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
《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祖古乌金仁波切
微信公号:音流瑜伽研究
《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目录
推荐序 与虚空同在 明就仁波切
序言 寻找你自己的心性 措尼仁波切
前言 完美无瑕的密续修行者——祖古乌金仁波切
导言 在心之内,一切皆圆满
第一章 基
佛与众生都在“基”的任成之中
符号、实义与徵相
一切法在本觉的虚空中显现
本觉虚空无增无减,就是这样
掌握普贤王如来的状态
第二章 立断的前行
“区分轮涅”——区分轮回与涅槃
大圆满的不共前行
注视自心,认出心性
让疲劳的心性休息
问答
第三章 大圆满的奢摩他与毘婆奢那
大圆满教导不共的奢摩他与毘婆奢那
现证诸法皆空
安落于真如
保任于本然
处于本觉,显空双运
问答
第四章 语言与文字犹如糙糠
共的奢摩他带著一丝贪执
善念与恶念于本觉中解脱
本觉是自生的
本觉具有自明的正念
真正的见地超越二元分别
大圆满与大手印的“正念”
觉察散乱,离于轮回
念头消融于本觉的虚空
第五章 大手印与大圆满的比较
唯一不同之处
修持的对境
显相与本觉是双运的
把修持带上法道
本净与任成
充满本觉的明空双运
第六章 椎击三要
第一要:直指本来面目
第二要:唯于此中决断
第三要:对于解脱得把握
看见“没有什么可看的”
决心要离于念头
“杀死”迷妄,唯有三要
我们从未与本具的心性分离
认出、修持与证得稳固
问答
第七章 直指赤裸的本觉
构成自生本觉的三个面向
决断法教的两种方式
指出赤裸的本觉,即身证悟
第八章 直指
直指本来面目
认出“无时”的第四时
如何认出本觉智?
两种指出心性的基本方式
决断“这就是了!”
本觉就在那里!
第九章 增盛那分“认出”
无修、无散乱地保持本然
念头自现自解不间断
念头从自性生,消融于自性
心才是真正的感知者
以一座桥跨越汇流的百川
第十章 二元心与本觉的特征
遍基、遍基识、意识与末那识
遍基与本觉的差异
问答
第十一章 区分二元心与本觉
放下的刹那,就只有心性
如电光闪照般的凝视
只管“认出”就好
二元心与本觉的差异
没有什么要去禅修的
当下的心即是本觉
问答
第十二章 观看者与被观看者
观看者与被观看者是无二的
“呸”!驱散观看者与被观看者
实证本然的状态
心是显空双运的
非造作的本然——这就是了!
问答
第十三章 本觉的功德
心与虚空融合,如无云晴空
本觉的意义
诸法从本觉的妙力之中生起
问答
第十四章 解脱的法门
生起即解脱
水中作画,不留痕迹
认出本觉时,一切都解脱
问答
第十五章 三虚空瑜伽
认出心的体性,三虚空就结合为一
三虚空无须被融合
“外虚空”的虚空无方向的限制
“内虚空”的空心无生、住、灭
“觉空”的秘密虚空了无三时的念头
没有什么可被看见
无为的刹那即能摧毁三毒
在无参考点的虚空中,彻底地放下
问答
第十六章 入于四时佛平等
四时修持不息法性的续流
等同于一切佛的状态
入于四时佛平等
于黄昏自然地集摄诸根
于午夜使识入宝瓶
于黎明自然地明现本觉
于白昼封印诸显相
日日夜夜保持无散乱
第十七章 正念
正念是成就“无散乱”的法门
念智与念知
本智没有二元执取
自生智离于束缚,也离于解脱
问答
第十八章 座上修与座下修
“见”融入日常活动之中
座下修即是座上修
问答
第十九章 归根结底就是见地
生起真实的自信
对境是显相,不具实有
正解空性,万法无咎
第二十章 立断与顿超双运
认出三身为你的自性
五身与五智是无别的
念头从本觉之中现起
离于固着,不执取诸法
问答
第二十一章 修持的徵相
觉受仅仅只是觉受
在慈心的刹那,空性显露
虔敬心与悲心是无上的法门
充满悲心的空性
第二十二章 《离戏之究竟上师成就法》
第二十三章 《离戏之究竟上师成就法》释论
第二十四章 《中阴直指祈愿文》
第二十五章 《中阴直指祈愿文》释论
附录 《甘露点滴》(Drop of Nectar) 纽修堪仁波切
推荐书籍:《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
作者:祖古乌金仁波切
译者:项慧龄
作者简介 祖古乌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 1920-1996)是一位卓越的大圆满瑜伽士,在藏传佛教的宁玛派与噶举派中,更是极重要的传承上师,第十五世大宝法王噶玛巴认证他为转世上师。祖古乌金仁波切的祖母贡秋巴炯(K6 nchok Paldron)为大伏藏师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之女,他的前世是莲师二十五位成就弟子中,以神通著称的桑杰耶喜(Sangye Yeshe)。在宁玛派的传统中,祖古乌金仁波切持有秋吉林巴、蒋扬钦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与蒋贡康楚罗卓泰耶(Jamgon Kongtrul Lodro Taye)三位伟大上师的完整教法。此外,他并拥有秋吉林巴重新取出的“新伏藏”(Chokling Tersar:“秋林岩藏”)近传承,此传承汇编了莲花生大士教法的所有灌顶、口传与口诀教导。祖古乌金仁波切也是确吉尼玛(Chokyi Nyima)仁波切、慈克秋林(Tsikey Chokling)仁波切、竹旺措尼(Drubwang Tsoknyi)仁波切与詠给明就(Yongey Mingyur)仁波切等四位祖古的父亲。
祖古乌金仁波切不论传授何种法教,他都试图把它带回到佛教的修持核心“心性”之上。他认为“认出心性”是一件容易且与生俱来的事,而总是以简单又充满信心的方式,例如手势、通用的语言与事例,给予求法者直指心性的教授。他一次次地重复直指窍诀,从每个角度为人揭露心性,许多人因而在他面前品尝了本觉的滋味,实证了自己的心性。
认出心性的第一个刹那就已足够,
它好极了!
