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4信解品23下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
说菩萨法,以求佛道,
而于是法,永无愿乐。】
那么就说是我等呢就是虽然就是为这个佛这个弟子大乘这个菩萨呢就是,就说一些这个大乘的菩萨法门,就是那么以希求呢就是让他们就是获得了这个佛的道,但是这样的这种大乘法的话呢实际上就是呃就没有这个,没有、没有这样的这个求啊,就是永无、永无愿乐,是吧。
呃就是他们呢,嗯其实有时候声闻缘觉也有点口是心非那个。呃(师清嗓),对,他们那个给我们讲的这个是大乘的法,但是心里呢就是就根本没有,就是他们现在就是,不过我们可能有些人也是是这样的吧,就是我们就讲这个大乘法如何如何,但是我真的要度众生的话呢,就好像也没有想过。
“唉,我累得很,谁度啊?就是那些野蛮的众生,坏人。呃就,那、那也去度啊,就是就我不,我才不度这个人呀,我、我才不帮助这个人呀,就是我要度的话呢就是跟我关系好的这些人呢,我要去统统地度完。关系不好的人,都是我不要说是度他,我想看都不想看,就是话都不想说,就是我来了以后都是我会这个蒙着脸,就就我从这边,如果他东门来的话,我会西门出的。”(众笑)
就、就许多人可能,我们大乘佛子当中的话呢有些是啊,人际关系真的、真的很、很糟糕的,就是我想有些发心人员,就是有些发心人员呢,我一方面很、很感谢就是我们的发心人员,但一方面的话呢好像,我们有些发心人是真是这个米拉日巴的传记里面就是说是把这个牛角放在口袋里面一样的,就是牛角放在口袋里面的不管怎么样都是就是不可能平的,就是因为全是是弯弯的,就是它直、直直,互相都是撞,就就怎么说啊,勾心斗角,就是根本不会就是平静的时候,就是你只要呃一大袋牛角就是你穿、穿、就是背着走的话呢,就是它不可能是很、很平衡的。
所以说,我们有时候是这个表面上看起来人都很好的,但实际上呢就是不管是处理问题也好,这个人际关系上面的话,我希望啊,我们这个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呢,说是是说起来都是很好的,就是我们三藐三菩提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呃就就念的时候都是好像真的比观音菩萨还有慈悲心一样的,就看起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的话呢,就是很多这个行为啊,就连甚至自己都是根本看不到的,就根本看不到的。
我那天去、去、去去一个地方,就是然后有一个和尚,就是跟我说是如果他在的话,我不会、不会在,就是要么他、他住下来,要么我走就是。就是我说你是不是出家人呐,你穿的是什么衣服?然后他就不说话,就是但实际上呢就是这个、这个他的观念是很长时间以来这样的,如果这样的话,真的是表面上发心,但实际上呢内心呐,内心比这个呃什么都还这个坚硬,啊就是比什么都……。
就是以前那个(师清嗓),很多噶当派的那些修行呐,就这些都是根本没有闻思,即使你闻思的话呢,全都是是在、在这个表面上啊,就是我觉得是特别不成功,啊就这些人呐。
如果觉得是呃我们这个现在啊就是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这些人,关系不好的人呢,就是互相都是完全可以就是很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而且就可以就是包容,就是互相都可以包容。就是两个不同的这个宗教,啊两、两种不同,比如说我是信这个基督教,我是信伊斯兰教,那么这个很多他们的教义上是历史上是有这个抵触的,但是现在呢,很多人都是完全可以共住的,和睦相处的。
