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38课1-10

创建日期:2022-07-25

  行为学-教言宝藏38课1-10

  第三十八课: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

  (一)将教法付诸于实修才能成办解脱

  我们在传讲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这部教言时,会对从共同到不共同之间的见解做一些印证。虽然在座的弟子大部分都在亚青寺修行无上大圆满成熟窍诀法,但平常对共同前行也必须要重视。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如今我等已圆满获得暇满人身,值遇大乘法宝,具此如法行持正法之际,切勿无义虚度人生,当作清净究竟意乐为妙。”也是在告诫我们,由于宿世善缘的感召,今生我们已经遇到了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法王如意宝等诸多高僧大德、殊胜善士,这是非常幸运的。若宿世没有这样的善因,今生很难遇到这样的高僧大德。正如经文所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今天遇见的一切,都来自于宿世的因缘。因此,每当想到自己能在今生值遇如此殊胜的高僧大德,心中就要生起欢喜心。

  但仅仅遇到善知识还是有些不够。比如有些人虽然具有一些信心,但对相关的一些道理还不是很了解,认为既然已经遇到了善知识,那么即便不求法也可以成办解脱。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想法有些不圆满。往昔善星比丘与提婆达多在世尊身边待了很多年却依然没有生起信心,最终因诽谤以及不如法的言行而堕入三恶趣中。释迦牟尼佛去地狱救度众生时,善星比丘因无法忍受地狱痛苦而抓住佛陀的双足哀求佛陀赐予解脱。释迦牟尼佛曰:“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从这个公案中就能知道,虽然善星比丘在地狱中遇到了释迦牟尼佛,但仅凭这一点就够了吗?当然不够!我等导师释迦尼佛的教言是,我给你指一条解脱之道,为你讲解佛法,但最终获得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需要靠你自己。

  相信在座的弟子,从进入佛门直到到今天,也曾遇到过很多高僧大德,有些来自于南传佛教、有些来自于汉传佛教、有些来自于藏传佛教,但无论这些导师来于何处,只要是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就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但仅仅遇到导师还远远不够,也不算完全符合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我们还需要在这位导师座下得到解脱法要,无论是共同法还是不共同法。

  当然,法应该与个人根机相应。虽然我们都有效仿惠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就能开悟的心愿,但由于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仅凭心中的急躁,恐怕还是很难成办解脱。因此,无论导师为自己讲解哪一种法要,都必须遵循导师的教言一丝不苟地去做。所以,仅仅遇到高僧大德并且得到解脱教言仍不圆满,还需要遵照导师的教言去依教奉行,否则永远无法调伏自心。

  导师所传讲的一系列法要只是一种方便法,而我们现前要以这个方便法来对治自己的内心。正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言:“你是你自己的主宰。”虽然导师已经赐予我们共同与不共同之法,但是最终能否调顺自己的烦恼完全取决于自己。如今我们已经在众多导师面前听闻过诸多法要,但这些法是否已经成为对治自己烦恼的方便,则完全取决于你平常如何行持。

  (二) 珍惜人身精进修法

  今生我们不仅遇到了难得的殊胜善知识,并且还在善知识座下听闻了从小乘直到密乘之间的解脱法要,尤其能将身心投入修法之中,更是最为难得。当然,由于个人条件不同,有些人将大部分身心投入修法之中,有些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只能将小部分身心投入修法之中,但无论大小,我们都已经将身心投入到修法之中,这样的人身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我们在讲解人身难得时从难得之因的角度讲解过,想要获得暇满人身,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就是持戒,正是由于我们宿世守持过从小乘别解脱戒直到密宗的三昧耶戒之间的戒律,今生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从我们今生所具备的条件来说,前世我们决定是一个持戒者。其次为修行六度波罗蜜,从布施到般若之间的六度,往昔我们都修持过。第三是发愿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

  正是由于宿世从事过这三件善事,今生我们能够获得这稀有难得的珍宝人身。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遇到了难值难遇的殊胜善士,还听闻了珍贵的解脱妙法,更是将身心投入到修法之中。这样的人身,就称之为十八种珍宝人身,即暇满人身。

