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6卷66上笔记

创建日期:2023-12-22

  民俗学-楞严6卷66上笔记

  卷六

  15二五圆通

  15、25二五观音,耳根圆通

  15、25、3观音成道,十四无畏

  15、25、3、2十四无畏,六施无畏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66场上部

  1、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当中的十四种无畏,前面是八难无畏,讲观世音菩萨他自己通过内观的方式获得了这样的境界。

  后面部分的话,通过他的加持力和威德力,让众生远离了这些痛苦,主要讲这个道理。

  九、十、十一是三毒无畏:首先是贪心无畏,然后是嗔心无畏,最后是痴心无畏。

  2、第九无畏:贪毒无畏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

  观世音菩萨通过耳根闻声音,最后明心见性,远离了所有外在的声尘。因为六根圆通,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互用,互相不会有障碍,所以外面任何的色,包括美色也好,或者其他色的话,他不会有任何的动摇,对他不会有任何的危害。这是他的境界。

  3、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者说我们忆念他,这样的话,依靠观世音菩萨的这种威力、加持,能令一切有缘的众生,远离了所有的贪欲。

  欲界当中的很多众生贪欲心是非常严重的,想让自相续离开贪欲,就经常祈祷观世音菩萨,依靠他无形的加持力,自相续当中贪欲的火很快的时间当中会熄灭。因为观世音菩萨他是依靠耳根获得了离贪,所以依靠他,有这样的一种互动也好,依靠这样的一种缘起力,可以让我们相续当中的贪欲在很快的时间当中断除。

  4、第十无畏:嗔毒无畏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

  因为观世音菩萨通过音声的闻,完全通达了声音本来是无有自性的、没有外在真正声音的尘,根和境,也就是说五根和五境完全是圆融、双亡,全部都是在法界当中融入一体。

  声音是外境,耳根是有境,如果根境双融的话,那所有的境和有境全部都无有任何的观待,没有“对”和“所对”、没有能观待和所观待、没有能对应和所对应。他得到了这样的境界。

  5、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依靠观世音菩萨因地这样的成就,依靠他的加持力,能令一切相续当中有非常严重嗔恨心的众生离开瞋恚。

  当产生嗔恨心的时候,本来具有如来藏、明心见性,可是那时所有的境界都一扫而光,什么都用不上。一气之下可能做非常不明智的事情。如果忿恨众生祈祷观世音菩萨,相续当中的这些嗔恨大毒,也都会一一离开。

  6、第十一无畏:痴毒无畏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

  观世音菩萨依靠内观的方式,先消除了所有的妄尘,最后明心见性,法界和身心无二无别,内外透明,犹如琉璃一般的心,完全显露无遗,没有任何的障碍、烦恼。

  所谓的心性光明,经常用水晶球、日光这样来比喻。就像琉璃一样,内外都是透明的,朗彻,彻彻朗朗,没有任何的阻碍,这主要是从内外光明方面讲的,他已经得到了这样的境界。

  7、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阿颠迦就是一阐提,一切混沌、愚痴,有障碍的一阐提,或者断了善根、业力非常严重的这些众生,以这样的缘起力,令他们远离愚痴的黑暗。因为观世音菩萨他是通过内观的方式,愚痴已经消于法界。

  依靠观世音菩萨远离了这些贪嗔痴,但是怎么样离开并没有说,这里只讲了果。在《法华经.普门品》当中讲了远离障碍的方法,称念观世音菩萨或者祈祷观世音菩萨,以这种方法离开贪嗔痴。我们怎么样获得无畏呢?我们通过祈祷观世音菩萨能获得这样的无畏。

  有些经典和续部当中把贪、嗔、痴分别解释为三身、三种智慧。观世音菩萨呢,他把贪嗔痴三毒、五毒通过内观的方式全部消融,获得了相应这方面的智慧、获得了无畏的果位,那我们去祈祷他的话,在自相续当中也会得到,我们可以享用,因为他在发心的过程当中,他要愿一切众生获得他拥有的一切功德。

