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万禅香 > 胜观彻却脱噶

创巴《圆满》第13章禅修

创建日期:2023-04-02

  创巴《圆满》第13章禅修

  微信公号:愿您永具菩提心

  创巴仁波切《圆满》第13章

  “阿底瑜伽”大圆满

  阿底瑜伽:禅修

  (直读版)

  “阿底瑜伽禅修”分“立断”“顿超”两类,

  “立断”意思是“切断”“猛然的切”,切下任何偏好。

  对于“体验的幻觉”,“立断”能切断非常微妙的“修道唯物主义”,而且是极为微妙的那种。

  “顿超”意思是“超越前额和顶峰”。

  一、立断

  1、观想与无相修持

  “阿底瑜伽”的修持基础,来自“圆满次第”,也就是密续传统的“禅定层面”。

  基本概念是:你不依靠“喻智慧”,那是在先前乘已经介绍的。

  你不依靠“第三灌的体验”,你不依靠体验“想象中的觉受”,并让它成真。

  在这时,我们对“本尊”只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观想”跟“无相禅修”。

  也就是“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都成了“大圆满境界”中的一种自然过程。

  “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同时变得不必要了。

  “阿底瑜伽”对“观想”的态度是:

  “誓言尊”跟“智慧尊”没有区别,实际上,没有“誓言尊”,整件事就是“智慧尊”的谋划。

  凡是“誓言尊的观想”,都是某种“智慧尊的展现”。所以,你已经在较高层次上了。

  你不必邀请“本尊”,从外面来到你这里,你已经得出结论,“本尊”就是“他自己本来的样子”,你不必迎请智能的人。

  你不迎请“智慧尊”,你只是通过虔心而晓得,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比起“邀请外部力量”,这更是一种自我确认。

  虽然“阿底瑜伽”是以“无相禅修”为基础。

  但是,不需要太大量的“修持”,不需要经历“上千年的修持”才能完成“大圆满”。

  “阿底瑜伽”跟“强度”有关,而且,每当你修持时,它都会变得更强大。

  “阿底瑜伽”就像电刑,“电死一个人”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如果有足够电力,就能一分钟完成。

  因此,这里的重点,在“质”不再量。

  这种训练,曾经被用在我身上。我认为“这样的修持方式”是可行的,几乎可以说,取决于“你有多专注”。

  “阿底瑜伽”讲的,不是你的心应该要聚焦在修持上,而是,这个整区域,已经被“高度的热切关注”,以至于长出“一个热点”。

  这跟年复一年,劫复一劫的反复修持不怎么有关,“阿底瑜伽”的根本在于“专一”。

  这里跟“圆满次第”有关,较少提到“生起次第”。

  “阿底瑜伽”不需要制造任何东西,所以,“生起次第”那一切都停止了。

  这真让人松了口气,但是,为了到达那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阿底瑜伽”太强大了,大到没办法一口吞下!

  现在你只是先预习这整件事,一旦开始真正“修持阿底瑜伽”,“真实的体验”截然不同,那会有更强大的威力。

  如同一种“心理上的强暴”。

  2、禅修的原则

  还有根据“大圆满三部”产生的分类。

  禅修的三大指导原则是:让自心休息在法界,无有勤作的休息,无有取舍的休息。

  这三种分类,跟“如何禅修”有关。问题在于,知道这一切后,要如何运用?

