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10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创建日期:2025-03-14

  NO.10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2-170,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172-244,11-15品)+丁二、宣说正行

  丁二、宣说正行——宣说菩提分法真正体性=戊一、能摄方便品(246-251,16品)+戊二、所摄六度四摄品(252-282,17品)+戊三、供养依师无量心品(283-315,18品)+戊四、菩提分品(316-368,19品)+戊五、功德品+戊六、行地究竟地品

  戊五、功德品=己一、修行功德(370-398)+己二、赞叹之功德

  己二、赞叹之功德=庚一、赞叹对境菩萨之分类(400)+庚二、真实赞叹五种菩萨之法相

  庚二、真实赞叹五种菩萨之法相=辛一、以修行因波罗蜜多心力不退而赞叹菩萨名义+辛二、从证悟菩提因果侧面赞叹菩萨名副其实之功德

  辛一、以修行因波罗蜜多心力不退而赞叹菩萨名义=壬一、以欢喜菩提等九种差别赞叹(403)+壬二、宣说菩萨异名

  399、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五己二(赞叹之功德)分二:

  400、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五己二庚一、赞叹对境菩萨之分类;

  一即具信解,增上意乐净,

  有相及无相,无有现行行,

  当知此五种,诸地之菩萨。

  401、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五己二庚二(真实赞叹五种菩萨之法相)分二:

  402、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五己二庚二辛一(以修行因波罗蜜多心力不退而赞叹菩萨名义)分二:

  403、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五己二庚二辛一壬一、以欢喜菩提等九种差别赞叹;

  不贪三业净,伏嗔勤胜德,

  法不动见真,喜菩提菩萨。

  欲利无害见,堪受他害坚,

  不放逸多闻,勤他利菩萨。

  知执过不贪,不恨瑜伽通,

  三相无恶见,乃住内菩萨。

  怀慈知惭德,受苦不贪乐,

  正念入定性,乘不乱菩萨。

  除苦不令苦,忍苦不畏苦,

  脱苦不计苦,承受苦菩萨。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103-111        2018年05月10日

  我们讲《经庄严论》,明天也讲《经庄严论》,后天讲《胜道宝鬘论》。

  我看了一下《经庄严论》,再讲二节课,包括今天的课,这一品就讲完。这样上半年能把这一品讲完,大概是这样的计划。

  六月份和七月份,这边高级讲考班怎么样学习?希望法师们、辅导员考虑一下。接近两个月,如果完全放弃闻思,对年轻人、闻思者来讲,有一些损失。你们再考虑一下,看怎么样好,有什么建议。

  这里的很多年轻人,学得很不错,主要的问题是坚持不下去。遇到一些困难、心情不好、身体不好的时候,经常产生放弃的念头,不能坚持,这是比较可惜的事情。

  上半年的讲课、课后辅导,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对利根者来讲,应该是有利益的。法王如意宝在石渠求学六年,回来的时候已经变成大德了。能不能变成大德?这不好说,但是通过闻思,应该是有利益的。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前两天也说了,发心部门要好好发心,法师堪布堪姆也要支持他们。

  有些堪布堪姆对闻思很支持,对其他的事情,不是特别支持。我们需要同时闻思修行和弘法利生,先闻思修行,过三十年后,再弘法利生,不是这样的。应该是边闻思修行,边弘法利生。

  我前一段时间在课堂上说过一次,堪布堪姆讲课的时候,应该有时间概念。自己开心的时候,讲的时间不要太长了。不然,下面的人一直听着,是比较累的。我有时候很想讲,但是觉得这么多人的时间很珍贵,所以到时间之后,就立即停止,最多超五分钟、十分钟。我的时间,是这样控制的。

  堪布堪姆要有时间概念,各个地方的辅导员,教务处教研处的道友们,要有时间概念。现在的人特别忙,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珍惜大家的时间,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对各个班里的发心人员,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规定必须要辅导、必须要怎么。当然有些人不愿意发心,以闻思作借口;有些人不愿意闻思,以发心作借口。但最好有时间概念,比如说辅导的时候,发心人员可以去发心,其他人员进行研讨,这样就比较好。

