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教言宝藏21课11-21
(十一) 观修前行令修行更精进
我们时时都在讲解,修上师瑜伽导修期间,观察修配同着共同外前行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一切法之基础。是否能获得更高深的见解,完全取决于前行的基础是否扎实。若基础不牢固,后面甚深的见解,恐怕永远不会有实现的时候,因此前面的共同法真的非常重要。
人在没有遇到灾难、痛苦时,往往想不到要去从事善法,因此现前就要把这些迟早会产生在我们身上的事,纳入心相续中去感受,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内心,变成一种清净修法的动力。即便乞丐常常要忍受饥寒交迫,有些熬不过的会冻死或饿死在路边,看起来非常可怜,但总的来说,大多数乞丐虽然生活艰苦,但也能熬得过去。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都能活下去,何况在座的我们?但总有一天,由于我们贪嗔痴烦恼沉重的原因,无常降临到身边时,就会感受到难以想象的痛苦,那天可不是那么好过的。所以现前就必须强迫自己如是观修,令自己精进修法。
无论我们现前社会地位是高是低,物质条件是好是坏,死亡迟早会呈现在我们面前。五十年之内,在座所有人都决定不在这世上了。即便你对自己所“拥有”的有多执著,可以供你挥霍享受的时间,决定不会超过五十年,从此你所眷恋的一切都与你无关,也不再属于你。彼时唯一能拯救自己灵魂,令自己获得快乐的,就是生前精进修的法。所以,平常还是要多修修法。
因为我的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时时去各地走动也不太现实。但现前科技发达,大家都可以在网上听法,就如同在我身边听法一般。所以平时有时间多听听法非常好,会对自己成办解脱有很大的利益。
有些弟子问我,如果现前已经认识到百部归一名的道理,因此平常专心修持这样殊胜的法门,其外的善行一律不做,是否可以?当然不能这样理解。平常若有时间,口里念诵一些咒语,从事一些善法,也不可或缺。因为我们现前还在修行的路途之上,以我们的这种修法作为根本当然无可厚非,但借助一些其他助缘,对于让根本修法迅速成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要记住,不是因为我们当前所修的法不圆满,才需要去念诵,去行持其他善法,而是借由这些助缘,能令自己的内心更加自在。
除了座上的修法,座下该如何起修?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之前,给所有信众布置的功课是:一天不少于念诵108遍观音心咒和108遍强制往生法。无论我在何处,都是一样传讲。因为我作为上师的弟子,是你们和喇嘛仁波切之间的桥梁。对于上师的教言,我将自己精通的内容,毫不隐藏、完完全全地赐予你们。而每天念诵108遍观音心咒和108遍强制往生法,就是上师的教言。我想,这对我们来说,数量并不大,也不是很难做到。但如果能每天如是修学,则意义非常广大。至于念诵的仪轨,可以按照五明佛学院的念诵集,也可以按照亚青寺的念诵功课本,或者《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的仪轨念诵,这些都没有什么区别。
(十二) 见贤思齐 精进修行
想要知道如何修学,就要多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学习传承祖师在修的过程中,如何长时间侍奉上师以及如何不知疲倦地精进修行。以历代传承祖师这般殊胜的根机,尚且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更何况我们。因此,平常要多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和传记,这会给我们提供精进修法的动力。知道历代传承祖师在成办解脱的路上,是如何精进修法的之后,作为末法时代烦恼沉重的众生,就更要依教奉行,在修行中努力精进。
平常我也告诫很多弟子,如果平时在一个月中聚集一次至两次共修,并不算多。但这并不是说,这半个月聚集一次的共修,会给增长自己的见解带来多么大的作用,而是说这会成为一种修行的动力。比如有些平常非常懈怠的人,看见旁边的金刚道友如此精进,就会暗自反省并发愿:自己不能这样一蹶不振,要精进修行,追随同修道友的脚步,在未来的半个月里努力做到与他们齐头并进。这样一来,共修就会成为一种动力。但如果平时共修过于频繁,就会成为很多人的烦恼。尤其寂光大师曾经说过:“独自一人修佛果,道友二人修善缘,三四以上贪嗔因。”对于凡夫而言,过于密集的聚会共修,可能会招来各式各样的烦恼,因此共修的时间不能过于频繁。但总的来说,这些都是增长见解的辅助,重要的还是长时间精进修法。
