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4卷48下笔记
卷四
14、7如来藏性,周遍离戏
14、7、9第一义门,四缠分心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48场下部
1、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
两个决定义当中的第一个义是什么呢?你们如果要想舍弃、捐舍声闻乘,修持菩萨乘、大乘,入于佛陀的知见,首先应该是做什么呢?
2、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应该非常认真的观察因地的发心和果地的觉性,这两个相同还是不同?首先要观察因地的心,因地我们发的心和果地觉悟的心,是相同还是不相同?这个要观察。
阿难认为因地的发心跟果地肯定是不相同的,因地是有分别心的,果地的时候没有分别心的。他心里想的是这个。但是佛陀不同意,如果因地的心是无常的,果地的心是常有的话,这两个是肯定不相同的。众生在因地的时候,如来藏已经有了;果地的时候,只不过它现前而已,没有什么新的出现,主要给他讲这样的道理。
3、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佛陀直接给他讲,就像现在你正在想的,在因地的时候,用有生有灭的一个心来修,你这样求佛以后,到了果地的时候,有不生不灭的一种觉悟,或者是不生不灭的一种智慧要现前的话,这是无有是处的,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
有实宗等宗派都觉得成佛和众生之间是因果关系。密宗觉得没有因果关系,众生即是佛。佛陀讲以有生有灭的心来求一个不生不灭的果,无有是处,一般共同乘和一般世间人是很难接受的。
4、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
因为这个缘故,阿难,你应该明白,我们以器世界来比喻,器世界实际上它是有为法的本性,可以造作性的法,肯定生生灭灭,不断的会变化的。从器世界而言,成、住、坏、空等等,它是有变化的。
5、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
佛告诉阿难,你看看这个世界,不管器世界、有情世界,凡是所有的有为法,因果的、生灭的这些法,谁不坏的有没有?无生无灭的有没有呢?是没有的。
6、然终不闻烂坏虚空。
但是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始终没有听到过谁破坏了虚空。
器世界跟虚空之间的关系很奇妙的,一个是谁也破坏不了的东西,一个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破坏的。佛跟阿难说,包括我们的身体也好,四大也好,所有的器情世界是有为法的,它是可生可灭的,然而我们的心性如来藏像虚空一样的,它从来都是不生不灭的。
谁也没有听过、没有见过虚空被破坏了,虚空已经死了,虚空已经生病了,虚空现在不开心了,有没有这样?绝对不可能有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真正如来藏的本性实际上就是这样的。
7、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虚空本来它并不是可造作的,它是一个无为法,所以始终从来都是没有坏的,没有灭的。我们的心性也是如此的意思。
8、这以上讲相应因果的关系,下面讲排除五浊。
五浊跟我们平时讲的五浊稍微有一点差别。讲的时候,首先是讲身体,身浊,然后讲浊的比喻。
器世界是有坏灭的,虚空没有坏灭的,这样的器情世界拿到我们众生的身体,身体是以四大组成的,它有坏灭、有浊染,而我们的心是没有坏灭的。
9、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
从我们的身体来讲,身体里面的骨骼,比较坚硬的这些部分称为地大。身体里面的各种血、脓、黄水,液体这些方面,湿润的地方是水大;身体的温度、热度这些方面为火大;身体包括呼吸也好,动摇也好,这些所有的动摇和运动为风大。这是对身体而言,它是以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
10、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
这样的四大所缠绕以后,也就是说我们身体有这样的四大组成,因为这个因缘,它就分开了你相续当中的湛然、清净、圆满的如来藏明心。
因为四大是外在的因缘,四大的扰乱介入到我们的相续之后,我们本身都是有这种圆满的、湛然的、清净的、恒常的、不变的如来藏,这个时候如来藏就开始动摇了,开始分开了。
11、为视为听为觉为察,
分开什么呢?比如眼睛看到外面的色法,耳朵听到外面的声音,鼻子嗅到外面的味道,舌头品尝到的东西味道,身体感触到外面的触觉,意识觉察到外面的法,等等。这些出现了六处、六入,或者各种色、声、香、味、触的各种显相。
12、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然后从始入终,最后我们出现了五重、五种混浊。
我们众生其实本来菩提妙觉是很清净的,但是依靠四大因缘,出现了五浊。
13、云何为浊?
浊是什么意思呢?佛陀给阿难讲一个比喻的方式来叫浊。
14、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
比如我们的水池里面,或者是矿泉水,水非常清洁的,它没有任何杂染的。水它自己本身来讲就是澄然、明清,可以说是澄清的东西。
15、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
尘土、灰尘、沙,实际上它的本质是留碍的,它是有阻碍的。
水的本性,它是无有留碍,清洁本然的;而尘土也好,灰尘也好,它的本性有留碍的,
16、二体法尔,性不相循。
这两个法的本性,水的本性和尘土的本性,实际上是互相不会有什么循顺的,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本质。水火不容,水和土它两个性质也是截然不同的。
17、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
世间人如果把尘土放在干净的水里面,这种土湿的本性已经失去了,因为水本来是干净的,所以土马上融化了,原来有留碍的已经失去了,同时水的清洁也消失了。
18、容貌汩然,名之为浊。
这两个物质混在一起的时候,原来清洁的水现在就变成浊染了。原来有留碍的土尘,现在都是跟水融入一起,所以已经成了一个浑浊液体。这种颜色和形状、色法混合一起,全部都融在一起,叫作浊。
19、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我们四大身体跟如来藏两个混合在一起,最后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五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