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9上

创建日期:2023-04-04

  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9上

  《妙法莲华经》第九课

  此为上师原来讲课内容的

  原文原稿的当堂笔记,

  整理中若有不如法处,

  向上师三宝忏悔!

  点滴功德回向大众修行无碍!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师清嗓)下面我们先念《妙法华经》的传承吧藏文的。

  (师念藏文传承)

  (师清嗓)呃今天我们讲《法华经》啊,呃《妙法莲华经》当中现在讲的第二品里面。然后,(师清嗓)在可能讲、整个讲的时间呢,就讲的过程当中,需要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所以,你们有些是可能来、来朝拜或者是来旅游的这些人呐,呃如果不听的话呢,刚开始就你就可以回去了。然后正在讲的时候,中间起来走呢呃不是很好的。因为我们前面的从今天开始呢,就是五百个非法器都已经、五千个非法器都已经离开了。(师清嗓)所以,(师清嗓)可能有一些,呃不信仰的,或者是身体不好的呢。呃就我们刚开讲的时候呢,你就可以回去、也可以。一般来讲呢就是佛教当中的讲课呢,呃就是要这个,从开始听、听闻的话呢,就是最好是圆满,呃一节课也要圆满。

  因为我们呃、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一部法全部要听圆满的话呢,就是可能现在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的话呢,那么这个呃到这个中间的时候、中间走了呢可能不太好啊。

  呃嗯(师念藏文)。

  (师清嗓)哦下面,呃就是我们今天讲这个《妙法莲华经》啊,就《妙法莲华经》呐,呃就讲到呃这个第二品当中。呃那么,(师清嗓)前面呢,就是佛陀以长行文的方式呢,呃就是讲了这个甚深妙法的整个这个过程啊。呃那么现在呢,呃就是用这个偈颂的方式来就重、重新了,呃就、就跟大家呃再讲啊、就再讲。

  (师清嗓)那么呃今天啊、就昨天前面就是说是如果佛呢,呃就不求这个究竟的涅槃的话呢,也可以叫这个增上慢的。还有一部分呢,呃就是说,哦自己在呃这个修证的过程当中,就是没有得到证悟呢,就是认为证悟了。就这也是一种这个增上慢。就上面就是讲了增上慢的情况。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

  (师清嗓)那么就下面呢,就我们就讲到这个呃这个以偈颂的方式来说的话呢,就是佛陀就是告诉呃诸眷属,就是说是比丘和比丘尼呃他们有些呢,就是怀有这个增上慢。

  啊我们前面讲了就是所谓的增上慢呢,呃自己认为是自己就有智慧的、有信心的。甚至是自己是可能佛教徒啊。包括我们修行人呐或者说是出家人呐等等等,就这样的。但实际上呢就是如果按照这个呃佛经的这个要求来衡量的时候呢,就是自己根本就是没有这种境界,就是没有没有这种这个呃,这个呃,也就是说资格吧,就是这样的就人呐就叫增上慢。

  所以有些比丘和比丘尼的话呢,就是也是增、怀有这个增上慢的。还有些这个优婆塞和优婆夷,啊就是那么有些呢就是优婆塞呢就是有带有这个增上慢、傲慢的;优婆夷呢啊就不信,啊就是对这个大乘佛法、对《妙法莲华经》呐就是不信。啊可能有些是刚开始有有信心,但后来呐因为他的信心是不稳固的、就是动摇性的,呃就是动摇性的。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

  那么这样的这种四众弟子呢就是实际上是有这个五千个人,啊就五千个人。那么这五千个人就是自己就不了知自己的这种过失,而且呢自己所行持的这个戒律呢就是也怀有这个漏缺啊,就是缺漏。也就是说是这个戒律呢就是也染污,戒律也是不清净的,解、见解呢就是也不清净的。那么并且呢就是他们就是拼命地护持啊,自己的一些毛病,就是呃实执不悟。就是,一直呢,就因为有些这个偏见的话呢,就是非常非常这个可怕的。