(十三) 我乃依止众多胜上师 尤于殊胜化身之近前 四十四载常随作侍奉
【我乃依止众多胜上师】
我们的上师喇嘛仁波切为了迅速成办解脱,一生中依止过很多上师。平常提到最多的就是五大根本上师,而其中依止时间最长的是根本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
【尤于殊胜化身之近前,四十四载常随作侍奉】
“殊胜化身”指的是昌根阿瑞。上师说过,他还未满二十岁时,母亲就把他供养给了根本上师昌根阿瑞,并且告诉他,在没有修出一定的成就前,绝不能回到母亲身边。即便有“想母亲”的愿望也别让她听见,因为她不会心软。上师的母亲如此坚定,就是为了让上师能好好修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上师一直跟随在他的根本上师昌根阿瑞身旁,长达四十四年的时间。
昌根阿瑞早就离开自己的家而独自修行,随身也没有什么资产。据上师回忆,每次他们师徒二人搬家,只需要一个大一点的牛皮口袋,就能装下两人所有的行装资具。上师就这样亲近着自己的上师,并精进修法四十四年。
我们有时会忍不住掐着拇指计算一下自己的修行时间:一年、两年、三年……,为何见解还没有很好地增上?我想,你还是好好想一下,从根机的角度而言,你与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相比,谁的根机高?可能你会回答说,当然是上师的根机高。但以上师的根机尚且依止导师有四十四年的时间,请问你依止上师有多长时间?再从精进的方面来说,上师四十四年如一日地精进修法,你又修了多长时间?上师的根机比你高尚且修学几十年,作为末法时代的你,难道希望自己修行几天几个月几年,就能头上长出肉髻吗?这种想法恐怕还是有点不现实。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从小直到现在,从善与做恶相比,孰多孰少?虽然行善功德无量,但往昔所造作的恶业太过沉重,想在短时间中改变一切恐怕并不现实。因此建议在座的弟子,平常修行期间要精进再精进一些。
但我们在修法过程中,也不要太过高攀。如果过于高攀,当思想和行为都达到极端时,就决定会变成解脱的极大障碍,甚至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天天执著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等等?比如现在有很多修行者在某位导师面前得到导师圆满赐予的本传承教法。但修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头上没长肉髻,就觉得现前自己的见解没有很好地增上,是否是自己与这个法门不相应所致,于是又开始去接触另外一个传承。当修行到一定的时候,再次产生同样的疑问,就又放弃该传承修法。如此周而复始,最终自己的修行越来越乱。这就说明,你尚未真正理解这一系列道理,不知道历代传承祖师是如何依止导师修法的。所以,还是要好好学习历代传承祖师的事迹。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学历代传承祖师的事迹,这种因循守旧的想法有什么意义?如今这个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唯有创新才有立足之地,才有发展机会,为什么佛教不创新?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就充分地说明,你尚未理解什么叫佛教。仅仅站在我们当前的思维范畴而言,当然一切都需要创新,因为思维本身就有生灭性,永远没有尽头。今天最发达的技术,十年后可能是最落后的,所以人类社会必须要创新。但要记住的是,佛教圆满的见解已经完全超越思维,不在时空的限制范围之中,因此一切教言,都来自于本性中智慧的裸露,这与思维完全是两种境界,两种智慧。用我们现前的思维去推理或去创造佛教,就已经完全失去了佛教的本性。因此,我们时时讲解要如理造行,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足迹,原因也正在此上,因为真正的智慧已经超越时空,不是仅仅通过思维就可以成办的。
但可能有些会说,历代传承祖师在成办解脱过程中,前面有闻思的过程,不是还是有思考吗?是的,但传承祖师思考而成办解脱的整个过程,是如理如法的。他们为后一代弟子所传讲的一系列解脱教言,都是在圆满成就之后立下的法规,印证后一代弟子唯有如是修行,才是正确的见地。他们并没有在修行过程中,像我们一样去推理:这样修可能正确,可能错误。所以,我们必须要追随历代传承祖师的行迹而修持。