  这时最好不要说太多,而是给个暗示或某种颂扬就够了。

  1)自心在法界中休息

  依照“大圆满心部”修持,你让“心”,在“法界”中休息。

  很难说明,如何办到,因为,重点其实在于“不去做这件事”。

  这里的意思,不是愚蠢的头脑简单的“不做这件事”。

  而是,有智慧的“不做这件事”。

  2)无有勤作的休息

  依照“大圆满界部”修持,你让“心”,毫不努力的休息。

  3)无有取舍的休息

  依照“大圆满窍诀部”修持,你让“心”,既不纳取什么,也不拒斥什么的休息。

  你就只是自在的休息,如云:本始自在的休息。

  3、坛城修持

  大圆满的“坛城修持”,单纯是,完整而且彻底的“如实体验事物”。

  这时,因为有“全然的孤寂感”,“五智的教导”因此变得更加贴近,更加真实。

  你体会到,完全没有任何能抓住,同时也体会到,无论怎样尝试,都没办法,让自己“无执着”变成“另一种安全措施”。

  没有办法,让“无有根基”变成“另外一种根基”。

  这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整体的体验”变得非常明确而强大。

  从这个角度看,你能认出,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些彼此之间的“相同性”。

  你发现:“你看到的”就是你想到的,“你听到的”就是你想到的,也是“你看到的”。

  这里头,有的只是“一个巨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可以代表“强而有力的烦恼”“强而有力的忿怒”“强而有力的困惑”“消极被动的困惑”,又或“你正在经历的一切”。

  这些体验,全都变得具有“视觉性”“音乐性”。

  4、咒语修持

  “咒语”是有趣的范例,在下部密续,五佛的种子是:

  {嗡}{吽}{帐}{啥}{啊}。

  这些种子字,是“母音”和“子音”的复合字。

  为了表达“法界根本虚空”的完整性,必须从{啊}{呜}{母}这些声音创造出{嗡}。

  为了表达“金刚一样的斩断特质”,必须创造出{吽},这也非常复杂,{吽}是{哈}{啊}{唔}{母}的组合。

  因此,这整个风格,完全是“手工打造”,不怎么精妙。

  在“大圆满”,“咒语”就只是{啊},{啊}的声音不太是{哈}或{阿},而是在{哈}{阿}之间。

  {啊}就是在完整说出一个字之前,首先发出的基本声音,你会说{啊}。

  作为一个“忧虑”或“不确定”的声音,或者把这个声音,用在继续追问,或者为正式发言做准备的时刻。

  对五佛部来说,

  {啊}加上{母}的音,跟{嗡}的佛部原则相关。

  {啊}加上{欧母}就是{吽},这是“金刚部的声音”。

  {嘘}加上{啊},就是{夏},是“宝部的声音”。

  {斯}加上{啊},是{萨},是“莲花部”有关的声音。

  这是一种嘶嘶声,向你显示“妙观察的觉知”正在发生。

  {母}加上{啊},是{玛},是跟完全实践行动的“羯磨部”有关。

  {呼}加上{啊},就是{哈},是笑声或喜悦的声音,跟根本的“法性”有关,跟“法界”“法身”有关。

  {哈}摄集了所有这些声音,制造出“金刚笑声”。

  这些“咒语”,不是传统的梵文咒语,是只有“印度大圆满续修行人”才使用的咒语。

  大圆满修行者,不理睬学术性或学者式的那一套正规梵文,而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运用“咒语”。

  二、顿超

  “顿超的修持”可运用在许多技巧上,包括“三界修持”。也就是“法性界”“游戏界”“庄严界”。

  1、三界修持

  “三界修持”非常灵巧,力量非常强大。

  “三界修持”不只是把界分成三部分,而是代表:

  从界的根本跟本质上来看,“界”具有三种属性:“法身”“报身”“化身”。

  “界的浩瀚”“界的丰富”“界的实际层面”全都能被体验到。

  这不是一般的推测,而是能体验到以下三个层面。

  你体验到“界的浩瀚无边界感”,你体验到“界的嬉戏感”,这当中,没有希望,没有恐惧,没有快乐,没有痛苦,这是最美妙的游戏。

  你体验到“界的务实层面”,是指,界是不抱希望的,而且这没有什么大不了。

  这三界的体验,会给你生命中的一切作为,带来启发。

  但是,在这同时,这个界,也是“那又如何的”。

  2、秘密坛城与三灯

  修持顿超的行者,会开始掌握到内“在的坛城种子”,这个“坛城”的实际修持,受到严格的保密,不应该公开向弟子宣说。

  除非你已经,从一位懂得如何做这个修持的金刚上师那里,直接领受口诀,不然你其实,没有办法着手做这个修持。

  所以,现在只是让你知道,确实有这样的事。

  随着三界体验,逐渐在“修持”细节中,变得越来越具体,“你的无畏”变得越来越不容置疑。

  一切都被看作个人的亲身觉受,这会给你带来三灯:自然灯,空灯,水灯。

  1)自然灯

  第一灯是“自然灯”,人的眼睛,总是看起来贼头贼脑,同时又非常私人,也相当强大。

  通过这个自然灯,“无畏”跟“具有洞察力”等觉受,会让你的目光放松,你开始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双眼”。

