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密宗拳法(幻轮瑜伽)《藏密脉、气、明点观修》
附:达吉…传:九节佛风与宝瓶气合修法(节录)
音流瑜伽研究微信公号
第七章 密宗拳法《藏密脉、气、明点观修》 附:达吉上师传九节佛风与宝瓶气合修法(节录)
作者:邱陵
第七章 密宗拳法
第一节 何谓密宗拳法
密宗拳法,从译名来看,很易误解为一种武术,其实,并非武术,而是一种气功,乃密宗修法仪轨的一种辅助功法,一种辅助静功的动功,其功用在于打开脉轮,疏通及活跃周身气脉,消除周身疾患。
藏密各派均有许多拳法,但秘不外传,因此公开流传于世间者极为罕见。噶举派第24代祖师珀玛迦尔波喇嘛所传六成就法中提到那洛巴祖师秘传的六事、二十事及五十事根本体功法,但不见于原法本,锡金达瓦桑杜格西喇嘛英译此法本时,才附上他得自其上师诺蒲喇嘛秘传的六事体功法(见拙撰《藏密修法精粹》、《藏密六成就法诠释》及本书附录)。此拳法原名为《大乐行体功法训练五肢之根本心要》,修习此法,可使全身脉道的结系得以舒解,并可消除身上疾患。又诺姆启上师传《那洛六法深道门引导之次第》一书、则公开了着重指力的六种拳法,运用宝瓶气及闭气与拳法配合,打开周身脉轮,功效甚好,本书附录已选刊其中四法。又今人兰仲明氏著有《金刚瑜伽母拳法》一书,整理及公开了他从贡噶上师弟子督喀活佛学到的此一拳法秘诀。以上所述,是仅见于世的几种拳法,不过是密宗秘传的各种拳法沧海之一粟而已。
第二节 拳法种种
密宗拳法以开发全身各轮为主者,是为主功;以通畅各关节据点为主者,是为助功。但须知关节不先疏通,内轮必难打开;而内轮不打开,则关节据点的病障亦终难治愈,两者之关系十分密切。
陈健民上师昔年留学康藏时,曾广学七派拳法。他在《推恩集》一书中开列了一批以开发全身各轮为主的拳法名称:
属于顶轮的拳法,有狮子撒尘法、狮子游戏法、大鹏起飞法、大象摆头法、虎摆拳法、狐臭拳法、入中脉拳法、独脚跳法、六工作法等;
属于喉轮的拳法,有那洛五支法、提趾瓶气法、镇压上身法、除愚痴法、婴孩戏法、马加跳法、除悭(qián)拳法、脉端直法等;
属于心轮的拳法,有马滚身法、豺狼睡法、六太阳法、雪山狮法、除掉举法、上身拳法等;
属于脐轮的拳法,有扭转脉轮法、摄中脉法、除骄慢法、六灶印法、树枝拳法、开中脉法、提入中脉法、七日成法、飞跳拳法等;
属于密轮的拳法,有毛狗笑法、龟缩拳法、散点拳法、孔雀飞法、金翅鸟法、马加交步法、吉羊拳法等。
陈健民上师在《光明法藏》一书中另开列了一批以通畅各关节据点为主的拳法名称,并综合扼要介绍其内容,说明这些拳法与各轮的关系。这些拳法是指功、趾功、腕功、臂功、足功、小腹功、腰功、臀功、心功、膝功、踝功、肛功、踵功、颈功、唇功、肩功、背功、肘功、顶功、面功、杵功、器械功等。
以上有关四肢、背部的拳法,为遍行气所行处,有关大小便处的拳法,为下行气所行处,与第五密轮有关,因此轮若不开放,则拙火不强,提升不灵,其他各轮亦不易开放,故密轮所包括的金刚拳法甚多,此轮一开,其他各轮必迎刃而解。
有关腰部、大腹部的拳法,为平住气所行处,能使消化力增强,拙火加炽,与第四脐轮有关。
有关心部拳法,为命气安住之处,与心轮有关,不可先其他四轮开放,深恐定力不强,无法控制命气,致命气错乱,故心轮须待定力常坚时最后开放,且心轮外缚各脉甚为复杂,其他四轮开放时,心轮之外缚各层脉结,才能同时开放。心轮如法开放,则必得法身光明而证果位。
有关喉、肺、舌、齿等部位的拳法,为上行气流行之处,凡语言、饮食均仗此气,故与第二喉轮有关。
有关眼、耳、鼻、脸、顶部的拳法,为上行迁识之气由此上冲,与第一顶轮有关,不可轻试。
由上述可知,以疏通关节据点为主的拳法次第,乃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各有所属,合而为全套。
第三节 拳法的时间运用
密宗认为,人之魂、魄、命及智慧气在每月的一定时间,停留在不同脉轮,在这些时间中行拳法,则对打开该轮更有实效。这种时间教授的总原则,每单位为三天,魂、魄、命及智慧气上行经五轮为上半白月,下行再经五轮为下半黑月。分述之则为:
属于开发密轮的拳法,当于农历上半白月初一、初二、初三及农历下半黑月廿八、廿九、卅日行之,与之有关的脏腑是肾脏和命门。
属于开发脐轮的拳法,当于农历上半白月初四、初五、初六及农历下半黑月廿五、廿六、廿七日行之,与之有关的脏腑是脾、肝、胃。
属于开发心轮的拳法,当于农历上半白月初七、初八、初九及农历下半黑月廿二、廿三、廿四日行之,与之有关的脏腑是心脏。
属于开发喉轮的拳法,当于农历上半白月初十、十一、十二及农历下半黑月十九、二十、廿一日行之,与之有关的脏腑是肺。
属于开发顶轮的拳法,当于农历上半白月十三、十四、十五及农历下半黑月十六、十七、十八日行之,与之有关的脏腑是脑。
以上若无30日,则免之。属于全身而不能归于五轮的拳法,则可按日行之,不在此例。