  不管是什么人呐,如果自己认为是这样是对的,那么别人就是怎么样讲道理啊,或者是怎么样这个呃甚至这个佛陀面前的话呢,也是当时有有很多很多的这个没有信仰的人,就是也有增上慢的人。而且对这个佛语呢就是也不但不信信仰,就是进行这个毁谤啊就是这样的这个五千人。

  那么这样的这个五千人呢就是呃也是,他们就拼命地隐瞒自己的这种过错,啊,就是自己的这些这个瑕疵或者说自己的呃这种过失。然后呢呃就一直呢就、有些是因为自己戒律也不好,自己的见解也不好,就是过失也经常隐瞒看不到别人的这种功德,就是,这样之后呢呃就就没办法就是听下去,没办法就是接受这个大乘佛法。后来呢就他们就退出了。

  所以佛陀呢就是说是这些这个呃具有这个很小智慧的这些人呢。就是已经这个出走了,已经就是离开了。就是其实这是很好的。

  就是确实在佛陀时代的时候呢也会也会有这样的,就是刚开始进入这样的这个大法的时候呢。呃就可能呃有些呢就是就各方面的这个因缘不具足的呢就是已经离开,离开的时候呢就是佛陀也是“善哉善哉”,就是非常赞叹他们的离开。因为他们的离开以后的话呢,一方面他们自己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没有这个生邪见,就是而且呢就是他们也没有这个诽谤这个佛法和这个佛陀三宝。啊就没有这样,这样的话呢就是避免就是很多过失啊就避免很多罪业,就这样也是很好的。

  我们以后呃不管是在任何环境当中呢,就是如果有一些呃听受一些佛法。传授不管是这个声闻乘的佛法也好,就是或者说呃这个大乘的这种法啊。就是那么(师清嗓)啊这个有些人呢就是可能是确实是这个刚开始有信心,但到最后呢就是就没有;或者有些人呢刚开始的就是感觉呢就是就不太对的,就是这样的时候呢就是就退出的话也很好,啊就是这个法师呢就是也应该允许。就是不能说是“啊你听完课以后不能退啊”,不、不应该这样的,就是让他退的话呢对他个人来讲也是是这个非常好的。

  啊就包括我们这次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呢就是刚开始呃,其实我们这次可能讲的范围,是应该呃在同一个时间当中,就是这个听众呢就是应该算是是可能历史上是比较多的吧,就我不敢说是是呃就非常多的。但是因为现在的这个主要是网络这个时代啊,就是再加上呢我们这个呃所接触的和认识的人呢,就比较多就是。这次呢呃就很多人的、很这个、呃很有信心就很有关系。

  但这个当中呢就是不少的人呢,就是可能也有各种分别念呐,就这也是很好的、就是很难免的。从中呢也可以可以看出来就是很多人的这个信心也好、就智慧也好,还有呢就是他的这个各方面的一些呃这个心态啊,就是都都可以看出来。这种因缘的话呢,那佛陀时候呢,呃退出这个五千个人的话呢,我们这个这个末法时代的时候就是,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人这个给别人传讲这个《妙法莲华经》的话呢,就是那全部退了也是我觉得也、也也应该就是觉得是。

  因为自己知道是自己怎么样的,我们这个很多人的话呢,就是也知道是跟这个佛陀和菩萨这个相比较起来的话呢,就是什么样大家也应该清楚的。所以说呢,啊就是有时候这种这个缘起呢就是也是非常好啊、就是非常好。

  【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那么刚才也讲了,就是呃这个佛陀呢就是告诉就是诸啊、这个弟子当中、四众弟子当中就是退出一部分呢就是就很好的。那么佛陀说,这个所有的这些这个呃众会之中呢就是退出去的这些人呢就是“糟糠”,也就是说糟粕和糠皮之类的,就是说呃就是这些呢因为平时呃就并没有就是特别的这个闻思这个修行呐,那么这些人呢,就是在佛陀的这个威德这个下呢就是没有办法就是一直呆下去,就是在这种因缘下。因为佛陀具有特别这个威严,然后在这种威严下呢,呃没有福报的人、没有这种这个因缘的人呢,都没办法就是呆下去,就是最后呢就是只有这个退席啊,就没办法的。

