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3譬喻品16下

创建日期:2023-04-11

  民俗学-法华3譬喻品16下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

  (师清嗓、师喝水)嗯、嗯下面就是说这个佛啊,就是说这个舍利弗,呃这个长者的话呢就是,他虽然就是身手有力的,啊就是,但是呢,就是他没有用就是,他本来身手有力就是,他想把这个孩子就是抱到这个怀里就是跑出去,但是呢他没有用自己的力量就是。如果这样强迫的话呢就是好像效果不好的啊。就是他应该是用比较呃这个柔软的或者说是温馨的,或者说是一种温和的这种手段啊,就是来就是他就、就引诱为主、疏通为主。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是、是这样的。可能就是堵着的那个呢,就是把它疏通就是,这个很重要的。越堵的话越可能关系也是这样的。

  比如说两个人的这个关系啊,就是不太好的时候呢,有些人是以应该强硬的方式来就是,开始这个呃以毒攻毒。但是这个效果呃也许,嗯(师清嗓),嗯(师清嗓),(师笑)是什么啊?就是说,虽然说他有力但是他没有用他的这个力呢,就是他只是以一切用这个方便方法来,就是救自己的这个呃火宅当中的这些孩子的这种这个呃苦难呐。就是把这把他、他用、用这个什么这个三个车的这种呃玩具,就是给他们就是示现啊,然后呢就是他们,然后呢就是个、到了这个解脱之后的话呢,每一个都是给这个珍宝的大车。

  啊就是先、先刚开始呢,就是他用一般的车子就是用玩具来,就是让他们引诱到外面。到了外面之后呢就是,这个老施主的话呢就是,他有得是这个财产就是、有得是钱就是,所以说,呃就原来一个呃哈尔滨的一个什么、一个,(师清嗓),呃一个大老板就是到、到佛学院,“呃,我要给我的,呃孩子啊,我得给家人啊,我得给还有呃工厂里面的人呢,我要多念、念念经,啊,我有的是钱,我有的是钱!”(众笑,师清嗓,师笑),他,他给那个学院就是交那个,后来就是他就交那个三千块钱就是,(众笑)、(师笑),“我要给他们念经,”然后“我有的是钱”,嗯。

  所以那个、那个那个什么这个老长者的话呢,就是他、他也是昨天不是说了吗,就是他说是他有的是钱,所以,所以那个,呵呵,(师笑)嗯嗯,说是什么啊,就刚才呃,他就这个给各个都已经给那个珍宝的大车啊就是。

  【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如来呢就是也是一样的就是,虽然他有、有力,就是他有这个、有这个呃,比如说有十力啊,就是有四无畏啊,还有呢就是十八不共法啊等等。但是呢,我们在众生面前呢,就是没有就是直接都是把、最高的这个最深的法呢就是没有讲,就是这个讲八万四千法门呐,或者说三转法轮呢。在这个时候呢,就是就一步一步地先讲四谛法门,然后缘起法,然后呢就是讲这个菩萨的这个乘啊,就这样的。

  呃,这是以这个智慧方便,啊就是以、以给予一个智慧和方便,然后呢于三界的这种这个火宅当中的这些众生呢,就是救脱出来了。那么,就为他们呢,就是说这个三乘,啊就是三乘。那么三乘是什么呢?就是说声闻乘,这个还有呃辟支佛乘,啊就独觉乘,还有这个佛乘,啊就是佛乘也说,菩萨乘也说。

  【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著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然后,这、这三乘说完、完、完了以后呢,就是还继续这样说的,你们呢就是不要贪著这个安住于这个轮回的这个火宅当中,啊,就看我们众生呢,就是真的是经常处在这个轮回当中的,那么不要呢,就是贪著这个非常这个粗弊的,啊色声香味的这个五欲妙,啊就是说,我们本来是这些色声香味都是不、不实在的、没有的,但是我们众生一直就是贪著的,如果贪著,如果呢就是这个爱流不、不间断的话呢,那就是一定会是这个痛苦的这种火、剧火啊,就是一定会是燃烧就是你们的。

  啊所以呢,就是你们就是赶快,就是很快的时间当中呢,要这个走出这个三界,要获得这个三、三乘,就是“当得三乘”。那么,呃,当得到的这个三乘呢,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就是呃这个声闻乘和辟支佛乘,和这个菩萨乘啊。

