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万念迹 > 勤勤拂

《四百论》一年一读句

创建日期:2021-08-14

  《中观四百论》一年一读句

  1-18 为死故而生,随他行本性,现见是为死,非是为存活。

  2-26 只顾未来利,不顾生命尽,谁说自卖身,称汝为智者。

  3-45 过去无有始,未来无有终,何故汝见合,不见长时离。

  4-50若谁有此念,思我定当死,彼已舍贪故,于死更何畏。

  5-54-503、S、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虽然身体、我执从某种意义而言是不好的,但如果以愿菩提心摄持,也是造无量无边的福德,持戒的人、行持善法的人做了很多福德。所以,萨迦耶见不一定完全不好。

  6-55人苦从身生,安乐由他起,身是众苦器,汝何重此身。

  7-85-496、W、无常定有损,有损定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为什么苦呢?有时候觉得好像世间中没有痛苦、很快乐,但只要是无常的,肯定有损,只要是有损就不会有快乐,所以凡是无常皆是痛苦。

  8-112-3、R、若一切净物,后触成不净,智人谁能说,彼中有净性。

  所有清净的食物经过身体的消化,就会从根本上变为不清净。故有智慧的人不会说身体有清净的性质,如果只是为了安慰大家,可以说身体是清净的;但真正观察时,身体其实并不清净,甚至有些恐怖。

  9-119总于一事上,无常与不净,苦性及无我,四性皆容有。

  10-155自在所起慢,当观他有势,若等若增胜,善士心不起。

  11-159-420、Z、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

  佛陀的任何行为,都是度化众生的因缘,乃至呼吸之间,都在利益众生。

  12-161-192、F、佛知作不作,应说不应说。以是何因说,遍智非遍智。

  佛陀彻知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有什么理由说,遍智的佛佗不是遍智呢?

  13-167菩萨初发心,胜过大地上,一切众生类,转轮王福德。

  14-187若谓今行施,当感大果报,为取而舍施,如商贾应呵。

  15-190 若谁一切时,从心自在生,何因彼不成,一切世间主。

  16-192如是甚深法,愚夫生恐惧,如是劣根者,怖最希有法。

  17-198贪业能摄集,嗔业起斗争,痴业能增长,如风于大种。

  18-199不会故贪苦,无助故嗔苦,无知故愚痴,由彼不达彼。

  19-200如现见痰病、胆病不俱起;如是现见嗔,与贪不俱起。

  20-201役贪如奴仆,不爱治彼故;敬嗔如事主,爱敬治彼故。

  21-202初时愚痴生,中间起嗔恚,末后生贪欲,每日三时起。

  22-209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故一切烦恼,由痴断随断。

  23-210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语。

  24-219所闻不悦意,自性无损恼,故从分别生,妄执由他起。

  25-223损害于他人,于自无少德,汝重无德嗔,唯属于妄执。

  26-227若于嗔处忍,能生诸修德,于德处云畏,汝唯是愚夫。

  27-229若谁能真知,内识住等相,有此智慧者,烦恼终不住。

  28-233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

  29-235韶华适落后,复又现于前,虽住此世间,现见如赛跑。

  30-267-178、R、若谁见众生,如机关幻人,彼等极明显,能趣入胜位。

  如若有人见众生如同幻人(用现代语言来说,比如机器人或人工智能)一样,那么非常明显,这些人能趣入圣者之位,因为幻化像没有真实的自性。

  31-268若谁于生死,诸境皆不喜,则彼于此间,都无可爱乐。

  32-273有者于彼贪,有者于彼嗔,有者于彼愚,故无可贪义。

  33-274若无有分别,则无有贪等,智者谁执著,真义谓分别。

  34-276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35-280非不空观空,谓我得涅槃,如来说邪见,不能得涅槃。

  36-288为下根说施,为中根说戒,为上说寂灭,常应修上者。

  37-289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38-290-324、S、说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一切法的空性,实际上是一味一体的,一法的空性是诸法之空性,只要通达一法空,所有法的空性也会明白的。

