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月者+实月者+如月者+不诳月者+不异月者=真清凉=正量=成量=量士夫
吃瓜逻辑名著释量成量碎碎念2
10、对方观点:若心不断延续,我们应该能看见前世从什么地方来,后世到什么地方去,但谁都没有见过,因此这种观点不合理。
破法:若未见去来。根不明不见,如目不明者,不见轻微烟。纵有体微故,有于有无碍,如水如金汞,非未见故无。(127)
对眼根不明的众生来讲,是不可能见得到前生后世的,就像眼目不明的人,比如老人连轻微的烟等明显的色法都看不见一样。若眼根明了,比如有成就的瑜伽士能见到众生的前生后世,还有人通过观察、推理等也能了知。因此,不能以看不见来否认其存在,而应承认自己的眼根不好。
尽管中阴身有形体,但由于极其澄清细微而不像有碍物一样,因此在业风吹动下,他就可以进入母胎、石头等处,而无有任何阻碍。就像水能穿透陶师所做的新瓦罐(即未经烧炼的土罐),水银能穿透金器,阳光能穿透玻璃一样。因此,中阴身、前生后世等隐蔽事,并非因为我们这些平庸的人眼睛看不见的缘故而不存在。
“非未见故无”,并不是因为愚痴的人没有见到,就没有啊!因为没有见到并不一定没有,比如明天的一切景象也看不到,祖辈也并非全都见过,但他们却存在。
11、对方观点:如果心识由自己的同类产生,那么由于心识是种种对境之有境的缘故,就会同时产生多种心。
破法:识功能定故,一是一之因,以识著他境,无力不取余。(163)
绝对不会这种过失,因为这是由前一识生后一识的功能决定的缘故。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心识都是依靠自己前一刹那心识(等无间缘)为因而产生,中间没有被他法中断,所以决定是次第缘取对境。比如:虽然若干对境已经存在,但以心识耽著“蓝色”之类的对境时,就没有能力再缘取其他对境了。因为,同一时间第六分别识只能有一个,否则就有一个众生有多个相续的过失。当然,无分别的根识可以同时产生多种,因为这只是接受对境的信息,并没有进行分别。由此可知,分别识是次第产生,无分别识则按照三缘聚合的次第产生,即增上缘(根)、所缘缘(对境)、等无间缘(作意),第一刹那三缘和合,第二刹那产生根识。所以,根本不会有同时产生多种意识的过失。
12、对方观点:在身体形成时,从中同时产生心识,即母胎中形成凝酪时,心也在那时产生,之后乃至死亡之前一直由心次第产生心,心依身而存住。
破法:若身顿生识,后定同类生。身体之能力,何故而消失?(165)
这种说法也不合理。如果初心不从同类因中产生,而从凝酪产生,那到了第二刹那乃至后后诸刹那,身体产生心识的能力为何消失?
