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如意宝藏

《四精要文》2章起座及座间之方便+不通达方便之过失笔记

创建日期:2021-12-06

  《四精要文》2章起座及座间之方便+不通达方便之过失笔记

  1、《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甲一、前言+甲二、第一章传承法脉清净+甲三、第二章通达方便+甲四、第三章认识智慧+甲五、第四章善巧运用+甲六、跋

  甲三、第二章通达方便=乙一、通达方便的必要性+乙二、如何理解通达方便+乙三、通达方便之行持+乙四、不通达方便而导致的种种过失

  乙三、通达方便之行持=丙一、贯穿所有修法之方便+丙二、座上方便+丙三、起座及座间之方便

  丙三、起座及座间之方便=丁一、1.起座+丁二、2.座间方便+丁三、3.修持本尊及护法之方便

  乙四、不通达方便而导致的种种过失=丙一、重视智慧、轻视方便+丙二、轻视共同外前行+丙三、轻视菩提心修法+丙四、念诵未依文明观+丙五、未如理行持三不动摇修法+丙六、未善用持风+丙七、把修行当成念诵功课+丙八、闻思修三种智慧偏堕一边+丙九、方便未圆满

  2、座间方便

  对于次第根机的行者而言,座间行持最重要的是恒时祈祷上师,以改造意念之正念护持。无论行住坐卧,皆以挚诚的信心和恭敬心忆念和祈祷上师,具足净观,将苦乐转为道用。

  平常,坐时将上师观于梵顶上;行走时将上师观想于右肩转绕;进餐时将上师观想于喉间作供养;入睡时(如修梦光明,要求睡姿为右侧狮子吉祥卧)将上师观想于心间,祈祷加持自己于光明境界中入眠。恒时以感恩戴德之信心挚诚祈祷上师乃最殊胜之窍诀。

  3、修持本尊

  ① 修持本尊的目的

  修持本尊旨在祈请本尊赐予一切悉地。

  ② 选择本尊

  自己可以选择一位感觉有缘的本尊或者请教上师自己应该修持哪位本尊。

  ③ 修持本尊的方法

  修持之初,可以将本尊观想在自己面前而念诵仪轨。随修法增上,应该将自己观想为本尊而修持。念诵本尊心咒时最少三百遍,最好一千遍以上。(请详见普巴扎西仁波切著述之《深密金刚藏——大悲无垢白莲花意修近传圆满引导》,在此不赘述。)

  4、修持护法

  ① 目的

  修持护法的目的在于遣除一切违缘。

  ② 供具

  供护法有专用的护法杯,上面供茶,下面供糖果、点心等。

  ③ 供品

  最好用茶,根据个人条件辅以水果、糖、点心等。供茶最好自备一个小茶壶,每日倒入护法杯中。直接将茶叶放在护法杯中冲泡是懒惰的行为,应该避免。供养最重要的是清净——心清净、供品清净、供养对境清净。

  ④ 念诵方法

  按照念诵仪轨念诵。集体念诵时大多采用唱诵形式,自己念诵时不一定要求唱诵。念诵护法仪轨前最好先修完本尊,如果时间紧,直接念诵亦可。

  ⑤ 供品的处理

  供养之后的供品如果能做到下施最好,比如将糖果、点心(除去塑料包装)放在很少有人经过的草丛里喂鸟、流浪猫狗或蚂蚁等;或者收集起来,等放生时倒入江河湖海喂鱼。实在无法处理,千万不要随意抛撒在路边或者城市居民小区的清洁区域里。为了避免不信仰佛教的家人或者邻里诽谤,自己吃掉也没有过失,但是不能将此作为借口——将上好的食品象征性地摆在佛堂,转身又拿下来自己享用,如是并没有起到断除自心贪执、积累福报之供养目的。

  5、不通达方便而导致的种种过失

  通达方便乃增上禅定见解之殊胜助伴,从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乃至回向皆应如理行持。特别是自宗不共之殊胜方便——三不动摇修法以及持风等,尤为重要。

  6、禅定本身具备一切力量,为何还要另寻方便之法呢?

