;神通眼或天眼,是由修行一禅等四禅所生,比肉眼超胜,可不同程度了知十方三时巨细色法;圣者的慧眼:以无分别智慧照见法性真如;法眼:无碍了知经藏等所有佛经句义;佛眼,现量照见三时如所有尽所有所摄的一切所知法。一般肉眼可见一由旬至百由旬、仅仅赡部洲、所有大千世界的一切粗细色法之间,佛陀的肉眼照见十方世界无余的所有现今色法。天眼也有由业所生与由修所生两种,由业所生天眼是天人们由自己的业所产生的极清净根,能清楚地见到远近距离的一切色法。由修所生天眼,是瑜伽行者依靠修禅的威力获得禅定地大种所成的极清净根,它能照见众生以前由何处死殁、未来转生何处及过去未来与现在的色法。法眼能照见一切法的自相共相、与自己等同及比自己低下的补特伽罗相续。佛眼无有质碍照见一切法。《注释》中对五眼有其他解释。

  2、教言成就是指六通,依靠神足,自己从如来前得受教言传承、为其他众生赐予教言传承的因是依于禅定成就六通,以神境通无碍行往佛土与众生之处;以天眼通见到佛身与众生身;以天耳通听到如来语与众生语音;以他心通了知众生心中所想;以宿命通了知自他过去转生何处;以生死通了知未来投生何处;以漏尽通灭尽自他心相续有的烦恼。为此,从如来前得受教言传承后也能为其他众生传教。

  3、“安住行游戏”,以神境通于如来眷属中游戏或游舞种种神变与幻化。

  4、所谓宏愿,指宏愿成就,由发愿力所生的智慧所感,如其发愿,随意转到天界人间等趣中,行种种众生利而游舞。按《十地经》中所说,依靠愿力受生的那些菩萨的身体功德、心威力的功德、妙音的功德等不可言说。

  5、自在成就:指获得十种自在,(1)寿自在:依靠四神足的威力,加持寿行,想住世多久就能住多久。(2)定自在:随心所欲入定无量大乘等持中。(3)资具自在:虚空中降下所欲求的种种资具雨,利益众生。(4)业自在:依靠身语业的种种幻化或加持转生于其他界与众生趣的业而能行往其余界与众生处。(5)受生自在:安住色界的禅定,没有从中退失的同时,为利益众生而投生到欲界。(6)信解自在:以自己的意愿而变地成金、变水成甘露等。(7)愿自在:一地以所说十大愿为主成就能圆满自他利的无数大愿。(8)神变自在:为令众生起信,示现燃火、飞行、放光等无量神通神变。(9)智慧自在:法、义、词、辩四无碍解究竟。(10)法自在:以种种名、词、字为众生宣说经藏等一切法,使他们心满意足。十自在之因:前三种由布施度圆满中获得,以无畏施获得寿自在,以法布施获得定自在,以财施获得资具自在。业自在与受生自在二者由戒律度圆满中获得,以身业清净而示现种种身幻化,以语业清净而示现种种语幻化,以戒律清净而得以随意投生。由安忍度圆满而不扰众生心并合其心意,随其信解而如是成办,由此获得信解自在。以精进度圆满的威力获得愿自在,往昔精勤于自他利,后来如其发愿为利自他而如是成就。以禅定度圆满而获得定自在,依此随心所欲自在神变。智自在与法自在二者由智慧度圆满的力量而成就。

  6、“得法成就故”,指真实成就得法,成就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究竟的功德。如是依靠四神足而修成六种真实成就。

  辛四、五根:

  菩提及行为,闻胜与止观,

  当知信等基,能成利益时。

  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信根,对业与业果无欺存在等有的事实有诚挚信,对于宝的功德有清净信,见到获得涅槃及修行圣道如此能成就而生起欲乐信,有这三种信心。或者,对四法起信,即诚信业因果存在而纵遇命难也不造罪,诚信菩萨行而不求其余乘,诚信缘起法无我三解脱门自性甚深空性而摧毁一切见解的随眠,以诚信十力、四无畏等佛陀广大法无有三心二意的怀疑而修行彼等,这四种称为信根,这是《无尽慧经》中所说。