  获得这样的人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难得之因的角度而言,需要具足以上所讲解的三个要点:持戒、修学六度波罗蜜以及发愿。正是前世具备这样的条件,今生才能已获得这样的善果。倘若今生不精进修法,未来是否依旧能感得如今天一般殊胜的暇满人身,则需要观待你今生的修行而言。正如经文中所言:“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想要知道自己未来世是否依旧获得暇满人身,就先观察自己今生持戒持得如何,六度波罗蜜修学得如何,是否时时都在发愿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若不具备这些因,恐怕未来很难得到如今天般殊胜的暇满人身,因此我们今天就必须要精进修法。

  从难得之数中观察,地球上人口众多,但信仰佛教者有多少?信仰佛教中真正具备以上条件者又有多少?从中也能得知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是多么稀有难得。

  如今我们从难得之因、难得之数、难得之喻三方面去观想就能知道暇满人身有多么稀有难得,因此从今天开始就要精进修法为妙。

  (三) 忆念无常 精进修法一

  由于宿世行善之故,今生我们感召了暇满人身之果,紧接着就要精进修法,因为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到我们身旁。今天上午我们还在世间,但今天下午是否还在世上,明天早上能否睁眼看见这个世界,乃至明年的今天是否还在世上,谁都不知道。

  虽然我们口中都会说对无常何时来临没有把握,但内心深处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恐怕并不是真的如是相信,总觉得无常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因为自己现前还很年轻,而且身体也非常健康,并没有出现罹患绝症后断气要走的征相。虽然从理论上讲,自己应该有随时会从这个世界消失的可能性,毕竟有生有灭,有生必有死是大自然的规律,无论是否信仰佛教,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但由于我们业及烦恼习气沉重的缘故,时时都在自我欺骗,内心并不是真的相信这个道理。因此,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轮回中漂泊。虽然现在我们对佛法心生净信,但修行依旧非常懈怠,主要原因就是无常观修得不够踏实。也就是说,口中虽然知道有无常,但却时时将它搁置一旁,并且还会为此寻找很多理由借口。

  正如以上所讲,我们最主要的借口就是觉得自己现在还很年轻,因此距离死亡还非常遥远。我相信这两天呆在亚青寺的很多信众都去边上的尸陀林看过。住在附近的藏民,每当家中有人去世,都会将亡者的尸体送到这里来天葬,其中不仅仅有老人,还有许多年轻人。从我们的年龄角度来说,其中的亡者比我们更年轻者比比皆是。由此可知,年轻,不一定不会死。我相信,仔细回忆一下就能发现,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有多少亲朋好友,都在年纪轻轻时离开了这个世界。因此,认为自己年轻,就不会死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但仅仅听闻这样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反复去思考是否真是如此。一旦发现自己的内心因不愿意面对而产生自我欺骗的想法时,就要第一时间打断并提起正念。认为自己因为年轻就不会死亡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我们为自己寻找的另一个理由是,现前自己的身体还很健康,因此可能还不会马上死亡。要记住,夺走人性命的不一定仅仅是绝症,因车祸而死亡的情景可比比皆是。他们并没有患上绝症,身体也很健康,但最后夺走他生命的是一场车祸。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自己今天身上没有绝症,明天就一定还会活在世上。

  从绝症本身角度来说,也没有人生下来就患有绝症的。绝症不是先天性的,都是后天产生的。虽然今天自己还没有得上绝症,但谁敢说明天也不会患上绝症?所以,这些认为自己不会马上无常的理由都不成立,而这也意味着死亡随时都会降临到我们的身旁,可能是今天、可能是明天,下个月、或者明年……

  我们清明节扫墓时会看到漫山遍野的公墓,埋在地下的他们在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前,都和我们一样,有说有笑,享受着世间的福报,但如今都已经长眠于地下。农村里没有火化的话,亡者会被装进棺材,几年以后就成为一堆骨架。可是他们都曾经和我们一模一样,但无常就是如此令人恐惧。现前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明年还一定可以在世上,而不会变成一堆骨架?