  就是这是呃巨力这个什么长者,《巨力长者请问经》(《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当中呢,就是也是讲了,就是说是所谓的这个三乘呢,就是有些众生呢,呃,就是因为呃他就厌离这个轮回啊,就是他自己想获得解脱,就给他宣讲这个四谛法门就是,这叫做是这个声闻乘;那么有些众生呢,就是他想自己呢就是获得解脱就是,那么给他就是宣讲这个十二缘起法门就是,这个叫做辟支佛乘;那么,有些众生呢,就是可以给他讲这个三藐三菩提啊,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这个呢,就是可以称之为是菩萨乘,啊,就菩萨乘。

  所以,巨力这个长者的这个请问经当中呢,专门就是讲了这个三乘的不同的这个修行呐,就是它的不同的这个法门,啊,就所以佛陀呢,就是在不同的经典当中给我们就是宣讲了这个三乘,看我们自已呢就是、就是选择哪一个。

  其实我们这个藏传佛教的话呢,就是比较这个包容的,就是它可以把这个声闻乘也会讲的,缘觉乘也会讲的,然后显宗乘和密宗乘呢,很多的道理呢就是给大家讲,讲的过程当中,有些呢可能喜欢修这个四谛法门,有些喜欢修呃这个十二缘起法门,有些呢就是先这个初步初步地,就是把这从四谛十二缘起一直到就是三十七道品的大乘的这些教义呢,都不断地在修行,就是这也是个非常好的一种这个方法吧。

  【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

  (师清嗓),那么,(师咳嗽),佛陀呢就是说是我今天呢就是为你们就是可以说是担保就是此事,就是终、终、始终呢,就是就给你们所宣讲的这种三乘的法呢,就是不会有这个半点的这种妄语,啊就是不会有这个虚妄之言。

  【汝等但当勤修精进’

  呃你们呢就是也可以就是精勤地这个,啊就是尽管就是你们非常放松的,就很精勤地这个修学这样的这个佛法。呃就是所以,我们呃这个佛陀的这种言教的话呢,就是我们众生呢就是也需要呃需要这个精进,就是如果没有精进努力的话呢,世间的这个事也不能成、成功的,就更何况说是这个佛理。

  【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

  那么如来、如、如来是以如是的这种方法、方法呢,就是让这个众生呐,就是获得这个呃解脱,也就是、也可以这么说。啊就是你们应该就是知道,就是这三乘法呢,就是实际上是都是,呃这个三世诸佛所、所这个赞叹的,而且这三乘法的修行呢,就是身心就是获得自在就是无有任何的束缚,还有呢就是获得了一种这个无所求,呃就是无所、无所依和无所求的。呃就是呃“人到无求呃什么品自、品、品自高”,是吧。就是我们世间当中也是说,人一般到达就是没有什么可求的。当然有些呢,就是好像人很懒惰就是什么都不想做的,就是这、这不是品质很高的,就是应该呃就是(师笑),就应该我们到达这种一定的这种智慧的时候呢,就是其实是呃就没有什么这个所求了呃就没有什么。

  【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 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那么就是这个乘呢,就是实际上是在这里讲的是这个三乘,哪三乘呢,就是以无漏的这个呃五根呐、呃五力呀、呃七觉支啊、八圣道啊,还有这个四禅呐,就是四无色界的定呐,八解脱三摩定,啊就是八解脱三昧等等等,就是那么就是这样的这种,呃这个一些就娱乐,就是自己的这种玩耍,啊就是工具啊,或者是这些就是,这些是三乘当中,也就是说是三乘最后所得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很高的,呃就是具足三乘意义的,而且呢就是里面有呃各种各样的这个娱乐,各种各样的这种玩耍的这种珍、珍贵的这个器、器具呀,就是全部都具足。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便得这个无量的这种安隐快乐。

  就我们到达这个佛果,或者是到达菩萨位的时候呢,不像我们这个世间当中的一、一些有漏的,就是这种这个无常的,嗯还有就不稳定的就是这种这个快乐,啊就是这种快乐。我们现在的很多的快乐呢,就是实际上是是呃不稳定的快乐,呃就是呃暂时在我们这个因缘具足的时候呢,好像是获得一种这个快乐,但实际上就是到、到最后呢,就是也是呃不快乐的,呃就不快乐的。