可是我们佛教徒当中,就是甚至不要说你们居士当中,就是居士当中也是有,有些是特别糟糕,就是说实在的,就是好像人际关系,我、我这个察言观色,就是一看都是知道,这个人来了以后就马上,唉(师模仿一些人的形态),(众笑,师笑)就、就稍微看一下就就一目了然,就是这、这很容易的,就是马上看得出来,噢就是,因为这个人来了就是他就不舒服了,就是然后,然后就那我不吃了,就我走了。(众笑)唉(师笑)
所以我们,开玩笑(众笑,师笑),啊这个是我们真的是我们看得出来,有些人是特别特别的敏感,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样不好啊,啊,就是那那天我、我,当时是我本来很想批评,但是周围呢有很多人,就、就算了, 我还是这个修了安忍,就安住在呃这个呃六六波罗当中就是,然后呢,我说没事,到时候我跟你算账吧,我就很、很温和的就是,不然的话我也在那儿表演不太好。(师清嗓)
所以呀,就是现在我们这个,呃就是这里面你看那个很多人,嗯,就是这个小闻、什么声闻乘的话呢,他们也是对佛子虽然讲、讲这个求佛得道就是,啊就求佛得道,但是实际上呃,就是我们就是永远都是没有想获得这个佛果就是,(师笑)没有、没有想、想获得佛果。(师笑)所以我们可能很多金刚道友之间呢,包括一起听密法,要这样的话真的很、很可怕的就是。
我都有时候是,如果这些人真的是在同一个场合当中,同一个坛城上,同一个这样的这种这个的话呢就是,那听密法以后,就是对可能呃大家都不一定很很好的。
就是心里面就是有一个,——“你如果在就是那我就走了”就是,那这种事啊,就是在现在这个,我是这个去了很多的这个一些国家,就是他们是根本没有就是像大乘佛教的那种这个包容思想的,但是完全就是有不同的思想可以就是,观点不同是可以的,噢你的观点我不承认,我的观点不承认,但是呢我们两个也需要一个这个,同一个时间当中要走的话呢就是,那,嗯,应该是有一个共同点啊,就是有共同点。这个如果我们佛教徒,尤其是穿着这种出家衣服啊,就是这是出出家衣服,这样的人就是还要这样说的话呢,那比这个就是在家,根本没有皈依佛的有些人的话呢,就是心很宽容的,啊就是,心很、很宽容的就是。所以说呢,有时候啊,就是我们这个真的要反观自己就是,扪心自问对吧就是,我们呃也并不是问别人,就是问自己就是,问自己是不是很惭愧啊。
就说实在的,我今天是只是给少数人说的,但实际上是这种现象是,应该我们这个佛教徒当中是大有人在,就可以这么说。啊,就是呃如果是,比如说我们一起放生就是,他如果、如果在的话呢,那我就不来了,我、你的车上如果有的话呢那我不来了,你的这个餐桌上如果他在的话呢,我都、我都不来了就是。
以前我们去过一个地方就是,确实发现法王如意宝时代的时候的真正破誓言的,对法王很、很这个不恭敬的一个人,这是非常出名的。当时我们就刚开始没有发现就是,最后发现了,就这个是真正破誓言的,大家就呃有目共睹的。那个时候呢,我、我们都就出来了,因为确实这个很明显的就是,全学院都知道的就这么一个人。除此之外的话呢,我想是我们一般来讲就是,大乘佛教当中的话呢,不应该有、有这种现象啊就是。坐、坐一个车也好,在一个宾馆里面也好,在任何场合的话呐,那么大乘佛教的思想是到底是什么样,就是大家也应该可以想一想。(师清嗓)
【导师见舍,观我心故,
初不劝进,说有实利。】
那么,下面呢就是讲到这个导师、这个本师释迦牟尼佛呢,见到就是这些呃这个法之后啊,就是、就是,他这个观这个自己的心以后,见到这些法呐,就是刚开始呢,就是不劝,啊就是不劝让他们就是进入大乘佛法,并且呢就是也没有说就是这个呃有意趣的这种词义吧就是。
藏文当中就是说是,嗯,嗯,对就是意思是这样的,就是本师、导师释迦牟尼佛呢就是,他就观到我们的心就是,观到我们这些小乘的这个心以后呢就是,他就是就发现就这样之后呐,就暂时没有给我们就是讲那个大乘的佛法就是,把它就暂舍吧就是,就“建舍”的话呢就是,暂时就是没有给我们讲大乘的佛法。也这个开始的时候呢,没有让我们就是劝这个进入这个大乘的佛法,就是只是说一些这个呃有、有实利的,有实利的是暂时对生活当中,暂时单空或者是暂时对小乘有利的事情就是。按照汉文的意思啊,好像可能、可能这样讲的。
