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14安乐行品46下
【若有比丘,及比丘尼,
诸优婆塞,及优婆夷,
国王王子,群臣士民,
以微妙义,和颜为说。】
如果有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啊,还有国王、王子、这个臣、群臣啊,就是以及这个老、平民老百姓就是他们来这个听、听课的话呢,就是你应该用这个微妙的这个佛法的这种意义相结合,然后你这个和颜悦色的态度呢就是相结合给他说法。呃就是你光是跟他就是天天说那个呃好、好笑话一样的就是,让他们大家都很开心的。
但是你没有结合这个佛教的甚深的微妙的意义的话呢,也没有什么就是,讲完课仅此而已就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那么如果你态度就是特别不好的就是,整个一堂课都是所有的人都打瞌睡就是。就呃,就是你的这种态度很不好的话呢,就是也、也不行的就,每天都是板着脸呢就是就。我都有时候下课的时候,啊,怎么您您今天板着脸就是。所以现在这、包括微信微博上面都是,哈,今天他怎么了就是,那个、就好痛苦的样子,为什么啊?就是、所以我现在是有时候是心里就是不是很开心的,表面上装着呢,就是就开心一样。呃就,(师笑)这是不是有点假,但是这个人呐,就是有时候是,你们可能看不出来就是,我今天开心还是不开心。(师清嗓)今天开心不开心都没有,就有点累而已。呃,这样的就,意思就是说这个不管是什么样的眷属面前的话呢,都有这个佛教的甚深微妙的意义相结合就,给他们要说法。
【若有难问,随义而答,
因缘譬喻,敷演分别,
以是方便,皆使发心,
渐渐增益,入于佛道。】
如果有一些这个问题啊,在在你面前提出的话呢就是,随着这个佛法的意义,啊就不要呃这个呃,就你不会、不会回答的话呢就是,用其他的方式来应付啊,这样不好的。应该是用这个根据佛教的真正的意义呢,用各种比喻呀、各种因缘呐、各种方式来就是对他进行讲啊就是。那么这样的话呢就是,让、通过这种方便方法呢,就是让他们呢会这个发无上的菩提心。啊,你讲得很好,你回答得很好,你当时那个给他们就是解答得特别特别好的话呢就是,他们觉得,哇就是这个,呃这个人还是讲得还可以的。我要发菩提心,我要呃开始出家了,我要去就……
有时候是我们可能呃,比如说去学校啊就是,去一些这样的时候呢就是,就提一些问题就是,真正能能解除他的一些疑惑。就这个时候呢就是,他对这方面感兴趣就是。然后马上发菩、发菩提心就是,马上,逐渐逐渐呢就是他的意乐就增上,然后呢就是入于佛道就是,这个呃有特别多的人呐,就是因为有些是……(师清嗓)
《大智度论》里面也讲了就是,度众生的话,有有两种因缘:一个呢就是这个内有的这种正见的因缘,啊就是,我们内在的这个正见的因缘;还有一个呢就是,外有的这种善法,善、善、善法者,善说法者吧就是。也就是说,呃,就一个是内在自己的这种固有的见解啊、固有的这种正见呐就是这个;还有一个是呃,依靠外缘就是,别人讲得很好,别人别人给你就是善说佛法的,就是就那种因缘就是,《大智度论》里面讲得讲得很好的。
就这两种因缘当中,如果我们呃确实是,呃别人问问题啊,就当然如果自己实在不会答的话呢,都没办法就是,就觉得有点就是呃,啊就回答的话到时候,确实有时候会有刁难的,故意这样的。
我的那个呃,比如说明年就是什么去、去、去哪个国家的话呢,啊,因为有时候这个法讯就是慢慢慢慢就知道了就是,三四个月、五六个月就知道了。知道之后的话呢,他们有人就是故意想刁难就是。我明年,别人已经准备了六个月就是想刁难你,就然后一直等着就是。那当时他问的时候也是特别激动。我原来去的时候都是专门有就是,听说佛学院的一个堪布要来,我一定要这次让他难堪就是,他们有些准备就是。后来问的时候倒是也并没有那么的就,我们毕竟也学过一些因明呐就是,也知道他的态度嘛。(师清嗓)