(十四) 得受诸多甘露窍诀要 且后授为教法之法主 尚有众多胜士齐赞扬 结缘有情皆往莲师刹 生生世世莲师慈摄受一
【得受诸多甘露窍诀要】
上师在他的根本上师身边如影随形四十四年,得到了很多窍诀法要。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同样都在众多高僧大德面前得到很多甘露窍诀,为何上师能够成就,而我们依旧迷惑?区别就在修持时,是否能遵照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去行持。
【且后授为教法之法主】
因缘成熟时,来了四位弟子。上师的根本上师问他,是否能摄受这四位弟子,为他们讲法?并且将这个传承法要赐予上师,成为教法的法主。我们知道,成为法主就意味着已经获得解脱。但在解脱之前,就应该如理如法地修行。因此,我们必须追随历代传承祖师的足迹,导师如何修学我们就如何修学,并以这样的方式去成办解脱。
【尚有众多胜士齐赞扬】
上师得到了诸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的齐声赞叹。比如色拉阳智、法王如意宝以及众多其他高僧大德,都为我们的上师做了许多授记。
【结缘有情皆往莲师刹,生生世世莲师慈摄受】
色拉阳智不仅是一位伏藏师,也是莲花生大师意之化身,他授记与我们的上师结缘的一切众生,未来都可以往生到莲花生大师刹土——铜色吉祥山,生生世世得到莲师的摄受。
当然,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本就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因此很多信众都想与上师结缘。虽然有的人已经谒见过喇嘛仁波切,但有些与上师从未谋面,难免心生懊悔:自己的福报浅薄,未能亲自拜见上师,没有与上师结上善缘。但要记住,并不是亲自在导师面前走过一遍就能称之为结缘,真正的结缘,是遵照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去做,这才是与上师的密意结缘。
无垢光尊者和智悲光尊者之间有三四百年的时差,但后期智悲光尊者成为宁提派无垢光尊者的唯一弟子,靠的就是心印传承。智悲光尊者遵照无垢光尊者的教言而修学,最终如理如法证悟到无垢光尊者的密意,所以得到真正无垢光尊者的加持。
如今虽然很多人没有亲眼见过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但若能遵循上师的教言而如理造行,就是时时在与上师结缘,未来就能如同历代高僧大德所授记般,往生莲花生大师刹土。所以平常追随导师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意义非常广大!
我们的内心也应该时时带有这样的喜悦。虽然平常我也常常观修无常,想到有生有灭是大自然的规律,总有一天决定要离开这个世界。但即便如此,内心仍旧非常喜悦,因为我得到了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摄受,并且在得到了上师所赐予的众多甘露窍诀法要后,努力追随导师的教言而修持。众多高僧大德授记,只要与上师结缘,就可以往生莲师刹土。因此,无论现前出现什么事情,内心都非常喜悦。在座弟子们也同样一个道理。虽然我们现在还未圆满成就,获得佛果,但已经与上师结缘,在遵照导师的教言修行,这就是最圆满之处,我们也成为天上地下最有福报、最有缘的信众。因此,平常能如实遵照上师的教言修行,意义非常广大。
(十五) 得受诸多甘露窍诀要 且后授为教法之法主 尚有众多胜士齐赞扬 结缘有情皆往莲师刹 生生世世莲师慈摄受二
我们的上师是一位非常谦虚的导师,虽然听上去有法王、喇嘛仁波切等尊贵的头衔称号,座下又有上万出家弟子,总觉得高高在上,难以亲近,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上师是一位非常谦虚的尊者。我们通过学习这部教言,对于上师平常做人处事谦虚低调的特点,也能感受一二。这也是告诫在座的弟子,平常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谦虚低调。高高在上是自我感作祟,如果有这种感觉,充分说明你的我执太强,烦恼沉重。