但是藏文当中的话呢就是意思是,佛陀呢就是就发现我们之后呢,给我们暂时就是没有没有讲,并且呢就是给我们也没有讲一些这个呃最这个了义的或者有密意的这些法,就是就稍微有一个这样的字面上的这个差别吧。
【如富长者,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柔伏其心,
然后乃付,一切财物。】
那么就像是这个富、呃这个呃这个长者啊,就是老富长者的话呢,就是他知道这个孩子的这个心呐就是很低劣的,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他依靠一种方便方法来就是先就是调柔他的这颗心,然后呢,就是呃一旦就是他真正能接受的时候呢,就是他把自己所有的这些财富呢就是全部交付于他,啊就是交付于他就是,就这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们现在呢就刚开始的时候呢就是也应该就是,一定要就是知道就是这个人就是慢慢慢慢成熟啊,就慢慢慢慢成熟。否则的话呢就是我们现在有些人自己的家人不信佛,“你快依、快皈依啊,快皈依啊,你你现在不皈依不行呐,就是你、你,就嗯是是,”或者是这个比如说他皈依也好他学佛也好就是,有有一定的这种这个阶段就不不要一下子就。你自己认为是皈依很好的话呢,就非要“你快皈,你如果不皈依的话我不理你。”就这种方式就是有时候还是要考虑,就对吧。
就是你看这个老长者的话呢,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就,本来是他自己的儿子。如果我们的话呢,就是那就就就不需要就是呆那么长的时间就是,懒得理你啊。就是这样就就本来是我的儿子,我现在是刚好这个缺儿子就是,把直接直接直接跟你说了就可以,你就是啊就是这个财富都是交给你的就是。啊就何必就是二十、二十年的这种折磨啊就是这这样折腾就是没有必要吧,但是就是这个也是一个智慧就是。所以我们要度众生的时候呢,需要有一种耐心就是,没有耐心的话的呢就是的确也是有一定的困难。
【佛亦如是,现希有事,
知乐小者,以方便力,
调伏其心,乃教大智。】
佛也是是如此就是,他这个现有的这些稀有的这种行为的话呢,就是也知道这个呃这个乐于这个小法啊,就是那么这样的时候呢就是依靠一种这个方便方法,以三乘方法的话呢就是调化就是他们的这个心就是,先这个调伏他们的心,然后一旦他们的这个心成熟的时候呢就是再给他们教,这个最后的话呢给他们讲那个大智大法。就是大智大慧的就是整个最甚深的法呢就是最后讲。
我们嗯藏传佛教密宗当中也是,为什么要先这个修五十万加行,我觉得是这是非常好的就是。五十万加行的话呢,就有些是真的是对这个佛法就是最后信心不足啊、能力不足啊,就中间就倒下来了,倒下来的话呢他这个还没算是还没有成熟。有些是不管怎么样就是确实心很切,然后不断地努力,就是最后到了这个五十万加行修完的时候,基本上心性都已经调柔了。这个时候呢讲一些佛的很甚深的智慧直接给他讲的话呢,就很、就像我们这个一个呃这个旷野旷野的这个呃就荒凉的地方呢,就是把它就是开垦啊,就是然后把它全部就是挖挖挖好了,就是最后的话呢,就是你可以播下这个种子的话呢,就是完全可以长出苗芽来的。
同样的道理,我们自己的这种根啊,就是就根基的话呢,特别的这种刚强难化就是难调难难伏的,就这我们用通过其他的一种方式,就是自力和他力来把它就是调柔以后的话呢,就是讲什么法都是可以的就是变成法器,不然的话呢就是就像狮子乳汁的话呢,一般的这个铁器倒了以后的话呢就是会爆裂的,如果我们倒在这个金器当中的话呢就是都会呃会会可以保存的,就是这个很好的一个比喻。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而今自得,