也有这样的,有些是这样的目的,有些是确实他有一种疑惑就。所以呢,我们有时候课堂就是呃下来之后的话呢就是,有必要就是一些问问题啊就是,这样的话互相探讨就是,这个、这个是个很很好的,啊就是。
这里呢呃也讲了就是,如果有这样的话呢就是,那么有各种因緣呢比喻呐公案呐就是,还有一些呃就是案例啊,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就是让他就是接受。然后他也是会、会以此而这个发菩提心就是,慢慢慢慢就是会就趋入这个佛道就是,很好的。
【除懒惰意,及懈怠想,
离诸忧恼,慈心说法。】
然后呃就在讲的过程当中呢,就是应该要就是遣除一切的这个懒惰的这个意意、意识啊。还有呢就是,断除那个懈怠的想就是。这个懒惰和懈怠的话,藏文当中好像懈怠的话呢,就是厌倦心就是,他对这个疲厌心就是。因为这个可能有两个,不然有时候,我看那个汉地的很多词典里面的话呢,懒惰和懈怠都是是一个意思,也有这样的。
但是藏文当中的话呢就是,断除这个懈、懈怠就是,断除这个呃,这个疲厌的这种心就是,远离呢就是一切忧恼,以这个慈心来说法。啊就我们呃很多人就是给别人辅导也好,学习也好,给别人引导的时候呢,首先就是不要懒惰,“唉我太累了,算了吧就是,不要去。”然后,“啊、就唉,这些人就是挺麻烦的,我就对他产生一种厌倦心。”还有呢“我就心、心情不好,这几天不开心呐就是,我伤心呐就”等等等,就是有很多的这种忧恼的心的话呢也不太好。完全是用这个慈悲心来就是为他讲,就慈悲心的话呢你再累再辛苦再再怎么样的话呢,就是凡是这个问题呢,对你来讲生命当中很关心的就是。
所以说用慈悲心,就像我们昨天,呃前面讲的这个《经庄严论》里面的一棵树啊,就是里面的主要这个利益众生的根本是这个悲心,对吧就是,然后,啊、树茎树根树、呃、树枝树花树、树果就是。所以说,这个关系呢就是大家应该很清楚的就。因此用慈心来说法呢就是很重要的。
【昼夜常说,无上道教,
以诸因缘,无量譬喻,
开示众生,咸令欢喜。】
那么,而且说法呢就是,昼夜,啊就白天晚上都是要讲无常法。那么讲的时候也是以各种不同的这个因缘呐就是,无量的比喻啊,给这些这个众生呐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就是,让他这个欢喜心。每个众生的根机不同就是,最好是让他产生一些欢喜心,不然的话呢就是,如果他产生没有欢喜心的话呢,别人都就是听得特别特别的累。
“随心根所好,说法令欢喜”就,《华严经》里面讲的嘛。就是随着那个人们、人们的这个心呐、根机啊,就是他的这个意乐啊、爱好啊,应该就是尽量地给他讲一些,呃让他欢喜的这个法就是。这样的话呢,如果他有欢喜心,他有接受,而且他真正在生活当中就是有改变他的话呢,那他都自己会愿意听的。
如果不能改变他、不能解决他的一些问题的话呢,那就我们也不可能是非要这个求他就,“你一定呀、你可不可以今天晚上我要讲个课,我求你了,你可以来听一堂课吗?啊就是,如果你听一堂课的话呢,我给你、呃、一节课就是333块钱就可不可以?”(师用模仿的语气)。那不可能吧,我们也不会这样说的。
但是呢,如果你真正能解决自身的一些问题的话呢,每次都会有收获的。有收获的话呢他产生欢喜心,产生欢喜心的话,愿意接受就是,这个很重要的。
【衣服卧具,饮食医药,
而于其中,无所希望。】