所有的念头都已断除,
你看见“没有什么可看的”,
这是你唯一需要去看的。
关于本书
立断是直接、立即地斩断,不是藕断丝连的“慢断”。认出本觉,要如你瞬间抬起目光那般地立即,愈快愈好。
本觉是什么?它无可想像、无可造作,在你认出是谁在思惟的刹那,念头便消融入你的自性之中,它如在水面上作画,瞬间自现自解脱,你毫无散乱地安落于本觉之中。这是所有“见”、“修”、“行”的核心。
本书是祖古乌金仁波切在尼泊尔的纳吉寺,于十四年中为所有求法者所描绘的一张修行地图,它涵盖“立断”之道的所有关键要点。首先,祖古乌金仁波切指出,本觉即是存在于一切众生之内的佛性,而这本觉正是普贤王如来。接着,他教导立断的前行——“区分轮涅”,我们区分自己平凡的身、语、意是源自正觉状态的身、语、意。在此不共的前行之中,“身”的前行是金刚杵姿;“语”的前行是“吽”字语瑜伽;“意”的前行是探察念头的“生、住、灭”,我们由此发现念头无生亦无灭,而看见空性。此外,还有不共的奢摩他(安落于真如)与毘婆奢那(保任于本然),前者是透过心的探究而平等地安住于被认出的心性,后者则是指将那份“认出”带入日常活动之中,并且不失其相续性。
“椎击三要”的法教则是正行,这“三要”分别是:“直指本来面目”、“唯于此中决断”、“对于解脱得把握”。我们应该先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佛性;接着,决断一切诸佛的三身尽在真如之中;最后,明了念头生起即解脱,而对解脱生起信心。
乌金仁波切一再地强调认出本觉应该是立即的。如果你注视自己的鼻子,那是奢摩他。如果你抬起目光、往上注视,在那个刹那,只有赤裸的本觉,别无其他。
请放下、安落于本然如是之中。
精华撷要
从一开始它就是这个样子 大圆满的法教把显相与空性的双运称为“本净”与“任成”的双运。从一开始它就是这个样子,并非由我们所造作。经由立断,你了解本净的见地;经由顿超,你了悟到任成是自显的,而本净与任成两者都不具任何自性。你无法抓住本尊,不论你多么用力地用一根棍子击打本尊,他们都不会感觉到任何痛楚。
念头自现且自解脱 在安落于真如的时候,你所生起的念头是自现且自解脱的,它们是本觉的妙力。当你认出这些从心中生起的念头时,它们就解脱了,并且消融而回到本觉的虚空之内,这是相续不息且自生的自解脱。
未涉及三时之念头的刹那,即是本觉 在过去已经息灭、未来尚未到来的当下刹那,切勿追随或延续当下的念头。你该怎么做呢?你既不接纳,也不排拒,如此一来,“当下”也消失了。这其中了无分别,而这个未涉及三时念头的刹那,即是赤裸的状态,即是本觉。在那个刹那,了无三时念头的包裹覆盖,只有心性本身,别无其他。
秋季的天空清朗通透,最适合从事修持 心与虚空彻底地相融,了无丝毫的执取,犹如一片无云的晴空。在从事修持时,有一片清朗的天空是重要的。就四季而言,秋天是比较适合从事修持的季节。过了夏季,在下了一场雨之后,灰尘被洗尽,秋季的天空如水晶般清朗通透,最适合从事修持。
认出三身为你的自性 本空、本净的体性是法身,任成自性是报身,本净体性与任成自性之无别是大悲力用,是化身。体性与自性之双运,是三身能够无碍地生起的基础。这三身是你的自性,而“认出三身为你的自性”则是自性身。上师直指出自性身,当它被指出且被你认出时,即是所谓的“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