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教言宝藏38课11-18
(十一) 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 直至传承根本上师等 如是口传甘露之精华 以大慈悲如理赐予汝四
我们时时都在讲解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是的,无常非常令人恐惧,但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暇满人身这样的宝贝,就要让内心在面对无常时,能够快乐起来。历代传承祖师在面对死亡时,死亡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一种恐惧而是一种喜悦,因为他们已达到平等之心。现前的我们已经得到了殊胜的法门,只要不将它搁置一旁并精进修学,不久的将来,当无常降临我们身边,我们也能做得到。
要记住,无论什么情况,今天的我们都能熬得过去,但未来必定会出现熬不过去的一天,就是无常降临到你身边的时候。前两天有一位居士在成都往生了,当他弥留之际,我曾经去看过他。探病回来,我和边上的人说,幸好他是一位居士,我们去探病的时候,还可以探讨一些佛法,否则无论我带什么礼品过去,都不知道要聊些什么,是和他说“一路走好”还是“下次再见”?连他自己都知道人间的见面已经没有下次了,说这些话又有什么意义?确实,只有当我们到了这个时刻,才真正知道自己要怎么做。
人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汉地有一句叫“不见棺材不流泪”。当灾难没降临到身边时,我们都对死亡非常轻视,一点都不会关注,直到它真正降临到身边时,才会想到今天的这些讲法,但已经太迟了!彼时的你长时间遭受病痛的折磨,四大衰弱,想坐起来修法恐怕已经很不现实了。因此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现在就要多想想无常,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像今天一般。
就像刚刚所说的,当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才知道,那时上师这样讲解的真正目的在何处。如果平时都能依教奉行,弥留之际就能运用这些见解。如同前面那位我们去探望的居士,虽然他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但是还能说出“无论生死,都能时时护持着见解”的话,当然非常非常好,也非常了不起。
可能有很多人会建议,这种情况下再打个卦,或者再为他念点经是否可以?虽然这样做也有功德,但要记住的是,大限将至,别说是打卦念经,就是长寿佛亲自降临到你的身边赐予你长寿,或药师佛亲自为你治病也无济于事,还是逃脱不了死亡。因此,当下这一时刻,就是我们要面对现实,精进修法的时刻!
(十二) 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 直至传承根本上师等 如是口传甘露之精华 以大慈悲如理赐予汝五
今生我们已经遇到了如佛般的导师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并在导师座下听闻了众多共同与不共同的教言。相对来说,也算是将身心投入到修法之中,这是非常很幸运、快乐的事。有时我躺在床上想到这些,就觉得内心充满喜悦,甚至觉得即便无常现在就降临到身边,可能也不会有丝毫恐惧。当然,无常真正降临到身边时有没有恐惧,我不知道,但就这几天的感觉而言,我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也非常快乐,世上还有比我更快乐的人吗?
当然,高原地方的饮食、住宿等多方面条件,都无法与汉地相比,但我的内心仍旧感到非常快乐。在我看来,虽然在座很多弟子都来自天气怡人的平原城市,出入的是繁华的高楼大厦,享用的是山珍海味,穿着的是华服美裳,但脸上却看不见快乐的笑容,而是看谁都像看见仇人的表情。这里物质条件虽然简陋,但是我们的内心非常快乐。因此,每当我想到上师的恩德,就觉得内心充满了温暖和喜悦。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因此而感到满足,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去成办更大的事业
我们再讲解一些依止导师相关的事。有很多弟子,由于诸多条件不圆满的缘故,无法长时间待在导师身边,心中会因此而产生一些疑问:“长时间不在导师身边,这样的依止是否会因此而产生一些不如法不圆满的现象?”