  各个部门的事情都比较多,发心人员晚上听一节课,白天听一节课,其他时间坚持发心,这样一举两得,比较好一点。

  今天我再次提一下这个事情,我说完以后,不听的话,不要紧,但是一定要给我反馈意见,“你说的不对,应该要改变”,我是比较开放的,会接受的;如果既不提意见,又坚持自己的行为,有时候也不是很方便的。

  我说这些话,背后是有一些原因的,并不是没有正知正念,在这么多人面前胡言乱语。以前学院里面的人比较少,只几百个人,我怎么表演,都无所谓。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

  我今天在这里提醒一下,两件事情。第一个事情是,研究班下半年的闻思修行怎么办;第二个事情是,希望各个地方的负责人,支持各个地方的发心人员。你们可以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真正忙于弘法利生的事情,是不是以发心的名义懒惰、做自己的事。如果他们是真正忙于弘法利生的事情,你们能参与就参与,实在不能参与的话,在闻思修行方面,给予他们一点优惠政策。

  很多发心人员,一边闻思修行,一边做着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虽然在不同场合当中,直言不讳地批评过发心人员,但是喇荣的很多核心事情,都是依靠发心人员而坚持着,这一点大家应该是清楚的。

  下面开始讲课,不然,超时的话,有些人要批评我的,我就比较可怜了。

  师念藏语传承。

  今天继续讲《经庄严论》,《经庄严论》是大乘佛教的专业课,刚开始学佛的人,或者佛教基础不太好的人,不一定特别懂。

  我念藏文,有些人虽然能听懂藏文,但是不一定懂得意思;我念汉文的颂词,也是一样的,你们也不一定听得懂意思。但是做了讲解以后,大家基本上都能听得懂。晚上讲考的时候,我一个一个地听,觉得大多数人对大乘佛教的意义,还是听懂了。这一点,在有生之年当中,确实非常有意义,值得欢喜。

  世间当中获得了金钱,或者地位,大家欢喜若狂,这是世间人的欢喜。而今生当中,遇到大乘佛教闻思修行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对求法,不要有厌烦心,要一直坚持下去,这是我一生当中最提倡的。对求法的意乐,尽量蒸蒸日上,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大宝积经》[注1]当中讲的,“大智求法者,所谓诸菩萨,求法无厌足”,有大智慧的有求法意乐的人,就是菩萨,他对求法,没有厌烦心,没有满足心。这句的后面还讲,“闻已常忆持,复如法修行”,他听到大乘佛法之后,会如理如实地修行。

  首先无有满足心地求大乘佛法,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终生求法,有这样的理念。听到法之后,并不是把它留在口头上,或者是文字上,哪怕每天短短的几个偈颂,都要放在自己的心里,使用在生活当中,这是每一个行者应该做的。

  今天讲到什么?讲到赞叹之功德,分为两个方面。

  己二(赞叹之功德)分二:一、赞叹对境菩萨之分类;二、真实赞叹。

  庚一、赞叹对境菩萨之分类:

  一即具信解,增上意乐净,

  有相及无相,无有现行行,

  当知此五种,诸地之菩萨。

  需要赞叹的从信解行地到十一地之间的菩萨,归纳起来,有五个差别,以五种分位差别所摄。

  “一即具信解”,第一分位,住信解行地者,虽然没有现前法界遍行的法相,但对法界有诚挚信的缘故,称为具信解者。

  虽然没有证悟空性,但是对大乘佛教和空性意义,非常有信心。就像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对大乘佛法确实有信心,可以叫信解行地者,这是第一种。

  “增上意乐净”,第二分位,入一地的菩萨称为增上意乐清净者,因为证悟法界遍行的法相后获得自他平等性的心而具足肩负他利的增上意乐及清净见断的障碍,它是有别于前一种菩萨的第二种。

  第一地菩萨已经证悟了诸法的实相,通达了自他平等的法界性,所以他们利益众生的意乐是清净的,没有什么不清净的,不像凡夫人一样的。凡夫人毕竟染有烦恼,障碍,垢染,这些一地菩萨是没有的。这是值得赞叹的第二种。

  “有相”,第三分位,住二地至六地间者,称为有相菩萨。他们的相续当中有一些障碍,障碍的分类,以前讲过,这里不提。有什么样的障碍呢?