详细说:如果由母胎中的凝酪产生第一刹那心后,无论是第二刹那还是两月、三月乃至死亡之前,心都由心产生,那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身体产生心识的能力消失的?是因为身体逐渐全部形成了呢?还是身体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等的变化呢?无论从哪方面找理由,都不能成为可靠的依据。而且,如果心识是从身体产生,那尸体也应该有心识,因为它也是身体之故。
13、对方观点:认为前世的五根产生后世的五根不合理,因为根是色法之故,是有实法之故。而且身体与根并不存在次第灭尽的情况,到死时它们一同灭尽。
破法:根等亦有余。可见前前根,自类之能力。见变故生他,亦皆得成立。若彼由身生,如前过亦同。谓由心中生,余身成此生。(170)
这里所谓的根并不指色法而指习气,前世眼耳鼻等五根的习气是后世五根的因,能延续到后世。
身体与根并非一体。若是一体,身体常有的缘故,根就不会有明不明、锐利不锐利等差别。这样的话,所有人都应该变成一样。若根产生身体,那么身体在第一刹那产生根以后,在第二刹那乃至后后一切时段都应该产生。而且,身体有众多有支的缘故,根也应该同时产生众多,而不止五根。
所以,根并非从身体当中产生,而是从心中产生的。
14、对方观点:有情的心不是无始以来就具足,而是从地水火风四大中重新产生。人的贪心、嗔心等依靠四大的身体而来,因为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贪心等也有大有小,即贪欲等有大有小是由作为因的大种差别所导致。
破法1:前无而生中,贪等成不定。(239)
依靠四大产生的身体千姿百态,所以,依靠其产生心的情形也会各式各样,那众生相续中就不一定绝对会存在贪嗔等五毒烦恼,或智慧、悲心等功德,但是,除了通过修行而远离烦恼的阿罗汉等圣者外,任何众生都有贪嗔等烦恼。为什么众生的身体与心理存在着极大差距呢?这虽然与四大组合等物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前世业力不同。
破法2:同类因离故,贪等不一定,或因接近故,诸识常时生。(349)
贪心等若不是由以前串习的因中产生,而仅仅依靠身体产生,就没有自己前面的同类因。由于远离同类因的缘故,贪心、嗔心、信心、智慧等也成了不一定有大有小,因为因是相同的。或者,由于和作为因的身体恒常接近的缘故,一切众生的贪嗔等心于一切时分皆应连续不断地产生。这样的话,就没有心态上的差异,少年、青年、老年等不同年龄段的心理也不会有变化,但这根本不符合实际。因此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15、量士夫=正量=成量=人弗耳它
15、1量的法相=法称:量即无欺识。(3)+陈那:明未知义尔。(9)
因为这两种法相只是词句稍有不同,意义没有任何差别。为什么呢?因为你对任何一个事物判断时,无欺的识实际上已经明白了未知义。比如,我的心识决定这里有蓝色的花,这是无欺的识;而我以前并不知道,刚刚通过现量发现,这就是明未知义。
15、2量士夫法相:具彼佛为量。为遣非生者,而说成量性。故待彼能立,是量实合理。(12)
因为人弗耳它具足量的法相,具足最殊胜的不欺,即人弗耳它所宣说的苦集灭道四谛等法理真实存在,所以才说人弗耳它是正量或量士夫。
为了遣除外道所许自己的本师自然是量,以及世间人们认为的人弗耳它无有产生等非议和邪见,陈那等说“成量性”。因此,观待人弗耳它为正量的能立————因圆满和果圆满,而说人弗耳它是正量或量士夫,实际上是非常合理的。