从某种角度来说,可能会有这样的显现,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能长时间亲近导师是最好的。即便做不到这点,也不需要有很多的顾虑。因为我们现前所学的法不仅仅是字面解释,而是依靠这样的方法调伏自己的内心而达到见解,但这个过程并非短短一两天、一两个月就能成办的。
在座大部分都是平时在修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导师也已经将上师相应法的教言圆满赐予给你,但你想很快就进入内相上师相应法,恐怕并不现实。对于次第根机者而言,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你可以先依据前面所讲解的外相上师相应法修学,即便以前没有听到过,如今网络发达,也可以通过网络听闻学习。通过这样的修学过程,逐渐圆满自己的修法,增上见解。这样的过程,与是否待在导师身边,并不矛盾,也不能构成任何障碍。很多人都是这样在修学的。
如是讲解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无论我们现前处于哪一面,都已经得到了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所有口传甘露之精华,这也是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的原因。既然如此,我们就要遵循导师的教言,精进修法为要。
(十三) 如今犹如父子之善缘宿世愿力你我得相遇
【如今犹如父子之善缘】
上师这里说,如今你我具有如同父子一般的善缘。
是的,世间的父亲生我养我,具有无比的恩德,而上师则是带领我走上解脱之路,并且一路精心养育教导,我的一切成就都来自于如佛般的导师。我们要从这个角度理解导师与自己如同父子般具缘。
《普遍胜利》画册中有一则我与大家分享的《与狗争食》的故事。我知道自己往昔的条件有多么不具足,连正常的一餐饭都吃不到,有时候还要跟狗去抢饭吃,也正是因为得到上师的慈悲摄受,才拥有如今的一切。无论世间还是出世间,如果我的内心有一点点的成熟,都是来自上师的加持,上师的恩德。
很多人平时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谁才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在这方面,我一生中没有因此而产生丝毫烦恼疑惑。因为我自己清楚地知道,我所拥有的一切,内心中所拥有点滴收获都来自于上师的恩德,无法再在他处寻找到较此恩德更大的导师。所以所谓的“根本”,我不会再找到第二位,我也不需要在上师面前问:“您能否成为我的根本上师?”
是否为“根本”上师,就是看你依止这位导师后内心能成熟多少,以此来定。如果你去问导师能否成为你的根本上师,我相信导师们都会慈悲地说:“可以可以”。但即便这位导师承诺做你的“根本”,甚至是“大根本”,“几大根本”,但是否真正能成为根本的缘起,还是要仔细观察。
比如乞丐是吃百家饭的,而百家饭的施主中,谁才是他的根本施主?如果乞丐自己去一个个问施主“你能不能当我的根本施主?”施主可能会回答说“可以可以,给你一杯水。”是的,他确实是乞丐的施主,是对乞丐有恩德的人。因为当他渴的时候,这位施主施舍过一瓶水,有时可能也施舍一些饭菜,但这就是根本施主么?不一定。因为真正所谓的“根本”,是赐予乞丐食物最多甚至最好吃的这位施主。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对乞丐身体最好最有营养的那顿饭谁给的,那个人就是最根本的施主。
有时我也会遇到一些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些弟子说,往昔他已经在其他地方求完了加行以及成熟口诀法等一系列正行,现在想找一个根本上师。天哪!正行中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你都已经得到了,还要找根本上师,我不知道你对根本上师有什么其他特殊要求?是希望上师头上长角还是要有其他标志?我想,如果你是这样去寻找真正的导师,恐怕无处可得,至少地球上是决定找不到的。
我看到最近有很多弟子因此而烦恼,所以我在这里再讲解一下“根本上师”,如果你还是找不好,你可以先找一个具德且具缘的导师,至于以后你要给这位导师安立一个根本还是两个根本乃至千个万个根本都可以。
【宿世愿力你我得相遇】
由于宿世愿力,今生你我能够相遇。
很多人都说要去寻找与自己宿世有缘的导师,但若你现在已经依止了一位具德和具缘的导师,还要去寻找怎样的导师才叫宿缘导师?难道是新闻上提到的连体人那样,身体连在一起或者头连在一起才叫具有宿缘的导师么?