  以精进根能修行所诚信之法,具足四正断自性,即是精进根,对精进修行的法念念不忘,即获得四念住就是念根。获得四禅四无色定,于念根不失的法中持续一缘安住即是定根。了知以定根一缘修行之法的自相与共相,或者了知四圣谛,即是慧根。

  这般总说后于此解说五根之基或处或所缘:信根所缘境或基是菩提,即缘于大乘果无尽智或一地无二智菩提,对其起信,想要获得它,即是所缘。精进根缘于地、波罗蜜多法相增上戒学、增上慧学所摄的菩萨行而精进行持那些行为,念根缘于如何听闻最殊胜的大乘法,如何受持,如是以词句详细抉择不忘而受持。信解行地的定根缘于如何获得一地殊胜寂止。慧根缘于如何获得一地胜观无分别智慧,由此可知菩提等那些就是信根等之基或所缘境。

  这五种为何叫“根”呢?因为对成办一切清净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安立为根,因为信心对菩提起决定性作用,精进对菩萨行起决定性作用,正念对大乘法起决定性作用,等持对寂止起决定作用,智慧对修胜观义起决定性作用。或者五根都对成办自他利起到决定性作用。

  辛五、五力:

  信等趋入地,许为有染污,

  违品薄弱故,彼等称为力。

  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这五种,当各自违品无法侵害时就名为力。依靠信解行阶段信等五力的威力趋入圣者一地,这些越来越向上增长真实能引至圣地,但由于没有解脱见断的缘故是有染污异生凡夫所摄。

  若问:根与力的差别是什么?五力,即便世间人,也是在被没有起信、忘失、散乱、邪慧的愚昧所侵害及阻碍期间,称为根;那些违品微弱,不能反过来破坏、摧毁信心等五种对治时,信等五种就称为力。

  辛六(七觉支)分四:一、何时安立;二、以何安立;三、为何安立为七;四、七支归为五支。

  七觉支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念觉支是寂止分,对修行、领受而现行三十七道品不忘失明了在心。择法觉支是智慧,因此是胜观分,见道时不混杂了知所断法染品与所取法净品的法相。精进觉支,能断除对取受上面殊胜功德及获得这种功德作障的过失。喜觉支,一地现量证悟法界遍行义而远离见断的障碍,身心生起殊胜欢喜,为此一地命名为极喜。轻安觉支:身心远离不堪能的粗重,身体堪能而轻快,心堪能而无阻碍趋入所缘。定觉支:缘于法界真如的一缘心。舍觉支:断除一切沉掉过患如澄清大海无有波浪与混浊般自然如如不动安住。这七种中,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三者属于胜观方面,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三者属于寂止方面,念觉支属于止观两方面,因为它遍行止观的缘故。

  壬一、何时安立:

  承许入地者,安立为觉支。

  先前信解行地虽有念及慧等,但没有得名觉支,承许趋入圣地无有过患之地得到一地者的相续中具有的念等安立为觉支。

  壬二、以何安立:

  证悟一切法,众生等性故。

  这些称为觉支之义:得以现量了知有支等性菩提自性的缘故念等也安立为它的分支,证悟集谛之法与一切众生原本自性无生的法性清净本来菩提中等性的缘故,当时真实生起出世间胜义菩提心。也就是由于证悟诸法无我而现证法平等,由证悟人无我而现证众生平等性。或者入定中通达法无我与人无我如虚空般,因此了知诸法平等性;后得通达我是如何众生也是如此、众生如何我也是如此,如同要寂灭我的痛苦一样我也要寂灭一切众生的痛苦,自他无有差别,因此了知一切众生平等性。

  壬三、为何安立为七:

  了知克胜故,正念即普行,

  此之择法慧,能摧分别相。

  犹如转轮王具有七轮宝一样,现证本来无生菩提的菩萨,也安立七觉支,转轮王何时出世,以他的福德力出现天界工巧所造天物形成点缀外围的千辐轮宝,它于第二日飞腾空中,转轮王及军队随行也飞到空中,一到各方城堡的诸小国境,便受到迎接,以前没有收服没有战胜的诸地予以克胜,这称为轮宝。大象宝:好似雪山行空般,身相庄严、力大无比,肢体美观、相应大王、完全调顺的大象能摧毁反方的一切军队。骏马宝:有如蓝色孔雀颈羽般悦意的颜色及庄严的身相,聪慧的骏马,在拂晓童子进食的时间就能顺利转行直至大海边际的所有地方返回,具有乘骑的圆满功德。神珠宝:出生一切所需,由琉璃所成,颜色深蓝,形状美观,夜晚也如白昼般能照亮由旬距离,热时散发清凉的光,冷时散发温暖的光,仅仅接触能除百病,在干燥与荒芜的平原也会涌出纯净的河流等能成办一切事的威德力圆满。玉女宝:美貌第一,令人见而生喜,不乱淫其他男人等,烦恼微薄,对主人至上恭敬,情真意切,以贤良的行为打动所有人的心,身口散发出天人的芳香,具有清凉、温暖等合意的殊胜所触等,具足一切功德。施主宝:只要伸手就能出现一切所需财物,财富如多闻天子,国王如何吩咐都能善加成办,具有一切掌财之最的卓越功德。大臣宝或将军宝:以英勇、坚定、力量圆满而胜伏他方,精通作战时军队进退,摄受善行、惩治恶行、辅佐国王、镇压反方,无碍成办这一切,依令而行。

  如同这些比喻一样,菩萨得一地时,以前在信解行地没有了知的所知或者没有战胜现量了知之障,在一地时都现量了知并克胜其障见断的缘故。对以前在信解行地修行的法不忘失的正念,如同遍行转轮王克胜诸地的轮宝般。一地者抉择法的智慧能摧分别人与法二我的一切相,因此如同大象宝能摧毁反方的一切军队。

  此之精进支,为速证悟入,

  正法光明增,欢喜恒长养。

  一地者的精进觉支,无余迅速证悟成就神通等殊胜功德而趋入的缘故,如同骏马宝疾速到达目的地。得一地时,现量证悟真如而以出世间法大光明增上的欢喜恒常长养身心,所以欢喜如同神珠宝光驱散黑暗。

  脱离一切障,轻安获得乐,

  由定自在得,心中所想事。

  一地的解脱道,解脱或摆脱一切见断之障的缘故根本无有身心不堪能,以轻安获得快乐,如同玉女宝的所触使转轮王生起欢喜一般。由定觉支中,如意自在得到神通等功德及一切所想之事,因此如同施主宝能成办国王所想的一切圆满财富。

  等舍于一切,随意而安住,

  后得无分别,安住恒住胜。

  舍觉支,使一地菩萨于一切时处心无沉掉、贪嗔等烦恼及随烦恼的本体随意安住于本位,以后得世间智慧利益有情,自己获得上地未得的功德,没有断的过失予以断除,舍弃下地;以入定无分别智慧不住一切而安住,使菩萨尊者能恒常安住。或者说,恒常安住于圣者殊胜之处。安慧论师的《注释》中说“以安住恒常最胜。”如此等舍如同将军宝统摄四大军队,能驱逐所要摧毁所要驱逐的,能摄集所要维护所要摄集的,安住于无有损害之处,就像能摄集、驱逐对方军队一样以清净世间智慧能取所取,能舍所舍,如同无有损恼而悠然安住般,无分别智慧,安住于寂灭一切所缘中。

  此德之菩萨,安立如轮王,

  常以如七宝,觉支所围绕。

  拥有这样功德的菩萨安立为如同转轮王般趋入或驾驭那些功德,恒常为如七轮宝般的七觉支围绕。

上一篇:NO.8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