附:达吉上师传 九节佛风与宝瓶气合修法(节录)
编者按:时轮修法往往将九节佛风与宝瓶气合修,前者作为准备法,后者作为正修,而且修法也另有特色。本篇节录自拉然巴格西·嘎旺·达吉上师著、崔忠镇译《时轮本续注》一书。这是达吉上师1982年在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当访问教授时所作的一系列演讲的一小节。
一 预备法
现在你要观想中脉,下自杵尖,上到头顶,正好位于身体中央,就像一个轴(中脉的外表是白色,里面是红色),正好穿过各轮心,经由喉轮到顶轮,再向下弯,在眉心间开口。以上是你如何观中脉的上端,你要观中脉的下端收尾于脐部稍下的地方。
右脉是红色,它的上端开口是在右鼻孔,下端是比中脉稍长一指幅,此点务必牢记。
左脉是白色,它的上端开口是在左鼻孔,它紧靠着中脉,下端比中脉稍长一指幅。
尽量观想清晰,让观想保住一会儿,再以如下所说而修。
用你的观想力将右脉拿起来,插入左脉,就像把一个袖子连接到另一个袖子一样;右脉和左脉的连接处就正好位于脐下。然后用左手的无名指塞住左鼻孔,从右鼻孔吸气;当吸气时,观想你得到了上师、诸佛菩萨的加持。以这种方式吸气,观想加持力从右脉通过,清净了右脉任何过失,然后气顺着近于脐轮微弯向下的流道,再进入左脉。吸气饱满后,再尽量地保持这些气,时间愈久愈好,但不要在引起任何的身体不适后才呼气。不要用任何方法来勉强你自己。如果你勉强持气太久而真的引起身体不适,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对你的健康有害。所以依你的能力所及而持气。
然后用右手的无名指塞住右鼻孔,从左鼻孔出气,当出气时,要观想从左鼻孔驱出一切的忿怒、憎恨。
重复:用右鼻孔吸气,将气从右脉引入,再进入左脉,你要保持这气息在左脉内(舒适为限,时间愈久愈好),最后将气从左脉呼出。这过程要做三次。接着观想左脉插入右脉,然后从左鼻孔吸气,气从左脉通过而进入右脉;把气保持于右脉(时间尽可能地久,但以身体舒适为度)。当你吸气时,你要如前观想:得到了上师、诸佛菩萨的加持。然后再把在右脉中的气从右鼻孔呼出;当呼气时,要观想把你的一切执着、贪欲都驱逐了。从左鼻孔吸气,再从右鼻孔呼气的过程要做三次。
瓶气的第三阶段是观想左、右二脉的底部都插入中脉的底穴。从两鼻孔吸气,但要注意不要犯下列错误:
声音的错误——你应该呼吸轻柔,不要让你自己听到气息出入的声音。
强力呼吸的错误。
呼吸不稳定的错误——吸气时间长于呼气,或呼气时间长于吸气。应该使吸气、呼气的时间相等。当你用两鼻孔吸气时,你要观气能从右鼻孔进入右脉,同时气也能从左鼻孔进入左脉,这些能量下降到脐下后进入中脉,充满了中脉;同样在吸气时你也要观想得到上师、诸佛菩萨的加持。在持气时,要领同前(时间愈久愈好)。然后从两鼻孔呼气,你观想气从中脉出来——从眉心放射出,就像聚光灯射出一道光进入天空。
两鼻孔吸气、持气、呼气的过程也是做三次。事实上,你应该知道由于左、右脉对中脉的许多缠压,气无法通过中脉;如果要使气通过中脉的话,是需要很大的修行之力,但一般凡人是办不到的,只有靠观想力,行者观想气通过中脉了。
二 正修
首先是非常清楚地观想自身是时轮金刚。
宝瓶气的修法有两种:一种是观想瓶子和脐轮有关;一种是观想瓶子和心轮有关。这两种都是正确的,但你最好还是修和心轮有关的瓶气。然而如果一个初学者修心轮的瓶气的话,不但不会得到体悟,反而会有打扰心轮的各种气及命气的错乱,可能会引起身体不调。所以初学者先只修脐轮瓶气是较实际且危险性小些。如此起修可避免上述的危险。
下一步是观想(杭)字在脐轮,这个种子字的本质是行者的自心;它也是行者自己的化现。
瓶气的功能是执持上半身的气,把它们压向下,同时执持下半身的气,把它们上提,就好比把两个碗合一而成了一个容器。
在正修时,当你将上气向下压时,必须非常轻柔、平滑、缓慢;否则就会引起上半身的气不调,比如说肩膀气不调。
为了引提下气,先要关闭下二门,然后非常轻柔地将气引提到脐轮。现再次提请您注意:必须轻柔地修习提气,因为正如从顶部将气较有力地下引会产生上半身气流问题一样,太猛烈或太强力地修下气,会干扰下半身的气流,而引起如排放尿、粪便的不顺。这会引起下半身系统的混乱,所以你必须轻柔地修习。上气向下,下气向上,将气收集在一起后,行者应将这些气集中于脐轮周围,持气时间愈久愈好,但不要引起身体不适。
起初,你不能持气多久;所以你只要用短时间来修瓶气,然后再呼气。逐渐地你保持气息的能力增强了,最后身体中不同的气会首先进入中脉,然后住于中脉,最后融于中脉。以上是修习瓶气的三个步骤。
当你的修行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你有病或感到身体不舒服,你可以很轻易地只修这个过程(气入、住、融于中脉),就能将这些不适驱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