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Sun My Sun My Sun
吃瓜哲学名著智慧摄颂5品42笔记1
1、科判
甲一、依照直叙空性之理而解释=乙一、经名句义(2)+乙二、译礼(3)+乙三、论义+乙四、末义
乙三、论义=丙一、承接缘起句(5)+丙二、真正论义。
丙二、真正论义=丁一、劝勉听法+丁二、所说法之自性+丁三、以如是宣说之必要结尾。
丁二、所说法之自性=戊一、所修之道+戊二、宣说道之果。
戊一、所修之道=己一、解说主要道般若+己二、解说五种其余助缘(解说其余五度)。
己一、解说主要道般若=庚一、略说(1品遍智)+庚二、中说(2+3品道智)+庚三、广说(4品加行)
第五品
庚三、广说=辛一、修学加行之次第(4品加行)+辛二、真实成就彼加行果之理(4品加行)+辛三、宣说加行者补特伽罗(4品加行)+辛四、如是趋入行者之超胜功德+辛五、彼所修学法之超胜功德。
辛三、宣说加行者补特伽罗=壬一、以请问略说(241)+壬二、以答复广说。
壬二、以答复广说=癸一、认清表示不退转之相(243)+癸二、不退转之行为特点+癸三、宣说退转与不退转之差别。
癸三、宣说退转与不退转之差别=子一、略说(288,4品加行)+子二、广说。
子二、广说=丑一、不退转之清净地(290)+丑二、被魔欺惑之差别。
丑二、被魔欺惑之差别=寅一、魔业+寅二、宣说精进断魔业之方法。
寅二、宣说精进断魔业之方法=卯一、略说(305)+卯二、广说。
卯二、广说=辰一、宣说外内两种摄持(307)+辰二、分说内摄持。
辰二、分说内摄持=巳一、般若是善知识之理(309)+巳二、如何依止善知识之理。
巳二、如何依止善知识之理=午一、所依般若之本体+午二、教诫必须依般若。
午二、教诫必须依般若=未一、以必要教诫精进般若法+未二、以比喻说明如何精进(322)+未三、宣说如是精进行持之功德。
未三、宣说如是精进行持之功德=申一、胜他修行之功德(324)+申二、成为人天指望处之功德(325)+申三、能击败恶魔之功德+申四、摄集一切波罗蜜多之功德+申五、他者随喜彼善之功德。
申三、能击败恶魔之功德=酉一、能令诸魔畏惧(327)+酉二、魔不能害彼之理。
酉二、魔不能害彼之理=戌一、宣说无机可乘之理(329)+戌二、附带说明违品有机可乘之因。
戌二、附带说明违品有机可乘之因=亥一、宣说主要是争论+亥二、宣说脱离彼恶业之方法。
亥二、宣说脱离彼恶业之方法=(一)世俗中具足四力而忏悔(335)+(二)观胜义无缘而忏悔。
(二)观胜义无缘而忏悔=一、真实宣说(337)+二、如是了知之功德(338)
申四、摄集一切波罗蜜多之功德=酉一、成为修学一切波罗蜜多之理+酉二、成为修学一切乘之理。
酉一、成为修学一切波罗蜜多之理=戌一、成为根本之比喻(341)+戌二、成为核心之比喻(342)
336、甲一乙三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三辛三壬二癸三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二巳二午二未三申三酉二戌二亥二(二)(观胜义无缘而忏悔)分二:
337、甲一乙三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三辛三壬二癸三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二巳二午二未三申三酉二戌二亥二(二)一、真实宣说;(第42课)
何者学时不许学,不缘学者所学法,
是学非学不分别,彼学即学此佛法。
338、甲一乙三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三辛三壬二癸三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二巳二午二未三申三酉二戌二亥二(二)二、如是了知之功德。(第42课)
菩萨了知如此学,永不失学不破戒,
为得佛法修学此,善学胜学无缘执。
智者学修发光慧,不善一念亦不生,
如日行空光辉映,前方虚空暗不存。
339、甲一乙三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三辛三壬二癸三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二巳二午二未三申四(摄集一切波罗蜜多之功德)分二:
340、甲一乙三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三辛三壬二癸三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二巳二午二未三申四酉一(成为修学一切波罗蜜多之理)分二:
341、甲一乙三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三辛三壬二癸三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二巳二午二未三申四酉一戌一、成为根本之比喻;(第42课)
修学般若波罗蜜,诸波罗蜜皆归此,
坏聚见摄六十二,如是摄集此等度。
342、甲一乙三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三辛三壬二癸三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二巳二午二未三申四酉一戌二、成为核心之比喻。(第42课)
譬如命根若灭尽,所有余根皆灭尽,
如是行慧大智者,诸波罗蜜皆集此。
2、第二个科判——观胜义无缘而忏悔。(二)(观胜义无缘而忏悔)分二:一、真实宣说;二、如是了知之功德。
这个科判讲观胜义无缘(指空性)而忏悔。很多大乘经典都说,观修空性是清净罪业的唯一方法,所以无始劫来积累在阿赖耶上的深重罪业,皆应通过观空来忏悔。
其实,一瞬间观修空性也能驱除无边极重罪业,就像在千年暗室中点亮一盏灯就能驱除所有黑暗一样。若能以坐如山王、自观自心的方式来忏悔,这就叫“无忏忏”,即无有能忏所忏的忏悔,而这就是最殊胜的忏悔方法。可见,观修三轮体空确实是非常殊胜的修法。
3、一、真实宣说:何者学时不许学,不缘学者所学法,是学非学不分别,彼学即学此佛法。
任何行者在修学般右时没有任何执著,即不以耽著的方式承许修学的所为,对学者(指学习般右的人)、所学的法也不缘,对所学的对治法和应对治的违品两者也不加分别,而了知一切万法一无所有或了不可得的空性,这般修学就是正确无误地学习这一遍智或如来之因——人弗水去般右波罗蜜多。也就是说,真正的般右就是三轮体空的智慧。《大般若经》中也说:自学、他学、所学的法三者皆不存在,就是所谓的般右。
虽然我们现在,修学者自己、所学的法和为众生而学的最终目标等三轮根本不能清净,但若能将上师开示的窍诀和理论剖析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旦到达能学所学一无所得,那就是所谓的无住而住、无知而知。
所谓三轮清净,就像《中观根本慧论》里所剖析的一样——作者、所作的事业和作法三者或三轮是空性也可以;或从时间的相续上讲三轮体空也可以,如《大宝积经》云:“是心意识无有安住,不分别过去、不执著未来、不戏论现在。一切众生不能觉悟三世等性、三轮清净,如来于彼发起大悲。”
既然三世所摄的一切万法从本体上观察皆不存在,那就没有必要再耽著,即过去的法已经过去了,没有什么可分别的;未来的法还没产生,也没必要去执著;现在的法并不存在,也不必戏论。但三界轮回中的可怜众生并不知道这样的境界,一直为了将来的法产生种种分别念,过去的诸多往事也整天在心里浮现,这就是没有通达三世空性的原因导致的。
4、二、如是了知之功德:菩萨了知如此学,永不失学不破戒,为得佛法修学此,善学胜学无缘执。智者学修发光慧,不善一念亦不生,如日行空光辉映,前方虚空暗不存。
如是了知三轮体空的忏悔方式有何功德呢?这里讲,菩产了知如此不学之学,即如实通达前面所讲的学者、所学和修学的目标等三轮的本体为空性,或者说完全证得了般右空性的意义,那他永远不会退失慧学和定学,也不会出现破戒的现象。为什么不会失坏戒定慧三学呢?因为三学失坏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缘的我执见,一旦将其彻底根除,就像生长毒药的种子被火烧坏后,花和果就无从生起或根本不会出现一样,真正通达无我空性见解的菩产再也不会退失定慧二学,也不会破戒。