但在这个传法和这个讲法的过程当中呢就是,千万不能有这样的,比如说衣物啊,卧具啊,卧具啊 ,还有这个饮食药物等等就是,这些呢就是你不要去修啊。就是为了、现在很多都是为了这个传法先打个广告,然后呐就是在里面化缘呐,就是在里面募捐呐就是,等等,其实这个是很不好的,这叫做是这个把这个法呢就是作为一种买卖品就是,过失特别大就是。
【但一心念,说法因缘,
愿成佛道,令众亦尔。
是则大利,安乐供养。】
应该是什么呢?就是一心一念地啊就是就以这个说法的这个原因,让自己也成佛道就是,让众生呢就是也会成佛道就是,这么一个理念来,就是这个,呃传法的时侯呢就只有一个让众生就是得到真正的利益就是。那么这就是是真正的这个大的这个利益,也可以叫做呢就是众生和自己呢就是都获得安乐和获得这个最大的这个供养啊就是。
呃什么那个嗯(师清嗓)呃那个《维摩诘经》的这个呃最后一个、呃最后一品当中,藏文当中是最后的说法、《说法品》和《正念品》一起的,但是里面有这个法供养品呐,就是有个供养品。这里面讲,所有的这个供养当中呢就是,法供养啊就是,法供养的话呢最上、最最妙、最第一,就是他是、他是最好的就是。所以说你不应该就是在里面呢就是加很多的就是,如果你真正想利益众生的这个心态来给别人的话呐,那么这是这个最好的、最最有利的。
【我灭度后,若有比丘,
能演说斯,妙法华经,
心无嫉恚,诸恼障碍,
亦无忧愁,及骂詈者,
又无怖畏,加刀杖等,
亦无摈出,安住忍故。】
佛陀说我灭度之后呢就是,如果有比丘人、呃有比丘能演说这个呃这部《妙法莲华经》啊就是,心没有嫉妒心就是,而且呢就是没有什么这个障碍就、没有什么忧愁,甚至别人呢就是谩骂他的话呢就是他没有什么这个恐怖,还有有人呢就是用这个各种兵器啊、刀杖啊就是来损害到他的话呐,也不能这个摈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啊就说法者呢就是住于这个安住于这个安忍的缘故。啊就是因为有安忍的话呐,就是所有的这些在说法过程当中的一些违缘障碍的话呢,对他来讲就是不不是什么违缘的。
【智者如是,善修其心,
能住安乐,如我上说。
其人功德,千万亿劫,
算数譬喻,说不能尽。】
那么智者呢就是如是地这个修、修行这个善法啊,那么能住于这个安乐当中,那么这就是佛陀就是呃就是我们上面就讲的这个安乐住一个(师清嗓)。那么这样的这种这个依靠住安乐的呃这种方法来就是给别人说法的话,这个功德呢就是非常大啊,就是千百万劫当中数的话呢就是数不尽啊道不、道不完的,就是特别特别大的功德。
嗯,后面的话有一点还是讲吧,这个这是第二个安乐、安乐行啊就是安乐行。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简单再讲一下文殊师利菩萨告诉这个菩萨摩诃萨啊就是,噢,佛告诉这个文殊师利菩萨就是:“摩诃菩萨摩诃萨就是在未来末法时代的时候啊就是,呃就是这个时候如果有些人呢就是想受持、读诵这部《妙法莲华经》的话呢,那么心就是不要有这个怀着这个嫉妒心啊、就是谄曲的心啊、诳妄的心啊,也不应该呢就是轻、嗯轻毁、啊就谩骂就是其他的这个学、学者就是,就说他们的长短就是。”
这个是本来是那个意安住行吧就是,前面是语言就是,但这个可能里面的有有些差别呢就是,稍微有点相同的,比如说身安乐行当中也有这个意识方面的,语安乐行当中呢也有一些心识,当然这个是主要的这个,主要为身和主要为这个语,主要为这个心吧,就是这个不应该就是对他们有这个呃谩骂和这个说一些长短。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
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这个求声闻道者、求这个辟支佛道者、还有呢就是求菩萨菩萨道者啊,那么就是心呢就是没有这个烦恼就是,而且呢就不能有、这让他们呢就是,不管是你求什么道的话呢,还是顺其自然就是,你不、不要就是对他产生后悔心,不然的话呢我们这个菩萨道当中的话呢也是是犯那个根本戒的嘛,就是犯那个四黑法里面的就是,让其他的一些行者让他产生后悔心的话呢,过失非常大的。