如彼穷子,得无量宝。】
那么就是呃这个我等今日呢,就是已经就是以前就是从来就是没有得到过的呃就是这些啊,就是也从来没有这个想象的就是“非先所望,”就是以前的话根本这个呃想都没有想到就是出乎意料的,就是那么今天呢就是已经得到了,就像这个穷子啊就是他获得了这个无量的宝贝,就是他以前都是根本想都没有想到。
就是这是当他们的这个呃就是这个一个,是刚开始是扫地的就是后来呢就是管这个仓库的就是,但是没有想到这个老头子这个死的时候呢才知道是他是他的父亲就是,那个时候呢他很想好好地就是承侍他就是,但是呢就是他已经走了就没办法了。(师清嗓)所以说(师笑)他可能很后悔的,哎我爸爸对我很好的。(师喝水)结果呢就是他已经不在了,(师清嗓)所以就像是我们这样的就是世间当中的话呢,呃我们就是很长时间呢就是根本没有得到过的东西呢,有时候也会得到的。尤其是我们得到这祥的妙法的话,其实这个机会也很难得的。
【世尊我今,得道得果,
于无漏法,得清净眼。】
那么呃当时那个迦叶尊者呢就是说是,世尊呐就是说是我们这个今天呐就是得到的这个道法也好果法也好,实际上是真正的这个无漏的啊。就是前面这个小乘的这个无漏呢,就是只是一个呃,就是暂时的这个,心、呃,可以说是,相、怎么说啊,相似的就是。,那么这个是真正的这个无漏法,也可以获得了就是,完全能照见就是诸法的这个清净眼睛。
【我等长夜,持佛净戒,
始于今日,得其果报。】
那么我等呢,就是在这个“长夜”啊,就是在长期时间当中呢,实际上,曾经就是受持过清净的这个,呃,戒律,那么这个清净的戒律就是,从开始到一直清、守清净的戒律呢,实际上今天的话呢,就是他们认为是,这是,这个清净戒律的这个果报啊就是。
今天为什么是得见就是,佛陀的真正的这个教言就是,让我们就是,这个呃,大开眼界就是,实际上是这也是是,我们这个长期以来的这个守戒律啊,作布施啊,做很多的这个行持善法的一些这个果报,呃,(师清嗓),就是他们对这个呃业因果呢就是,也非常地这个虔诚啊,就是信心。
不然的话,我们世间人的话呢,就是可能,呃,也不会这么想吧,就是哦,我今天这是我自已的能力就是,他并没、没有想到是,这是因为守戒的果报啊,因为这是佛陀的这个加持啊,就很多方面都不一定想。
【法王法中,久修梵行,
今得无漏,无上大果。】
那么呃,就是说佛陀呢就是是法王啊就是,在这个法王的这个法当中的话,我们也长期地这个修行这个梵、梵行呐,就是也是别解脱的这个戒律,那么今天呢,依靠它的威力呢,就是也获得了这个无漏,也获得了这个无上的这个、大的这个果报呃啊。
【我等今者,真是声闻
以佛道声,令一切闻。】
那么我等这个从今天开始呢,就是真正地成了这个声闻,以前是一个“假声闻”就是,以前是假和尚就是,现在是真正的这个,呃,成这个真的这种声闻就是,因为呢,依靠这个佛的这种这个大乘的、这个空性妙道的话呢就是,这种声音呢,让我们就是,呃,一切的,令我们一切的就是都能已经听到,就是可以说是大大小小,呃大乘和小乘的所有的法呢,就是都我们已经听到了。
【我等今者,真阿罗汉,
于诸世间,天人魔梵,
普于其中,应受供养。】
我们现在的话呢,以前是我们只是可能部分的,这个小乘的这个部分的法,和获得阿罗汉果位的这样的声音已经得到就是,所以称为是声闻弟子的。那现在我们的话呢,大小乘的这个佛法都已经听到了就,那我们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这个声闻。我等今天呢,就是真的获得阿罗汉果位,在于世间当中啊就,所有的这个天人也好,魔众也好,梵天也好,他们当中的话呢就是,都可以应供的。
啊我现在随意的,因为真正就是这个,获得了这个大乘嗯,佛呃佛、佛教的这样的人的话呢就是,他包括这个人天也好,就是生、就像我们这个《入行论》里面讲的一样,菩提心在相续当中生起,就一刹那的这一期间开始的话呢,我们名称就是变成了菩萨就是,意义的话呢就是,变成了人天的应供处,啊,人天的应供处,就这、这里说的一样就是,我们就成了这个应供处就是,因为他们已经生起了大乘这个菩提心。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