  就是我以前看过那个,就是隋朝时候的这个王通的一个叫做《中说》吧,就是《中说》里面呢,就是说是这个呃“以势交者,势倾则倒(绝)”,嗯就是如果用势力来就是互相这个交往的话呢,那么这个势力已经就是没有的话呢,就是则已经绝了就是没有了,呃这个“以利交者,呃什么利穷则散。”就是呃如果以利益来就是互相这个交往的话呢,一旦这个、这个利、利益就是已经穷尽了的话呢,呃就是那么就是后来就、就人就已经散了。

  现在有些大德和有些人的话呢,就是什么“以、以情相交,呃情断则伤,呃什么以心相交,呃则这个永远这个什么,呃呃久远呐就是则成永、嗯则成永远,呃则成永恒久远,”就是有、有这样的一些,增加了一些词。但实际上呢,古人就是,当时、当时这个王通呢,就是是呃隋朝时候的也是一个教育家和文学家,就是他的这个文字里面呢,说的是还是对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用这个势力来就是互相这个呃结、交往,就是或者是以势力来就是互相交朋友的话呢,一旦就是这个势力已经失败了,呃就是势力已经倾倒了的时候呢,那么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这个绝断了,就是没有什么的。如果我们是以这个利益来就是相交,呃就是互相都有、有、有利益,那么一旦就是利益穷尽的时候呢,就是人就散了了。

  呃那么现在很多人讲的也是对的,如果以感情相交的话呢,一旦感情呢就是可能会断了,断了以后的话呢,就是那就呃就两败俱伤,啊就是都互相都没有了。呃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有些是,有些这个,现在世间的人呐,世间的人呐,当他在位的时候呢,就是大家都是好像很、很、很这个恭敬呐,就是赞叹呐,一旦就是不需要求他的时候呢就是谁都就是不理他了,啊就不理他了。呃,那么,这样的这种比如说以势力而得到的,或者说是以、以权力而得到的,以这个呃金金钱而得到的,呃这些的话呢,暂时是对你带来一种这个快乐,但实际上呢就是不是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经常想,比如说呃这个老师和这个学生之间的这种关系的话呢,如果是因为互相一个谋求的原因,就是互相交往和尊重的话呢,一旦就是不需要求的时候,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感情就没有了。但如果这个,啊老师和学生呢,就是从内心当中的一种给他建立一个永恒的这种智慧的,呃一种,呃这个呃交往的话呢,就是那就应该是。

  就像我们呃这佛教当中也是是。比如说一个金刚上师啊,或者是他在介绍佛教的过程当中的话呢,你内心当中真正找到了这个心的本来面目的话呢,那这个是,不管是上师在也好,上师不在也好,就是这不并是上师在不在的原因就是。比如说我们,呃一般佛教徒都很多的这个为什么是对这个自己的根本上师呢那么的这个感激,上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间,但是呢就是一直念念不忘啊。啊或者说是上师的一言一句都是大家记得非常清楚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是并不是是有条件的一个爱。就是不是、不是你你对我好的时候呢,我对你好,你一旦对我不太好的时候呢,我也对你这个不好,就是甚至的话呢,就是我呃你对我好的时候呢,我非常非常好,我我自己的身体一样,就是不呃,但是你一旦对我不好的时候呢,呃我不但对你不好,就是甚至我可以这个把你的身上就是一就是割、割一块肉,就是都都都心甘情愿,现在世间上的很多的这种交友呢就是有这样的这个条件、条件性的。

  但实际上是真正的这个,呃比如说一些这个上师与这个弟子之间的这种感情的话呢,就是它并不是是一种建立在一个互相谋求的这个利益关系。如果是利益关系的话,一旦这个利益呢就发生这个一些危机的时候呢,就是互相都不但不管,就是甚至的话呢,就是可能你你会有意的去要害他,就是有这个的。但如果他不是这样的,就是他一种这个方便方法来让你真正的这种通达这个法理的时候呢,那这是永恒的一种快乐。