试问如果不是与导师宿世有缘,今生能遇到这样的善知识吗?尤其还能遇到为你宣讲共同与不共同法的导师。如果这还不叫宿世有缘,恐怕世上已经找不到更有缘的导师了。也就是说,今生能为你宣讲共同与不共同法的这位导师,就是你宿世最有缘的导师。
(十四) 然汝与吾尚有不同处你乃具慧庄严之胜士
【然汝与吾尚有不同处】
这是上师的一种谦虚说辞,因为上师有没有以下的功德我们都知道。但如是宣讲的目的就是告诫我们,想要迅速成办解脱,必须要具备下列条件。
【你乃具慧庄严之胜士】
你是具有智慧与福报的庄严胜士。
这就是条件,而福报与智慧来自于何处?来自于所从事的一系列善行。也就是说,由于我们修行正法的缘故,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日日增上,这就是具有智慧庄严之胜士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如理如法修行。
所谓智慧,并不会如同天上掉馅饼一样,正好落在你手上,它需要你去创造。正如我们前面所讲,想要寻找一位导师不能原地等待,要自己去创造;想要成办解脱事业,也需要自己创造,而不要一直在原地等待。现前我们能否迅速成办解脱,取决于是否有“具慧庄严之胜士”的功德,而想要获得这份功德,就需要修法,多修修法。
我们说过,从初次进入佛门直到今天,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无论是身做礼拜、口诵咒语、调伏内心还是将身外之物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等一系列善行都做了不少。但以上所做的一切方便法会有多少功德,离西方极乐世界有多接近,就要先问问自己的内心。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都讲解唯心净土,也就是说,在内心清净的前提下,眼前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内心若不清净,眼前就是三恶趣。而外境清净与否,取决于内心清净还不清净。
我们说过,判断自己功德是否增长,要看看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是否增上,贪嗔痴烦恼是否减少。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观察自己的性格有没有改善,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弟子都是一样。不要认为自己现前是出家人,就一定具有功德。要记住,出家只是一种方便,而这么做的目的一样是为了调伏内心。因此还是要将自己的内心有多少改善,立为功德。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无论是小乘、大乘还是密乘,无论是身口从事善法还是内心从事善法,目的都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内心,改善自己的性格。修行者的性格也必须要有所改善,而不是天天牛气冲天,认为自己懂得什么是明空不二,什么叫般若智慧,就觉得非常非常了不起。我想,如果说是懂的话,可能你只懂得“智慧”、“空性”、“般若”这些名词而已,并不是真正知道它的道理。如果真正知道它的道理,说明你的内心已经改变,可不是现在这样的不可一世。
在座每一位修行者,想要知道自己的修行有多少增上,就观察自己的内心有多少改变,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功德!内心如果没有改变,晚上决定会做噩梦。即便平常看上去是面带笑容的人,晚上也会非常烦恼,因为噩梦连连,而内心清净之人,烦恼也少,晚上做得也都是善梦。这就说明,一切境界的显现都来自于内心,我们最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形象。因为成办解脱的不是身体,也不是形象、密语,而是内心。自己与西方极乐世界解脱有多接近,取决于内心有多么清净。
世上也没有带着贪嗔痴烦恼而解脱者,真正的解脱者都是内心清净之后才获得的解脱。因为解脱并不在某一个据点,而在于清净心之中。相信在座的弟子对这些道理都已经有所了解,那么现前就要时时运用,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十五) 殊胜功德增如上弦月
【殊胜功德增如上弦月】
由于具备以上殊胜智慧的原因,功德就会如同初一到十五的上弦月一般,越来越增上,越来越圆满。
在座弟子的功德是否有如上弦月一般?有的有的。最近我听到很多弟子在汇报自己见解时都讲到了自己的内心较往昔改变了多少,信心、慈悲心以及出离心都在增上,乃至性格都在逐渐改善之中。比如往昔自己的性格非常粗暴,现在由于长时间依教奉行,修持内心的缘故,性格已经逐渐变得调柔,这些都是功德增长的表现。虽然还没有达到圆满,但相信离圆满已经不远了。
有时我们会从见解当中讲解果实,但有些信众可能也有这样的疑问:虽然自己的见解认识以及感受都还算不错,毕竟已经修行了很多年,可是为何修了这么长时间,却还是没有呈现最终果实?我想,这时候你还是要先问问自己的行为即持戒方面做得如何?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以及密乘的一切誓言你做得如何?尤其作为密宗弟子,共道十四条根本誓言中的第一条不诽谤金刚上师,第二条不违背上师教言和第三条金刚道友之间不产生矛盾,你又护持得如何?