  【斯人鲜福德,不堪受是法,】

  所以就是像这些呃人呐,就是有这个很鲜少的这个福报,他们的话呢就是不可能就是接受就是这样的这个非常甚深广大的这个妙法啊,就是广大的妙法。

  就是所以这这以上呢,就是讲到了整个这个法华众会、法华大会当中的话呢,部分的这个信心不稳固的、呃具有这个傲慢心的、具有呢就是呃这个智智慧呢就是不太这个甚深的就这么一部分人呢,就是在这样的这种时候呢就是他会会退出的。呃就所以说佛陀呢就是也是当时呃非常这个赞叹。(师清嗓)

  【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然后接下来呢,就是佛陀在这个众会当中的话呢,就是没有这个枝叶,也就是说是没有这个碎枝残叶或者说是没有这个枝枝叶叶。就前面也讲了,那么现在的这个呃这些人、就是在场的这些人呢,应该说是是呃就是实实在在的、就贞实的这个说法器,啊,就是有信心、有智慧,有这个啊这方面的这种这个因缘,啊,就是因缘。

  所以呢呃就我们这个一般来讲,就是讲任何一个法呢就是刚开始可能会有有有一些就是呃各种的、这种呃这个就无法这个接受的。包括我们藏传佛教当中的一些密法呢就是也是这样的,然后南传佛法当中的也有很多甚深的法。那么这些、这些甚深的法讲的时候呢就是很多大德就是在在开讲过程当中呢就是也会有、也会有就是不同的人的这个心态。就是那么这些人的心态呢呃就是不仅仅是我们一个人为的,就是还有我们人心呢就是跟这个其他的呃这个非人也好,前世的因缘也好,很多复杂、复杂的这种因缘聚合,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这个出现真正的大法的时候呢,呃都有呃这个我们在密法的灌顶啊、密法的这个灌顶的时候呢就是前面也有很多就是这方面的这个仪式,就是大家都知道。

  所以说呢到到最后呢就是这个说法器啊,就是法器的话呢就是全是很真实的、很清净的。

  【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

  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佛告诉舍利子啊,就是你们应该就是谛听,就是佛陀这个所得到的这个法啊,也可以说是这个千百万劫当中,就是佛所无数的这种苦行呢,就六般若、呃、这个六度万行而得到的这些法门的话呢,就是有这个无量的这种方便方法,啊就是佛陀对众生宣说呢,就是这个呃、

  不是我们这个一般的世间人跟别人讲讲啊,讲话或讲课一样的,就是我们可能是,就不知道众生的根基,就是很直接地就是这样,最终呢可能不一定对众生就是有利的。

  但是佛陀所宣说的,表面上看来可能暂时对他无利的,暂时对他有、有这个不同的这个看法,甚至这个退席等等,但是呢最究竟来讲就是对他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各种比喻呀、言辞啊、因缘呐来这个诠释的时候呢,就是没有一个不利益众生的。所以他以无量的这个比喻呐就是对众生就是宣说这个甚深的这个妙法。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

  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

  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

  而众生这个心里面就是所念的,就是这种各种各样的这个复杂的意念,还有呢就是众生,众生的话呢就是有种种的这个行为,啊就每个众生的行为也不同的。还有若、若干的就是许、许许多多的就是有一些这个欲望和这种个性呢、就欲性呢。啊而且呢,啊每个众生呢就是在先世当中,在先前呢,就是他们造的这个善业啊、恶业啊,呃等等等,凡是众生的这个分别念、众生的行为、众生的这种欲望心态,还有呢,就是他前世所造的善业恶业等等等,就是一切的一切呢,我们一般的声闻和缘觉都是没办法知晓的。但是佛陀呢全部都是一一这个知晓。

  正因为是这样呢,就是他给众生讲经说法的时候呢,以种种的这个因缘、譬喻、言辞啊给以这个方便力呐,就是让众生就是暂时和究竟,就是获得满足和欢喜,啊,就是获得这个快乐,这就是是佛的这个不可思议的这种智慧力啊。

