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万念迹 > 勤勤拂

《宝性论》一年一读句

创建日期:2021-09-10

  《宝性论》一年一读句

  1、《宝性论》总纲义七金刚:A从所得方面来说:即1佛+2法+3僧三宝;B从获得方面来说:即4界+5觉+6功德+7事业。

  5-佛法僧界觉,功德佛事业,略摄全论体,此七金刚处。

  2、佛陀具有自利、利他的两种功德,佛宝功德:

  13-无为任运成,非依他缘证,具足智悲力,具二利佛陀。

  3、正法的法相,六种功德(1无思+2无二+3无分别+4清净+5光明+6对治)+道谛+灭谛=八种功德。

  17-无思二分别,净明对治品,所能离贪者,具二谛相法。

  4、抉择胜义皈依处:

  31-296、S、胜义诸众生,皈处唯一佛,能仁法身故,僧究竟亦彼。

  在胜义或者究竟意义上,诸众生唯一的皈依处是什么呢?就是佛陀。法宝和僧宝不是究竟的皈依处,因为它有无常、欺惑、毁灭等等很多其他原因。

  5、佛性周遍一切,法界周遍之理:

  41-佛身遍现故,真如无别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佛智入众生,性无垢无二,佛种择果故,众具如来藏。

  6、以“常乐我净”如来藏功德之果,断除二边:

  57-以慧无余断爱我,爱众悲尊非得寂,此依智悲觉方便,圣者不住轮涅边。

  7、以1凡夫的真如、2圣者的真如、3圆满佛陀的真如这三种所依趋入如来藏之理:

  67-分别入凡圣,圆佛之真如,见真于众生,说此如来藏。

  8、最不清净的阶段,名为“众生”;半清净半不清净的阶段,名为“菩萨”;完全清净的阶段,名为“如来”,三种不同的名称分别宣说如来藏三种不同阶段:

  70-不净不净净,极净依次第,是名为众生,菩萨与如来。

  9、如来藏恒时无变之义 :

  76-过失客尘性,功德性具故,如前后亦然,无变之法性。

  10、虚空则不依风、水、地等任何有为法而住:

  85-地依水依风,风住于虚空,虚空则非住,风水与地界。

  11、直指心性,自性无变之理:

  89-心性如虚空,无因亦无缘,无聚无有生,无灭亦无住。

  12、菩萨远离痛苦之理:

  98-89、S、圣者已根除,死病老痛苦,以业惑感生,彼无故无彼。

  圣者已断除死、病、老三大苦,这是因为此三者都是由业及烦恼所生,而圣者没有业和烦恼,所以也就没有死、病、老之苦。在究竟意义上,圣者已经远离生老病死。我们看到的圣者的病老死,只不过是他们在众生面前的示现而已。

  13、菩萨入胜行功德:

  102-彼离诸世间,世间中不动,利世于世间,不染世垢行。如莲生水中,不为水所染,此虽生世间,不染世间法。

  14、菩萨与佛成办二利之差别:

  105-菩萨之此理,后得于世间,真实度众生,与如来等性。然如地与尘,海与蹄迹水,佛陀与菩萨,差别亦如此。

  15、什么叫“如来”?什么叫做“法身”?

  115-彼即法身即如来,圣谛胜义之涅槃,故如日光德无别,佛外无有余涅槃。

  16、以法身、如来、圣谛(即:圣者的胜义谛)、涅槃四种法的名称,来了知如来藏:

  118-略摄无漏界,以四义类别,可知法身等,四种名差别。

  17、四种法:法身、如来、圣谛(即:圣者的胜义谛)、涅槃之义:

  122-一切相无数,无思无垢德,无别相解脱,解脱即如来。

  18、如来藏=法界周遍于所有众生的九种比喻:A败莲中佛+B蜂中蜜,C糠中精华+D粪中金,E地下宝藏+F小果芽,G破衣之内如来像,H贱女腹内人中王,I泥中具有珍宝像。

  131-败莲中佛蜂中蜜,糠中精华粪中金,地下宝藏小果芽,破衣之内如来像,贱女腹内人中王,泥中具有珍宝像,如是烦恼客尘障,众生中住此佛性。

  垢如莲花蜂,糠秕与粪地,果皮与破衣,剧苦逼女泥。佛蜜精金藏,涅珠宝佛像,洲主尊宝像,同无垢佛性。

  19、直指心性,认清所证之义空性:

  190-此无何所破,亦无少所立,真实观真性,见真性解脱。具有别法相,界性客尘空,具无别法相,无上法不空。

  20、菩提是什么?包括八个方面:1净2得3离4二利,5所依6深与广,以及大本性,7有际8如所性。

  200-净得离二利,所依深与广,以及大本性,有际如所性。以本体因果,事业具趋入,恒常不可思,安立为佛地。

  21、垢染客尘可断除之因:

  210-自性不成立,周遍客性故,烦恼所知障,是说犹如云。

  22、菩萨现前解脱与法身的因,得智慧因之义:

  211-远离二障因,即是二种智,无分别及彼,后得许为智。

  23、佛利他如虚空的无为法,如何成为加持身口意的有为法?菩提他利圆满:

  223-无垢智彼是,白法依故处,如非因虚空,见色闻声等,香味触法因,二身无障行,坚稳根境生,无漏功德因。

  24、用九个比喻来宣讲如来的事业以无分别、任运自成、不间断:

  336-如帝释天鼓,雨云与梵天,日轮如意宝,回响虚空地。

  25、佛身无生灭之理:

  351-如净琉璃地,现天王身影,众生净心地,映现佛身影。众前影现没,随无浊浊心,如世显现相,不见有与坏。

  26、依了知而修行之理:

  377-当知疾病当断因,当得乐住当依药,苦因灭彼如是道,当知当断当证依。

  27、以天王的比喻说明佛陀无生无灭之理:

  421-如净琉璃心,现见佛陀因,不为不信退,信根得增长。善根生灭故,佛陀色生灭,能仁如帝释,法身无生灭。

  28、如来藏、菩提、佛的功德和事业这四个金刚处是诸佛的行境,四处难证之理:

  428-佛性佛菩提,佛法佛事业,净众尚不思,此是佛行境。

  29、什么是烦恼障、什么是所知障,认清违品二障:

  444-分别三轮者,彼许所知障,分别悭吝等,彼许烦恼障。

  30、具足这四种条件的缘故,可以像佛语一样听闻和弘法,恭敬顶戴之理:

  453-唯一依佛说,无乱心诠释,随得解脱道,顶戴如佛经。

       20210910点卯        20220322点卯         20230928点卯    
20240410点卯        20250411点卯

上一篇:囤教证(601-650)

下一篇:《中论》一年两读句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