为什么世间中经常会出现修行不成功的现象呢?这就是没有证悟空性见的原因。若证悟空性见,因为它是无为法(大圆满法中也讲,真正认识心的本性或通达空性,或证悟大圆满的见解,就是无为法的境界),就不会再退转。
一旦拥有空性见,不但不会退转,反而会继续向上迈进。也就是说,为了得到人弗耳它的十力、四无畏等不共功德法,菩产才修学此甚深的般右波罗蜜多。为什么证悟空性的菩产能善巧修学或增上殊胜的戒定慧三学呢?这是因为他安住于无缘、无执的境界之故。而且这样的菩产再也不会产生世间各种痛苦或烦恼。
所以,作为通达二谛的智者菩产,皆应以此方式修学放射大乘正法光芒的智慧——般右波罗蜜多。若能如此修学,因它能对治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等的违品,贪嗔痴及吝啬、嫉妒等不善法就不会产生。智慧和障碍两者完全相违,就像太阳行空光辉照耀整个大地时,所有黑暗全被无余驱除一样,只要相续中真正生起了无我空性的光明智慧,所有愚痴黑暗全都不会有容身之地。
至于空性见,按中观来讲,应通达一切万法皆为空性,或者说远离一切戏论;若按密宗的窍诀或禅宗的教言来讲,心的本体什么时候了达了,就是真正通达空性者。所谓生起空性见,归根结底就是认识心的本性。
5、申四(摄集一切波罗蜜多之功德)分二:一、成为修学一切波罗蜜多之理;二、成为修学一切乘之理。
修学般右波罗蜜多(指智慧度,意谓智慧到达彼岸),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安忍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等五波罗蜜多全部可以归集在此中,就像所有河川归于大海,所有小的空间归于大的虚空一样,其他波罗蜜多全部可以通达。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如果我们真正通达了一切万法无实或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那个时候就可以通过这种见解来遣除布施的违品吝啬、持戒的违品破戒、安忍的违品嗔恨、精进的违品懒惰、禅定的违品散乱,同时也发大愿摄受了无量无边众生,就不会舍弃大菩是。所以,若能以三轮体空的见解来摄持,其他五度全都可以包括在般右中。如果其他五度全部都学,天天布施、日日持戒……即使作得极其圆满,但因没有修好般右波罗蜜多,也不能成就。
6、戌一、成为根本之比喻:修学般若波罗蜜,诸波罗蜜皆归此,坏聚见摄六十二,如是摄集此等度。
在《梵网经》(此经汉地也有,全名为《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中讲了六十二种见,详细叙述了外道各种见解。因为这些见解参差交错,就像梵天的罗网一样,外道沉缅其中,如鱼被网缠缚,从中出离非常困难,故以“梵网”命名。
的确,不管持与前际有关的十八种见解,还是持与后际有关的四十四种见解,也不管过去、未来持这些见解,还是现在持这些见解,他们都不可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本来处于轮回中的凡夫就处于迷惑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还要用遍计见解的铁钉把自己封得严严实实,这样就更加没办法获得自由。但很多外道,包括我们现在能看见的很多外道,都自以为自己的见解极其不错。
虽然外道见解有三百六十种、六十二种等不同门类,但全部归纳起来就是常见和断见,再归纳全都可以包括在萨迦耶见里面;萨迦耶见也叫坏聚见,所谓坏聚见就是有关我和我所的见解,所以在这里面外道的见解全部可以包括。而人弗孝文里面并没有我和我所见,因为最究竟时都要证悟空性,那时就会断除我和我所,所以无我就是人弗孝文见解的特点。除此之外,其他任何见解或理论都围绕我或自己为中心而展开。
就像坏聚见可以包括六十二种见解一样,智慧波罗蜜多也可包括此等波罗蜜多。在六波罗蜜多中,智慧波罗蜜多最重要。所以在修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智慧。如果没有以智慧来摄持,其他善行虽然有功德,但也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所以学习人弗水去的人一定要学习空性法门。