  就是所以,(师清嗓)恐怕是你不不了解这个佛的功德的人呢就是也不一定是呃信这些啊。就有时候我们看到这个网上的有些语言的话呢,就是它可能,因为我们这个呃,这个网上的有些语言的话呢,就你没办法就是什么人都可以上,所以众生的心态和烦恼都是各种各样的。

  就这样的话呢,我们就是可能正面的很多人的一些这个信息的话呢,就是有些尤其是修行人呢,很多修行人的话呢,他不一定是整天、整天都在那上面,就是所以呢,很多的这个负面的一些的话呢,就是甚至对这个佛陀的有些呃,包括就是他的这个方便力不够啊,智慧不够啊,甚至有些人说是我跟这个佛陀就是一模一样的等等,现在末法时代的时候呢,就是什么样的这种语言和什么样的言辞都有。

  但是,最重要呢,就是自己就是首先要对这个佛陀的真正的这种深广的这个法门呢,就是需要内心当中获得的定解。啊,如果我们有了定解的时候呢,哪怕是成千上万个人,就是对这个佛也好、对佛法也好,或者是对这个传承上师也好,对教派就是说什么的话那就是不会动摇的。如果自己没有获得了一个坚固的信心的话呢,随时都是可能这个摇摆不定呢,就是这就是、是一个规律,就是也是一个事实。

  所以当时佛陀呢就他能了知这个所有众生的这个根器的原因呢,他也会种种的这种方便和种种的这个比喻,和种种的一些开示方法来,就是让众生就是暂时究竟就是获得解脱,啊获得解脱。

  【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

  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

  那么,众、众生这个对宣说的方便方法上面是有哪些呢?我们经常说的是这个三藏十二部,啊,就是三藏十二部。十二部当中的话呢,他这里好像又讲了这个有几部啊?就是我看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啊,就是下面说的是九部,应该是这个。嗯(师清嗓),三藏十二部当中就是就其他的,我们十二部呢,就是在《大乘经庄严论》的时候也给大家介绍过,就是,我在这里不介绍。

  就是,所以,他这里呃就是有几部啊,就是一个呢,就是他啊这个佛陀以善巧方便的哪些法门呢?就是一个是这个修多罗,就是修多罗是梵语,就是主要是以这个长行文,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个契经呐,啊,就是这个呃佛陀就是经常就是讲、讲这个一些因缘巧合的这个经典,就是这个叫这个修多罗,啊就是修多罗。呃像《四阿含经》的话呢,也是属于这个契经当中的,就是。

  然后第二个呢就是叫做是那个伽陀,就是伽陀呢,呃就是用这个、颂,完全是用颂词的、偈颂的方式来这个宣说的,就像《法句经》呢。就是有有一些这个经经典的话呢,就是它完全以、以偈颂的方式来宣说。

  然后本事,就是本事的话呢,就是佛陀呃就讲很多这个,比如说说声闻呢、阿罗汉呢、菩萨啊他们的这个故事,啊就是他的弟子当中的就是前世的种种因缘,后来,他们是怎么这个呃得果的,怎么利益众生的,就是这些状况呢就是叫这个《本事经》呐,就是佛经当中也有叫做是《本事经》。

  还有这个《本生经》,《本生经》的话呢,啊就像白莲嗯什么那个,呃嗯悲、《悲华经》里面就讲的一样,佛陀在自己在前世就是多生累劫当中呢,就如何布施啊、如何这个呃、这个持戒呀就是等等,就是有很多多生累劫自己的这种功、功德和果就是这些这个传记呀,就是这个也佛经当中也叫做是本心,《本心传》呐,就是本、《本生传》就是也有这样。

  还有这个未曾有,未曾有的话呢,那么未、未曾有呢,就是就佛经当中有很多这个特别稀有的,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显示种种神变、神通的一些这个未、未、未曾有、稀有,呃稀什么这个稀有的一些这个大乘的经典呢等等。