我们当前信仰佛教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获得解脱,若是自我感觉太强,就会成为起现三世痛苦之根源。想要消尽这样的烦恼,就要谦虚低调,不要自我感觉太好。也就是说,不要时时有高高在上的特权意识,认为一切都应自己说了算。虽然我们都知道,四季如何变化,不是自己说了算,世上有许多事也不由自己做主,但还是忍不住站在“自己应该说了算”的立场之中,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穷的烦恼。
佛教一再认定要断除我执,而谦虚是对治我执的最佳方便。比如现实生活中若能稍微谦虚低调一点,彼此的烦恼和嫌隙会越来越少,而快乐与和谐会越来越多。正是由于我们平常自我感觉太强,将谦虚搁置一旁,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滋生诸多烦恼。即便只是一件小事,最终都会导致很不好的结果。
上师在这部教言中反复强调自己有多么不好,多么糟糕等等,但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是什么样的导师,还用得着再做解释吗?往昔莲花生大师意之化身色拉阳智曾经在授记当中说,喇嘛仁波切的前世是莲花生大师二十五大弟子之一——卓弥华杰益西。在莲花生大师时代,卓弥华杰益西在桑耶寺修行获得成就,当时莲师并未让卓弥华杰益西将成就的一系列教法直接传授给弟子,而是告诉他,以后你会有一位化身诞生在多科下区,那时我的化身会把这部教言赐予给你,你再将这部教言赐予给弟子,将成就十万虹光身。这就是莲花生大师亲自授记我们的上师即为莲师的化身。平常很多弟子也能看见上师额头之上有阿弥陀佛的形象,这也说明,上师和阿弥陀佛本来一如。既然如此,为何上师平常还要如此谦虚?目的就是为我们后一代弟子传递一种信息,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成为别人说不得也摸不得的人,否则烦恼会更重。
因此,平常要将谦虚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如果只是在口中念诵一些咒语,但现实生活中,内心高高在上、自我感觉很强,则无法与佛法相融。因为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都必须在很谦虚的立场之中去树立,所以平时要谦虚一些!
(十六)吾与提婆达多及善星 无始所积之业无边际 敬信慈悲智慧极微小 轮回之中解脱甚艰难
【吾与提婆达多及善星,无始所积之业无边际,敬信慈悲智慧极微小,轮回之中解脱甚艰难】
上师说,由于无始以来造业太过严重的缘故,自己和善星比丘、提婆达多一样,信心、慈悲心和智慧都很微小。这样的根机,在轮回之中很难获得解脱。
这也是告诫我们,平时要多抽出时间修法,不要以为自己在轮回里只要修法就可以成办解脱,要先问问自己的信心如何,智慧如何,慈悲心如何?若要是这些成办解脱的因素不够圆满,虽然声称自己在轮回中修学佛法,恐怕还有一些不成熟。
但这也不意味着,从此以后就必须独自一人到幽静山林中修法方能成办解脱,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多修修法。比如在座很多弟子,由于平常也要担负很多的责任,因此每天都抽出很多时间用于精进修法恐怕不现实。但相对来说,周六和周日的时间稍微充裕一些,就可以修行次数多一点,修行时间长一点。
要记住,虽然这样去做非常好,但还要对修法有所认识。只有对修法的认识越来越圆满,才会对修法越来越积极。比如当你知道你所在的公司,不仅规模很大,而且也很有发展前途时,你不但上班积极,加班也不会有怨言,因为你已经知道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相应的回报。但如果这家公司不但没有奖金,而且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还要求你加班,可能你就会推三阻四。同样,当你对法的认识日益广大,修行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抽出很多时间用于修法就是一种必然。因此要尽可能多修法,增长对法的认识。
我们说过,现在这种状态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因为我们做不到像历代传承祖师般精进修法。既然现在修行的时间已经非常短暂,就更应该让自己多精进一些,尽量将时间运用到修法上,再不能懈怠了。若非如此,成办解脱将会十分渺茫。
(十七) 如今即将趋入命终时 此生放逸懒惰中耗尽
【如今即将趋入命终时,此生放逸懒惰中耗尽】
由于业障沉重之故,我们一直在轮回中汲汲营营于世间琐事,等临终时才发现,宝贵的时间都在放逸、懈怠、拖延中空耗而虚度一生。