  就是所以我们在这里呢也讲了,就是通过这个佛的这个无漏的这些这个财富,我们得到的时候呢,那我就并不是是暂时的一种快乐,就是应该是一种永恒的无量的这种这个安稳、安隐和还有这个快乐啊!就这是,我想我们修行人呢就是很多都能感受得到的。如果跟世间人讲的话呢,就是可能讲不通,讲不透,就是就没办法,就跟他怎怎么讲,他说不可能的,就是人、人与人之间只要有利的时候呢,你互相可以,就是,就呃,嗯,就人不骂我我不骂人,人一旦骂我的话我要恨他,就是这就是毕竟的一个这个规律。就是他们有他们的规律,我们也承认世间有这个规律,但是呢,有时候是超越这种规律、规律的一种这个修行的自在呢,就是在大乘佛教当中的、的确也是可以获得的,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的话呢在修行过程当中也得到的。

  但这种、这种呃方法的话呢,跟我们的平时的观念、跟平时的生活方式呢,有点就是不相同的,啊平时我们的这个价值观呢,从来都可能从小父母给你的教育,一直到你的书本上给你的这种这个智慧的话呢,都不是这样的,就是这种轨道呢就是有点点就是相违,但实际上呢,就是我们所讲到的真正的这种无求的这种智慧啊就是。

  我们很希望每个、每个这个道友啊,在求法的过程当中呢,就是真正认识自己的心的这个最深奥的这个这种部分呐,就是在这个时候呢,应该就是自己知道是到底在这个世界上是谁是这个亲友,谁是这个敌人啊。就是真正的在这样的智慧面前的话呢,可能这个怨敌和敌人都是,怨敌和亲友都是没办法分,没办法分的时候世间人呢就是对你可能有点不理解,就是觉得是这个人好像有点这个呃就是呃不懂规律啊就是,但是呢在某种意义上面呢,这是修行的一个最高境界啊就。

  嗯,下面多不多,不多了,是吧,还讲一点,嗯,讲讲讲,讲什么讲,怎么讲,在哪儿,对。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

  那么佛告诉舍利弗啊,如果有众生呢,就是内有这个智慧的这种如来藏也好,或者是这样的这个智慧,那么从佛陀世尊那里呢就是听到了这个佛法,然后对他呢就是产生极大的信心,并且呢精勤地这个修行啊,就是精勤地修行佛法,那么很快的时间当中呢,就是从这个三界里面就是获得涅槃和解脱,那么这个乘就叫做是声闻乘,啊就声闻乘就是它要修、修四谛法门就是,然后精进地修行四谛法门,最后呢就是从三界当中获得涅槃、解脱,这个叫做声闻乘。然后(师清嗓),那么这个呢就是相当于刚才这个老长者的这个孩子啊,就是为了就是呃求这个玩耍品就是,最后呢就是他求得到了这个羊车、就出于这个火宅一样的。就是这个是第一个。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

  然后还有众生呢,呃如果有些众生的话,从佛世尊那里就是听受这个佛法啊就,也就是说是,听受这个十二缘、缘起的法门,那么他呢就是精进地这个修行就是、求这个自己的这种自然智慧,而且他呢就是愿意独自在这个,居住在一些寂静的地方啊,当然这个独觉的话呢,也有一些这个住在这个群体当中的一些独觉啊,还有什么麟角这个喻的一些独觉啊,就是有不同类的。那么他就是最后甚深地了知这个一切诸法是因缘生的,最后把这个缘起的这个还灭啊,就是全部都通达的时候呢,那么这种这个乘呢就是叫做是辟支佛乘啊,就是辟支佛乘。

  那么他就相当于也是这个刚才老长者的孩子当中呢,有些是求这个鹿车啊,就是从出于这个三、三这个三界的这种火坑一样的。但是藏文当中呢好像它这两个鹿车和羊车呢,就刚才那个缘觉的比喻当中有鹿车就是,然后独觉呃什么这个声闻的,呃声闻的比喻当中呢就是有鹿车就是,缘觉的呃这个比喻当中呢有羊车,但看起来好像是,应该声闻是可能是鹿车,呃就这、这里汉文的可能方法,汉文的这种比喻呢比较好一点吧。因为那个嗯声闻的话呢毕竟它是那个,比较就呃,它是群体当中的,就是像那个声闻一样的,就是有很多阿罗汉那样、这样的,所以,他这个是有这个群、群类的,就是这样的。

  然后那个鹿、鹿车的话呢,就是鹿车当中也有这个群体就是。以前我去放牛的时候,经常看到鹿群,呃但是呢大多数呢就是也是单嗯单、单独的就是在,在山、山里呀、在森林当中啊就是经常独行的就是,所以这个呢可能是鹿车就是独觉的这个比喻就是,像汉文里的这种方法可能,也许就是适合一点。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