  然后还有一个这个《因缘经》就是《未曾有因缘经》,就是像那个《百业经》呐,就是以种种的这个呃,就各种复杂的这个因缘呢就是讲得很清楚的就是,像《百业经》之类的。

  还有这个譬喻啊,就是譬喻是佛陀以这个非常浅显易懂的一些譬喻方式来这个说明就是甚深的这个因果道、因果等道理,那么就像《譬喻经》那样的。

  然后还有这个祇夜,就是祇夜是就是又、又有这个长行文也有这个偈颂,就像我们这个嗯现在的这个呃《妙法莲华经》一样的。

  还有这个优婆提舍啊,优婆提舍的话呢,就是叫这个论、论议,就是也是、也是意思就是说呢就是它以这个诸佛菩萨也好,或者是弟子呢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就是解说这个呃、说明就是甚深内容的,啊就是这个叫做是什么呢?就是优婆、优婆提舍啊就《优婆提舍经》。

  那么这是这个佛陀呢就是刚才讲了,就是他是,因为知道众生的种种根基的原因呢,就是每个众生都不同就是,所以有些、有些众生呢可能讲那个呃《譬喻经》给他讲,就是可能也很有意义的,有些呢就是用这个《百业经》就给他讲,有些人、有些众生呢就是讲《妙法莲华经》就是很有,所以每一个众生不一定能接受。

  我们有些人呢,啊就是某个法、就是某个弟子不接受的时候特别、特别伤心呐,就是啊就是上师的这个法传的时候,怎么有些人生邪见,呃呃呃,哭啊就、就没、没、没有什么的。就是这个每个众生的根基不同,不一定是每一个众生都、都能这个契合就是所有的,连佛陀都,如果是所有的众生都、都可以这个有一部经典来完成的话,那讲一个《无量寿经》呐,讲、讲一个《金刚经》就可以了。不是这样的,的确我们这个,比如说一个特别好的医生的话呢就是,他对治病的时候呢就是他会这个药方有很多很多的药,就是就是他对不同的这个病人呢就是开不同的这个药,就是就不相同的。

  就是所以呢,我们这个以后啊,就是尤其是一些这个呃包括我们这个汉传佛教也好,藏传佛教也好,其他传承的话呢也是这样的,就是如果是要弘扬这个传承,或者弘扬教派,弘扬上师的话呢,最好不要有对自方的这个贪执,“啊就是我的上师,我的教派,我的什么”,这样的,就是凡是这个自私自利的心呢,就是都没有什么、什么这个好的效果,我们要寻找一个真理,就是这是非常重要的。

  就是所以呢,呃佛陀在这个宣讲呃这个妙华呃《莲华经》的时候呢,就是也讲、提到了这个九部的这个经典,那么九部经典的话呢,实际上每一部经典呢就是对众生的这个利益都是不同的。

  你看我们很多人念诵的时候也是有些人就是喜欢念这个、这个经,就有些人喜欢念《心经》,有些人喜欢念《金刚经》,有些人喜欢念那个其他的这个经,就这是我们每个众生的因缘不同。(师清嗓)

  【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

  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

  那么,(师清嗓)呃下面呢就是讲到这个佛陀呢就是怎么样就是他以善巧方便来给这些众生宣讲呢?比如说有些众生就是钝根的,就是他、他呢就是特别喜欢一些这个呃带有这个自私自利的一些这个小乘的这个法啊,他就是贪著于这个轮回的这种生死、生死轮回,就是不愿意这个出离,或者说不愿意永久的这个解脱。那么,啊而且这些众生呢,就是就没有在这个无量无边的佛面前呢,就是以前这个行持过甚深的这个奥妙的这个道法啊,就没有、没有行过就是。

  现在有些时候是智慧浅薄啊,信心不足啊,傲慢心特别这个呃厉害啊,就是这些、这些的话呢其实是有很多的因缘的。就是你不能说是:“啊我现在烦恼很重,别人,别人很好,就是别人背诵特别特别好的,我背都背不下去,但是,我的心情就”。我们有些人现在心情就是很不稳定吧,就是就今天就是没有什么事都是特别不开心,就是愁眉苦脸的,就是然后、就呃明天呢就是又一会儿又开心,又、又开始这个,就云间的太阳一样,就一下子就没了、就就这样。就这是什么呢?就是其实跟前世确实有很多的这个因缘,就是不然,我们一样的一个环境当中,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服。

