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教言宝藏26课1-8
第二十六课:周遍法身之界不动摇
(一)调伏内心方能成办解脱
追求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每一个修行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但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传讲了八万四千种解脱法门,并总摄于三乘教法之中,即小乘教法、大乘教法和密乘。
所谓三乘教法并不是说佛教有三种不同的教派,而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才传讲了三乘不同的教法。如针对下等根机传讲小乘教法,针对中等根机传讲大乘教法,针对上等根机传讲密乘。
如今在座大部分道友都对藏传佛教密宗生起了一定的信心,但由于往昔对密宗不了解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藏传佛教密宗是一个独特的教法,并且称之为果法密咒。并非如此!我们说过,密法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也就是说,密法是小乘和大乘的精要法。
想要知道自己的修行到达了怎样的境界,功德有多么增上,可以从三乘教法的角度当中做观察。比如小乘教法主要讲解出离心,大乘教法讲解菩提心,密法讲解清净见,主要指信心。因此,观察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信心有多么增长,就能知道自己的功德是否在增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贪嗔痴烦恼逆缘逐渐减少,顺缘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功德会自然增上,所以,观察逆缘贪嗔痴烦恼有多么减少,也能知道自己的功德是否在增上。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观察自己的性格有了多少改善。
虽然修行有很多方法,但一切法门与方便的目的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所以一切修行都是从调伏自心烦恼开始的。
(二)修行佛法令今生获得安乐一
通过修行成办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解脱,是我们信仰佛教的全部。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而言,由于我们无始以来造作种种恶业,业障沉重,因此今生的身体会感得种种过患,比如大大小小各种病痛等等。当然从外缘来说,如今空气污染严重,生活作息混乱,饮食无度等多方面原因,都是导致身体患上种种疾病的诱因,但这些仅仅是外缘,并不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如果这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的人,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吃着同样的饮食,应该同样生病,但为什么有些会患上各种疾病,有些不会呢?说明除了外缘,还有内因——宿世所造的恶业。由于宿世造过诸多恶业,加上当前的恶缘,就会导致身患疾病这个结果,而这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身体过患。现前身体的种种病痛,大至身患绝症,小至小病痛痒,都来自于因缘和合。
现在有很多居士,随着对佛法认知的增上,知道要消尽这样的过患,必须从因和缘两方面着手改变。从因的角度来说,必须依靠修法以及各种加持,如平常从事各种善法,通过打卦念经等种种善行来消尽无始以来的恶因。同时也不能忽视外缘,无论是通过中医还是西医以及其他养生方式,调理自己的身体,令身体逐渐好转,也很重要。但要记住,修行是必不可缺的根本。
很多人是因为听说佛法能让人远离一切痛苦、获得永恒快乐而进入佛门的,但若因此认为进入佛门之后,身体就不会再有任何病痛,还是不现实的。我等导师莲花生大师曰:“诚恳的信心能获得圆满的加持”,想要断除一切疑惑,令自己心想事成,就要将上师传讲的一系列教言铭记于心,依教奉行。如果内心能消尽一切疑惑,则如莲师所言,即便身处浊世,也可以改变成贤劫。
