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精要文》2章所有修法之方便笔记
1、《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甲一、前言+甲二、第一章传承法脉清净+甲三、第二章通达方便+甲四、第三章认识智慧+甲五、第四章善巧运用+甲六、跋
甲三、第二章通达方便=乙一、通达方便的必要性+乙二、如何理解通达方便+乙三、通达方便之行持+乙四、不通达方便而导致的种种过失
乙一、通达方便的必要性=丙一、次第根机者须依方便教授成办解脱+丙二、修行禅定必须具备便智双运
丙二、修行禅定必须具备便智双运=丁一、1.出世间禅定本身就是便智双运+丁二、2.不具方便的寂止无法成办解脱
乙二、如何理解通达方便=丙一、通达方便的含义+丙二、如何体现通达方便
乙三、通达方便之行持=丙一、贯穿所有修法之方便+丙二、座上方便+丙三、起座及座间之方便
丙一、贯穿所有修法之方便=丁一、1.三殊胜法+丁二、2.祈祷上师
丁一、1.三殊胜法=戊一、(1)加行发心殊胜+戊二、(2)正行无缘殊胜+戊三、(3)后行回向殊胜
丁二、2.祈祷上师=戊一、(1)为何祈祷上师+戊二、(2)何谓祈祷上师+戊三、(3)如何祈祷上师
2、次第根机者须依方便教授成办解脱
在修持上师瑜伽时,以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持风、回向等方便,令修行者的内心能够迅速行于正法,成为赤裸真实见解之辅助。
3、出世间禅定本身就是便智双运
禅定分为世间和出世间两种,出世间禅定本身就是便智双运。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色乃方便,空为智慧,两者一如,就是便智双运,也叫做缘起性空、明空不二等等。
4、不具方便的寂止无法成办解脱
完全不用任何方便,仅于无念之中安住,其禅定往往落入一种无念寂止状态。这样的禅定由于不具备便智双运的缘故,非为出世间禅定。不具方便的世间禅定并不能成办解脱。
5、修行上师瑜伽,开始从有相定入手,这难道不是世间禅定吗?
有相定的确属于世间禅定,但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有相定只是修法的起步点和过程,而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并且在修持这些禅定的同时,还配合着众多方便作为辅助,并非单纯依靠寂止而成办胜观。也就是说,我们初次修法时已经具备便智双运,从见解本身的角度而言,虽然此时的便智双运并不了义,但却是成办了义见解不可或缺之前行基础。
6、通达方便的含义
所谓“通达方便”指善巧圆满摄持一切方便,而非仅仅行持个别方便道。上师瑜伽修法含摄众多殊胜方便,包括五道十地、三十七菩提分法、大圆满四相以及所有一切方便道,具足调伏内心之圆满次第道。
上师瑜伽之修行方便包括: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三不动摇修法、持风以及回向、后得、供修护法等。若于座上、座下圆满如是方便,方可称为通达方便,见解自然迅速增上。
7、如何体现通达方便
密宗不仅见解超胜显宗,于修行与行为之上也以“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更显殊胜。但这种殊胜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之上,尚应时常反观自心:密宗在修行上的殊胜究竟体现在何处?
1.前行之前行
三清净(地处清净、身清净与心清净)是否做得圆满?立誓如何?
2.入座前行
方便七支坐法与解脱七支坐法的区别在于何处?修行中如何体现解脱七支坐法之殊胜?气要排除九节风的目的为何?其行持要点是什么?何为共同发菩提心?何为智慧发菩提心?其区别为何?自己的入座前行能否体现密宗之殊胜?
3.共同外前行
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等要义的观想是仅仅走了一个过程?还是完全纳入心相续,已成为精进修法的动力?
4.念诵仪轨
是否已经做到依文明观?
5.念诵莲师心咒、观想皈依境
念诵莲师心咒、观想皈依境是否初步以观诵为主要、安住为次要?随着禅定逐步进展,是否以念诵为次要、禅定为主要?当从世间禅定趋入出世间禅定时,寂止与明了逐步趋向一如,能否做到念诵(明了)本身就是寂止?
6.回向
是否具足回向的全部要点?
7.座下
以正念护持行为以及持戒等做得如何?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平常守持得如何?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依上师三门而支分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对照《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与《上师心滴》当中的忏悔颂,自己做得怎么样?