  有时候是,你看那个,就是穿同样衣服的,吃同样饭的就是这些,像那个一些呃集体性的,就是现在一些组织性的,包括一些企业啊,就这样的话,表面上看呢他们每个人都穿着个工作服,就是一个个的就是就很好的,但是每个人的烦恼都是不同的,就是这个。我都有时候都看、看到那些特别整齐的那些队伍的时候呢,我想哦,表面上这些人很、很整齐,就是看起来都是一个个的很精神,但其实内在都藏的就是都不同的烦恼就是,他们在不同的时候就是会不同的方式来爆炸。

  呃,(师清嗓)呃就是说,我们这个,呃意思就是说,这些、有些众生啊,就是这个耽著这个小法啊,就是还有这个呃没有在这个无量佛面前就是做积累资粮啊,修十法啊。那么呃这个,而且各种这个痛苦所逼迫、所扰,所、所逼迫所扰、扰乱的,这些面前的话呢,就是佛陀就是先给他们说是暂时的这个寂灭的一些涅槃法。啊就是你究竟的这个大法和大乘给他们讲的话可能不行的,所以暂时呢给他们讲一些这个简单的这个苦集灭道或者是简单的一些这个法呢,就是让暂时就是就让他们在这里休息。就像我们讲佛教里面讲五乘,啊就是五种乘,就是人乘、天乘,然后呢,就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就是这是,呃现在我们很多人呢就是,包括我想提出的这个“生活佛教”也好,现在以前人们就是讲的这个“人间佛教”的话呢,我们现在不敢提这个涅槃,就不敢提这个更、更高一些的空性和甚深的法。就只是给他们讲,啊这个养生哪,呃然后怎么样健康啊,呃怎么样美容啊,啊还有呃这个皮肤是如何如何捏捏的啊,呃然后头发怎么样染哪,就就这样说的话呢,很多人特别欢喜“啊,这就是是跟我相应的法”。就是其实只是人间获得快乐的法呢,佛陀、佛教当中也有,但是可惜的他就是得不到解脱,就是只是暂时让众生就是获得一个快乐。

  还有一种法呢,就是呃今、今生当中我们修禅定哪,就是修这个这种这个呃什么,主要是修禅定吧,就是然后获得这个色界和无色界的,呃就是或者是欲界的天界的果位,就是这样也、也可以。我们平时让他好好地这个参禅哪,就没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的基础,呃没有、没有这样的这个前提下呢,就是让他就是安住啊,就这样的话呢也可以说是天乘,就是可能下一辈子呢就是你不一定转到人身当中。因为你今生当中天天都是这样入禅定哪,就然后下一辈子就是变成到无色界里面就是八、八万个劫当中啊,或者说是呃这个色界当中的一禅天、二禅天就是那里,或者是呃只是大、大概的这个嗯嗯就是这个天界,其实天界有无数的这种不同的这个状况,就是这些当中很、就很有可能就转在这些当中。所以(师清嗓)我们这个佛陀呢 ,就是暂时给大家讲了什么呢,就是讲了这个涅槃,啊就是为他们呢就是说这样的涅槃。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

  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

  那么佛陀就是设这样的这种方便呢,就是让众生呢就是令入这个佛、佛的智慧,呃就是曾经呢,就是暂时没有给他们讲就是你们就是获得这个成佛,因为呃我们在一些这个声闻乘的经论、嗯经、经典和论典当中的话,基本上是不提这个呃成这个无上的这种佛果三藐三菩提,然后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啊,就这些都是没有说,这是为什么不说呢,这是佛陀的一种方便方法,呃就暂时呃呃直接给他讲呢,就是他就接受不了啊,就我们一讲空性的时候。

