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观行品释
第十三观行品
如果以刚刚所讲一品的道理来分析,则诸法无有自作、他作、共作及无因生,能生的其他情况也不存在,对于由无明眼翳失去慧眼者来说,这些法也显现为生的本体,所以,本是无有自性,而如同以幻术的马、大象等欺惑不知真相的人们一样欺惑凡愚。为此,拥有现见诸法之自性的慧眼、无余根除无明习气的大悲佛陀为了普度以四颠倒而颠倒无有依处之众生,无误开示无自性: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经中云:“诸比丘,有为欺惑之有法是虚妄,不欺之有法是涅槃,彼名胜义谛,如是此乃欺惑之有法,此乃坏灭之有法。”依此道理说明坏灭之有法是虚妄,这是出有坏如来所说。诸行均是欺惑的有法,因此那些行是欺惑的有法。成为虚妄,欺惑的有法能诱惑众生、显现为颠倒,如旋火轮。由于不是它的自性,诸行虚妄,因为是欺惑之有法,如阳焰水。真实谛不是欺惑的有法,如涅槃。所以,由所说的理证与此教证可证成诸法无自性,《般若经》中云:“诸法是空性,以无自性故。”
他宗说:假设以如是欺惑之有法说明诸行虚妄,那么诸法无有故就成了诽谤诸法的邪见。
驳:仍然有欺惑你们的欺惑有法的确是真的:
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
难道不是吗?我们说欺惑的法是虚妄,它欺惑什么呢?它如何变成无实法呢?假设有个实法存在,那么诽谤它就成了断灭的邪见,可是有实法少许也不曾见,它又欺惑什么?也不会成为无实法,因此你们所说的这种过失不合理。
他宗问:假设也不是说无实的见解,那么此圣教宣说了什么?
答:
佛说如是事,欲以示空义。
世尊所说并不是宣说无实法,那是什么?是宣说空性,即开显自性无生之义。经中云:“何法缘生彼无生,彼非有生之自性,依缘彼法说空性,知空性者不放逸。”此教证也并非开显有实法自性无生,那是什么?是说明无自性,自性不住、不灭。
若问:这从何而知?
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
“有异”,因为可见转变的意思。
对方说:假设诸法无自性,那么这些转变就不可得,实际转变也是可得的,所以要讲明“当知自性无住”是经义。
为此无实法也是如是:
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
凡是有实法均无本性,都不存在,诸法承许是空性。
他宗说:如同不存在的石女儿自然不会有他的深蓝色,有法不存在,依靠它的法也就不该存在,因此一切法自性存在。
此外:
若诸法无性,云何而得异?
他宗又说:假设诸法的自性不存在,那么有转变之法相的异体法又是谁的变异?
对此作答:
若诸法有性,云何而得异?
任何有实法不错乱,那就称为它的自性,无有他法作障的缘故,无误的火的热性,在世间中说是自性。如果热性在水上可得,那就是由他缘产生,便是虚假造作的,所以不是自性。自性必须是无错乱、非转变,无错乱便无有转异,火不会变成冷的。同样,如果承认诸法有自性,那就无有变异,可是它们变异也是可得的,为此诸法并无自性。
再者,由显现中变成有自性的这种变异在诸法中不可能有,下面说明如何不可能有:
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
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老。
某法在前面的阶段存在,它不该有变异。如此处于青年阶段的少年就不会有变异。如果认为到其他阶段就是变异了,那也不合理。所谓变异就是老的异名,假设少年变成不愿意的他体老年,那也不合理,因为老年也再无必要与衰老相联。老年与老相联有何用呢?因为老不存在,老年也不存在,所以说老年衰老不合理。如果说少年会变异,那不合理,因为没到老的阶段才称为少年,两个阶段也是互绝相违。
再者:
若是法即异,乳应即是酪。
如果认为:舍弃了牛奶的阶段变成酸奶的阶段,就是牛奶变成酸奶。
驳:由于互绝相违而不承认“是牛奶变成酸奶”。
离乳何有法,而能作于酪?
水会变成酸奶吗?所以说“他法变成了酸奶”。这是不相关的。无有变异的缘故显现中诸法有自性岂能成立?因此诸法有自性的观点不合理。如《大乘圣宝源经》中云:“何法无生起,不老无死殁,人中狮子说,成百众置彼。本性皆无有,亦非他不得,非内外不得,是怙主安立。善逝说寂行,众生皆不得,彼等解脱行,解脱令众解。示诸法无我,众生解脱执,自解令解脱,亦无渡彼岸。大仙趋有岸,去岸亦不得,无彼岸此岸,言说去彼岸,亦无言说者,亦无所说句,不得说于谁?亦无了知者。由贪邪分别,众生漂泊此,谁觉寂灭法,彼见自生佛。尽知胜寂法,得喜满众愿,胜惑成佛陀,自成佛无住。故知佛菩提,成佛令众知……”
诸法无本性也不存在,因为承许诸法为空性。所以说“成为空性之所依有实法自性存在”是不合理的: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假设有个所谓“空性”存在,那么它的所依有实法的自性就存在,可事实并非如此,于此承许空性与无我是诸法的总法相。由于不空的法不存在,因此也就无有非空性。何时无有不是空性的有实法,非空性也就不存在,那时不观待对治,如同空中花鬘般,空性也决定不存在。只要空性不存在,它的所依——有实法也就不存在。
他宗说:佛陀出有坏,对于随行外道之说无明大黑暗的众生,作为众生之唯一明灯,宣说无我的火焰不断燃起,世尊为所化众生宣说空性、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与一切外道不共同,唯有在善逝佛经中才可得到,你们现在是准备舍弃讲如来经典所讲的因方便空性,由此会断绝善趣与清净解脱道,所以有必要与你们进行辩论。
答:呜呼,悲哉,如同划割天空一般极其颠倒,舍弃通向涅槃城的寂灭正道,被贪著实有之蛇所缠缚,只会离开解脱城而步入轮回旷野,你们才是诸位圣者所呵责之处,同时由于耽著增上慢,反而对我们进行诋毁。(你们不成为)能无余治愈烦恼病患的大医王所化。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难道不是吗?空性是离开、去除一切见的贪执,仅仅去除一切见也不是实有,我们也不是说对空性耽著实有。因此,除了我们所宣说的教义外又怎会有解脱所有分别念的法?比如对某人说:不会有任何财富给予你时,对方说:奇哉,给我“一无所有”的财富。对于耽著无有的财富,用什么方法能有效呢?同样,对于贪执空性的那些人耽著空性实有,用什么能破除呢?由于他们对大明医佛陀也有过失想,故是能治病救人的大医王般的如来所不化育。如《大宝积经》中云:“不是以空性令诸法空性,诸法本来即空性,不是以无相令诸法无相,诸法本来即无相,不是以无愿令诸法无愿,诸法本来即无愿,如是妙观察。迦叶,彼者即中观道真实妙观察诸法。迦叶,何者缘于空性而观察空性,彼等失毁极失毁我此经教。迦叶,宁可我见如须弥山,增上慢者空性见并非如是。何以故?迦叶,能出离一切见即是空性,则唯空性见者不可救药,此乃我说。迦叶,譬如,有一病人,医生予药于彼,依彼药能除其一切病,若彼人不服药,迦叶,汝作何想?彼人能脱离彼病否?迦叶白佛:“世尊,否也。若彼药能除一切病,而未服药,则彼人病患将愈加严重。'佛告言:“迦叶,如是能出离一切见者唯是空性,迦叶,唯空性见者不可救药,此乃我说。'”
月称论师亲造之《显句论》·第十三观行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