当然,由于众生福报浅薄,烦恼沉重,虽然内心开始趋向于佛法,但散乱的时候还是非常多,所以修行还是需要加把劲,才能调伏内心,消尽恶因,消除身体过患。
(三) 修行佛法令今生获得安乐二
在座除了几个出家人外,大部分都是在家居士,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有家庭需要成办。这段时间,我去了不少地方,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矛盾有多么大,谁出格做了很不好的事等等。对于完全没有信仰的人来说,内心永远不会有取舍,只要不触犯法律,没有什么事情不敢做。但不管你现前内心对佛法的信心有多大,或者是一个信仰其他教派者,只要是有信仰的人,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取舍,知道做了该做的事有多大的功德,做了不该做的事,会有怎样的果报。
何谓佛教?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无论任何传承,修学佛法的宗旨是一致的,就是调伏好自己的内心。我们今生信仰佛法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脱,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多人问我,今生是否有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有可能获得解脱?我想,只要观待自己内心贪嗔痴烦恼有多么减少,就能知道答案,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和解脱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在清净心之中。一切有情众生都具有佛性,但被贪嗔痴烦恼遮止的缘故而无法呈现功德。想要知道今生是否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办解脱,就看看遮止本来功德的一切污点消尽了多少,也就是说,内心调伏有多好。
很多居士在成办家庭的过程中,有时会与家人产生不愉快。但是当你内心烦恼的时候,你是否观察过自己是在用眼睛看待他人的过失,还是用镜子反省自己?如果只是用眼睛去看他人,我想,你决定不会观到清净之相,因为你眼中的一切都不清净,包括你身边最亲近的人所做的一切行为,都无法完全符合你的心意。正是由于你眼根不净,业力沉重的缘故,所以看见什么都不清净。
往昔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儿子非常孝顺,娶了妻子后,也要求妻子一起孝顺自己的母亲。有一次儿子要出远门做生意,叮嘱他的妻子,由于母亲年事已高,在他出门期间,要比以前更孝顺照顾他的母亲。他的妻子非常贤惠,也确实做得很好。
但一段时间以后,母亲患了一种眼疾,无论见到什么都觉得上面覆盖了很多头发丝一般不清净的东西。于是从那天开始,她对她的媳妇百般挑剔。无论媳妇做什么饭放在她面前,她都不满意,甚至质问她的媳妇,是否是由于她儿子外出经商的缘故开始虐待她?以前她儿子在的时候每顿饭都很干净,但从儿子走了以后,饭里全都是毛,为什么不把饭做得干净一些等等。她的媳妇觉得非常委屈,明明就是干干净净的,为什么婆婆一定要说不干净呢?但她还是重新做了一次,可是结果还是一样。于是,这位母亲不断责骂媳妇,吃得也越来越少,时间一长,身体变得非常瘦弱。
当儿子回家以后看见母亲瘦成这样非常生气,责怪他的妻子为什么不好好孝敬他的母亲,而这位母亲也在儿子面前告状,说媳妇怎么虐待她,自他出远门之后,做饭不仅不把菜洗干净,还要往里面加各种不干净的东西等等。妻子觉得非常委屈,向丈夫解释了原委,让丈夫自己做饭看是否如此。
于是,儿子也为母亲做了一顿饭,没想到把饭端到母亲面前,母亲也开始责骂他,说他以前孝顺,现在却和媳妇一起虐待她,做出来的饭如此不干净等等。儿子试了几次,发现结果一样,才恍然大悟,知道是母亲患了眼疾,错怪了妻子,于是带母亲去医院看病。当母亲的眼病痊愈以后,看见的一切又和以前一样清净了。
我们讲这个公案的真正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当我们感觉内心烦恼沉重,生活不顺心的时候,更需要反观自己的内心,是否是自己的眼根不清净,业力沉重?若要是能做到反观自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心中永远是适宜的,所谓的很多烦恼也会自己消失,生活会越来越和谐。请问你是否在这样观待自己的内心?