我们天天都在讲解无常,尤其年龄稍微偏上一点的人不妨细致想想,从小直到现在,时间不就是这样在放逸、懈怠与拖延中一点一滴耗尽的吗?马上就要面临死亡,自己该怎么办?也许你今天还是会为自己的懈怠寻找许多借口和理由,但最终等待着你的,只能是孤独、痛苦和空虚。所以现前就要精进修法,绝不要再找借口。
对于年轻人来说也同样一个道理。在座有一些年龄大的弟子,但有些年龄小的弟子可能已经去世了,因为无常绝不会有年龄大小之别。所以即便现前你还年轻,也绝不能懈怠和拖延时间,空耗人身,必须要精进修法。
我们在无常面前非常脆弱,并且是脆弱到极顶。当无常降临到自己身边的时候,你绝对不会像自己想象般坚强。这方面的公案我们也讲了不少,但平时还是会忍不住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距离无常还很遥远。可是一旦无常降临到身边,你可能比公案中的人更脆弱。
希望每一位弟子都不要自欺欺人,这是每个人终究要面对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诚实以待。如果还在犹豫今天是否需要精进修法,就不妨先问问自己:当可怕的无常今天就降临到你的身边,你有多大把握令自己坦然面对,并且内心充满喜悦?若没有这方面的把握,就充分说明,我们的修行还是不够成熟、圆满,尚需更加努力。所以,不要等待着当无常降临到身边时才想到修法,彼时一切晚矣,阎王爷绝不会宽限一分钟让我们修法。
无常就是如此可怕。有时我在想,从某个角度而言,灾难就是诸佛菩萨的加持。若没有起现灾难,世人永远不会回头反省,以为可以一直安心度日。即便你的一生无灾无难,一旦无常降临,同样要面对痛苦。所以,平常降临灾难,令自己强行观想无常,可能也是一种加持。
我们在一帆风顺时,谁都不会想到要积累福报。可是一旦开始走下坡的时候,就开始想着要如何弥补,重回以前顺心的日子。但当灾难真正降临到你的身边,即便你再用什么方式,或者寻找什么人的帮助,恐怕也难以立即恢复以往的状态。
同样一个道理,当我们现前没有恶缘产生时,总觉得一切都很好。一旦出现逆缘,才想到要对治,并且为此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这些都是业障沉重的表现。希望在座的弟子们,不要等待着恶业涌现的时候再想到修法,要记住,今天就是不早不迟之时。现前若不能修行,等无常降临到身边时,一切都结束了。
(十八)未来道上资粮未筹备 你我二人恒时具善缘
【未来道上资粮未筹备】
若没有在解脱道上精进修行,就如同去荒野探险旅游,却没有备足干粮和水,必将饥渴难耐,遭受很大的痛苦。
我想,在座所有人应该都出门旅游过,你对待出门旅游是否也如同日常修法一般,得过且过,仅仅走个过场?恐怕没有一个人会不做任何准备就随意出门。只要是正常人,都会为自己的旅游做好规划。比如计划去往热一点的地方旅游,就要准备薄一点的衣服,而不是带着棉袄走;如果旅行时间长一些,就要备足旅费;想要舒服而不受苦,日常基本用品必须准备周全等。
我们为了几天的旅游,都能尽心尽力做准备,为什么生死关上就没有一个人会这样细致考虑?这就是信和不信的区别。相信解脱的人,就会提前准备一切资粮;不信的人,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就不会为此努力筹备。但无论信与不信,都要面对死亡,有准备的人当然比没有准备的人,更从容,也更快乐。由于宿世的因缘,我们今生具有这样的取舍智慧,更应该精进修法。
【你我二人恒时具善缘】
上师站在低调的立场中告诫得受这个法的弟子以及所有行善者:你和我若不具缘,就不会遵照我的教言去修持。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过,在路上看见迎面走来的陌生人,也说明彼此宿世有缘。同样,如今我们和上师在一起,并且遵照上师的教言而修,是多么具有善缘!更要努力依教奉行,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善缘。
(十九)发心回向发愿莫忘失 心中珍视吾之殊胜子
【发心回向发愿莫忘失】
平常行持任何善法都不能忘失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要时时想到自己任何善行的目的都是愿天下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三殊胜法首先讲解发心清净——令善根转变成无量。因此,每次行善之前,心中都要想到愿天下所有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成办解脱。行持善法后还要发愿回向,愿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功德、力量令众生获得解脱。因此,无论是从发心还是回向方面,都不能忘记行持善法的目的是令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获得解脱。我相信在座每一位弟子平时都在如此造行,也应该这样去做。