  39-293求福者随时,非皆说空性,良药不对症,岂非反成毒。

  40-295 有无及二俱,亦说二俱非,由病增上故,宁非皆成药。

  41-296真见得胜位,略见生善趣,智者常发心,思维内体性。

  42-298今生知真性,设未得涅槃,后生无功用,定得如是业。

  43-299如想所作事,成者极稀少,此非无涅槃,诸行解脱难。

  44-300 闻说身无德,贪爱不久住,此道岂不能,永尽一切惑。

  45-301如见种有终,然彼非有始,如是因不具,故生亦不起。

  46-306一切为果生,所以无常性,故除佛无有,如实号如来。

  47-331若法无初分,无中分后分,是法无所现,由何者能见。

  48-379如缘成芽等,缘成种等生,故无常诸法,皆无常所起。

  49-380以法从缘生,故体而无断;以法从缘灭,故体亦非常。

  50-409譬如无一识,能了于二义;如是无一义,二识所能知。

  51-411法与无常异,法则非无常;法与无常一,法应非有住。

  52-417 已见法不现,非后能生心,故唯虚妄念,缘虚妄境生。

  53-422说有及有因,净与净方便,世间自不了,过岂在牟尼。

  54-425舍诸有涅槃,邪见所共许,真空破一切,如何彼不欣。

  55-427-437、R、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

  倘若对如来所宣说之法产生怀疑,应当学习空性法门,依此便能对如来通达万法智慧的量产生决定的信心。

  56-432不知无怖畏,遍知亦复然,定由少分知,而生于怖畏。

  57-435-132、N、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

  正见一旦失毁,即使千劫也不能恢复。一个毁犯了戒律的人,只要具足正见,每天都会行持善法。但正见已经毁坏,所有善法都会随之毁灭的。

  58-438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

  59-441-82、Z、诸佛虽无心,说摧他论法,而他论自坏,如野火焚薪。

  佛虽然没有想害别人的心,但在他宣说真理的时候,自然会毁坏他论。依靠真理的展现,他论自然毁坏,就像野火焚烧的时候,薪柴自然会灭尽,而并非因为野火有恶心,想故意摧毁薪柴。

  60-444 若知佛所说,真空无我理,有亦无所欣,无亦无所怖。

  61-453-502、R、如来所说法,略言唯二种: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

  佛陀的整个教法可以归纳为二种:一、不害,即不害任何众生,依清净行为转生到善趣中;二、观空,即观修空性,通过观空性的威力获证涅槃。

  62-483-499、Y、一切法本性,先应自能见,何故此眼根,不见于眼性?

  一切万法的本性就如名言中水具湿性、火具热性一样,在不观待的情况下自性成立,所以,如果胜义中眼根的见性成立,它应该先能见到自体。但眼根为什么不能见到自体呢?如果见有自性,就应该像火不离热性一样,不仅能见他法,而且也能见到自体,但眼根并不能见到自体。

  63-494诸法如火轮,变化梦幻事,水月彗星响,阳焰及浮云。

  64-497 若有任何法,都不依他成,可说为实有,然彼皆非有。

  65-500非一色即瓶,非异瓶具色,非依瓶有色,非有瓶依色。

  66-511离别相无瓶,故瓶体非一,一一非瓶故,瓶体亦非多。

  67-527审观诸法时,无一体实有,无体既非有,多体亦应无。

  68-529有非有俱非,一非一双泯,随次应配属,智者达非真。

  69-530于相续假法,恶见谓真常,积集假法中,邪执言实有。

  70-531若有从缘生,彼即无自在,此皆无自在,是故我非有。

  71-534识为诸有种,境是识所行,见境无我时,诸有种皆灭。

  72-550-501、S、生既无所来,灭亦无所往,如是则三有,如何非如幻?

  既然诸法之生无所从来,而灭也无有所往,那么整个三有轮回为何不是一种幻化呢?它完全是一种幻化,只不过众生执于各种迷乱显现而已。

  73-556 有不生有法,有不生无法;无不生有法,无不生无法。

  74-557有不成有法,有不成无法,无不成有法,无不成无法。

  75-571 若时离其因,无别所成果,尔时生与灭,理皆不可成。

  76-577能所说若有,空性则为无,诸法假缘成,故三事非有。

  77-594诸法无体性,不应有差别,诸物上共见,彼即无差别。

  78-608 若法本性有,见空有何德,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

  79-609 说一有一无,非真也非俗,是故不能说,此有彼非有。

  80-610-12、Y、有非有俱非,诸宗皆寂灭,于中欲兴难,毕竟不能申。

  一切有的边、非有的边、二俱边以及非二俱边全部都是寂灭的,在这样远离一切四边八戏的中观宗派面前,他宗无论如何妨难和遮破,都是不可能申辩成功的。

  20210813点卯        20220322点卯     20230928点卯     20240410点卯      20250412点卯

 

上一篇:囤教证(51-100)

下一篇:囤教证(101-150)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