不应该呢就是对他人说是:‘哦,你们去这个这样的这个什么声闻道啊、缘觉道啊就是,那么或者说是你们求世间道的话呐,那这个离成佛好远好远呐,终不能得到一切种智啊。
【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
为什么呢?因为你们这种修法是放逸的、这种修法是懈怠的。’啊就不能这么说就是。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的话呢,别人是这个修小乘的话呢就是要随喜他、学藏传佛教的话呢要随喜他:“啊,你学藏传佛教,恭喜恭喜!藏传佛教非常好。”别人学净土宗的话呢:“啊,净土宗非常好就是,念阿弥陀佛不是?啊,那特别……我也准备念阿弥陀佛。”别人学禅宗的话:“啊,学禅宗非常棒就是。你你这样学的话呢,你肯定就是开悟的,我也以前看过《楞严经》,特别好!”嗯,就这样来讲。不应该说是:“哇,你这样修,你应该跟我来,不然的话,你这个修法是并不是很好的,离成佛好远好远呐就。”这样的话呢,这这个是也是一个呃很不好的啊就是。
所以我们有些方式方法上面的话呢就是,作为这个学习过的、闻思修行人的话呐,他说话都完全就是可以听得出来就是。如果你没有闻思修行的话呐就是,有些是特别不懂就是,但是呢别人面前装着特别精通的样子,“啊,你不要学不要学,这个法是什么什么啊就是”,特特别明显地去诽谤啊就是很不好的。所以你看这里呢,不能说是这个为什么不能学,因为这个是放逸的法门呐、这个是懈怠的法门呐。
【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
又不应该呢就是戏论一些诸法就是,就经常都是争执不息啊。呃就他这里戏论的话呢就是,藏文里面讲就是天天都辨论呐就是,这样的一些辩论,其实现在我们这个有些真正的修行人呢就是,还是呃就把自己就是成为这个修行很重要的。现在我们藏传佛教当中不仅是有些出家人辩论,现在很多那个老乡也是在开始辩论,啪、啪、啪,但是我想有时候不如还是呃这个念个金刚萨埵这个一百、一百遍呐就是。因为有时候就好像看起来也也许……这当然这个是法义方面的探讨就是友友好,但是有时候就这样的这种诤论啊就是,包括我们学院里面的有个别人的话呢就是,从什么学术上啊就是天天都是讲这样的话呢就是也是,呃,如果过于的这方面的话,自己肯定是着魔的就是。就以、以前有些是确实从学术和戏论上面就是着魔就是,着魔的时候很容易的。
包括我们学院的有些法师啊,已经得过这个一些学士证的这些的话呢,就慢慢慢慢中间呢就是就开始着魔了,最后都是没办法救了,就是没办法救了就是,就是已经越来越、离道越来越远了。离道友的见解越来越远了,与我们这个说法者的这个观点和密意的话呢就是更不用说了,就是到最后的话呢就是谁也救不了就是,也有这样的一群人。(师清嗓)
所以这个像戏论者啊,戏论的话呢就也是天天喜欢这个辩论的。我们大经堂门口上是就是“不要进去看辩论”就是,呃然后不然的话有些在家人天天照相啊麻烦的就是。然后我们这里那个有一个老乡天天都护着“阿列阿列阿列”,不要进去就是。他在、他在那儿一直看着。(师清嗓)呃,不过去看倒是也可以去看一下藏传佛教,但是别人也看不懂就是,你不知道在说什么就是,所以你光拍个照片呐就是,拍个视频也没什么用。