(四) 修行佛法令今生获得安乐三
我们都称自己为修行者,只要进入佛堂就开始诵经持咒,打坐禅修,但这些都只是一种方便,用通俗的话来说,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工具。我们这么做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成办解脱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便道,在现实生活中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才是最根本、最殊胜的修法。正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华智仁波切曰:“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为诸法源,调心佛善说。”
有些人觉得虽然自己的内心调伏得不怎么样,但平常咒语持诵得不少。要记住阿底峡尊者的一句话:“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光口里会念诵而不调伏自己内心者,即便是修法,也只是一种形象,由于没有起到对治烦恼的缘故,反而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如果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善法,不能起到调伏内心的作用,即便表面上看起来做了多少善行,对解脱都起不到一点点作用,反而会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这也是在告诫我们,修行就要修心,不修心的一系列显现,都不能称之为修法。
反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在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若是,我相信你不会有很多烦恼,因为这就是修行的功德。至于头上是否会长肉髻,涌泉下是否会呈现法轮暂且不管,修行要先从现实生活开始做起。
我相信每一个人组成家庭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幸福和快乐,但为何今天却烦恼重重?就是由于众生业障太重,内心太不清净的原因所致。现在我们必须要以佛法的背景,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当内心感到烦恼时,第一时间观察自己的内心,知道是由于自己烦恼沉重的缘故,才导致成今天这样的情绪,因此及时调伏内心烦恼。这样一来,生活中还会有不和谐的现象吗?不会了。从成办家庭的角度来说,也应该这样去做。
无论我走到何处,每次见到当地的居士,都会第一时间问他们内心改变了多少。你不用急着告诉我念了多少心咒,平常打了多少时间的坐,这些虽然也很好,但都是一种工具,目的是为了调伏内心,但你的内心调伏了多少?若内心没有丝毫改善,恐怕距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和解脱只能是越来越遥远,而不是越来越近,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
从现实生活来说,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他的家庭应该非常和睦。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一进入佛门就从此不会产生丝毫烦恼。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必然还是凡夫,而凡夫就意味着内心的烦恼依然沉重。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佛法,而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调伏自心,所以虽然有烦恼,但烦恼应该越来越少才对。即便偶尔还会彼此不悦而产生烦恼,但由于已经有了佛法的背景,有了佛制约束和自然约束等,知道这是一种罪过,必须要持戒,护持正念,因此烦恼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比如我们说过,作为密宗弟子,若触犯十四条根本誓言,隔了一座需要怎么忏悔,隔日需要怎么忏悔,隔了一年、两年需要怎么忏悔,超过三年连金刚萨埵也不再摄受,堕一次金刚地狱是特定的事。由于知道这些戒律,所以时时都在护持戒律,烦恼的时间决定会缩短很多,这就是修行者的功德。现前问问自己,你做得如何?若不是这样做的话,就要努力多改变一些。
作为修行者,如果只是说自己念诵了很多咒语,行持禅修打坐等一系列善行,却没有调伏内心,恐怕这些善法都没有起到切实之作用。无垢光尊者曰:“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即便你口中说得有多么好,若没有改变自己的内心,一切都是空谈,没有切实之利益。惠能大师曰:“善知识,世人终日口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世间人天天口里说一切都是虚幻的,但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空性,这样的见解对解脱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因此,现前我们需要面对现实,一瞬间改变一切恐怕不现实,但应该越来越增上才对。这样一来,家庭也会越来越和谐。
(五) 修行佛法令今生获得安乐四
我常常听到很多人说,家庭生活中总有很多矛盾烦恼,不是已经走到极端,就是已经开始出现矛盾,估计未来也不会和谐太久。但也有很多信仰佛教的家庭说,刚刚进入佛门的时候,烦恼非常沉重,但由于已经遇到了佛法,依教奉行调伏内心,现前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和谐。是的,信仰佛教者应该这样。