  所以,我们从今天起就必须要精进修法,一旦无常降临到身边,一切都结束了。彼时无论你身边有多少亲朋好友,拥有多少财富,有多么慈祥的父母,有多么孝顺的儿女,在临终这一时刻,谁都帮不了你,唯一能帮助你的就是生前所修的法。

  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现实。我们常常在说,无常是客观的定律,无论你是否相信,是否认识,它一样在你面前生效。它不会因为你认识或相信而生效,也不会因为你不相信不认识就不起作用。它是客观的定律,谁也无法改变。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

  虽然我们都说不知道死亡何时降临,但一定要说个准确的数字,五十年后,在座所有人都不会再留在这个世上,这是特定的事。也许你觉得自己是家中的顶梁柱,如今上有老下有小,只有自己在家,才能让烟囱冒烟,离开了你,这个家就无法家没法生存,但无论你有多少个不愿意,对家有多么执著,五十年后,你必将离开这个家,成为一堆骨灰,这是特定的事。

  如今世上很多人往往因为争夺家产或者其他一些小事而彼此争斗,但五十年以后,你所争斗的一切都不属于你了。无论当时你的名下有多少财产,无论现前的你觉得有多少过不去的烦恼,五十年后一切都得放下,什么都不属于你了!因此,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到我们的身旁,而我们从今天起,就要精进修法。这一点必须时时铭记心中。

  (四) 忆念无常 精进修法二

  我相信作为修行者,都很想精进修法。但由于个人条件不同,有些已经卸下了肩上的世间包袱,将身心完全投入修法之中;有些在家居士,由于个人业及烦恼相对沉重的缘故,还不能完全卸下肩头的责任,仍旧需要去履行自己所担负的家庭与社会责任,因此还是需要从事自己的工作,无法将身心完全投入修法。但无论如何都要将“多修修法”这句嘱托铭记在心。

  我看见很多人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世间事业。当然,作为世间人,完全不追求世间事业是不现实的,毕竟我们还需要生存。想效仿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历代传承祖师般,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中精进修法,因为个人福报浅薄的原因,恐怕很难做得到。既不具备如传承祖师一般的福报智慧,又不得不为生存做考虑,就不得不适当地从事世间事业,但过分去追求,就要仔细思考一下是否值得。如果我们可以永远活在世上,如今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都值得,但如果不能长时间活在世上享受这些,今天所付出的一切恐怕真没有多大利益。

  我一生当中并不是没有遇到过死亡的情景,但有一次超度时带给我的触动非常大。众所周知,藏地是全民信仰佛教的地方,家中如果有人去世,就会在第一时间内请活佛超度。当时我也是被家乡的一户人家请去超度。被超度的亡者差不多四十岁左右,正直盛年,与兄弟一起支撑着整个家族,并且维持得相当不错。不仅有居住的房子还有一些牛羊以及丰盈的财产,日子看上去过得很美满。但当我进入空旷的灵堂,坐在法座上看见覆盖着白布的尸体孤零零地躺着时,内心忍不住想:这个人从小直到现在一直都忙于他的家庭,如今他的家庭看上去很令人满意,有房有牛羊,还有一些积蓄,但是对他来说,他又得到了什么?他是家中的顶梁柱,家里的一切都要靠他承办,如今他倒下了,他又能带走什么?什么都带不走,覆盖在他身上的几米白布,可能就是他的全部。他的一生都在没早没晚地忙碌,仅仅是为了获得死亡时身上的这几米白布么?如果不是今天的他又得到什么?

  可能你会觉得搞好自己的家,将自己所拥有一切留给后人享受,虽死无憾。但实际上,即便你不说,在你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亲人也一样会去享受。你可能会觉得临终说出将财产留给有血缘关系的后人,内心不会觉得愧疚遗憾,但实际上真是如此么?细致想想,当到达这一时候,说出这句话恐怕是没办法的办法,实际并非发自内心,活着的时候让你把一切财产留给他人,恐怕你打死也不同意!但临终时说出将财产留给亲人的话,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因为你一分钱都带不走。是谁逼着你内心如此痛苦?是阎王爷。

  我们复次讲解这个公案的目的就是告诫在座的弟子:现前无论有多大的烦恼,都能熬得过去,可以请周围的亲朋好友帮忙或者祈请导师打卦、加持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烦恼都会逐渐变淡,再大的坎也能熬得过去。可是一旦无常降临到身边,恐怕就不是能轻易熬得过去了。希望在座的弟子们要时时铭记心中,要时时观想无常!