人弗耳它成为正量有两层含义:第一,因为人弗耳它具足量的法相,所以人弗耳它是正量;第二,因为人弗耳它具足最究竟的无欺识————无分别智,(从究竟角度来讲,人弗耳它的无分别智慧是远离能取所取的不可思议智慧,不能称为识;但从外境和有境来分析时,它毕竟属于有境,所以在名称上也可以这样称呼。)所以人弗耳它是正量。
概而言之,所谓量士夫,就是整个世间唯一十全十美、千真万确的人,具体讲就是人弗耳它的智慧、悲心、能力在世间无与伦比。因为人弗耳它具足最高深、最精确、最圆满的智慧,所以他是量士夫,所以他所说的话就不会欺惑我们。拿世间的比喻来讲,我是一个大家非常信任的真正的好人,那我所说的话大家百分之百都会信任。
15、3人弗耳它是量士夫:依悲说善妙,依智说真谛,具能立说彼,亦具正加行,是故成量性。(360)
这个偈颂非常重要,由于人弗耳它能开示真实道,就能够证知人弗耳它具有超群绝伦的智慧与慈悲,因此人弗耳它作为导师是量士夫。
首先,人弗耳它具有无量悲心成立,因为无有悲心者会以自私自利心做有害众生的事,而人弗耳它四十多年所讲的善妙之法全部是利益众生,没有产生一丝一毫危害众生的果;再者,人弗耳它具有无量智慧成立,因为他以彻见真理的智慧宣说了世俗、胜义一切万法的真谛。因此,宣讲解脱道的导师具有成为量士夫的能立。不仅如此,这样的智悲也不是无因而生,即具足道位时的欲利和导师的能立,因此具有如此功德完全成立。而且,人弗耳它为了救护一切有情,自始至终为众生宣说真实之道,也具备真实加行的精进且达至究竟,所以人弗耳它值得芸芸众生恭敬顶戴。概而言之,人弗耳它以不舍众生的精进宣说正道,不会欺惑任何有情,所以成立人弗耳它是正量性。
人弗耳它之所以成立为量士夫,是因为唯有他能宣说四谛这一真正能够救护众生的妙法。宗喀巴、麦彭则以唯有人弗耳它宣说缘起性空法理来赞叹人弗耳它是真正的导师,这与赞叹四谛并无二致。
15、4人弗经是正量:彼事赞导师,为证依彼经,成立是正量。(361)
本论以宣说四谛成立正量来赞叹导师人弗耳它,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成立人弗为正量,以及证成人弗经所讲万法空性等道理。而且,正量可说是人弗所有功德之首,故以抉择人弗耳它为正量来赞叹,是所有赞叹中最高尚、最善妙的。依靠这种理性的“推土机”,就能推翻众生相续中的邪见大山,建立起正见的花园。
遵循万法真理,陈那以“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等偈颂来赞叹人弗耳它,其必要就是为了说明,依于量士夫人弗耳它的经典而成立,是无误衡量万法实相之正量的真相。即:正量乃人弗经共称,并非陈那或法称杜撰臆造。
16、对方观点:有者则声称:量即知隐事,彼能立亦无,勤行者非有。(46)
外道认为量士夫应该是遍知,知道世间当中不为一般人所了知的隐蔽事,而人弗耳它并不知道昆虫数、制造飞机,所以他不具足遍知的正量。这样的话,按照他所讲的苦集灭道四谛进行修持,也不可能有什么利益。
破法:不知于所说,疑虑有误者,为令勤彼说,寻觅有智者,故察堪当彼,所修之智慧。此晓昆虫数,我等无所需,彻知取舍性,及其方法者,许彼为正量,而非知一切。见远否皆可,见求真理是。设见远为量,当来依鹫鹰。(47)
自己对止息痛苦的方法一无所知,对仙人等所宣说的也心存怀疑,因此,有智者就是要观察依止之境,具不具有了知堪当他所求脱离苦海的智慧。
人弗耳它宣说的苦集灭道四谛法门,能让众生彻底离苦得乐,故彼为遍知。(也就是说,就像能见到远处的毛端,则能见到近处的绳索一样,人弗耳它能了达微细的因果、甚深的法性,则必定能了知粗浅的树叶数量等知识。)故求取、闻思修行四谛法门才是当务之急!