怜愍教化,利益我等,
无量亿劫,谁能报者?】
那么就是,世尊的这种大恩就是,也非常有稀有的这样的事情的话呢,就是就稀有的这些事呢,就是他是悲悯就是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就,就是普利呢就是我、我等。那么,在这个无量无边的劫当中呢就是,谁也难以就是报答的,啊, 就是呃,这个呃这个,怎么讲啊,就是佛陀的这样的这种慈悲啊,就是,呃,就是对我们每个众生呢就是,实际上是很有恩德的,啊,就是我们佛教徒而言呢,应该对这个报有佛恩的,这、这么一个心念就是很重要的,啊,就是那么嗯,(师清嗓)。
【手足供给,头顶礼敬,
一切供养,皆不能报。】
那么也就是说,为了报答佛的恩德的话呢,就是将我们的这个手足啊就是,还有这个,呃,这个以头呢这个做顶礼恭敬呐,一切供养啊,都就不能报答就是佛的这个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这样的这个恩德,啊,就不能恩德。
【若以顶戴,两肩荷负,
于恒沙劫,尽心恭敬,】
那么如果我们呃将这个佛呢就是,就在这个顶上就是顶戴,或者呢就是扛在这个两、两肩也好,在这样的这个行为呢就是,在恒河沙的这个劫当中啊,尽心尽力地恭敬。
【又以美膳,无量宝衣,
及诸卧具,种种汤药,
牛头栴檀,及诸珍宝,
以起塔庙,宝衣布地,
如斯等事,以用供养,
于恒沙劫,亦不能报。】
还有呢有各种就不同的一些美食啊就是无量的这种宝衣啊,以及呢就是特别好的一些卧具和种种的汤药。以及呢就是有这个呃什么牛头檀香啊。牛头檀香是在印度非常著名的这个一个栴檀,那么它就是和各种珍宝所做做所做起来的这种塔庙,啊就是这个檀香和檀香和,我们现在这里是不是有没有牛头檀香?没有是吧?
这个檀香啊这个柱子什么做的啊?嗯(师喝水)什么做的?嗯(师笑,师清嗓)那么还有就是各种宝衣的这种这个铺地啊,就是就呃地毯就是这个呃很好的。那么这样的这种事呢就是以供养这个如来呃供养这个诸佛就是。恒河沙数当中的话呢就是,也不能报答就是这个佛的恩德啊。呃就实际上是呃这个佛的恩德呢就是应该是,呃比如说,这个呃《华严(这个)传记》当中也是说过就是说是呃这个诸供养中这个法供养中最、最,啊就是诸供养中这个法供养是最好的。那么就是唯法供养能报佛恩,就是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好。唯法唯有的这个法供养呢就是报这个佛恩的,就是报啊就是呃能报佛恩就是,这个呃就《妙法莲华经》当中也是是这样讲、讲过就是,是呃所以说啊所有的供养当中,当然是这个法供养是最好的。法供养当中也是是呃对这个佛的这种法供养啊。
虽然佛陀现在已经这个呃在不是我们亲眼见到的,但实际上呢呃就像是呃这个呃《现观庄严论》就是里面啊,就就不是《经庄严论》,《经庄严论》讲、讲到的是,有现量供养啊和非现量供养就是,现量供养的话呢,我们现在亲自看到的是什么善知识啊就是在这些。那非、非现量的话呢就是,虽然我们见不到,但是我们在佛塔面前在佛像面前供养的话呢,这叫非现量供养,实际上功德是一样的。就是这个呃现观、《经庄严论》就是后面会讲的,就是这个供养啊就是也是是这样的啊。