以上所述都非常重要,应经常检查对照自己的修行以纠正偏差。以下详细阐述通达方便。
8、三殊胜法=发心殊胜+正行殊胜+回向殊胜
如果善根以方便摄持,就称为加行发心殊胜;善根不被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为令善根蒸蒸日上,结尾以回向摄持,即为结行回向殊胜。所有善行均需以此三殊胜摄持。
9、加行发心殊胜
发心=恶念发心+无记发心+善念发心
=恶念发心(为得善愿而发心+拯救怖畏而发心)+无记发心+善念发心(小士道发心+中士道发心+大士道发心[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乃超越一切戏论、直指心之本性,圆满悟证悲空双运见解任运呈现之无缘大悲心。
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之果位,为愿菩提心;
为令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觉果位,而以实际行动修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为行菩提心。
以上恶念发心、无记发心、小士道和中士道发心皆以谋求私利为动机,非为成佛之因。以菩提心行持上师瑜伽等一切善法,从世俗菩提心入手,逐步证悟胜义菩提心,方为即生解脱之殊胜方便。
10、正行无缘殊胜
善根不被外缘毁坏,称为“正行无缘殊胜”。
11、能够毁坏善根的外缘有四:
①未为他利获得圆满佛果而回向,则仅仅享受一次安乐的果报即会穷尽。
②回向之前心生嗔恨,四十劫所积累之布施、持戒等一切未如法回向的善根,均于一念嗔心中消尽!
③傲慢心。如若炫耀自己的善行,比如夸耀自己禅定达到多么高的境界、看到了什么殊胜的境相、具有什么神通等等,他人一旦听闻,此前修法善根即时消尽。
④后悔。倘若行持善法后心生后悔,善根亦会穷尽。假如修法时间过长或上供下施之财物超出预计等时,萌生后悔之心,即会耗尽善根。
若欲令善根不被四种毁坏的因所穷尽,必须证悟基大中观、道大手印、果大圆满之见解。
12、后行回向殊胜
回向=有毒回向+无毒回向=有毒回向+无毒回向(真实回向+随顺回向)
有毒回向:因实执三轮(回向之境、回向之功德和回向者),未能于轮回中解脱,此为“有毒回向”。
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为真实回向。
于圆满证得显空无别、无缘慈悲菩提心前,初行者难以奉行真实回向,故应以随顺回向为要。随顺回向的方法及要点为:
①我等往昔、现在、未来所积善法,及诸佛菩萨无漏善法、一切有情有漏及无漏善法聚集一起,为一切有情远离三界轮回的苦因及苦果,速证佛果,故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历代传承祖师和大恩根本上师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如《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之回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②能依文明观者,随文做观;不能明观者,先观想、后念诵回向文。
13、大乘显密的一切实修法均依三殊胜而圆满佛果。三殊胜是二种资粮或二谛的归纳。
加行发心殊胜+结行回向殊胜=有现福德资粮,
正行无缘殊胜=无现智慧资粮。
有现智慧资粮作为近取因,无现智慧资粮作为俱有缘,获得佛陀色身;
无现福德资粮作为近取因,有现福德资粮作为俱有缘,获得佛陀法身。
净化基二障、圆满道二资、获得果二身,就需要三殊胜,故三殊胜是显密共同所观修的法。
14、祈祷上师
万法都归摄于修持上师瑜伽一法中,此一法摄尽了一切法。如法供养上师,即供养了一切;如理承事上师,即承事了一切;至诚祈祷上师,即祈祷了一切;与上师真实相应,即相应了一切。无论前行还是正行,无论座上还是座下,祈祷上师都是不可缺少的方便。
15、为何祈祷上师
①轮回水火之中,唯有大恩上师才能救度我们
②希求世、出世间之悉地,皆以祈祷上师最为殊胜
③祈祷上师超胜祈祷本尊
16、何谓祈祷上师
以虔诚恭敬信心祈求上师赐予世、出世间一切悉地,即为祈祷上师。祈祷之因是敬信,祈祷之对境是根本上师,祈祷句为成就者所造具加持之祈祷文,祈祷义是自己之根本所求。
17、如何祈祷上师
时时祈祷“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非常重要!此乃祈祷上师最根本的内容,坚信上师加持遍虚空、尽法界,何处呼唤何处应。只要以挚诚虔敬之心呼唤、祈祷上师,就会迅速、直接获得不可思议之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