  二地者行持辨别声闻、缘觉、菩萨乘种种的相,执著三乘的相。

  三地者有俱生的萨迦耶见相,想断除萨迦耶见。

  四地者视苦谛、集谛为有害的相、所断的相;视灭谛、道谛为寂灭的相、所行持的相,执著苦集灭道的相。

  五地者趋入种种工巧明并分别其相,有很多名言当中的相。

  六地者分别十二顺式逆式两方面的缘起相。

  这是每一个阶段,比较特殊性、象征性的相,二地到六地之间,叫有相菩萨,这是第三个所赞叹的对象。

  “及无相”,第四分位,住七地者称为无相菩萨,因为断除了六地以前所有相状。

  《入中论》中讲,“彼至远行慧亦胜”,到了七地菩萨的时候,他的智慧已经超越前面的地,叫做无相菩萨,这也是值得赞叹的。

  “无有现行行”,第五分位,住不退转的八地、九地、十地者称为无现行行菩萨,因为以无分别等持无勤任运行持自他二利。

  他们无有分别,功德任运自成,不需要勤作。不像我们一样的,需要很努力。比如我们很努力地背诵一个颂词,背得以后,一会儿就忘记了。

  今年那边的教务处,对喇嘛和觉姆的背诵要求,调整得特别高。早上五六点钟,要到大经堂背诵。爱闻思的人非常欢喜,觉得有这样的压力,挺好的;不爱闻思的人,非常痛苦,“现在压力特别大,特别烦,想逃跑”。

  我们这边的改革,不是很大的。但随着不同人群的心态,时代的发展,还有各方面的一些必要,有时候也有一些调整。

  我们还没有得到八地,一切都需要勤作。做饭也要勤作,走路也要勤作。到了八地菩萨的时候,好像乘在云上面一样地,无勤地、无分别地,直接就承办了,这叫做无现行行菩萨,也是值得赞叹的。

  “当知此五种,诸地之菩萨”,应当了知,如是菩萨的这五种分位是住一切地菩萨的特点。

  这五种菩萨,除了信解行菩萨以外,我们确实没有那样的境界。但是相信那些菩萨必定有那样的境界,有那样不可思议的功德和智慧。我们发愿,将来能够获得那样的境界。现在在理论上,应该知道这些。

  不然,学习大乘佛法的人,讲到世间法的时候,什么都会说,什么都会做,什么都会想;讲到大乘佛法的时候,一窍不通。自己认为自己是大乘佛教徒,实际上什么都不懂,这也不行的。

  现在佛教徒学习大乘佛法的意乐,普遍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以后像我们这样的讲者和听者一样,弘扬《经庄严论》,有没有?不知道。这个工程量是比较大的,而末法时代的人们,都特别忙。

  很多论典里面的内容,是非常好的,学了以后,就会有感觉,“原来只是口头上说说大乘佛法,实际上很多道理都不懂。现在学了之后,是很好的”。

  应该了知菩萨有这样的五种分位,都值得赞叹。

  师念藏语传承。

  接下来讲真实赞叹五种菩萨的法相,分两个方面讲的。

  庚二(真实赞叹五种菩萨之法相)分二:一、以修行因波罗蜜多心力不退而赞叹菩萨名义;二、以证悟菩提果而赞叹菩萨名义。

  辛一(以修行因波罗蜜多心力不退而赞叹菩萨名义)分二:一、以欢喜菩提等九种差别赞叹;二、宣说菩萨异名。

  壬一、以欢喜菩提等九种差别赞叹:

  不贪三业净,伏嗔勤胜德,

  法不动见真,喜菩提菩萨。

  下面用九种侧面来赞叹菩萨。这九个法,都是用六波罗蜜多来赞叹的,所以每一法里面都赞叹,菩萨有六种功德。

  第一,赞叹六度清净的功德。

  “不贪”,不贪色声香味触五欲妙的受用,而行持施舍内外事物的布施度。因为菩萨没有贪执,所有容易施舍、布施。

  我们为什么不布施?因为舍不得、贪执;如果不贪,就愿意施舍。这是第一个。

  “三业净”,身语意三业无有不善,因此戒律清净。身体上不杀、不盗、不淫;语言上不说妄语、不说粗语、不说绮语、不说恶语;意上无害心、嗔心、和邪见。身语意清净,无有杂染,没有恶业。因此菩萨戒律清净,这是从戒律层面讲的。这是第二个。

  “伏嗔”,安住忍辱而胜伏嗔恨。对别人的加害,菩萨不但不会报仇,反而用慈悲心来安忍一切,压伏或者断除自相续当中的所有嗔恨,这就是菩萨行为。不是以牙还牙,如果你打我的话,我也打你。

  有些讲、听《入菩萨行论》的人,边喝茶边吵起来了,拿茶杯砸对方的头,有这样的视频。这样不太好,这说明,没有修好安忍。讲《入菩萨行论》和学《入菩萨行论》的人,也是很辛苦的,因为《安忍品》比较长。我在新西兰的时候,讲了好几节课。

  这是第三个。

  “勤胜德”,精勤行持出世间善法殊胜功德的精进。对世间的善法,也要修;对出世间的功德,也要精进去修。这是第四个。

  “法不动”,以禅定一缘安住法中不动摇,断除自相续当中的各种散乱、妄念、分别念。这是第五个。

  “见真”,以智慧见二无我甚深真如。通过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真正认识了诸法的本性。这是第六个。

  “喜菩提菩萨”,如此行持波罗蜜多也是欢喜获得大菩提果,并为此修行,回向于它,为此称为欢喜菩提的菩萨。

  对以上的六波罗蜜多,菩萨先在善知识面前闻思,并且欢喜修持,发愿回向给一切众生,这就是欢喜菩萨的行为,值得赞叹。

  修持六度万行,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讲,最重要的是见到诸法的真相。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是光听一听课就可以了,一定要自觉地深入法藏。即使你平时的智慧不是很高,但是到一定的时候,真的能感受到佛教里面的一些甚深道理。当你真正品尝到甚深道理的时候,见解是不会动摇的。前面所讲到的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安忍也好,都很容易行持了。

  佛经里面有一部《出曜经》,这里面有一个教证,是很好的 。“众施法施胜,众乐法乐上,众力忍力最,爱尽苦谛妙”,所有的布施当中,法布施是很胜的;所有的安乐当中,依靠佛法得到的安乐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力量当中,安忍的力量是最强的。这样一来,十二缘起里面爱的本体,可以断除;如果爱断了,苦也就可以断了,这是非常胜妙的。

  《出曜经》[注2]里面还有一一的解释。首先法施为什么殊胜呢?因为财布施只能暂时解决众生的贫困,但是法布施对众生永远有利益;所有的乐当中,为什么法乐最胜?因为依靠佛法而获得的出世间快乐,是永恒的,不是无常的;所有的力量当中,为什么忍波罗蜜多是最强有力的?佛佗讲了一个公案。

  有一个国王,当时敌军进攻他的国家,他的大臣很着急,“怎么办?现在敌军进攻我们国家了”。国王说,“没事,等着吧”。当敌军攻到城外,大臣又请求,国王还是说,“没事”。后来敌军攻进了城内,到了宫殿附近,大臣又请求,国王还是说,“没事”。最后敌军进了殿,大臣对国王说,“敌军要求见你”。国王说,“一切变易不停,都是不可靠的。我今受死万民无患,岂不于我有大幸乎”,敌军被他的话感动了,就撤军了。

  佛佗说,“是故说曰众力忍力最。”

  看起来,两个人吵架的时候,以牙还牙,“我一定要赢,才算是我的本分”;实际上,也许佛教的慈悲、安忍,更有力量。

  在这里讲到,所有的布施当中,法布施是最好的;所有的快乐里面,法乐是最好的。你们有时间的话,可以一个一个地读。

上一篇:NO.10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