人弗耳它知晓昆虫的数目,对希求解脱的我们来讲,并不是很需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了知解脱的方法,即彻底了知取和舍。取什么呢?灭尽痛苦、永远快乐的灭谛,以及现前灭谛的道谛。舍什么呢?三界轮口口当中的种种痛苦(苦谛),以及苦因集谛。也就是说,要获得究竟快乐的灭谛,必须修道;要远离各种痛苦,必须断除业和烦恼。要想获得快乐,其途径唯有修行,即通过修行道谛才能现前究竟快乐的灭谛;要想遣除痛苦(苦谛),必须断除它的因————集谛。唯有人弗耳它彻知这样的真理————四谛,故唯一承许人弗耳它才是真正的量士夫。除此之外,知晓无有必要的昆虫数目等一切者,并非量士夫。
人弗耳它成立为量士夫,并不是因为他宣讲了科学技术等世间学问,而是因为他为众生阐明了四谛。因为虽然所有众生都希望离苦得乐,但却不知道获得快乐的因,及避开痛苦的方法,而人弗耳它完整、圆满地揭示了苦及苦因、乐及乐因的两重因果,这是谁也不能比拟的。
假设仅仅见到远处即为量士夫,那想获得解脱的密行派等,就不用依止人弗耳它等宣说四谛法门的智者了,而应去依止鹫鹰(又称秃鹫),因为它们能见到非常遥远的东西。所以不要以人弗耳它有神通、懂魔术等来建立彼量士夫,而应以人弗耳它与众生的解脱有无则不生的关系,来成立彼为量士夫。
人弗耳它彻底了达解脱道的缘故,决定圆满修行了各种方便,即人弗耳它了知解脱道,故有成为量的能立,人弗耳它已经殷重修圆满了这样的方便,故有成就量的因。
17、B欲利生=意乐圆满,指人弗耳它于无量劫前发大悲菩是心利益无量无边众生;
17、1量士夫=究竟大悲心:能立修悲中。(53)
人弗耳它成为量士夫,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人弗耳它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修持大慈大悲心已达究竟。
17、2大悲心所依自性稳固:心修悲等生,自然得进展,如火等燃柴,水银及金等。是故彼等生,体性生功德。勤作令后后,愈来愈超胜。(178)
每个人的心通过修习慈悲、智慧等,都可以生起这两种功德。如果依然继续修行,则会自然得以进展,如同以火等燃烧木柴、净化水银以及精心冶炼金铜等一样。因为,修行慈悲等是心自身体性所生的功德。如此同类的相续产生并且所依稳固,因此心修习悲悯等的勤作使后后越来越增进,越来越超胜。
比如:将火放在干柴里面,若无有阻碍,木柴自然而然会被烧尽无余,因为这是火的本性和能力决定的。同样,心修习慈悲等也是这样自然进展的;再者,朱砂通过加热净化积垢形成水银后,性质就固定了,同样,前面清净的慈悲功德不会退转,而后后功德会越来越增长;另外,金子提炼到完全纯净时,不需要观待熔炼等,同样,慈悲的超胜性会越来越增上。后两个比喻主要说明,我们的心经过不断修炼,一定会现前大悲智慧双运之果,因为在心性当中圆满具足一切功德。
17、3大悲心可无量增长:若由前同类,种子得增长,悲心等串习,其量住何处?(180)
由心中的大悲、智慧等前面同类的近取因或种子中得以增长的慈悲、智慧等,无有嗔恨、后悔等违缘,并生生世世不断串习积累,地道不断升进而获得人弗耳它无量无边的功德,故不可限量。修炼内心的智慧、悲心等功德法,与冶炼金银铜铁等外在的事物完全不相同,前者无量(生生世世延续不断),故可以无限度地增长,而后者有量(时间等有限量),所以不能无限量地增长。
17、4大悲心可修成:悲由自种生。设自种子果,违品妨害无,心即成彼性。如是修前前,心法之慈悲,离贪智慧等,即余明之本。依修成悲性,如离贪贪厌。(183)
悲心、智慧等功德属于心的本质,故而是以前前悲心、智慧等作为因或种子,假设没有由嗔恨等种子产生的嗔恨等果这些违品的妨害,众生的心就会完全变成慈悲等的本性。如此这般修习前前的心法慈悲、离贪、智慧等,即是其余后后心法功德明显现前的根本。就像修习离贪而获得阿罗汉果,串习贪欲而成为具贪者(此喻旨在说明,不断串习心的功德,其力量不可思议,而非表达心的本性本来如是)一样。