  出世间禅定便智双运已圆满具足一切力量,然对于尚未证悟此见解的次第根机修行者而言,禅定力量尚微,仅凭禅定很难在短时间内增上见解。故当重视行道之方便,唯方便与智慧并举方可契入究竟见解。

  7、轻视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乃生起出离心之方便,而出离心的生起乃舍弃轮回、追求解脱之起点。若相续中没有出离心,则一切行持皆为轮回之因,非为解脱之本。故出离心极其重要,是一切修法之基础。因此在生起真实、稳固的出离心之前,每日不断串习共同外前行极其重要。

  8、轻视菩提心修法

  解脱的最大障碍即是我执,而菩提心是对治我执之殊胜方便,菩提心乃成佛无误之因,当殷重修持。

  实修之时却未能细致辨析意念造作之菩提心与真实菩提心之差异,于暂时之功德心生满足,进而懈怠修法。因忘失正念之故,与即生解脱失之交臂。

  出离心与菩提心乃修行者赖以成就之双足。若双足稳健,则驰行千里无忧;但若跛足,则寸步难行。故当极其重视!

  9、念诵未依文明观

  念诵仪轨乃祖师大德为利益众生而自然流露之觉性,非为思维造作之词句,本具不可思议之殊胜加持力。若仅仅将仪轨作为一门念诵功课,未依文明观、徒走过场地念诵一遍,如是修法无有实义。故念诵时应理解偈颂之法义,依文明观,久之对于增上禅定明分大有助益。

  10、未如理行持三不动摇修法

  三不动摇修法——身不动摇稳如大山、五根不动清如大海、意识不动净如虚空乃自宗之不共方便。

  五根不动清如大海:要点为眼睛平视前方,自然睁开,既勿太大或太小,亦勿过于专注于某个目标,应如平常视物般自然而广阔地目视前方。

  因为睁眼修法有助于保持禅修之明分,并且有助于呈现神通、神变等功德,在显现中获得解脱。大圆满为明空不二之见解,行道时也应于显空双运中修持,如是方能行、果相应。

  11、未善用持风

  经口呼吸感到憋气、口干,甚至出现鼻吸口呼、口吸鼻呼等不协调的现象,此乃尚未习惯以口呼吸所致,故勿生烦恼,习惯即好。持风若感憋气,应观坐姿有否过紧(挺胸)、过松(塌腰勾背)?饮食有否过饱?并随时调整;若感口干,可能因口张得过大所致,应自观待而做调整,切不可离座喝水,因三不动摇之身不动摇乃成办解脱之关键,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这些不适会自然消失。

  12、把修行当成念诵功课

  于修行中,应把调伏内心(根本调整根本)作为重点,身语行善(支分调整根本)作为辅助,如此方契合“自净其意”之宗门旨趣。

  13、闻思修三种智慧偏堕一边

  除佛陀善知识外,世间无有一人能够宣说解脱之理趣,故首先依止善知识听闻解脱法要极其重要,否则盲目趋入实修,无异于盲者行于险道,随时有命丧黄泉之虑。深入理解如何修法之后,即应将闻思之法付诸实修,令自心成熟于解脱道。

  若于闻法后不反复、深入思维,很难掌握其中精髓,如此导致在实修中,很多关键环节不能细致、如实做到,形成见解不能迅速增上之违缘。故于趋入修行之后,仍应不废闻思,根据上师所授教言于实修中不断调整,方为趋入解脱之胜道。

  14、方便未圆满

  从地处清净、身清净、心清净等三清净开始,到观想、回向发愿以上,所有一切都称之为方便。像身、语、意的一些要点,都是一种方便。如果仅具备一些方便而未具备圆满方便,则成办解脱已经大打折扣。所以通达方便应该圆满从前行之前行直到结行之间的所有方便。

上一篇:《四精要文》2章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回向笔记

下一篇:《四精要文》3章有相止+觅心法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