  这种用“自在感”来体验“自己目光”的感受,称“自然灯”。

  2)空灯

  “空灯”是“空性的灯”,这是个实际的生理体验,你开始在视觉中见到的“金刚连环链”,

  这跟“通灵”或“看见幻觉”完全无关,只不过是见到“透明的圆圈”飘浮在你的视觉中。

  3)水灯

  “水灯”指,如同水中泡沫一样的肉身眼睛。

  这时,弟子在正行中,得到实修口诀,也就是,凝视在你视线中穿梭移动的链条跟环圈。

  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这称“凝视连环相”。

  “空灯的连环链”是透明的,但是,奇怪的是,如果你的心境没有跟它们真正相契合,你就看不到它们。

  任何人,都可以发展出这种“体验金刚链的相续”的体验。

  但是,你需要在修持中“达到某种稳定的境界”才能做到。

  “金刚链的相续”是在,你的心完全放松,身体放松,并且能见到光的时候,你会见到的景象。

  你会见到“这些小小的链条”,或者“小链条的视觉幻相”向下流动。

  在大圆满,这是一切坛城的种子,也是解脱本身的种子。

  你看到的“环圈”,是“基本的坛城结构”,“链条”是“五佛部的种子字”。

  为了看到这些金刚链,教导中建议,要看着一盏灯,一个反光体,一片薄雾,一片镜子。

  如果这样做,可以看到“连环链”开始瓦解,形成一个“视觉上的坛城”。

  “这些链条”一直在那里,除非你放松下来,而且有个特定的光,映在你眼睛上,不然,你看不到它们。

  一开始,“链条”会向下移动,眨眼时,“链条”会向上移动,然后又再次向下。

  当“你的目光”变得更加放松,而且“心情”变得更放松时。

  这些“向下移动的视觉景象”就会停止,“圆圈”变得更大,开始容得下链条,并且景象开始变成水平的。

  “链条”裂成“坛城的五部分结构”,分为“中央”跟“四个主要方向”。

  “种子字”或“佛部的象征符号”开始出现。

  教导说,你会开始看见佛部的些许色调,可以说就是这种模式。

  人们真的会看见这些东西,而且,不是什么特别大不了的事。

  3、眼是智悲的门

  在大圆满,不需要考虑,看见“本尊”这件事,你所看见的都非常实际。

  不需要弄清楚,这些链条代表什么意思,它们只是你看到的链条而已。

  它非常简单,这就是重点所在。

  我们所说的“大圆满金刚链”,讲的不是那种“理想上的链条”或“象征符号”。

  我们谈的是“看见一个真正的链条”。

  这是你能在“大圆满”里得到的“视觉指引”。

  从这个角度看,“大圆满”传统谈到,眼睛是“智悲的门”。

  感知的“智慧的门”,源自“我们的视觉系统”。

  每当我们注意到光,或者看到物体时,所得到的反应,远比从“听觉”“嗅觉”“感觉”“味觉”得到的反应,更加直接。

  这种层次的体验或无体验,来自一种慈悲感。

  这时的“悲心”,有这样的味道:我们必须跟“自己的身体”交流,必须跟一切“宽广性”“辽阔性”交流。

  这代表,除了在这个“宽广”“辽阔”层面上发生的一切之外,我们也必须跟“这些环圈”交流。

  “环圈”提供了一种参考点,如果你的心,是迷乱的,那些纹路,就会“跳来跳去”和“向下移动”。

  如果有“直接”“离戏”的心,也就是“立断”,那些图案也开始留下,等待“你的感知”,它们显现的方式,跟“你的心境”一致。

  那些纹路,不是你在心里或眼里看到的那种彩虹,及其他光点。

  看见“这些金刚链”,是“非常独特的体验”,是某种你所察觉到的“透明波纹”。

  你或许能在某些类型的光芒中,看见类似的图案,但是,它不是这里的重点。

  这时,你可能无法看见这些链条,因为它们的停留时间不长,它们像流星那样的“咻咻咻的经过”。

  因为,你的心是这么的快,“链条”如同测速器一样,对你的心作出反应。

  我不建议,把尝试看到这些链条,当成一种嗜好。

  你必须“正确的修持”,而那也需要花上一段时间。

  为了观察“金刚链”,首先你得在“大圆满”层次上,发展出一种“无拘无束感”,不然,它们不会停留下来。

  当你发展出“无拘无束”“毫不在乎”“广袤的开阔感”时,它们会开始放慢,它们其实会开始为你效劳。

  所以,在这个境界里,你既不在乎,同时也是在乎的。

  4、色相与空间

  如果还有更广大的空间,就不可能发生金刚链。

  在“大圆满”,基本上可以说,“无空间”就代表“空间”。

  这是一种微观又宏观的作风,而且,彼此都自然而然的包容着彼此。

  “金刚链”跟“金刚链的空间”同时相互包含。

  “金刚链”不过是一种显相,从逻辑上来讲,“显相”需要一个环境。

  一般而言,如果没有空间,就不会有色相,但在这里,“色相”不需要空间就能运作。

  如果色相有空间,就不可能发生色相,色相会变得衰败,死亡。

  当身上开始长出小脓包时,就是“色相在创造空间”,那是疾病的征兆。

  如果被人殴打,有了“黑眼圈”,是空间在皮肤里膨胀起来,那是一种不健康的征象。

  所以,从根本上讲,“色相”不需要空间。

  在大圆满的层次,“无空间”说的,不是“很多空间”或“没有空间”。

  “虚空”就是“满”,“满”就是“虚空”,它们相随而行。

  这里的“色相”跟“虚空”,是完全相同的。

  5、切断根本的修道唯物主义

  虽然“你的身体”拥有巨大的潜能,“你的身体”却是这种潜能的扭曲状态。

  在“大圆满”,不把“坛城”当做“纯粹的理论”,而是开始看见“真实坛城”正发生在你的心境中。

  非常直接,非常实用,非常简单,是“成就证悟”的关键。

  这样的景象,可能是一种视觉幻相,既是“轮回的”,也是“涅槃的”。

  虽然它是一种“视觉幻相”,但是,同时也看到一个“真实的视觉轮回”以及“真正涅槃的希望”。

  这就是为什么“大圆满”非常实际,又直接,你真的能做到这件事。

  这里的概念是,无论你去哪,都有一张可随身携带的“视觉地图”,在修道的唯物主义之外,还有别的事情在发生。

  如云:如果没有切断,就不会超越隘口。

  “立断”是“大圆满修持”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立断”,你看不到“这些视觉景象”。

  你会发现,自己永无休止的“追逐这些视觉景象”,而那无法带你“到达任何地方”。

  重点不在于“让视觉图像不要停下”,而是必须在你心里,开展出一种“能超越视觉景象”的存在状态。

  你要培养出一种“正在切断根本修道唯有主义”的心境。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要切断的了。