  那么,就是还有众生呢,就是有如果众生在佛世尊那里就是听受这个佛法,就是信受之后呢,精进地这个修持啊,就是精进地修持这个大乘的这种法门,那么求这个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呃其实这些都是是不同嗯不同的名称,就是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呃这个佛的这种这个大乘的智慧。那么如来的这个知见啊、就是力啊、无畏啊,呃就这、这些都已经这个求得,就是具足,并且呢就是他就这个呃愍念就是安乐,就是这个悲悯就是所有的这些众生呢,就是安乐就是无量的众生,让这个安乐就是给予这个无量的众生,利益就是人天、度脱一切啊就是,这叫做什么呢?这叫做是大乘的这个,嗯大乘的,啊就是叫这个大乘啊就是。

  【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那么这种呢就是叫这个菩萨就是求、求这样的乘的呢就叫做是这个摩诃萨,啊就是菩萨摩诃萨,呃菩萨、大菩萨嗯,“香且森华森华钦波萨叶酿波拉香擦洛窍多嘉森且奥”,森华森华钦波就是,就我们就是藏文当中有这个森华森华的话呢,好像摩诃摩诃萨啊,就是怎么说啊,摩诃摩诃萨。其实汉、汉地也有,就是呃,比如说,呃,是南无就是什么什么菩萨就是摩诃萨,呃,就南无香云菩萨摩诃萨、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南无观音菩萨摩诃萨。汉地那个早晩的这个念诵当中就念得很长很长,就是什么香云盖菩萨,嗯(师清嗓),香云盖菩萨是来自于《金光明经》的,然后说是是依靠这个菩萨的这种能、能力就是让这个香云呢就是,呃,就变成特别多的这样像这个云盖一样的,然后就供养诸佛菩萨。

  呃,就是一般汉地就是这、这个早上这个很早的时候,有些在打瞌睡、有些在念(师笑),而且他那个念得特别特别长,就是“摩、 诃、萨”,就是这样,就慢慢慢慢慢慢慢……,这样。我都有时候想我们那个学院开持明法会的时候,前面的那个藏文的这个皈依和发心也是念得很长,就是(师笑)。藏文、藏文当中也有很多仪轨,就是跟汉文的一些仪轨一样的,就是然后他念得特别特别的长,有些人呢就是真实地在念,有些人呢一直在打瞌睡、做、做美梦。所以我们这个经常说菩萨摩诃萨,就是摩诃萨,摩诃萨是大菩萨,大菩萨“香且森华森华钦波森华森华”,摩诃摩诃萨,怎么说啊,森华森华菩萨菩萨,怎么说啊,凡是藏文当中也是,(师咳嗽),嗯,就是这个是菩萨摩诃萨。

  嗯,呃,嗯……对,嗯,嗯,好像唐朝有一个,也是一个诸、诸集、《诸经要集》,《诸经要集》里面有一个智严、智严大师,有些说是他翻译的,有些说是他汇集的。这里面就是讲,呃声闻乘和缘觉乘,呃,菩萨乘的话呢这三乘的人呢都是发菩提心的,就是说,呃,都是发菩提心。只不过呢,呃这个声闻乘和缘觉乘的话呢,就是他就不宣扬这个,呃大乘菩、大乘的法啊,然后呢也不劝,就是让这个众生呢就是获得这个解脱,然后也不恭敬呐、不供养啊就是大乘的这种佛子。然后见到有些,呃有些人来的时候呢就是也不迎接、也不欢喜,就是声闻和缘觉是这样的。然后菩萨的话呢就是完全与此相反,就是要度、呃利乐就是一切有情的,尤其是见、见人这个,呃迎接、欢喜就是。

  所以我们有些、有些法师和有些、有些这个接待人员的话呢就是见到别人这个新来的一些居士啊、新来的一些佛教徒、有些新来的非佛教徒的时候很反感的,“不要来,不要来,不要来,你不能听课,不能听课,这你、你,请你走,请你走。”这是声闻缘觉的一种说法就是。(众笑)呃,他、他里面说是什么这个“不迎、不喜、就是他不、不、不会不会来迎接、也不会欢喜就是;就见、见来人者,不迎不喜,就是见到这个来人的时候呢,呃,不迎接呢也不欢喜;但是菩萨乘的话呢,呃就他发了菩提心并且呢就是他就、就欢迎呐,他就来这个欢喜啊。就是看到这个众生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众生呢,就是他想是先给他就种下一个善根呐,给他留下一个好的这个印象啊。就有些是他第、听的第一节课,就是那么最后一节课,就是所以给他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