  原来我们讲那个《六十正理论》的时候,(师笑)然后有一个人说他实在是受不了,我说《六十正理论》六十、六十个颂词,你呃希望你能不能听完,就是“不行不行,您如果讲一个可、因果的话呢,我还是能听”,就是当时我们学院那个吧就是呃条件很差,就是人也很少的时候,可能我们汉、汉族这边都是有几十个人吧,就是然后有一个人,就是我们当时讲的这个《六十正理论》也不广,就是但是《六十正理论》确实比较难懂,就是我当时讲个《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我说这个《六十正理》、《七十空性论》你不听可以,《六十正理论》呢很短很短六十个颂词,他说不行不行受不了受不了,(师笑)后来真的走了,就是所以有时候直接给他讲,就是没有方便方法直接讲的话呢,就是受不了的,就连一部法都听不完的就是这是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有时候比较宽容的这个心态啊。

  现在世间当中的话呢,有各种各样的这个众生呢可以存在的可以容有的,不要认为是因为跟自己的心态啊不同,跟自己的观点和传统,或者是你的习惯有点不同的时候“呃这个你为什么是是这样的,你应该是按照我的方式来,就是不能你的方式,你的方式的话呢这样我们没有共同的语言,不能达成共识,你知道吗?”这(师清嗓)(众笑)(师清嗓)这种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呃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达成共识,就是每个众生的习气都不同的,所以完全全部都要达成共识有一定的困难。(师清嗓)所以佛陀说他以智慧呀方便啊 ,就是然后没有,就是暂时没有给他们说是你这个得、得成佛的。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

  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

  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呃这个呃给他们不说这个成佛的话呢,就是当时这个因、就是呃这个时机呀,就是没有成、成熟,呃就是这个时、时间没有成熟。而今天呢就是呃就因缘这个成熟,就是宣说这个大乘佛法的时候呢,他会这个说说决定就是大乘的法,就是因为暂时这个声闻缘觉,或者说这个呃初、初步,呃就佛这个初转法轮的时候呢,就是没有、没有这么讲,不讲的原因呢,就是这也是具有一种这个方便方法。

  我们可能很多人就是刚开始听佛语的时候有些所谓的方便方法呢,就是完全是凭我们的一些想法来就是理解,其实这是错的。就是如果你长期的闻思修行的话,到一定的时候呢才会明白,就是原来是真正的这个需要一个方便方法。不要说呃这个,啊什么,啊,这个,成佛和这个讲经说法,就是甚至我们做事情也需要一种方便方法,啊,就方便方法。如果没有方便方法,就是,很、很直接的话呢,就许多事情都是成不了的,啊,就成不了。

  就所以在人生的这个一些经历当中的话呢就是不管是你对任何人,包括你的家人和你的同事和你的朋友、你的学生,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也需要方法,跟你的这个上师和领导和你的什么这个老师,你上级的这些人要沟通的话呢也方便方法的。

  啊就有些只看上面不看下面,有些只看下面不看上面,我原来也讲了我们这个众生呢就是站在、任何时候都是站在一个四周都有这个众生,上下都有众生的这么一个群体当中,啊,就如果你有一个方便方法的话,你、你什么都、都可以看,有有些时候我们现在发心人员当中也是,有些人很、很发心的,但是呢就是方法不对的。就是他们现在,我们,这现在我们这里的法师啊,就年轻的这些法师培养,让他们这个什么管理啊,就这样的。但他们有些是很直接,就直接冲下去,然后两个人观点不同的时候呢,非要拿一个,拿一个纸来让我签个字就是,让我签个字,然后用这个字来就是开始:“你看,这个签字,你同不同意,你看现在你不同意,你输了吧。”就这样,结果就是也不是很好的,就,就(师笑,众笑)其实这个事情呢,应该是先、先就是就大家应该就是很好的去沟通就是,就这个很很重要的。

  就是有一些方便方法,我们在世间当中的话呢也、也需要沟通,有些虽然自己有智慧,但是呢这种智慧呢好像自己认为是自己很了不起,结果呢就是自己也有很多的这种这个呃毛病吧,就是可以这么说,就所以在做事过程当中的话呢就是需要啊智慧和方便,就是所以我都呃的确就是越看这个佛经呐,就是前辈的这些(师清嗓)这个深广法门的时候呢,就是越有这个信心啊,就是即生当中就是遇到这样的这个法门是,的确是非常这个荣幸,啊非常荣幸。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