为什么内心的功德可以无限增长?从近取因和俱有缘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也即:心的同类的近取因+无有阻碍自然串习=无限增长。首先,心法不同于色法,色法不能无限量地增长,而心法可以无限度地增长,可以从凡夫达到人弗耳它无量的智慧和慈悲的境界,具备这种自性。而且,通过一世又一世的积累和串习,以及远离贪心、嗔心、嫉妒、傲慢等客尘障碍,最终必定可以现前究竟的果位。
18、C大师=加行圆满:指人弗耳它行持六度万行。
以加行圆满作为能立,成立人弗耳它是正量。导师是指已经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无余断除一切障碍、圆满一切功德的觉悟者。他在因地修行时,修持智慧和利他的加行,将来加行圆满、可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因立果名,因位时亦可称之为导师。
18、1修习方便而证悟灭谛:具悲为灭苦,勤修诸方便。方便生彼因,不现讲彼难。(185)
人弗耳它在因位生起大悲心后,为了遣除众生的所有痛苦,修习各种灭苦的方便方法。由于人弗耳它通达灭谛,和彼因道谛,所以为众生宣说苦谛及其因集谛的道理,就没有困难。
18、2修习方便而证悟道谛:依教理观察,痛苦之特性,了知痛苦因,无常等自性。何故成如此?因住果不灭。为除彼之因,观察其违品。了悟因体故,彼对治亦定。我执我所执,有为行境者,贪执即是因,能害见无我,彼二是相违。(186)
一定要依靠教证和理证,了知苦及苦因、法相等自性。因若一直存在,果就会不断产生,智者为了灭除苦因,就会观察其违品。苦因集谛的违品是实修、现证无我智慧的道谛。
苦因是什么呢?就是我执和我所执,又名萨迦耶见、坏聚见等,就是对于依业和烦恼聚合而形成的五蕴之有境耽著或贪执的这颗心。因为,有了我执和我所执,就会产生业和烦恼,依靠业和烦恼,就会形成内外五蕴等有漏法,从而流转轮口口,感受各种痛苦。
由我执和我所执的牵引,贪执有为法之行境的爱是受生的因,与爱有着无则不生关系的就是我执,若我执没有断除,就无法断除爱;如果消除了爱,就不会产生有。
我执和我所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必须对治、根除。其方法,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两种智慧。因为,从行相、所缘来看,它们完全相违,行相:一者是实执;一者是智慧。所缘:一者是执多分无常为常有、实一;一者是了达缘起性空之体性。二者如同冷热、水火般,是不并存相违。通过修行,当无我的智慧获得胜利,我执和我所执就断除了。
18、3修习方便而承许导师:众相多方便,长时修习中,彼过及功德,亦成极明性。心亦明显故,因习已断除。佛陀行他利,胜麟角喻等。为彼故修法,承许是导师。(187)
人弗耳它在因地探索万事万物的本质,无数次通达空性无我,并修持了布施、持戒等众多方便,必定会远离过失、生起功德,因为心越来越明显、智慧越来越锐利,轮口口之因我执无明的最细微习气也已断尽,而获得最无上的智慧。所以,人弗耳它行持利益他众,麟角喻独觉、声闻阿罗汉都无法与之相比。正因为如此修习方便是为了给众生指明正道,所以才因取果名,将宣说之因——修习方便承许为导师。
19、D善逝=自利圆满:指人弗耳它具有断除一切障碍、圆满一切证悟的断证功德。
人弗耳它能无有任何颠倒地如实照见万事万物的真相,并恒时如如不动安住于自他二利圆满的果位中,所以说他是量士夫。
19、1善逝体性:断因具三德,即是善逝性。(191)
量士夫人弗耳它具备自利圆满,是指从根本上断除痛苦的因——无明烦恼等一切障碍和习气,并具足善妙而逝、不退而逝、无余而逝三种功德,而这就是善逝的体性。
所谓善逝,就是所获得或所前往的果位,没有痛苦、非常善妙,因为已经以无漏智慧断除了相续中最细微的习气。就像一个世间人,若其身材、长相、穿着、打扮等方面没有缺陷、极其出众,人们就会以最庄严、最漂亮等词语来赞叹一样。
19、2善妙而逝:非苦所依故,即善彼由见,无我或修行。(193)
获得人弗果时,五蕴、集谛等痛苦的所依已经永远断尽,所以称为善妙而逝、庄严而逝、可赞而逝,或善妙而断、庄严而断、可赞而断。因为,先以理决定,再不断修持,进而于见道现见能断除一切痛苦之根本的无我,而任运自成获得最高、最究竟的智慧境界。