还有嗯以前有一个《法华传记》里面讲的吧,有一个叫做是无行比丘啊,无行比丘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他特别爱法供养的。然后呢就是,他经常是应该是《妙法莲华经》吧,就是把这个难以解释的呢就是去、去给他们解释,难以讲的道理呢就给他们讲,难以就是呃就是通达的有些道理的话呢就是,给他们就是经常讲啊,啊到这个最后的话呢就是他对整个这个佛法也非常有、有这个大的这个信心就是,后来的话呢就是有一次这个空中啊就是,十方诸佛的都是给他发出一个声音就是,这个声音呢就是说是这个呃、这个珍宝呢就是遍满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供养十方诸佛的话呢,就是不如这个呃、呃就是不如什么?就是《妙法莲华经》的一个偈颂呃就是受持、读诵这个能迅速成佛。就是意思、意思这样的。
就是后面还有这个偈颂吧,就是意思就、就所以说,他最后的话呢就是获得了,他听到这个声音之后呢获得了这个呃无生法忍 ,啊就是获得了无生法忍。就是所以我们这个,现在学《妙法莲华经》的话呢就是,按照这个,呃刚才呃无行比丘的传记来讲的话呢,呃就是呃就满这个珍宝,就是珍、珍宝就是,然后呃满这个三千世界, 然后供养十方如来的话呢,就是不如这个《妙法莲华经》的一个偈颂,啊就是一个偈颂的这个受持和读诵就是,还这个呃,更加、成、迅速这个成佛就是有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呃、就是、每天就是听就是、这么长的时间也好,受持、听闻就是读诵,就是他这里说受持,受持的话我想是我们这个讲这个《妙法莲华经》也算是这个受持吧,就是受持。你们这个听的话呢也是这样的。包括你们对法本的恭敬呐,就是放在这个供台上面就是作供养啊,就是这些都是是我们这个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一个行为。
就是所以、呃,如果不信信、不相信因果就另当罢了,就如果相信因果的话呢,我觉得是我们,啊、在座的各位啊,就是、是应该是非常有、有意义的。不知道今天网上的人数少了一些为什么。嗯,(师清嗓),嗯,(师清嗓),我看过国庆节,就这个也出去了,这些人,嗯(师清嗓),肯定是,哎呦,嗯,好可惜哟,啊、出去,嗯,把传承都断了。(师喝水)。嗯嗯嗯嗯嗯……(众笑、师笑),真的有点可惜啊,没办法啊,反正、嗯……嗯哼,嗯,那么,呃、后面不多了啊,对,马上讲完了。
【诸佛希有,无量无边,
不可思议,大神通力,
无漏无为,诸法之王,】
诸佛希有啊,就是佛陀的话,就是这个一切如来呢就是非常这个希有啊。就是、在这个,他们有这个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这种大这个神通力,啊就是每个佛陀的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而且有真、真实的这个无漏和无为的这个、呃,这些法啊,就是,所以说他们是真正的这个法王,就是一切诸佛是。
【能为下劣,忍于斯事,】
那么他们呢,就是为这个下劣的这些众生呢,就是也可以能这个安忍斯事。比如说我们这个对空性不了解的啊,就不能度众生的啊,就是有很多的这种、这个,我们凡夫人的话呢不能忍,就是“你、你在的话我不在,就是我在的话你不在”,那这个世界上就是很难啊,就是、就、这个,呃呃,“如、如、如果你在这个世界的话呢我不会在的,就是、呃、呃,如、如果我在的话呢你不能容有”。
就、那这个就是一尘刹有尘数佛,就是所以,一个微尘上面都是有尘数的如来都是可以容有的,就是所以说,我们在一个地方就不能安忍,就是我是真的是这个,一般的、很多人都、有没有这样啊。就是现在是,我去过这个、呃、非洲的这个什么、呃、纳米比亚和莱索托啊,就是那里强盗特别多,但是有些强盗都是他不会这么说的,就是你在我不会在,我我在你不会在(众笑),就是、那这样的我看起来就是那些黑人就是看起来狠,但是有、有时候跟他们接触的时候呢就是不管是这个黑人的男的,女的,就都很慈悲的,就。是我、我接近他们,就是他们就觉得是,哇,就是就好像,就、我、我都没有听到就是这样的,跟他们接触的时候,我的感觉上呢就是,比这个黑人强盗还厉害的,这样说的话,(师清嗓)。所以,你看这个佛啊,就是佛是可以忍(师清嗓)、忍、忍了我们这个、能、下劣的就是这些很多的这种不能忍的东西呐,就是他们都可以忍了。