  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所以他这里就是讲这个,呃前面呢就是没有这个说直接你们这个成佛,然后佛陀说我说的这个这九部法,也就是说是上面就是包括那个戒、戒环这个禅师吧,就是他们也认为是九部法呢就是上面这个经,就九、九种、九种经典,就是九个、九个经典就是也就是十二部经当中的九部经。

  那么随顺众生,九部经呢就是也是随顺这个众生呐,就是说让他们这个呃这些众生随随顺之后呢就是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目的是这个最后归入这个大乘啊,就所以呢就是宣说了这个、这个经典,啊就八万四千法门也好,或者说这个三转法门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我们那天说是就是这个,呃比如说这个父亲他自己是读过大学的话呢,他可能想尽一切办法,就是让这个孩子呢就是要读、读完这个大学就是,暂时让他读小学、读中学、读这个什么这个中间的什么中专本科啊,就这些的目的呢,就是其实是他最终呢就是他自己读过的这种这个本科,就是这、这个一样的。所以我们佛陀呢就是暂时就是设的很多法门呢,就是最究竟呢就是还是这个甚深的这个妙法大乘,(师清嗓)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

  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

  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

  他下面讲这个有些这个佛子啊,就是应该说就是这个法器的,就是真正的这个具有善根的就是法器的一些这个呃众生是什么样呢?就是实际上是是就有很多这个佛子的话呢就是,他这个心地就是非常的这个清净,啊有信心和有智慧的,然后呢呃有,呃这个心呢就是很柔软,就是对众生就是具有这个大悲心的,并且呢对世间和出世间法就是什么都是能这个直接解剖,就直接呢就是就能、能了知的这样的这个利根。

  而且呢就是在无量无边的这个佛面前呢就是曾经也是修行过甚深的这种妙道,这样的这种佛子呢,就是可以就是说是这个大乘法。那么佛陀呢就是他也这个授记啊,就是这种人的话未来呢就是一定会是这个获得这个成佛的。

  啊我们在听法的时候就是不是一会儿又产生一个邪见,一会儿产生一个怀疑,一会儿产生一个分别念就是,好的呢就是给他讲了这个呃多少年都是这个生不起真正的信心,不好的话呢就是一个人稍微给他就是说一个过失的话马上相信了就是。有时候福报浅薄的人呢就是就可能这个呃就信心很不稳定、稳定就是,不清净的就是这种。还有对这个利根之、利根啊对众生有这个慈悲心啊,这样的这种人呢我们可以就是给他就是传讲这个大乘佛法《妙法莲华经》,而且呢佛陀也授记就是将来这种人是可以就是获得这个成佛。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

  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

  (师清嗓)那么这个呃是什么样呢就是就下面讲这个呃比如说这些人啊,就是以这个甚深的这个心呢就是一直这个念念不忘这个佛陀啊,并且呢就是长期以来也受持这个清净的戒律的缘故啊,就听到就是这样的这个呃这个得、得佛果的这个或者是大乘的这样的法门的时候呢,那他们就是自然而然都是就是这种大欢喜心遍满于、这个充满于整个身心啊整个身心。

  佛陀知道就是像这种行,思想和行为或者这样的信心呢,就可以就是堪为这个大乘佛法的这个法器,啊就堪为呃大乘佛法的法器。

  就所以有些这个禅宗的这个呃就是包括这个天台宗的有些大德啊,就是解释的时候呢就是,他这里这个“心念佛”呢就是念自性佛,啊就念自性佛。然后他说这个持那个清、持清净的戒律呢就是持无相戒,啊就是持这个无相的戒,就是也是可能说得比较、比较高吧。就是这样解释也是呃很好的,因为他们这个处、这个深就是这个呃怎么说啊,就是这个呃在这个心坎深处呢就是对这个佛陀就是有这样的这种信心和受持这样的无相的这个戒律啊,这种人就是听到这个大乘佛法或者是《妙法莲华经》或者是获得的这样的消息的话呢,遍满都是这个身心就欢喜啊,就像我们《入中论》里面就是讲的这个听到这个空性的名称的时候呢就是呃这个呃什么,啊就是生起这个欢喜心的这个相一样。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8下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