  我都有时候晚上想啊,就是呃他们有些来听课的人呢,就是有些是到中间的时候就是起、起来、起来就走了,就是有些呢很难受地就一直这个听到就是又看表、就又看一下,然后很、很不满的表情就是,但勉强就是一节课听下来了就是,这也是就是值得很欢迎的。就是以后的话呢你们有些那个没有信仰的人呢,就是听课的话呢,我也装着这个菩萨乘,就是然后,呃这个欢迎就是你们来这个听那个有些不需要灌顶的、不需要的这些的话呢也可以。你们有些自、自己的亲朋好友啊,看到有些,嗯当然不要强迫地让他们非要推到这个经堂里面来就是,这、这样也不太好。就是我们强迫地这个宣传这些没用。但是有些呢就是真的来看一看呐、就是来看,听一听啊就是,听听那个我们这个前后课诵的一些声音呢就是,就他原有的那种如来藏的功徳就引发出来了就是。然后有些的话呢,呃就是通过一些道理呢就是慢慢慢慢看一本书啊,就见到一个、一位师父啊,就是这样的原因呢就慢慢慢慢就是种下善根,至少也是种下善根就是。

  所以我们大乘这个佛子的话呢就是要对众生结缘的时候是应该有一种欢喜的这种心态啊,这是很重要的。包括我们学会当中的话呢就是经常有很多的这种旁听者,就是但是有些、有些组呢就是对旁听者就很欢迎就是,对他们不但是就是给他们呃就是接受,就是他们来听课就是,甚至呢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有些吃的、水果啊就是这些的话呢都都可以这个给他们提供。但有些的话呢,就是特别的不满,就是把门都“啪”就就关下去就是就:“不要来不要来,不这是不能来,这是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就是,你们这些人是不能来的。”(众笑,师清嗓)这样的话有点这个不行啊,就是以后还是我们既然学大乘佛法的话那呃,欢迎光临对吧?嗯欢迎光临,欢迎光临。(师清嗓)

  【“舍利弗,如彼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火宅到无畏处,自惟财富无量,等以大车而赐诸子。

  下面是这个佛陀告诉舍利弗啊,就是刚才这个是牛车啊就是大牛车,就是牛车好像那个动画片里面就是,最后是就全部变成牛车是吧?以前台湾做的有一个《妙法莲华经》的,呃忘了。舍利弗呃就是呃怎么说啊舍利,佛告诉舍利弗就是这个长者呢就是见到这些孩子的时候,安隐就是从这个火宅当中就是得到这个解脱,就是获得了无畏的这种地方。然后他自己也是想是我现在是有得是钱就是,然后呃以这个呃平等的方式来就是给这些呢每个都是给这个很好的车、车啊。

  【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槃乐,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

  如来也是是一样的就是,为一切众生他是一切众生之父,他见到这个无量亿的这些千万的这个众生之后呢,就是佛也是是他就叫这个呃通过这个这个门呢,就是就出这个三界的痛苦,那么怖畏啊、危险啊最后呢就是获得这个涅槃的安乐。那么如来这个时候呢就是想是我也是有这个无量无边的智慧啊、力啊、无畏啊等等等,就是佛陀的这些的这个无漏的这种法藏。那么这些众生的话呢都是是我的这个孩子,那么给他们应该平等地这个给予这个大乘的这种法,而呃不令就是有些就是各自的这种方式。因为各自的像声闻乘、缘觉乘的这种方式来得度的话呢,就是没办法度啊就是,这是自私的一种这个说法,就是不应该呢就是有自、自己的这种声闻缘觉的方式来这个灭度。而是应该是以如来的这种这个呃最后以这个大乘佛法来就是获得了这个不二法门的,这样的这个灭度,呃就就给他们呢就是应该这种方式来灭度。