那么按理来讲应该是最重要是什么呢?就是其实这些,就是产生一些分别念,贪嗔痴的那些戏论呐、研究啊、研讨啊,这些都是没有什么特别用的啊。就是太过于的,过、过偏。当然有时候我们学术的研究和探讨在某种意义上面是有用的,但是你过于的……有些人戏论特别严重的,啊就是那种分别念特别特别强,你真正的念、念一个《普贤行愿品》的话呢,就是就呃从头到尾都是基本上不念,就是到中间的时候就分别念就是产生了。特别可怜,真的可怜得要命的。(师清嗓)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
那么这些人就是按理来讲呢应该对一切众生生悲心想啊,就是于一切这个佛陀呐就是如自、如自己的这种慈悲的这个佛,父、父亲想,那么于一切这个菩萨的话呢就是做大师想,于十方的这个菩萨呢就是应该深信呐,就是对他们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呢就是有平等说法。
【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而且说法的时候呢就是随顺这个法的意义,应该呢就是不增不减就是不多不少。意思就是说我要该说的法呢就是要说,就是不该说的呢,就是不要在那里加很多很多的分别念。就是该说的呢不能少,就是我们经里面的有些语言的话呢应该就是符合这个经义,符合这个佛菩萨的这种密意的话呢应该就是不能少,但是不需要的就这些分别念的话呢就是没有必要加,甚至呢就是对特别特别爱法者的话呢就是也不、不为就是对他这个多说吧。
当然这个是汉地的有些解释里面的解释方法呢就是可能有点不同的。就是我的意思的话呢,就是即使你这个特别对、对爱法者的话呢就是你也不要给他说得太多了。
有些人是“啊我特别喜欢听您,您可不可以给我这个一个这样子讲呃一个偈颂就是給我讲三天的就。”“噢,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是以前的有些、有些法师的话为了就是自己的这种口才就是一个题目都是要讲很多。其实这样讲的话做一点准备的话呢,呃这个都应该是可以的。因为你就都呃,就说东说西就是什么样的讲就是这样花时间说的话呢……以前我们藏传佛教当中也有就这样的,但这个呢并不是很值得赞叹的就是。按理来,讲经说法的话就适合这个呃,这种听法者的意乐,就是这个很重要的。而并不是你就呃,就为了就是噢这个口才很好啊、就是这个发挥得特别棒啊、这个是广闻博学、啊他的教理很丰富啊,这样都是其实心不清净的。就是真正对这个下面的接受者呢能、能接受到多少就是,如果太广了我觉得是末法时代的众生就是很难的,如果太略了那就是可能也不好就是。所以你看这里呢,就甚至呢就是特别深爱法者的话呢就是也没有必要就是特别多说啊。就是最后就多说就变成这个啰嗦了。(师清嗓)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成就是第三安乐行者,说是法时无能恼乱,得好同学共读诵是经,亦得大众而来听受,听已能持,持已能诵,诵已能说,说已能书,若使人书,供养经卷,恭敬尊重赞叹。”】
呃,那么下面呢就是讲一下这个文殊师利菩萨就是说,这个菩萨摩诃萨呢就是在未来末法时代的时候呃这个呃,如果就是成就了就是第三个安乐行者啊,就是在我们这个未来末法时代的时候,就刚才前面讲到的这个语、语,身语意吧,就是这个成就第三个安乐行者的。
那么说这个呃,法呢就是无有这个扰乱,啊就是无有扰乱,而且呢就是得到了很多的这种这个同修和他们的这个共同,啊就跟他们呢就是一起共同这个呃,就读诵,啊就是这部《妙法莲华经》。也得到就是大众呢就是特别欢喜地来这个听受,听受以后呢就是他们可以能受持,啊能这个受持,受持以后呢就是,他可以还要这个讽诵,讽诵完了以后给别人可以宣讲,然后呢就是还有可以书写啊,就是让别人来就是书写,供养啊就是这样呢就是恭敬就是尊重赞叹啊。就是这样的话,这个法的这种内容啊就是也特别好。(师清嗓)