7、戌二、成为核心之比喻:譬如命根若灭尽,所有余根皆灭尽,如是行慧大智者,诸波罗蜜皆集此。
比如,虽然一个人的眼根、耳根、鼻根、身根等根全部完好无损地具足,但因他在这个世界存在的命根已经没有了,其他根自然而然会毁灭。人命根断了,眼耳舌等根要不了多久就会灭尽。就像这样,行持般右波罗蜜多的大智者菩产,如果已经具足空性正见,其他布施、持戒等波罗蜜多自然而然会具足;如果不具备空性正见,其他所有功德都没办法出生。或者说,有般若其他度自然而然会圆满,没有般若其他出世间的功德都不能具足。
到底般若空性是什么样呢?如果说大,万法都要证悟空性;如果说小,也要通达心性的本来光明,这就是所谓的般右。在通达般右时,也不一定你的身体、相貌、行为全部变成另外一种,可能还跟普通人一模一样,因为人弗水去不离世间法。六祖也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哲学-般若摄颂5品42原文
第四十二课
不管听什么法,在听闻之前,都应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发殊胜菩是心,这千万不能忘。如果以菩是心摄持,短暂的一个小时,善根也会变成无量无边,即使如来也无法衡量。这个功德大家应该清楚,这是第一件事。还有一件事,听闻人弗水去尤其是般右空性,这在人生长河或整个生涯当中,是极为难得、非常稀有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欢喜心。世间人在参加宴请时,一般来讲心里都有欢喜心,而听闻般右法远远超过它,所以在通过辅导等方式学习时,大家心里一定要有意乐心!而有了希求心、恭敬心和精进心,通过诸人弗菩产的加持,自己相续很快就能生起证悟般右空性的见解。否则,虽然有一分功德,但不一定能很快得到如此境界。学世间学问也是这样,如果学生特别爱学《语文》,或《化学》、《物理》,那他得到的成就与他人就会完全不相同。所以每个人都应在菩是心和欢喜心摄持下听每一堂课
下面紧接着讲第二个科判——观胜义无缘而忏悔。
(二)(观胜义无缘而忏悔)分二:一、真实宣说;二、如是了知之功德。
1、真实宣说:
何者学时不许学,不缘学者所学法,
是学非学不分别,彼学即学此佛法。
任何行者在修学般右时没有任何执著,即不以耽著的方式承许修学的所为,对学者(指学习般右的人)、所学的法也不缘,对所学的对治法和应对治的违品两者也不加分别,而了知一切万法一无所有或了不可得的空性,这般修学就是正确无误地学习这一遍智或如来之因——人弗水去般右波罗蜜多。也就是说,真正的般右就是三轮体空的智慧。《大般若经》中也说:自学、他学、所学的法三者皆不存在,就是所谓的般右。
虽然我们现在,修学者自己、所学的法和为众生而学的最终目标等三轮根本不能清净,但若能将上师开示的窍诀和理论剖析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旦到达能学所学一无所得,那就是所谓的无住而住、无知而知。但这样的学法初学者会觉得很矛盾:学而不学、不学而学,这到底是什么样啊?甚至认为:是不是就像黑色和白色的绳子搓在一起一样?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所谓三轮清净,就像《中观根本慧论》里所剖析的一样——作者、所作的事业和作法三者或三轮是空性也可以;或从时间的相续上讲三轮体空也可以,如《大宝积经》云:“是心意识无有安住,不分别过去、不执著未来、不戏论现在。一切众生不能觉悟三世等性、三轮清净,如来于彼发起大悲。”
既然三世所摄的一切万法从本体上观察皆不存在,那就没有必要再耽著,即过去的法已经过去了,没有什么可分别的;未来的法还没产生,也没必要去执著;现在的法并不存在,也不必戏论。但三界轮回中的可怜众生并不知道这样的境界,一直为了将来的法产生种种分别念,过去的诸多往事也整天在心里浮现,现在的人事就更加执著了。有人特别耽著分别念:我过去很快乐,跟某某人在一起时,生活非常美好!我年轻时很漂亮,现在满面皱纹、白发苍苍多痛苦,未来会不会变得更可怜?一直涌现三世的分别念,非常可悲!这就是没有通达三世空性的原因导致的。