可能你会觉得自己以前喜欢打架,现在还是喜欢和别人吵吵嘴、打打架,这些不是都很正常么?要记住,以前你做这些可能很正常,打架仅仅是打架,但如果现在和金刚道友产生矛盾,吵嘴打架就决定会阻碍你成办解脱,并且是非常非常大的阻碍。
有些弟子觉得自己平常的修行见解非常不错,也得到过其他导师的认可,但当导师讲到不变密意相梦境以及观察出定时功德是否增上时,结果都是否定的,原因在于何处?我想,这时候你还是要多从行为持戒方面好好观察。
所以,想要圆满见解、成办果实并不仅仅单纯依靠某一个方面就能达到,它需要具足多方面的条件。解脱的果实是否能实现,修行是否能增上,清净持戒这个行为绝不能缺少。为什么很多人一看到佛菩萨的面相就会心生欢喜?是因为诸佛菩萨慈祥的面容来自于他们往昔在因地时调柔自己的内心,如今才会呈现令人人悦意的慈悲面容。
可能很多人会想:“不会吧,这些佛像都是泥塑铜雕的,应该完全取决于造像师才对,取决于他将佛像的面容塑造成笑的还是愤怒的,不是吗?”不是。如果是烦恼沉重的人,即便佛像是笑的,他依然会觉得看着很讨厌。就如同我们也会面带笑容看着仇敌,此时你的内心会心生欢喜吗?不可能,即便对方满脸笑容,你还是会在内心认为他在嘲笑,奸笑等等,总之在你心中对方的笑容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笑。所以,看到佛像是否会心生欢喜,与造像师无关,而是与个人的福报有关。希望在座的弟子平时都能做到将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作为修法之根本。
(十六)即生获得金刚持果位一
【即生获得金刚持果位】
今生决定能成办佛果。
如果见解不圆满,我们最终会去往何处?华智仁波切在《三句精要》中说过:“作为密宗弟子,无论你是得到了灌顶还是解脱窍诀法,修行仍旧是需要的。”难道得到灌顶就不需要修行了吗?当然需要修行。我们在讲解《白莲花论》时说过,无论你得到的是哪一种灌顶,都要知道三种三昧耶戒:饮食三昧耶戒、执受三昧耶戒和护持三昧耶戒,其中护持三昧耶戒还要分为座上三昧耶戒和座下三昧耶戒。不仅得到灌顶需要修行,得到解脱窍诀法同样需要修行。当前我们已经得到了成熟口诀法,继续修行毋庸置疑。也就是说,即便你已经得到无上窍诀大圆满成熟灌顶与解脱窍诀法,平常依教奉行,精进修法仍旧必不可少。
由于个人智慧、福报不够的原因,如今我们想要当下成办解脱恐怕还是非常困难的,但相对之间已经到了知阶段,相信在座弟子中有很多都有这样的见解。如今我们还要在具有了知见解的同时,尽量将一切恶缘转变成善缘。也就是说,平常在遇到贪嗔痴烦恼显现以及不如法行为的时候,要尽可能把它转为善用。
相信在座的弟子们,由于平常内心已经有了取舍的缘故,会尽可能做到往这方面去发展。但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做到清净持戒,这一点非常重要!若能做到戒律清净,即便今天就在你的面前呈现死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特定无疑的事,你可以放一千个心一万个心。金刚持与历代传承祖师绝不会欺骗我们,但前提是我们的修行要如理如法!