我们说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不是现前你不做任何改变,未来就会突然去往一个繁华庄严,名叫西方极乐世界之处。不会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在清净心之中。清净心我们原本都具有,如同天空本来就湛蓝无染一般,但当天空被乌云遮住时,蓝色的天空便无法呈现。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的内心本具有清净的西方极乐世界,但由于被贪嗔痴烦恼遮止了本来面目,才无法呈现。因此,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从今天开始做起。惠能大师曰:“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藏传佛教一位高僧大德吉珍扎华江措说过:“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是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在讲解这个道理。一旦本来的清净心赤裸呈现,西方极乐世界就无需再去他处找寻。因此,时时改变自己的内心,意义非常广大。
每当我听到很多弟子汇报,他们的家庭越来越和谐,就觉得非常欣慰。修行者就应该这样体现出与众不同之处,仅仅会念经打坐,这并不是修行的全部,只是一种方法。如同我们去医院看病,打针、吃药都只是一种治病的方便,最主要的目的是令自己康复。所以,我们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调伏自己的内心,赤裸原本具足的清净功德,这才是修行的目的。而这样的修行,也可以遣除家庭之过患,令家庭生活越来越和谐。
(六) 修行佛法令今生获得安乐五
现在很多人都在从事着自己的事业,也都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一帆风顺,但有时无论你为之所做的准备看上去多么完美无缺,还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着自己,就是俗称的“运气”。但什么是运气,除了佛法,恐怕没人解释得了。用佛法的名词讲解,运气就是福报,需依靠宿世的善因来起现。若往昔你没有积累福报,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难以实现。
往昔有一个乞丐,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乞丐,因此他很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他用不同的方式努力了很久,仍旧一无所获,还是一无所有。后来有人告诉他,不如修个财神爷,修成以后,只要祈请财神就能得到一切荣华富贵。他觉得这个不需要本钱就能获得最大利润的方式,是最佳的致富方法,于是开始修财神爷。一段时间以后,终于如愿以偿,财神爷呈现在他的面前问他需要什么?乞丐说:“如今我一无所有,所以我要数不尽的财富。”财神爷告诉他:“由于你宿世没有积累过福报,即便我是财神爷,也无法赐予你任何财宝。”虽然乞丐和财神爷对上了话,但还是没能改变他的人生。从那天开始,他还是过着乞讨的生活。
有一天,他回到破房子里,财神爷呈现在他的面前告诉他:“我今天已经赐予你悉地。”乞丐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之中,除了得到一碗粥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所谓的悉地从何而来?财神爷告诉他:“你所得到的这碗粥里,有一块别人没有的肉,这就是我给你的悉地。由于你宿世没有积累过福报的原因,即便我为财神也无法赐予给你更多。”从这个公案中我们就能知道,想要改变一切,必须要有福报。
比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见到一些人,他们初次从事自己的事业时,虽然智慧与经验都不具足,但是事业却做得有声有色。原因在于何处?就因为他有很大的福报。但一段时间以后,虽然他的财富基础比以前扎实,智慧经验也比以前丰富,但事业反而开始走下坡,甚至最后成为身无分文的乞丐。原因在何处?也在于福报。一旦不具足福报,即便你有多努力,多方面条件有多么具足,事业也不会有成功圆满的一天。所以平时要积累福报的重要性就在此上。
以为仅凭自己现前所拥有的经验和智慧就能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现实。世上哪个人不在这样打拼?为什么有些人再怎么打拼也得不到,而有些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一切?区别就在于各人的福报。
作为居士,平日在从事自己事业的同时,要长时间修法、行善,积累福报。当你享受一切福报的时候,就如同口渴时享用杯子里的水,享用的同时,不要忘记继续往杯中添水,否则当你喝完杯中的水,再去寻找水源,就不太方便了。所以,时时不要忘记往杯中加水,这样,你的一杯水永远也喝不完。平常从事自己的事业也同样一个道理,在享受一切的同时要多积累福报,唯有如此,享受才永远不会停止,即便走下坡路,也会很快走回正道。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多多修法。
(七) 意念无常 精进修法
我们说过,作为真正的修行者,想要改变生活中的种种过患,就要时时调伏内心,精进修法。但作为在家居士,担负着很多责任,想要把责任搁置一旁,如历代高僧大德一般独自一人前往幽静山林中修法,恐怕并不现实,所以不得不去创造自己的事业。但与此同时,自己的修行也绝不能忘失。
莲花生大师曰:“今生的时间再长也是稍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才是无量,若欲来生当中不遭受任何痛苦,现前就要精进修法。”现实生活中圆满具备一切条件,当然非常好,但若一味追求,就要考虑一下是否值得。即便你的世间事业做得多圆满,谁也不知道未来你能享用多长时间。