嗯那么这个意义就是……下面也很简单,把这个偈颂也讲一下吧,刚才前面的,这样的话第三个安乐行就讲完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
谄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
佛陀那个就是重宣此义啊,就是如果想说这部经典的话呢应该舍弃嫉妒心和嗔恨心和傲慢心,还有呢就是谄曲、诳妄这个邪行心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呢就是应该常常都是修这个正直行。啊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的话呢就是自已心很直,行为很直,就是如理如法的呃,不要这个谄曲,不要这个整天都是在烦恼当中、痛苦当中、邪心当中。应该呃,说这个法的人也是这样的,听这个法的话呢就是也更是这样的。听了这个法之后至少也是将自己的这些原来的这个傲慢呐、邪见呐,就是嫉妒啊,就这些能不能减少。
原来你有一百斤的话呢能不能减少就是呃,然后就是呃二十斤三十斤。就是这样的话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减肥,就是这个过午,就是日中一食就是这样的话呢慢慢慢慢都是这个三十天当中就是减少二十斤,就是也有这样的。所以说我们也是听了这个《妙法莲华经》的呃六十多堂课的话呢能不能,就是原来的烦恼是八十斤的话呐现在能不能减少二十斤,就是自己看看。(师清嗓)
【不轻蔑于人,亦不戏论法,
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
也不轻蔑于这个他人,也不这个经常呢就是戏论,在法方面不修行就是整天都是……有时候我确实很讨厌就是学术学术就是整天都是讲一些相似的理论。尤其是以前上过一些大学啊,就是分别念比较重的这些人的话很难调伏就是。我们学院里面的有些法师的话呢以前自己稍微那个上过一些学校的这些人的话呢分别念特别多,邪见很重就是。刚开始都是表面上就是稍微随顺一下,但慢慢慢慢的话呢人格啊,就是各方面都是就是有时候变得特别快就是。所以说呃,就是不要这个整天都是在戏论当中对吧?呃然后呢不让,不应该让别人就是产生后悔就是,说是你就不得佛呃,不、不成佛啊,你修错了啊,等等。
【是佛子说法,常柔和能忍,
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
那么作为真正的这个佛、佛、呃佛的这个弟子啊,就是说法的话呢常常用这个柔和的这个语言,自己心里面有安忍心,而且呢就是慈悲于一切众生不生懈怠心,你看这句话很重要的。作为佛子呐应该就是说法时要这个说法的这个柔和的语言,然后能自己能安忍,就是不要遇到一点点就马上就是改变主意就放弃这个佛法就,不应该这样的。
【十方大菩萨,愍众故行道,
应生恭敬心,是则我大师。
于诸佛世尊,生无上父想,
破于憍慢心,说法无障碍。】
呃那么十方的这个菩萨,啊,这个十方的这个大菩萨呢就是,悲悯就是呃对众生的缘故啊,就是他们行持这个大乘佛道,应该呢我们就是对他们产生极大的恭敬心,把他们当作是就是自己的这种大师。啊不管是什么样,凡是就是十方讲经说法的也好、一些法师也好、菩萨也好,这些都是我们都要这个恭敬,就不要有这个分别,所有的诸佛呢就是生这个无上的这个父想,那么对他们呢就是破除一切的傲慢心,而且这样的话呢就是自己说法也是没有任何的障碍。