  【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那么这些众生呢脱离这个三界这个轮回的话,给他们呢就是共同的给这个佛陀的禅定、智慧、呃解脱的这些这个娱乐的这种这个玩具啊就是给他们给这个。那么这些呢就全是是“一相一种”,就是一相一种的话呢,藏文当中是一种颜色就是,汉地的有些法师解释的时候呢,一相是指的是胜义的实相,一种呢就是是一切种智就是一切智慧,但藏文当中的话呢,意思就是说佛陀刚才上面所讲到的所有的这些娱乐的这个智慧的一种颜色就是,这这一种颜色的话呢实际上是是呃所有的十方圣者呢所赞叹的,而且它能生起了最清净、最微妙的这种快乐就是,应该呢就是我们世间当中是最无与伦比的智慧。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

  呃佛陀呢告诉舍利弗就是这个长者呢就是刚开始的时候用三车来就是引诱这些孩子,然后呢就是给他们就是大车,然后这个大车也是用七宝就是所庄严的,而且这里也是特别舒适、特别安隐第一的。但是这个长者呢就是实际上是也给他们没有呃说什么妄语就是,没有这个过失啊没有这个过失。嗯呃,因为刚开始说是你们过来就我给你们车,然后后来的话呢他已经离开了这种痛苦。

  【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同样的道理,如来也是是如此的就是,如来也不会有妄语的。最初呢,就是给佛,给众生说这个三乘法来就是引导众生,那么到最后呢,就是唯一的以大乘法来度脱这些众生。

  【何以故?如来有无量 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 但不尽能受。

  为什么是他没有妄语的过失,没有这个错误呢?因为如来有无量的这个智慧啊、无畏啊、就是还有这个十力啊等等这些法藏。他呢,就是可以,呃,就是能予这个,给予就是一切众生,就是大乘之法啊,呃,但是这个众生的话呢,就是如果我们真的直接给的话呢,就是这些众生都是不能接受就是。刚开始如果我们给这个,所有的这些佛陀的这个一乘法门就是给众生的话呢,那么这个呃,可是这些众生的话呢,就都没办法接、接受就是,所以说呢,佛陀就是不得不应用就是三乘法的这种因缘。

  【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那么佛告诉舍利弗,是这样的这种因缘呢,应该就是知道就是佛呢就是,依靠他的方便力就是,先呃,就是,呃,需要就是说三乘,实际上是佛说一乘的,但是一乘呢就是,他就分别就是,不同的众生面前就是宣说这个三乘啊。

  佛在这个大呃,那个,呃,《大智度论》当中啊,《大智度论》里面就是说,我们说的这个“度化一切众生”。什么是“度化一切众生”的话呢?意思就是说呢就是,如果用声闻乘、缘觉乘、佛乘来就是能度化的呢就是,给他们可以度化的。如果不能以这三乘来度化的话呢,那么用这个人天乘来就是度化。如果以人天乘也不能接受的话呢,那么呃可以给他就是人间的这种,呃什么饮食啊、衣服啊就是,这些来满足他们。如果连这个都不能的话呢,那内心当中就是要修这个慈悲心,这叫做呢“度一切众生”就是。

  所以,我们这个大乘佛法经常讲“度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的话,并不是把每个众生真的已经度脱到彼岸,就不是这个意思。就随着自己的根基,你如果把他安置于声闻缘觉乘的话当然很好的;如果不能的话呢,就是让他能不能获得人天的福报;如果连这个都不能的话,我们平时在《释尊广传》里面讲一点,给他给一点吃的啊,给个棒棒糖啊,(众笑)给个巧克力啊,就是给个这个呃,喝一杯咖啡啊就是,这样的话呢就是,那这也是是利益众生;如果连这个都没办法,就是什么钱也没有,什么都没有的话,那我就不管了,我反是修菩提心就是,度化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这叫做什么呢,就是“度一切众生”。

  我们每个人要度一切众生,但是我要度一切众生的话,每个人不一定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至少也是内心当中这个观悲心,就这个应该有的就。按照《大智度论》的话呢就是度一切众生有很多次第的啊,就真正能度的也有,还有内心当中修菩提心,《大圆满禅定休息》和《虚幻休息》里面都讲了,就是我们要内心当中修、观修这个菩提心的话呢,就是也实际上是这个功德和力量是非常大的、一样的,那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师清嗓)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阿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嗡阿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嗡阿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3譬喻品16上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