  (五) 忆念无常 精进修法三

  今天晚上睡觉时,你可以把头靠在枕头上想,也许明天可以幸运地抬头享受世间的福报,但总有一天再也抬不起头来,而这是特定的。但谁知道那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可能是明天或后天,也可能是下个月或明年……无论如何,五十年内这一刻决定会发生。所以,我们从今天起就要开始精进修法。

  也许今天你会觉得非常烦恼,但倘若能时时观想无常,再难熬的烦恼都能熬得过去。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前一刻可能是烦恼,下一刻可能就会成为快乐,即便烦恼之后还是烦恼,也一样能熬得过去。外面以乞讨为生的乞丐,每天都会受到很多人的蔑视,他们内心有多烦恼不必多说,但他们一样都能熬得过去,何况我们?而且我们平常所谓的烦恼,可能就是由于我执太强,外境没有随着自己想法发展而产生的,相对来说,这并不是很大的烦恼。一生中最大的烦恼痛苦,最孤独的时候就是面对死亡的时候。那一刻,谁都帮不了自己。

  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亲人弥留的时刻,当时的你能说什么,又能做什么呢?可能你会买一些珍贵的礼品送给他,但他很清楚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因此无论你送的礼有多大,他心中也决定不会生起一丝毫快乐。此时你又能说什么,做什么。终有一天,你也会面临这样的时刻,身边的亲友都围绕在你身边,也会给你带来一些礼品,但相信此时的你绝不会生起一丝毫之快乐。因为你已经知道,自己再也享受不了这些,而是即将孤独地面对死亡以及整个中阴。我们活着的时候,身边总有一两个亲朋好友,但在面对死亡,尤其是中阴界时,没有一个人会陪伴你、帮助你,内心会感到非常非常孤独。这时唯一能帮助自己的就是生前所行持的善法,以及时时所祈祷的上师。

  今天问问在座的每一个人,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到自己的身边,但现在的你有多大的把握能做到坦然面对?如果直到现在还没有把握,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因为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到你的身边!

  今天我们大家坐在一起,明年的今天也许导师在世上,但有些弟子可能就不在了。虽然我们都会心存侥幸,那个不在的人应该不会是自己。当然,我也希望不会是你,希望在座的弟子都能长命百岁,但有时心愿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恰恰很遥远。人人都想长命百岁,但世上能够活到一百岁的老人又有多少位?所以我们需要面对现实,绝不能欺骗自己。

  (六) 忆念无常 精进修法四

  我们从小直到现在都一直在自我欺骗,觉得自己可以永远不用面对无常,可是无常终究会降临到你的身边。

  几年前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商人,他见我是一个出家人,就和我攀谈起来。他说,往昔他也想过出家。我听到这句话,觉得遇到了知音,认为他对佛法应该有所了解。可是随着谈话的深入,我发现他对佛教的道理并不是很了解,所谓的出家可能就是出到门口一两米的地方,并不是真正的出家。因为他当时想出家的原因不是因为感情受挫就是因为事业陷入低谷,总而言之,是为了逃避烦恼才想到要出家。

  我问他:“无常是客观的定律,这一点你决定不能否认,因为它迟早会呈现在你的面前。你是如何看待无常的?”他说:“有时候内心真的很烦恼很痛苦,烦恼太猛烈的时候,就通过喝酒解闷,或者和很多人一起打牌、出去旅游散心等方式排解烦恼。但想想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离死亡也越来越近,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真到了临终的那一天,就只能咬咬牙挺过去了,反正就是几分钟的事情。”

  我说:“前面你的说法还有点道理,但后面越听越幼稚。因为你所谓临终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却不是我们现前所以为的长度。”现在我们觉得几分钟不是很长的时间,比如从讲法开始到现在,几十分钟过去了,时间走得非常快,但当人在遭受痛苦的时候,时间就会被拉长,一秒钟的时间可能会有过了几十年的感觉。比如你把手放到火上烧,一边烧一边读秒“一秒、两秒、三秒、……”相信你连五秒钟也支撑不了,甚至还会问边上的人过了多长时间,是否已经几个小时了?所以,从时间的角度而言、痛苦时对时间感觉是快乐时候所不能比的。我告诉这个商人,他的想法有一点幼稚。他说是的,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是的,当我们不去观想无常时,觉得一切都不过如此,无常降临时,自己能突然倒下去该多好啊!但是谁又知道自己会不会突然倒下去呢?所以,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