我们说过,令善根转变成无量为清净发心,倘若没有这种发心,无论修学多少法,都只能得到有限的功德。以有限的功德消尽无始以来沉重的烦恼及罪业,怎么可能迅速消尽?如同用绣花针去切西瓜,无论你有多用力,也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针太细而瓜太大的缘故。只有运用合适的工具,才能迅速切开,而这把西瓜刀就是我们所讲解的发菩提心。其中回向和发愿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时时不能忘失。
【心中珍视吾之殊胜子】
上师将所有弟子都视为心中珍宝一般珍视。平时在上师身边也确实有这样的感受。上师常常称呼弟子为“我的爱子们、我的宝贝们”。虽然这篇教言是针对某一位弟子做的开示,但能追随上师的教言而修行者,都是上师所称之爱子。
所谓“爱子”,是指身口意三门与上师三金刚合而为一,这时自然形成上师之爱子。如同我们平时所讲解的“佛与佛子”,虽然呈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形象,实际上确为一如。即便我们现前还无法完全做到,也要往这方面努力而精进修法。相反,若不能遵循上师的教言,即便你想成为上师的爱子,恐怕也很难成办,而这也意味着我们难以获得三世快乐。
世间人日夜努力,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世间财富,并依靠丰厚的物质条件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而寻找人间的快乐。我们现前所做的一切,目的也是为了令自己的内心能时时快乐,但角度有所不同。虽然世间的享受暂时可以得到些许快乐,但并非永恒,只有出世间的解脱大乐才是永恒。但我们现前还没有这个福报,将世间事业搁置一旁而全身心追求出世间快乐,因此,只能在从事世间法的同时,更着重去追求解脱。
虽然我们面对面讲法的时间不会很长,次数也不会很多,但无论如何,自己的修行绝不能搁置一旁。我将自己所理解到的上师教言赐予给你们,会成为你们日后修行很好的助缘,但绝不能轻视精进修法。
只要你能依教奉行,当功德呈现时,你就会知道上师的恩德。但如果不去修法,永远都难以进步。我们时时要铭记这句话:“我们永远不会像今天一样”,而这也充分地警示了修行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所以,真需要多修修法。
(二十)结语
【为酬汝请如是略宣述】
由于你的敦请,我为你做了简略的宣讲。
【此生乃至生生世世代,吾等永不分离享法乐,愿成大恩上师之眷属】
想要成就这些愿望,就需要时时祈祷上师。
有居士问我,当无常降临的这一时刻,自己该怎样做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忆念导师。若能时时忆念导师,就会成为上师的眷属。命终时忆念到上师,上师就会亲自降临,迎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外缘的角度当中,这是上师的功德;而从自心的角度来说,凭借的是自己的信心,但这需要长时间修持。
想知道今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可能性有多大,就不妨先观察一下自己。虽然我们平常都在祈祷阿弥陀佛或上师,但是遇到突发情况,你是否能在第一瞬间想到上师和阿弥陀佛?若能想到,就说明西方极乐世界近在眼前。若想不到,则充分说明你的迁转做得不够圆满,还需要多多修行。
比如我们小时候都非常依赖自己的母亲,认为母亲是唯一的救怙,每当受到惊吓时,第一念就会想到母亲,甚至口中可能还会喊一声“妈”。现前我们自称将上师及阿弥陀佛当作唯一救度我等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的救怙主,但平时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是否能在一瞬间忆念上师和阿弥陀佛?若做不到,就充分说明我们所创造的善的习气还是不够成熟,仍需串习,必须天天都要提起正念。若能做到,真正的解脱距你已经不再遥远。