19、3不退而逝:生过即兴起,称为复退转,已断我见种,是不退转性。彼谛异体性。(194)
凡夫人因为不间断产生贪嗔痴等烦恼,而不断在轮口口中投生,接连兴起轮口口,反复起伏,就叫做复退转。而人弗耳它完全证悟了无我智慧,已经断除了所有轮口口的种子和习气,不再转生轮口口,所以是不复退转性。
为什么人弗耳它连苦集的细微过患也无有再度产生的机会呢?因为,人弗耳它已经证悟最究竟的境界,完全与万事万物的实相真谛融为一体,与之相违或异体的境界再也不会产生。
19、4无余而逝:身语意之染,无恼及无病,说道不明余,修故无余断。(196)
声缘阿罗汉没有断尽而剩余下来的染法,它的本体并不存在轮口口因的烦恼,即非烦恼性,并不是生等痛苦疾病的所依,因此为无病,这样的染法,还有对究竟宣说三乘之道心不明了。而人弗耳它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极度修习无我的缘故,连最细微的习气都已清净,这些染法等所断已经无余断除,所以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大彻大悟者,自然其所抉择的真理也不会有任何不合理之处。
20、E救护者=利他圆满:指人弗耳它以种种人弗耳它法甘露饶益无量无边众生,将众生从轮口口大海中救度出来,引入涅槃城。救者见道说,无果非妄说,具悲故诸为,行持他利故。为此是正量。(200)
从大悲心中产生导师,大悲心达至极点出生善逝,再由具足三功德的善逝中出生救护,所以历经一至十地而获得人弗果的人弗耳它就是真正的救护者,因为他照见一切万法的真实相后,为他众如实宣说故。而众生依照他所宣说的正道,能彻底从所有痛苦中得以救护。
为什么人弗耳它所说的法百分之百正确呢?“无果非妄说”,证成人弗耳它是量士夫时,经常会用到这个推理,所以这句话特别重要。意思是说,没有任何说妄语的必要或果,所以人弗耳它所说的法是真实语。
说妄语有两种情况:一是由自相续的贪、嗔、嫉妒、傲慢等烦恼引发,有目的性——自利或害他,而人弗耳它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集资粮,已经把烦恼的种子和习气断得一干二净,所以绝对不可能说妄语。二是由无明愚痴引发,而人弗耳它并不具足这方面的过失,因为其对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器情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所以为了自利而欺惑别人的现象在人弗耳它身上绝不可能发生,因此人弗耳它是名副其实的救护者。至于救护的方法,则是讲经说法、开阐正道。
21、E救护者=宣讲四谛:或救说四谛。(203)
为什么只将为众生宣讲苦集灭道四谛的人弗耳它称作救护者呢?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众生获得解脱,要从三界轮口口中获得解脱,首先要知道轮口口皆苦,其次要明白苦的根源是集谛——业和烦恼,然后再通过五道十地的修行来远离苦和集,在真正现前灭谛时,就摆脱了轮口口的一切痛苦。而这样的道理,唯有人弗耳它了知,并为众生如实做了宣说,所以唯人弗是救护者。
人弗耳它成立为救护者,并非开救护车救人、发衣物扶贫等,而是通过为众生宣说四谛来救护。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为什么人弗法能让无数人得到身心安乐,而且时代越恶劣越发熠熠生辉呢?就是因为人弗耳它宣说的四谛是究竟的真理。
现在有人说:“若人弗耳它真是全知救护者,那他为什么不造飞机、大炮、火箭呢?”这就像小孩唯知玩具重要,而责怪大人不买玩具一样。在人弗耳它眼中,众生觉得很重要的飞机等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能让众生离苦得乐,超越生死轮口口,而唯有四谛才能救护众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