【取相凡夫,随宜为说。】
呃,取相凡夫的面前的话呢,就是他可以完全都是适合他们的这个根基呢,就是说不同的这个法门啊。就是有贪心者面前呢就是讲一些对治贪心的法,有嗔心者面前呢,就是对治这个嗔心的法啊,有实执者面前的话呢就是讲这个实执的,那这样的教育学家哪里有啊。我们现在很多教育是比较这个、可以说是非常死板的,就是不管是所有的人都是是
必须要就是这样,再这样接、接下来的就是结果是什么样的。
所以说我们真正的这个,呃不同的这个众生啊,给他开设不同的课的话呢,那这是很、很、非常有、有意义的。所以我们用一个课本来完全解决是这是有非常的这个困难的,就是为什么是转八万四千法轮的原因呢也是是这样的。
【诸佛于法,得最自在,
知诸众生,种种欲乐,
及其志力,随所堪任,
以无量喻,而为说法。】
那么诸佛呢,就是实际上是在这个佛法当中,就是已经这个获得了就真实的自在,呃就是真实的这个圆满,并且呢就是知道众生的各种不同的这个意乐和他们的志向,啊还有呢就是呃他们的这个这种,呃这个认识的这种程度啊,就是他们能接受的这种不同的程度的话呢,给他们就是讲这个无量的比喻和无量的这种道理,而给他们就是说法。
啊就是佛陀是呃他一方面是自已就是通达了一切万法的真相,不然的话他没办法给别人讲,呃第二个方面的话呢,就是他知道众生的根基。我们有时候自己就是搞不懂,就是有时候是不知道别的根基是到底是什么样,所以我们还是不能就是随顺众生的这个根基和意乐,和他的一些这个习性而就是宣讲,而佛陀呢就是完全都是可以、可以讲的。
【随诸众生,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未成熟者,
种种筹量,分别知已,
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那么,(师清嗓)呃佛陀呢就是随着这个众生啊,就是他这个前世的这个善缘,就是到底就是成熟还是不成熟他完全知道,就是所以在成熟面前,已经这个成熟了就完全、完全已经有这个成熟了苏醒了,就是这样的众生面前的话呢,他会讲讲一些这个成熟的这个法,就比如说这个一乘法啊,就是这个最了义的一乘法。如果没有成熟的话呢,暂时给他可能讲就是未成熟的法,也就是说是什么呢,就是说呃这个就是三乘法,啊就是三乘法就是,这是因为佛陀完全知道是这些众生的这种根基啊就是都不同的,所以这个也很重要的。
以前那个呃也是《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吧,就是佛陀当时,他的这个故乡呢就是迦毗罗卫国,就是然后佛陀后来呢,就是住在这个卫舍国(舍卫国),就是卫舍(舍卫)城的这个国家,其实这两个就是比较近的。然后很多人问这个为什么是,为什么是佛陀就是跟这个迦毗罗卫国和这个卫舍(舍卫)国那么的近,就是为什么是不住在这个自己的故乡住在这里,然后佛陀就是讲了这个三个理由吧。就是一个理由呢,虽然就是佛陀长在这、这,嗯呃住在这个迦毗罗卫国和卫舍(舍卫)国呢,对自已来讲是,因为断除了一切这个自他的这种贪念,就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但是呃下面的众生的话呢,就是迦毗罗卫国的人对他有这种贪心染心,噢就是他就是我们的,所以这种染心呢不一定是有利的,就是所以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的话呢,就是这个国家的这个城市大小呢有差别的,就是迦毗罗卫国呢比较小,然后那个其他的这个国家的话,好像当时说是是九个亿的这个九亿家吧,就是但这是可能一种虚数不一定有那么多,因为当我们当时去的时候呢,也其实那个地方是不是那么大的,就是所以在那里的这个人们呢就是非常多的,就是所以他要这个去、去多的这个众生,就是去的话呢对他们有利的;