因此,平常修行过程中做到持戒清净、将逆缘转为善用,并在座上时时护持自己的见解,座下遵循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遗嘱,每天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强制往生法等非常重要。这样一来,内心无论何时都不会随顺恶缘而飘动。即便出现恶缘,也会它转为善用。而为了防止产生种种恶缘,平常念诵各式各样的心咒,目的也正在此上。
(十七) 即生获得金刚持果位二
持戒非常重要!我们初次进入佛门时,由于还不懂很多道理的缘故,可能诽谤过导师,也可能对导师生起过一些疑惑,但那时还会觉得自己很伟大,认为别人只会对平等的人起嗔恨心,而自己与众不同,敢对导师起嗔恨心,甚至觉得这是一件特别高尚的事业。但随着对佛法逐渐深入的认识,现前已经越来越清楚这不但不高尚,反而是最重的一个罪障。
相对而言,诽谤金刚上师、违背上师的教言者可能不会很多,但还要记住一点,金刚道友之间也绝不能产生矛盾!我们以前讲《圣者言教》时说过,如果金刚道友之间产生矛盾,就要及时忏悔,否则随着忏悔时间的拖延,结果就会越来越严重。
比如金刚道友之间产生矛盾的时间没有超过一座即两小时,可以通过念诵金刚萨埵心咒以及《三十五佛忏悔文》等发露忏悔而清净罪业。如果超过两个小时才忏悔,称为隔座,就需要念诵很多遍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忏悔文等内容做发露忏悔,才能清净罪业。
倘若隔了一日,即今天产生烦恼第二天早上才想到要忏悔和好的话,就必须要以荟供做忏悔。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要求,此时荟供中的供品价值不能少于一两金子。也就是说,不是你在荟供时摆上几个水果几块糖,然后口里念诵一遍“嗡阿吽,此等饮食甘露供……”等内容就能算忏悔的。忏悔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总的来说,时间越长,忏悔的要求力度就越大。倘若三年还没有忏悔的话,堕入金刚地狱一次就是特定的事。
希望在座的弟子们不仅要知道行持善法的功德,还要知道触犯戒律的过失!尤其容易触犯第三条,因为金刚道友之间时时都有可能产生矛盾。由于我执太过强大的缘故,我们总是只顾及到自己的颜面,一点点的小事都会忍不住会斗嘴生气,或者内心因此而产生烦恼。若不及时忏悔,罪过就非常大了!
如果能做到清净持戒,即便今天就面对无常,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边成为你的归属决定无疑。这不是我说了算的,而是来自于历代传承祖师的授记。
在座的弟子,无论现在有多么糟糕,上面所讲解的道理,应该都能做得到!在此基础上,若见解再高一点,已经有觉受者,可以在第二本净期间获得解脱;见解更高者,即生就能成办解脱。因此,导师在这里说,即生就能获得金刚持果位。
总的来说,即生解脱的法门我们今生已经得到了,但最终能否成办这样的果实,完全取决于现前是否能遵照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地修学,这才是最关键、最主要的地方。
(十八)课后嘱咐
接下去就要进入祖师法会了,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参加法会而将修法搁置一旁。虽然白天要去参加法会,但早晚的修行绝不能中断。
我们要将每天的修法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随顺懈怠的习气一直懒散放逸。一旦你将懒惰养成习惯,恐怕以后很难生起一点点的忏悔之心。比如今天早上你想睡觉就睡觉,早上的一座就没有了;晚上约几个道友一起喝喝茶,晚上的一座也没有了;今天没有了,第二天也这样消失了……时间一长,这种懈怠就会成为一种惯性,也几乎没有什么打坐的时间。
我想,从某个角度而言,你们留在高原修行,相对来说就是一种苦行。但天天懈怠修法,留在高原受苦还有什么意义?可能你留在高原的目的是为了在导师身边听法,但如今科技发达,很多导师的讲法都能同步直播,只要你打开电脑,无论你在世界哪个地方都能听到,又何必留在高原遭罪?也许你还有我不知道的其他的目的?
以前我看见一位老人带着她的小孩一直住在亚青,小孩子已经到了上学年龄。我就和这位老人说:“可能你很有信心一直在这里,但小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你不能让他一直在这里陪着你飘荡。现在的他什么都不懂,留在这里他既不能学习佛法,也不能学习世间法,他什么都不学,一生可能就被耽误了。”这个老人说,他已经和他一个朋友说好了,只要在这里待一两年,回去就能得到一笔钱,所以他要在高原继续待一段时间。我告诉他,虽然你的目的很明确,但是不能因此耽误了小孩子的上学时间,这可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
所以,如果你是有特殊原因要待在高原,我也没话可说。但如果你留在高原的目的就是为了修行获得解脱,我想就不要将修行搁置一旁,因为这才是我们今生的首要任务。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