如果我们在人间享受世间福报的同时,也在创造出世间的一系列功德,那我们算得上是非常快乐而且修行很顺利的修行者。但如果我们只是在世间方面有所成就,但在修行方面,依然内心散乱、烦恼沉重,就算不上是成功人士。我相信很多在座弟子在经营自己的企业之余,或者当自己条件稍微成熟一点,平常也会从事很多善行,这一点非常值得赞叹,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多修修法。
我们说过,虽然因果不虚,无论你从事怎样的善法,都会有相应的善果,但仅凭金钱是买不到解脱的,还需要靠自己去修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你是你自己的主宰,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就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自己精进修法,才能成办解脱。
无论你平常对佛教的理论有多么通达,仍旧需要时时反观自心,是否真正具有这样的见地。当无常降临到你身边的时候,是否有把握?若是没有,不仅平常所说的都是诳语,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语言,行为也会很狂,这对解脱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虽然平常我们多从事一些善法意义非常广大,但更重要的是不懈怠地精进修行。
(二十一)课后嘱咐
在座很多弟子都在修无上窍诀大圆满上师瑜伽,因此我从上师瑜伽角度当中,首先讲解修学上师瑜伽导修法的重要性,并且对实修过程中的细节也稍微做了一些讲解。除此之外,平时也可以多阅读一些相关的教材。我们不仅有《上师瑜伽导修文》、《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三本书,还有《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和《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等光碟,因此手上的资料非常全面。
也有很多人问我,在没有得到上师的开许前,阅读这些法本是否如法?如法!如法!在你对法生起信心的一瞬间,就已经如法了。什么叫不如法?在完全没有信心时,将它视为一种商品,或随意翻阅,就是不如法。只要对它生起信心而遵循导师的教言去做,阅读这些法本就非常如法。因为真正的传承,并不是来自导师口中噼里啪啦的念诵,而是对上师瑜伽导修完全有了认识和了解。
也有人认为,修上师瑜伽导修的要求太高,因此自己可能修不了。我想,这都是一种借口。若有这样的想法,恐怕你永远不会找到一个适合的修法,因为你最适合的就是跟随着贪嗔痴烦恼而去,想睡的时候就睡,想贪的时候就贪,想起嗔恨心的时候,内心也随之而去。若这样追随着烦恼飘动,你永远不是一位修行者,因为从小乘乃至密乘之间,没有一部法承许,完全顺从自己的习气,就可以成办解脱。
现前我们所修学的法,应该说非常简单,完全符合你的条件。我们说过,对应修学三乘教法的弟子有三种根机:下等根机、中等根机和上等根机。修学密宗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针对下乘派的根机而言,属于上等根机。但同样是上等根机,由于密法善巧殊胜的缘故,还要分为:上等之下等根机、上等之中等根机和上等之上等根机。上等之下等根机和上等之中等根机,总称为次第根机,密法以方便教授摄受这种弟子。而上等之利根者,密法以真实教授摄受。所以,密法非常人性化,无论是哪一样根机,都非常适合于修学密宗。若还要再为此寻找借口的话,恐怕内心烦恼是非常之沉重了。
所谓根机,就是指信心。虽然信心有大有小,但只要对密法生起信心者,就具备了修学密宗的条件,非常适合修学密法。但也不要太轻视,以为解脱果位唾手可得。
有些居士问我,为何他修了一年的时间,还没有很好的结果。我想,不妨先算一下你修了多长时间的法?虽然你认为自己修了一年的时间,但一天中修法时间有多长?加在一起的时间可能一个月都不到,甚至中途还会为自己的懈怠寻找一千个理由、一万个借口而中断修行。在实际修行时间不满一个月的情况下,你想达到多高的境界?与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四十多年如一日般精进修法相比,你的修行时间恐怕是不值一提。
所以,修法绝不能高攀,尤其不要轻视解脱之道。世间人从事世间事业尚需花一辈子的时间才会有所成就,我们现前创造的是生生世世之快乐,更不是短短几年就能成办得了的。因此,平时还是要多修修法。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