虽然三轮本来是清净的空性,但包括闻思修行人弗水去的人在内,很多人经常产生执著。其实执著越大,相续中的罪业越难清净。若相续中真正生起了空性见解,哪怕是相似的空性见解,无始以来所造的许许多多罪业都可当下摧毁。《大般涅槃经》云:“修一善心,破百种恶。”意思是说,修持一个善心,可以破除一百种恶业。虽然我们的相续已被无始以来所犯的,包括杀盗淫妄在内的人弗制罪和自性罪染污了,但若能真正放下一切安住在自然本智当中,或生起一个包括后悔心在内的强烈善心,相续中的罪业就可摧毁。
这个科判讲观胜义无缘(指空性)而忏悔。很多大乘经典都说,观修空性是清净罪业的唯一方法,所以无始劫来积累在阿赖耶上的深重罪业,皆应通过观空来忏悔。其实,一瞬间观修空性也能驱除无边极重罪业,就像在千年暗室中点亮一盏灯就能驱除所有黑暗一样。《大集经》中说:“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意思是说,即使是垢染了一百年的衣服,通过洗衣机和质量较好的洗衣粉等来清洗,在一日中就能全部洗净。同样的道理,我们相续中无始以来所造的无边罪业,在即生中遇到大乘人弗水去后,若能以特别猛利的忏悔心安住在空性境界中,一日乃至一时也能得以清净。若能以坐如山王、自观自心的方式来忏悔,这就叫“无忏忏”,即无有能忏所忏的忏悔,而这就是最殊胜的忏悔方法。可见,观修三轮体空确实是非常殊胜的修法,所以大家在有时间、有因缘时还是要观修空性。若能按《般若经》中所讲到的观空忏悔法来摧毁所有罪业,就特别好!
2、如是了知之功德:
菩萨了知如此学,永不失学不破戒,
为得佛法修学此,善学胜学无缘执。
智者学修发光慧,不善一念亦不生,
如日行空光辉映,前方虚空暗不存。
如是了知三轮体空的忏悔方式有何功德呢?这里讲,菩产了知如此不学之学,即如实通达前面所讲的学者、所学和修学的目标等三轮的本体为空性,或者说完全证得了般右空性的意义,那他永远不会退失慧学和定学,也不会出现破戒的现象。为什么不会失坏戒定慧三学呢?因为三学失坏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缘的我执见,一旦将其彻底根除,就像生长毒药的种子被火烧坏后,花和果就无从生起或根本不会出现一样,真正通达无我空性见解的菩产再也不会退失定慧二学,也不会破戒。
为什么世间中经常会出现修行不成功的现象呢?这就是没有证悟空性见的原因。若证悟空性见,因为它是无为法(大圆满法中也讲,真正认识心的本性或通达空性,或证悟大圆满的见解,就是无为法的境界),就不会再退转。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虽然今天自我感觉学得还算可以,自己也很高兴,吃饭也很香;但过两天就退转了,于是又特别伤心。很多修行人就这样生活在忧喜中:当戒定慧三学的境界提升时就极其高兴,一旦各方面的修学往下滑,或者说没有进步,心中就无比伤心、担忧。这就是没有空性见的原因。
一旦拥有空性见,不但不会退转,反而会继续向上迈进。也就是说,为了得到人弗耳它的十力、四无畏等不共功德法,菩产才修学此甚深的般右波罗蜜多。为什么证悟空性的菩产能善巧修学或增上殊胜的戒定慧三学呢?这是因为他安住于无缘、无执的境界之故。而且这样的菩产再也不会产生世间各种痛苦或烦恼。《大智度论》中也讲:“无缘业不生,无缘思不生。”还说:“有缘故业生,不从无缘生;有缘故思生,不从无缘生。”其意是说,只要有执著或有所缘,业与思就会产生;如果通达了空性,世间的业、执著和我执等就不会产生。所以,若被我执蒙蔽、被邪见所染,在轮回中就会不断流转或投生;如果真实通达了一切万法皆为空性,无漏的资粮就会越来越增上,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也会蒸蒸日上、永远不退转。
所以,作为通达二谛的智者菩产,皆应以此方式修学放射大乘正法光芒的智慧——般右波罗蜜多。若能如此修学,因它能对治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等的违品,贪嗔痴及吝啬、嫉妒等不善法就不会产生。大家都知道,智慧和障碍两者完全相违,就像太阳行空光辉照耀整个大地时,所有黑暗全被无余驱除一样,只要相续中真正生起了无我空性的光明智慧,所有愚痴黑暗全都不会有容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