其实一个恭敬心,经常有一些祈祷莲花生大士的啊,就经常自己就是修一些空性法门的人,修、修大悲心的人呢,就是在修行过程当中不会有违缘的。如果你没有经常这个修,经常祈祷就是每天都是处于一种形象上,表面上看呢你还是很不错的,但实际上呢内心根本没有融入法的话呢,的确是很可怕的,啊一定会是有障碍的。这个呃这个嗯有时候是戒律不、不、不、不圆满呐;有时候修行不圆满呐;有时候做什么事情的话呢,违缘重重就是呃就特别多的。所以其实很多违缘的话呢就是跟我们自己的坚定心,跟我们自己的虔诚心有关系的,如果你经常有坚定的心真诚地这个祈祷的话呢,应该很多违缘呢就是就烟消云散。(师清嗓)那么这就是是第三个这个安乐行的法,啊就是。
【第三法如是,智者应守护,
一心安乐行,无量众所敬。】
智者呢呃那么第、行持第三个法呃、安乐行的法的人呐,所有的世间的这些智者呢就是也经常会保护你的。啊就是一个好人的话呢,就是很多人都也经常对你特别的这种有帮助。
我们经常也是看得到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一个好人的话,他的朋友啊,他的我们人间的这些众生呢,就是对他这个协助帮忙的人特别多,那么这样的一心的安乐行,我们上面所讲到的那样的安乐行的人的话呢。有无量的众生,不仅仅是人,就是所有的天人呐,所有的这个阿修罗啊,就是所有的……本来是他自己转生于阿修罗,但是阿修罗的话呢就是也毕竟是众生就是。有时候呐真正你是安乐行的话呢,就是他的好多朋友都是阿修罗,就是然后阿修罗对他也是特别好的。(师笑)“无量众所敬”就是,所以无量的这个众生呢就是也对他就是特别特别的恭敬,好今天就是讲到这个第三个安乐行讲完了。(师清嗓)
噢,还有一个,说一下那个,过一段时间我们每年念这个嗯金刚萨埵法会啊。嗯金刚萨埵法会的时候呢,嗯,发愿念那个40万的人呢,最好是那个萨嘎月。萨嘎月的话呢一般藏历,今天是二十六、七号吧。然后,啊?26。然后好像再过一、两天就开始萨嘎月开始。那么反正现在开始也念,到时萨嘎月完成最好,如果萨嘎月实在不能完成的话呢,因为城市里面的人有时候比较忙吧。就是我说,嗯原来是一个月是吧?啊?最长三个月是吧。那最长三个月的话,呃,今天是5月、5月22、6月22、7月22、8月22、9月1号。嗯,9 月1号之前就是能、能念完的,到时候我那个微博上可以赞、嗯点赞一下,就我到时可以总、总数可以说的可以,这个前一段时间,我不是说那个每天发愿供、供灯的,呃供灯的呢就是。因为你四十万遍的话就是在点赞、呃点赞就是嗯四十万遍,呃一,四十万遍念不了的话呢,就是就你自己记录可以,呃反正四十万遍以上吧就是在一百天之内嘛,就是一百天之内,因为我稍微时间那个一下,不然的话我们学院的基本上是这个就八、九天就念完四十万遍,但是这个可能有点困难。
所以我们很多人呃造的业比较多,就是这样的话呢,明后天就可以开始,念就是100天如果你们有人发愿的话呢,到时候我们这边呢就是呃,这个可能过一段时间以后呢,就是再跟大家共同回向啊。就是这个你们自己想就是如果能的话呢,就是大概呃、6月呃、6月多少号之前呢?6月10号之前吧,6月、6月10号,6月1号开始,对6月10号、10号之前的话呢,你们就是发愿的话,就是到时可以点赞就是应该可以的,这样的话呢我们到时候总数呢,就是给这个一起这个僧众念《普贤行愿品》一起回向。我也希望呢,呃今天这个听课的就是大多数人呢我相信,呃你们是相信因果的。呵呵(师笑)这、这大多数人呢,就是大多数意思是什么呢?51%点以上。(师清嗓)呃那么这样的话,嗯,反是我到时看吧,我也看、看得出来大多数是不是忏悔,需要忏悔的,呃,就希望呢,呃,大家好好的这个忏悔吧,对吧。就是就其它没有什么,(师清嗓)今天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