  以上我们所讲解的一切,对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来说,都是非常客观的事。由于我们从小直到现在,没有接触过佛教的缘故,觉得这些道理都很虚幻,但今天已经越来越知道,佛教所讲解的一切是那么客观,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永远快乐,我们现前所从事的也正是在成办永远的快乐。世间不能圆满成办永恒的快乐,因为凡夫的内心永远没有尽头,对快乐的追求是填不满的无底洞,而出世间已经真正认识到快乐与痛苦的根源,是在从根本上寻找永恒不变的快乐,这也是世间与出世间两者之间的差异。

  (七) 忆念无常 精进修法五

  我们平常需要多多观想无常。作为初行者,如果无常观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内心,相信无论再学多少理论、看多少书、念诵过多少咒语,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心相续。

  从初次进入佛门直到今天,我们也曾做过一些取舍,但这样的取舍每天能做到多少?我们时时都会为自己寻找一千个借口、一万个理由将学过的道理搁置一旁,比如“今天工作太忙了,等工作稍微轻松一点时再修”或者“今天头很疼,坐都坐不住,等过两天能坐得住,心情平和了再修”等等。但当你心情平和,内心完全没有烦恼,身体也能坐得住了,还用得着修法吗?这些都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世间人最可怕的一种心态就是侥幸。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这些人,他们的侥幸有用么?我们常常会觉得,无常虽然很有道理,但可能不会轮到自己。至于是否会轮到你,谁都不知道,但常常觉得自己是最不可能死的人,往往就是被轮到要无常的人。所以,我们不要带着这样侥幸的心理蒙骗自己,而是要面对这个现实。因为,观修无常是我们修行的根源,也是我们修行的基础。

  总的来说,平常根据个人的根机而修学相应的法,非常善妙。比如刚入佛门者,可以先学一些理论,并遵循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授记,每天念诵不少于108遍观音心咒和108遍强制往生法。上师曾经授记:“我会在西方极乐世界等待着如是行持善法的修行者。”已经有了上师殊胜的授记,作为修行者为什么不与此结上缘呢?我相信,有些人是现在才听说,但有些弟子早已经听闻过这些道理,如果今天还是仅仅将它视为一种理论而不去造行,我想可能他们的业及烦恼真的已经到了极顶了。除此之外,平常多学一些理论也非常好。这两天阿松活佛、慈诚加参上师都在亚青寺讲法,从汉地上来的居士有空可以多去听闻一些。

  在你们平常生活的地方,说没有佛教又能看见一些寺院;说其中有真正的佛教,大多数寺庙都以商业为主,恐怕并没有很多机会接触真正的佛教。虽然你现在由于个人福报、智慧乃至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无法长时间住在亚青,但在这一段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与这里的导师结缘,不仅仅与他们见面,还要多问一些问题,听闻导师的讲法,这对于对治自己的烦恼、增长自己的智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八) 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 直至传承根本上师等 如是口传甘露之精华 以大慈悲如理赐予汝一

  【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直至传承根本上师等,如是口传甘露之精华,以大慈悲如理赐予汝。

  上师说,从嘎绕多吉到胜喜金刚直到大恩根本上师之间所有口传甘露之精华,他都已经毫无保留地赐予给了弟子。虽然这部教言是喇嘛仁波切因某位弟子之缘而著述,但它也同样适合我们后一代弟子。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见解:上师所讲的一切教言,都是针对我们而传讲。

  在座的弟子无论是否长时间在亚青,只要对本传承心生敬信,多多少少都已经得到过教言。比如讲解初步进入本传承时,应该先从前行开始着手,而前行分为外前行和内加行两种。从外前行讲解四厌离法开始逐渐趋入内加行,而内加行则先从磕大头配同修皈依开始着手修行。这也是我们修学的次第。