  除了“能观察自己身体败坏过程”的修持以外,“大圆满”的法门,更是来自所有“佛教智慧”最为精髓的智慧。

  由于你无法长时间一直观照“自身正在腐败”的过程,因此,很难把“身体的腐败状态”取为道用。

  所以,在这个时候,有必要运用“你的身体”跟“感官知觉”。

  在一开始的时候,在二元分别妄念初次生起时,就必然有什么能让你怪罪。

  如果有二,就必定有跟那二重性相关的东西,不然,你不会有什么可以执取的东西。

  运用“这些视觉景象”的时候,挑战在于“你自己的心”,这就是为什么首先要“培养立断”。

  可以说,“立断”这个术语来自大圆满,你切断的越多,你会有“越多的链条”等着你,或者,真的回来找你。

  这些“视觉景象”跟你的“大脑系统”“神经系统”相连,是一个神经方面的体验。

  跟你眼球上的水分毫无关联,在生理上,身体上,确实有个“视觉坛城”。

  我曾经想找科学家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以及“它们是如何存在的”。

  我很确定,它跟“大脑的物理构造”“大脑的运行速度”有关,能通过这些“修持”,实际看到“自己的大脑”。

  6、黑色的阿底修持

  “黑色的阿底修持”指“中阴闭关”,在黑暗中,独自一人,闭关七周,

  “中阴闭关”是终极的“大圆满”技巧,在这个修持中,你越来越接近一种没有条理,无所缘的“虚空感”。

  那种体验,变得更加切身,而且更为真实。

  “没有条理”意思是,没有任何分类,没有任何准备工作,

  “无所缘”指,那些“预先的准备”,不会让你达到任何成就。

  7、融入虹身

  真正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在生命尽头,会完全消失,他们证得“虹身”。

  “大圆满的终极体验”是“虹身”。

  在“大手印”,被称为“幻身”,属于“那洛六法”之一。

  在这里,是相同的概念,不过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整个世界。

  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肉身"都会消失,融入大种元素。

  “肉身”并不存在,因为“你的自性”消融到“不存在”之中,“你的身体”同样变得不存在,最终,“你的整个相续”变得不存在。

  死后留下的唯一东西,是你的“指甲”“头发”。

  这是因为,尽管有空性,有开阔感,有“虚空”。这里也还有“悲心”。

  从你“皈依”“受菩萨戒”开始,“那个悲心”一直存在着,而且,仍在继续带着你一起走。

  一个人不能逃离“菩提心”,那是由“悲心”“智慧”共同组成,没人能对抗它。

  因此,有什么还在继续着,否则,这不会被称“证悟的境界”,而会是某种跟“证悟”全然不同的东西了。

  三、诱使上师留下

  凡是传受这个法,或最先介绍“直指教法”的“大圆满上师”,都必须“超越大圆满”。

  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留在肉体里,不然,无法向我们展示“如何修持这个大圆满”。

  换言之,他们被请求,不要只留下“指甲”“头发”而圆寂。

  这是为什么,密续教文开篇,总是有“明妃舞蹈歌唱”“供养五妙欲”,请求如来“传授密续”。

  我们一直都需要,请求“这些上师”传法,并且要诱使“这些上师”进入“轮回事界”。

  “这些上师”留在轮回时,可以传法.

  如果他们处在“非轮回的刹土”,就不能再传法,因为他们是在另外一个世界。

  所以,“诱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导中建议,“大圆满的上师”要完全享受“感官上的感知”和“感官上的妙欲”。

  这些“高阶的大圆满上师”,或者说如果他们真的是“高阶的大圆满上师”,他们必须是“享乐主义者”。

  他们越是“奢华逸乐”,对弟子的“慈爱”“悲心”就越多。

  这样的上师,会把自己“带下来”,而不是“离开去其他地方”。

  对“大圆满上师”来说,如果没有“可供传法的机缘”,那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入灭”就非常明智。