第三个理由的话呢,就是迦毗罗卫国的众生呢,就是容易成熟,就是他只是稍微给他们讲一下,就是因为那里的善根就是比较不错的,就是就稍微讲一下,偶尔来一下就给他讲一下就可以。可是在这个呃卫舍(舍卫)城的这个国家啊,就这个的话呢,就是有邪见的人也比较多的,还没有成熟的人也比较多,如果佛陀在那里居住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应该是二十二年还是多少,就是这时间长一点的话呢,对很多未成熟的这些众生呢有成熟的机会,所以呢佛陀就是选择这个地方。
所以有些高僧大德也是在,比如说这个度化众生啊,就是去一些城市啊,或者是呆在一些的话呢,也应该有这个差别,就是为什么是你不呆这个在这个,像、像蒙古啊新疆啊比较呃偏僻的地方,你非要就是为什么去一个特别好的什么,什么一些城市啊就富裕的地方啊。
或者说是这这里特别美、美的地方啊,就为什么这样的话呢,就我肯定是这里的度化就众生比较容易的。我都想去非洲的时候,为什么说我们藏传佛教的好多大德呢就是没有来过这里啊,就是为什么,噢,可能是美国就是度化众生的众生是可能更多的,就是,啊,因为那里,美国啊、欧洲啊,就比较多的,非洲的话呢,有是有一部分,但是也不太多的,尤其是日本和非洲的话呢。
我们以后我希望、我建议呢,我们这里有些要去的话呢,就是第一个最好的地方是那个去非洲、就是去非洲(众笑)啊。第二个呢就是去日本就是(师清嗓)。这有两种原因,但是这两种原因,以后因缘成熟的时候再说,就是,现在这个你们的这个一些意乐啊、根基啊,就还没有成熟,就(众笑、师笑),成、成熟的时候呢,我会、会可以说的就是。
其实这个是在这个《大智度论》当中也是有一个比喻啊,就是说是是佛陀呢,就是不会强迫地就是让他们就是非要就是接受啊,就像这个太阳啊,就是太阳的这个光的话呢,就是平等地就是照射。但是这个花呢,就是它成熟的时候呢就是会花开的,没有成熟的时候呢,花不开。但花不开的话呢,就是太阳不会强迫地让你必须就是这个开启,就是不会这样的。
同样的道理,如来的话呢就是跟众生就是平等地就是对他们说法。但是成熟的这些众生呢,就是他可以接受就是,不能成熟、没有成熟的东西呢,就没有这个、不接受,不接受的话,佛也不会强迫的。
所以我刚才也讲了,我们很多道友的话呢,就是有些是确实是学佛也好、皈依也好,他的这个修行也好,就是,肯定是有不同的因缘,不一定你一样,就所有的这个成熟。所以有时候的话呢,我们就是看到这个对方的这个,你的朋友啊、你的这个家人啊、你的亲戚的话呢,好像他现在因缘稍微有点成熟,但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呢,也不能强迫,但也不能放弃就是,我们不能极端,就是,要么放弃了,哎呀,算了,这个人我已经努力了好多次,我现在再也不想理他了。就我看到他都是就是这个有点恶心,(众笑)就是我再也不会(理)他的,也不能这样的。要度众生的时候不要有恶心,但也不能就是,就、就让他生起厌烦心,就是每天都是跟他讲啊,你快皈依啦,快皈依啦,快快快快快,现在时间已经到了,北京时间都,你如果在七点七分当中没有皈依的话呢,那我跟你这个断绝关系啊,这样也不能急得太厉害了。
就是所以应该我们对这个佛陀的,就像这个太阳的比喻啊,就是太阳的话呢,就是它会照射,但是呢它因缘具足的时候呢,就是它、它的光会起到作用。我们也有时候是看到这个度化众生也好,就种种身边的这些人的这种因缘呢就是,也应该这样来观察,那么这是我们今天讲的《妙法莲华经》的第四品啊---就是《信解品》呢,已经这个圆满了。
然后呃下一节课的话呢,就是讲这个《药草喻品》,啊,就是有药草的比喻,嗯前面有老头子的比喻,现在有药草的比喻,这里有很多好的比喻,嗯。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