  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希求的话,是不可能得到。我们如果希求的话,就可以得到。比如说一个人他愿意布施大量的物品,但是我们没有求,我们没有与他进行联系的话,他不一定给的。他有资源,我们有希求的话才能得到。所以很多诸佛菩萨的加持和智慧,如果我们去求的话,就可以远离一切愚痴。

  8、第十二无畏:求男无畏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

  观世音菩萨将整个四大、外境、各种各样的形象,通过反观的方式回归自性,闻性直接了悟。在不动的道场当中、不动的明心见性的境界当中,不毁坏世间、入于世间。世间所有的名言也好,传统也好,规矩都不会毁坏,也不会染污他,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样——他可以入于世间,但也不坏世间。

  对不同根基的人讲不同根基的法;遇到不同烦恼的人,自己不会随之而转,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来尽量调节他们的相续,善巧方便非常重要。

  9、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

  观音菩萨经常在十方世界当中,微尘数的诸佛如来面前,做各种七宝为主的供养,而且在十方世界的如来身边,当法王之子,就像文殊菩萨一样。

  10、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以这个原因,能令没有孩子的众生,如果他们想获得男孩,有这个希求,依靠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会满愿如愿以偿的,诞生具有福德智慧之男。

  11、第十三无畏:求女无畏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

  观世音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依靠六根圆通,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圆融,能见到这种光明心,无二无别、一味一体,没有两样。这样的智慧境界能含十方世界,而且建立佛的大圆镜智,可以包含、可以容纳、可以接纳如来的一切功德。

  藏文里面翻译是因为空性的缘故,获得、现前如来藏。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当中能建立大圆镜智,能建立空性和如来藏所有的这些功德。

  12、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

  观世音菩萨修行十方如来的秘密法门,他所得到的法,一点都不缺失。

  对密法也好,显法也好,所有的法全部通达无碍,因为他获得了这样的圆通功德,所以十方如来的这些法门都精通无余,全部都能获得。

  13、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以这个原因,能令世间当中没有子女,特别痛苦的这些众生,如果想获得女子的话,可以祈祷观世音菩萨,生一个非常端庄、温顺、漂亮,让人欢喜的,具相的,心比较宽容,有一定的智慧,有一定的能力,这样的女子。

  14、第十四无畏:持名无畏,持观音菩萨的名号能获得无畏: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

  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有一百亿个日月显现的世界,这些世界当中有法王子大菩萨,有六十二个恒河沙数。

  15、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这些菩萨在众生面前,修法方面做非常好的一个模范作用,做榜样。他们会去不同的众生面前教化他们,随顺众生,依靠方便和智慧,在各个众生和各个世界当中都有不同方式的显现。

  16、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

  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样的呢?观世音菩萨已经得到了这种圆通根,通达闻性无二的境界,他的身心非常稀有,能容纳,或者是周遍整个法界。

  因为观世音菩萨获得了前面所讲到精明圆融,或者说明心见性的这种本体已经完全通达,世间的真相也完全通达,以这样的原因,他的身心没有一个不包含的,没有一个不容纳的,可以说周遍整个世界。

  17、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

  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众生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那么就等同他持刚才六十二恒河沙数的这些菩萨、佛子们的名号,观世音菩萨与他们是无二无别的。

  诸佛在法界当中是一味一体的,如果一个人持刚才六十二个恒河沙数的法王子、诸佛菩萨们的名号,和一个人持观音菩萨的名号,这二人的福德完全都是一样的。或者说我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我持这六十二恒河沙数菩萨的名号,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短暂的人生当中,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称念六十二恒河沙数诸佛菩萨的名号,我们唯一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代表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是未来、过去、现在所有佛菩萨名号的总集。

  18、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观世音菩萨说:“世尊,我的名号与这么多佛菩萨的名号没有什么差别。这是因为我长久以来一直修行,最后获得圆通菩提——我获得了六根圆通的菩提,这样的缘故。”

  没有什么事的时候,要么多念“嗡嘛呢呗咪吽”,要么多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19、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这以上是我讲到的十四种无畏,让众生福德周备、圆满。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我们世间当中的这些众生,如果遇到一些困难、痛苦,依靠观世音菩萨的妙智力,救怙世间。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6卷65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