  由于这个原因,必须引诱“大圆满上师”传法,需要有弟子,来引诱他们。

  如果没有弟子“引诱他们”,“这些上师”可能会圆寂,因为他们不想成为“社会的麻烦”。

  这是极度重要,而且绝对自然而然的。

  如果你不给植物浇水,就会枯死,就这么简单。

  事实上,这是非常机械性的。

  这是为什么,这么强调“大圆满上师”的“享受和奢华特质”。

  那种“奢华逸乐”的特质,是由弟子激发的。

  对于一个“大圆满上师”来说,重点在于,“你的投射”必须能支持你,而不是得由“你支持你自己”。

  这就是自我一直以来的问题:自我努力要“不靠投射”,就会“保全自己”。

  但是,“大圆满”来说,由于讯息来自投射,因此,你能支持自己,所以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做法。

  从根本来讲,“大圆满上师”是“究竟的菩萨”。

  “大圆满上师”不是从“慈悲的观点”来考量,而是“他们的整个体系”。

  就建立在“跟一切事物的互动上”,或说是来自“化学反应”,可以说,这才是“究竟的菩萨”或“菩提心”。

  四、跟符号沟通

  另一项大圆满修持,关于如何看待“符号”跟“讯息”。

  “符号”跟“讯息”,不是从大手印向你发送,而是你让自己所契入的各种自然情境。

  假如去见朋友,要是你提早到了,朋友还没准备好,你会觉得难为情。

  因为“你太早抵达”,以至于成了麻烦。

  但是,那是没问题的,因为那种情况可以被运用。

  “太早抵达的这件事”实现了“跟你朋友交流的某个目标”。

  就这而言,如果你迟到,也会有一种“全然任运的善巧功德”。

  我不是说,在你成就了这种善巧之后,那就是你的最高成就,重点在于,你可以做到这件事。

  “大圆满”离我们,不那么遥远,其实你一直都在以一种“类似大圆满的风格”行事。

  虽然你没意识到,也不愿投身其中。

  在你的心境中,运用了“类似大圆满”的心态,类似“大圆满”的直觉,类似“大圆满”的感知,这些是能运用的。

  不是说,你应该能从皮肤毛孔,放射出诸佛菩萨,我们谈的是非常实际的事。

  大圆满的“现实主义”奇妙之极,而且,是真实的。

  在所设想的一切教法中,“大圆满”是最胜妙的教法,“大圆满”确实有道理,“大圆满”是不带任何正式语言造作的真实。

  这是为什么说“大圆满”是最接近“轮回心”的内心,这也是为什么“大圆满”是“旅程的终点”,“大圆满”是“最高的成就”。

  五、作为最终考验的大圆满修持

  “大圆满修持”似乎是“最终的考验”。

  “大圆满”是“即身成佛的道”,实际上,“大圆满”是非常具体的途径。

  有人曾经花半辈子就做到,有人短短十二年就做到。

  传统上“无上瑜伽那洛六法”的闭关,设计成“三年三个月又三天”。

  这里的概念是:如果你能在三年三个月三天里,一直保持“足够的专注”,不因任何“外在现象”分心,就可能“成就证悟”。

  在“大圆满”,像十二年这样的一段时间,跟“专注”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跟“现象世界实际的高压风格”有关。

  在你运用“大圆满续三部”的指定口诀,来“看待世界”时,才会发生。

  谈论“所有这些修持”的重点在于,“大圆满”仍然是一条法道,由“大圆满的行者”谈“修持”,会是件美妙的事。

  我们应该对这“心存感激”,因为,他们可以完全不谈修持,但是,那就让人很难为情,同时也不太仁慈。

  那就好像在说:已经有的人就有了,没有的人什么都不会懂。

  讨论修持,代表“大圆满上师”愿意为别人着想,他们也考虑过我们能怎么修。

  除了正行,这也有一种从广大开阔的“大圆满视角”,来过“日常生活”的“动中禅”的特质。

上一篇:第24章 中阴直指《立断:祖古乌金仁波切直指本觉》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