  修学前行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积资净障。如果前行的基础没有扎实,修学后面正行的过程中就会很艰难。因此,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我们都会先修前行。

  很多信众有这样的疑问:自进入佛门后,都是按照汉传佛教的教言而修行,比如直接修学禅宗明心见性,修学净土法门时将前面事一心不乱先搁置一旁,而直接修理一心不乱、阿弥陀佛的真实密意等,但都很难继续下去,这是否说明自己业障沉重、福报浅薄?我想,想要清净自己的业障,增上自己的福报,最佳的方便就是好好修行五加行,夯实自己的前行基础,唯有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九) 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 直至传承根本上师等 如是口传甘露之精华 以大慈悲如理赐予汝二

  如果我们只针对刚来亚青的居士讲解前行共同法,可能有点不圆满。如果你是长期居住在亚青寺的出家人,也可以为你讲解更深的法。但如果你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修完加行,我想这样的漂荡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放牛的牧童,不仅要照看好牛,不让它被豺狼等野兽攻击而受到伤害,还要观察这一片水草是否丰盛,能否让牛吃饱草喝饱水。因此一天当中,牧童都要一直看着自己的牛。而我们现前所依止的导师就如同牧童,时时关注弟子的行为和思想。弟子出现一些不如法的地方,导师就会做出一些指点,但指点的方式与尺度又不能让弟子太反感。比如有些弟子觉得导师的话太多了,所以内心还是秉持随心所欲的想法,导师讲导师的,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想,作为弟子,最好不要有这样的想法。

  我们说过,成办解脱的一切条件首先来自于导师,只有导师的引导方可令我们趋入解脱之道,因此,修行路上必须要遵循导师的教言。我看到过很多非常虔诚的弟子,从他本身的性格来说,对佛法的信心、对导师的恭敬以及对解脱的渴求心都非常大,但为什么修着修着就变了样,三四年前就开始在亚青寺修加行,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修完。

  我们天天都在讲解无常,谁都不知道余下的时间还有多少个三四年。虽然在这三四年中,你并不是天天在睡觉或四处游荡,也在从事各种善行,但要记住一点:如今来到亚青寺的目的就是为了继承上师的传承,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圆满接受这个传承,就要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依止这个传承。

  如今无论在高原还是在汉地,传讲佛法的导师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传承与导师中,既然我们选择了依止亚青寺喇嘛仁波切的传承,依止龙萨派和宁提派,就必须要依教奉行,把首要的任务完成,真正继承这个传承。

  这是我的真心话。虽然你现在非常虔诚,但你的身体并不会完全听你的话。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中,一直留在圣地修行,但四大组成的肉身未必能如你所愿。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你们都知道,我的身体非常糟糕。前段时间我碰到一位出家人,他从拉萨过来,在亚青寺已经住了很多年了。他第一次到亚青寺时,我给他讲了一些前行,后来又为他讲解了一些正行,他对我的信心也非常大。因此,每次听说我回到亚青寺,即便是半夜,也会过来见我。那天聊着聊着,我就问他:“你来亚青寺有多长时间了?”他说:“可能有十六年了。”我说:“你第一次到亚青寺的时候,我也是像现在一样,天天被病魔缠缚么?”他说:“我第一次到亚青的时候,你的身体非常好,但听说第二年你就动了手术,从此身体就每况愈下了。”

  我算了一下,一晃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中我动过四次手术,每年还要输那么多的液体,吃的药比我吃的饭还多。平常一到冬天或者天气稍微冷一点,我的身体就会非常虚弱。虽然,我有正念,不会因此而抑郁,但是也常常需要为看病而奔波,不能在亚青寺呆很长的时间。如果你们也和我一样,缠绵病榻,接下去的修法该怎么办?难道也像我一样,山上修一个月就下去看病,然后再上山继续?我想,这样是很难修法成功的,无上窍诀大圆满也不是这样修学的。

  因此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如今一切条件允许,对你来说是最圆满的时候,抓紧时间如理如法去修。这才是我们如今真正要去努力的。