世间人在逢年过节时,都会彼此恭贺,说一些长命百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吉祥的语言,但作为导师,我可能会和你提一下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因果不虚等前行的道理,尤其寿命无常讲得更多。因为无常是客观的定律,无论你是否相信,是否认识,它都一样在你面前生效,谁也逃脱不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自我欺骗?从修行的角度来说,如是观想无常,反而是一个成办解脱,令自己长寿的缘起。
无病长寿的良药是什么?是调伏自己的内心。但调伏自心精进修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在初次进入佛门时,都会带着虔诚的心发愿要精进修法,但随着修行的深入,渐渐发现,坚持修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法坚持的原因,并不是认为修行太劳累,而是由于我们贪嗔痴烦恼沉重,往往会给自己寻找很多借口懈怠拖延。这才是修行最大的障碍。想要改变这一切,观修共同外前行非常重要。
我常常告诫弟子,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无论你现前是在闻思理论还是在实修,共同前行都不可缺少。一旦没有共同前行的陪伴,理论的学习不会坚持太久,修法也不会一直精进,因为在你的面前,闻思修都已经变得可有可无。所以,平常的修法若没有共同外前行陪伴,修行绝对会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便口中说自己对三宝的信心没有退转,但却会一直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修行。这就是修行最大的障碍。想要改变这一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共同外前行。
我们做不到和乌龟一样,不吃不喝也能生存很久,我们必须要依靠人间烟火才能生存,所以适当的追求必不可缺。但在适当追求的同时,也必须要抽出更多的时间修法,因为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们永远不会像今天一般。
每次我在汉地过年时,总会有很多地方的居士过来看我,大家一起欢欢喜喜过新年,当然非常好,但最重要的是,在创造这些快乐的同时,大家都在精进修法,这也是让我最高兴的地方。修法是我们今生的首要任务。从现实生活中,长寿无病需要修行,家庭和睦需要修行,事业一帆风顺需要修行,临终了脱生死需要修行,未来获得解脱更是需要靠修行!所以修行必须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在没有放弃首要任务的前提之下,配同其他放松活动,也是非常好的,但首先要做到精进修法。
(八) 绝不能轻视共同前行
修行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无论是逢年过节暂时的放松,还是平时忙碌的工作,修行都是重中之重。当你在某处欢乐地庆祝新年、庆祝生日时,有多少人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今年你还能和大家一起庆祝,明年的今天还能不能一起庆祝,谁都不知道。所以,在欢乐放松的同时,修法也绝不能忽视。
我们时时都在告诫弟子,要精进修法,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观修四共前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若能时时伴随着前行,你的修行永远不会懈怠。无论独处还是聚众,内心都不会忘记修法。因为修法不需要道具,也不需要很多物质条件,只要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令自己所做的任何事都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就可以了。当发现自己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与历代传承祖师教言不符时,立即断除这些恶行,就是修法。它时时都能陪伴在我们身边。
魔术师如果没有道具,就变不出魔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魔术是假的,变魔术必须要借助道具。但我们的修行不需要什么道具,只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受地处、形式的限制。要记住,并不是去佛堂打坐、口诵经文等形式才叫修法,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心,就是修法。能时时与修法相伴的前提是什么?当然是共同外前行。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弟子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导师每次讲法期间都会着重讲解共同外前行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对我们来说,共同前行就是最不共同的法,正是由于平常没有陪伴着它的缘故,内心很容易散乱,修法也会非常懈怠或拖延时间。因此,所有与正法相违的一系列行为和思想,就是由于没有陪伴共同外前行的缘故所致。可能有些人会不服气,如果已经有了见解,还需要这么重视吗?要记住,见解本就是伴随着前行而来,而且我们这里讲解的是刚入门的修行者,共同外前行就更为重要。
总之,共同外前行非常重要,虽然前面的修法很苦,但当你感受到修法的快乐,说明苦的过程已经过去了,后面就是享受修法。当修法不再令你痛苦,相信你的见解就会不断增上。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