  (十) 成就自在嘎绕多吉尊 直至传承根本上师等 如是口传甘露之精华 以大慈悲如理赐予汝三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弟子正在修行成熟口诀法,即便是刚到亚青的一些居士,平常也是在遵照亚青的传承或其他清净传承修学上师瑜伽,其中有些修得也非常好。从某个角度而言,修行见解好坏与否,与能否遵循导师的教言息息相关。有些修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会先将往昔讲过的内容学到非常精通,然后结合个人的时间,如理如法地去实修,因此见解会迅速增上。

  我们说过,无论是修上师瑜伽还是修成熟口诀法,都要具备三个条件:方便、智慧和善巧,其中善巧最为重要。因为平常妄念起现的程度以及人个对见解的认识都五花八门,比如有些见解高,有些见解低;有时起现的妄念粗大、有时起现的妄念细微,这时就需要我们在对治烦恼时善巧一些。这样一来,我相信你永远不会有今天修行得很好或今天修行得很不好的感觉。

  有些人只要在修行中出现昏沉掉举,就觉得今天修行得不好;而一座没有出现昏沉掉举,又认为自己今天的修行很不错,内心完全跟随着念头而飘动,这样的见解一点都不可靠,只能说明你的修法还不够善巧。

  我们应该让自己的修行变成无论是有昏沉掉举还是内心非常平静,时时都在调伏妄念中,这才是真正修行者的行为。有昏沉和掉举,我们予以调伏;没有昏沉和掉举,我们也在调伏内心,能够如是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正的修行。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因为自己的感觉好坏而阻碍修行。

  我相信,相对而言,在座的弟子现前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语。一方面,可能是你们也会照顾到导师的情面,因为导师天天都在讲解这些道理,所以无论如何要给导师个面子,不能这么说;另一方面是可能真正已经领悟到了这个道理,甚至已经运用在自己的修法之中。如果是后者,那么导师在你面前无法可说,也无话可说,因为你已经做到了时时调伏,而调伏又怎么还会有大小之分呢?

  我们在修学禅定过程中,一开始往往执著于安住时间长短,但随着见解的增上,就越来越清楚,修学禅定最重要的不是安住的时间长短而是必须要有安住的质量。就时间长短而言,世间禅定在色界一禅中就能安住六千个大劫,无色界天能安住八千个大劫,这样的安住时间可一点都不短,而是非常长了。

  一个阿僧祇劫有多长?我们将地球的形成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现在是“住”的阶段,从这个地球有生命存在直到现在,过了多少亿年?从现在直到地球上的生命完全消失又需要多少亿年?这个过程称之为二十个小劫。从地球开始毁灭直到完全毁灭到空,需要二十个小劫;完全在虚空中要二十个小劫;由众生的共业开始形成这个星球到完全可以住人,有生命存在需要二十个小劫。总共八十个小劫称为一个阿僧祇劫。这样的时间长度已经无法用年来算,而色界天在一个禅定中就可以安住六千大劫,想想这个时间有多长!但它最终还是会堕入到三恶趣之中,因为解脱的关键在于安住的质量而不是时间。

  当然,仅仅在很散乱中无法修行,我们还是需要寻找安静的地方安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安住修过程中还是要尽可能去提高质量,而不仅仅是为了安住的时间。要记住这一点。

  我们说过,即便只是一刹那具有见道的见解,即大觉第一入定之境界,那么从此刻开始,就不会再往下堕落了。一刹那的时间有多短?我们将六十片叶子叠在一起,用一根长针直接一针刺穿,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从第一片叶子一针穿透第六十片叶子,但实际上针是穿透第一叶而进入第二叶,而这穿透的瞬间就叫一个刹那。也就是说,即便只有一刹那具有大觉第一入定之境界,功德也不可思议,因为那时的你已经断除烦恼障。从见解本身的角度来说,由于你已经达到了大觉第一入定之境界,就如同真正见到了太阳,无论当时你修与不修,都再也不会往下堕落。这个见解就是这么高、这么坚固,但它真正的禅定可能只有一刹那。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时间长短树立等持。

  我相信由于平常我们都在如是讲解,因此在座的弟子们都会往这个方面发展,但在修学过程中,尽量做得圆满一些。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已经将一切法要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赐予给我们后一代弟子,我们也要以欢喜心去行持这样的善法。若现前还不去好好修学,恐怕就只能怪你自己了。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37课11-20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38课11-18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